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孔融降薑,薑滔算是徹底將青州全境納入自己的管轄。
而隨著孔融歸順,其部署自然而然的也歸屬了薑滔,薑滔手下的人才算是真的多了起來。
於是,薑滔沒有等到回劇縣,就在高密,重新進行了北海人事安排。
薑滔首先按照承諾,表孔融為學政,主管青州教育