孫邵?北海功曹孫邵?他不是替孔融去往徐州求援了嗎?
自己可就是因為孔融派他前往徐州求援,自己才不得不提前出兵北海的啊。
怎麽會來自己軍營?還說能幫薑滔勸降孔融?
這怎麽能不讓薑滔吃驚。
“原來是長緒先生(孫邵的字),不知先生來我軍中,有何見教?”
薑滔雖然吃驚,但是還是強作鎮定地向孫邵問道。
“邵此次前來,是為薑使君勸降孔國相。還望薑使君能放我入城。”
“哦?長緒先生不是孔北海之功曹嗎?怎麽會助我勸降孔北海?”
薑滔越聽越疑惑,不知道孫邵的真正目的。
“薑使君勿疑,邵非為薑使君也,乃是為保全國相的性命,不得不前往城中勸降國相。”
孫邵對著薑滔說道,不過見薑滔仍然十分疑惑不解,便繼續解釋道:“邵此次被國相派往徐州郯縣,向徐州刺史陶使君求救。
我等見到陶使君後,陶使君與我家國相關係密切,便同意出兵援救。隻是陶使君的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皆反對出兵救援北海。
那徐州治中從事王朗言及薑使君兵多將廣,若是徐州救援北海,怕是有去無回。如今徐州黃巾剛剛平定,但是若把徐州軍調走,怕徐州黃巾死灰複燃。
那徐州別駕趙昱,更言陶使君不可因私費公,為與孔國相的私交,斷送徐州子弟性命。且言若陶使君執意出兵救援北海,他就請辭官職。
若陶使君還是不從其請辭,他就以死明誌。
陶使君見此,隻得向我等婉拒出兵。
我等不甘求援失敗,便留在郯縣一直請求。但陶使君先是一直婉拒,後來則更是不願再見我等。
我等在郯縣待了半月有餘,仍未求得援軍。又擔心北海戰事,隻得回北海準備將此告知國相。
卻不想剛入北海,便聽聞國相已被薑使君圍困在高密。
我等連夜趕來高密,卻見高密被層層包圍,我等已在城外徘徊三日,仍然不能進入高密。
無奈,隻得前來麵見薑使君,讓我等入城,好讓國相知曉徐州未派援軍,不可再苦苦相等,反害了性命。”
薑滔聽了,頓時明白了。
其實最開始時,薑滔戲誌才郭嘉等人也是認為陶謙很有可能不會派兵援助北海,因為徐州其實也剛太平不久。
且徐州軍力一般,就算來援應該也來不了多少兵馬。
隻是薑滔不能賭,要是陶謙真的派兵,等他們到了北海與孔融合兵一處,那北海便一時難以平定。
而薑滔又不敢肯定公孫瓚會不會放棄攻打青州,若是自己到時兩麵開戰,怕一時無法應對。
所以薑滔也才不得不提前攻打北海。
如今孫邵說徐州沒有派遣援軍,那應該也是真的。
畢竟就算孫邵騙自己,讓他入了高密城,那其一個人也是翻不起波瀾。
想到這,薑滔索性同意放孫邵入高密。
就算自己被騙,那也隻是多花些時間。
若是孔融真的來降,那自己就算賺到了。
隨後,薑滔等人親自將孫邵送到高密城外,然後下令大軍退後兩裏,以示誠意。
城樓上守將,見青州軍送來一人後,又退軍兩裏,不明所以。
直到孫邵見薑滔等人走遠,才上前叫門:“我乃北海功曹孫邵,煩請樓上將士告知孔國相,言我已從徐州歸來,請求入城麵見國相。”
那城門守將一聽來人是孫邵,很是驚訝。連忙派人通稟孔融。
而正在縣衙飲酒的孔融,聽聞孫邵歸來,連忙讓人將他帶來。
主薄王修等人,聽聞消息,也是連忙趕來縣衙等候。
當孫邵被帶到縣衙,孔融見真是孫邵,連忙道:“果真是長緒先生歸來,我等先生久矣。”
屋內其他人也是一臉關切的看著孫邵,非是關心孫邵本人,乃是關心徐州援軍到了哪裏。
孫邵見到孔融,頓時向其跪下,哭道:“屬下無能,未能為國相帶來徐州援軍。”
屋內的人一聽,皆是失落無比,為後麵戰事憂心不已。
孔融更是激動地問道:“我與陶恭祖關係一向親近,其怎會不出兵救我?可是你沒去徐州,跑來誆我?”
孫邵一聽孔融懷疑,連忙解釋。
將原本陶謙確實同意出兵救援,但是被其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堅決反對的經過,告知孔融等人。
孔融聽了,仍然不相信陶謙這個謙謙君子會棄他於不顧。
隻有王修等人聽了孫邵的解釋,不疑有他。
蓋因他們覺得,若是自己為陶謙謀主,也會反對陶謙出兵救援北海,以免引火燒身。
所以徐州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反對陶謙救援北海,也是情理之中。
之前他們就有想到徐州不會救援的可能,但是這是他們最後的希望,所以誰也沒有說出來打破大軍的希望。
如今事實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不得不麵對。
還是王修最先反應過來,詢問孫邵道:“如今高密被青州軍層層包圍,不知長緒是如何來到高密城中的?”
其他人也是一臉好奇地看向孫邵,他們也是知道高密城如今被青州圍的那是密不透風。
孫邵也沒有隱瞞,坦誠道:“我得知國相已在高密,便連夜趕來。在城外徘徊三日不得入。怕國相不知已無徐州援軍,誤了時機,害了國相。
隻得前去麵見薑使君,告知其我願入城勸降國相,隻求保住國相性命。”
屋內之人一聽,皆是十分震驚,孫邵居然是來勸降國相的。
孔融聽了更是大怒,對著孫邵罵道:“原來你早就存了投靠薑賊之心,說,可是你果真沒去徐州求援,故意害我。
就算徐州真不願派兵,你卻將此告知薑賊,讓其知曉我等已無援軍,不也是坑害我等。你真是賣主求榮之輩也。”
孫邵見孔融懷疑且厭惡他,也不意外,對著孔融道:“國相無需懷疑,邵所說之事,皆為真。
邵之所以願意替薑使君來勸降國相,非為邵自己。
此屋之人,皆可與薑使君再戰,而後再降。唯獨國相,不可再與薑使君再繼續相抗,否則兩方殺出仇恨,怕是到時國相一敗,性命不保啊。”
孔融聽了,仍然不理情,直接回到:“死則死矣,讓我向武夫低頭,休想。”
主薄王修,倒是明白了孫邵的苦心,心中不禁對孫邵更加敬佩。
其願意背上罵名,也是要保全孔融性命,此才是真正的忠義之人。
自己可就是因為孔融派他前往徐州求援,自己才不得不提前出兵北海的啊。
怎麽會來自己軍營?還說能幫薑滔勸降孔融?
這怎麽能不讓薑滔吃驚。
“原來是長緒先生(孫邵的字),不知先生來我軍中,有何見教?”
薑滔雖然吃驚,但是還是強作鎮定地向孫邵問道。
“邵此次前來,是為薑使君勸降孔國相。還望薑使君能放我入城。”
“哦?長緒先生不是孔北海之功曹嗎?怎麽會助我勸降孔北海?”
薑滔越聽越疑惑,不知道孫邵的真正目的。
“薑使君勿疑,邵非為薑使君也,乃是為保全國相的性命,不得不前往城中勸降國相。”
孫邵對著薑滔說道,不過見薑滔仍然十分疑惑不解,便繼續解釋道:“邵此次被國相派往徐州郯縣,向徐州刺史陶使君求救。
我等見到陶使君後,陶使君與我家國相關係密切,便同意出兵援救。隻是陶使君的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皆反對出兵救援北海。
那徐州治中從事王朗言及薑使君兵多將廣,若是徐州救援北海,怕是有去無回。如今徐州黃巾剛剛平定,但是若把徐州軍調走,怕徐州黃巾死灰複燃。
那徐州別駕趙昱,更言陶使君不可因私費公,為與孔國相的私交,斷送徐州子弟性命。且言若陶使君執意出兵救援北海,他就請辭官職。
若陶使君還是不從其請辭,他就以死明誌。
陶使君見此,隻得向我等婉拒出兵。
我等不甘求援失敗,便留在郯縣一直請求。但陶使君先是一直婉拒,後來則更是不願再見我等。
我等在郯縣待了半月有餘,仍未求得援軍。又擔心北海戰事,隻得回北海準備將此告知國相。
卻不想剛入北海,便聽聞國相已被薑使君圍困在高密。
我等連夜趕來高密,卻見高密被層層包圍,我等已在城外徘徊三日,仍然不能進入高密。
無奈,隻得前來麵見薑使君,讓我等入城,好讓國相知曉徐州未派援軍,不可再苦苦相等,反害了性命。”
薑滔聽了,頓時明白了。
其實最開始時,薑滔戲誌才郭嘉等人也是認為陶謙很有可能不會派兵援助北海,因為徐州其實也剛太平不久。
且徐州軍力一般,就算來援應該也來不了多少兵馬。
隻是薑滔不能賭,要是陶謙真的派兵,等他們到了北海與孔融合兵一處,那北海便一時難以平定。
而薑滔又不敢肯定公孫瓚會不會放棄攻打青州,若是自己到時兩麵開戰,怕一時無法應對。
所以薑滔也才不得不提前攻打北海。
如今孫邵說徐州沒有派遣援軍,那應該也是真的。
畢竟就算孫邵騙自己,讓他入了高密城,那其一個人也是翻不起波瀾。
想到這,薑滔索性同意放孫邵入高密。
就算自己被騙,那也隻是多花些時間。
若是孔融真的來降,那自己就算賺到了。
隨後,薑滔等人親自將孫邵送到高密城外,然後下令大軍退後兩裏,以示誠意。
城樓上守將,見青州軍送來一人後,又退軍兩裏,不明所以。
直到孫邵見薑滔等人走遠,才上前叫門:“我乃北海功曹孫邵,煩請樓上將士告知孔國相,言我已從徐州歸來,請求入城麵見國相。”
那城門守將一聽來人是孫邵,很是驚訝。連忙派人通稟孔融。
而正在縣衙飲酒的孔融,聽聞孫邵歸來,連忙讓人將他帶來。
主薄王修等人,聽聞消息,也是連忙趕來縣衙等候。
當孫邵被帶到縣衙,孔融見真是孫邵,連忙道:“果真是長緒先生歸來,我等先生久矣。”
屋內其他人也是一臉關切的看著孫邵,非是關心孫邵本人,乃是關心徐州援軍到了哪裏。
孫邵見到孔融,頓時向其跪下,哭道:“屬下無能,未能為國相帶來徐州援軍。”
屋內的人一聽,皆是失落無比,為後麵戰事憂心不已。
孔融更是激動地問道:“我與陶恭祖關係一向親近,其怎會不出兵救我?可是你沒去徐州,跑來誆我?”
孫邵一聽孔融懷疑,連忙解釋。
將原本陶謙確實同意出兵救援,但是被其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堅決反對的經過,告知孔融等人。
孔融聽了,仍然不相信陶謙這個謙謙君子會棄他於不顧。
隻有王修等人聽了孫邵的解釋,不疑有他。
蓋因他們覺得,若是自己為陶謙謀主,也會反對陶謙出兵救援北海,以免引火燒身。
所以徐州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反對陶謙救援北海,也是情理之中。
之前他們就有想到徐州不會救援的可能,但是這是他們最後的希望,所以誰也沒有說出來打破大軍的希望。
如今事實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不得不麵對。
還是王修最先反應過來,詢問孫邵道:“如今高密被青州軍層層包圍,不知長緒是如何來到高密城中的?”
其他人也是一臉好奇地看向孫邵,他們也是知道高密城如今被青州圍的那是密不透風。
孫邵也沒有隱瞞,坦誠道:“我得知國相已在高密,便連夜趕來。在城外徘徊三日不得入。怕國相不知已無徐州援軍,誤了時機,害了國相。
隻得前去麵見薑使君,告知其我願入城勸降國相,隻求保住國相性命。”
屋內之人一聽,皆是十分震驚,孫邵居然是來勸降國相的。
孔融聽了更是大怒,對著孫邵罵道:“原來你早就存了投靠薑賊之心,說,可是你果真沒去徐州求援,故意害我。
就算徐州真不願派兵,你卻將此告知薑賊,讓其知曉我等已無援軍,不也是坑害我等。你真是賣主求榮之輩也。”
孫邵見孔融懷疑且厭惡他,也不意外,對著孔融道:“國相無需懷疑,邵所說之事,皆為真。
邵之所以願意替薑使君來勸降國相,非為邵自己。
此屋之人,皆可與薑使君再戰,而後再降。唯獨國相,不可再與薑使君再繼續相抗,否則兩方殺出仇恨,怕是到時國相一敗,性命不保啊。”
孔融聽了,仍然不理情,直接回到:“死則死矣,讓我向武夫低頭,休想。”
主薄王修,倒是明白了孫邵的苦心,心中不禁對孫邵更加敬佩。
其願意背上罵名,也是要保全孔融性命,此才是真正的忠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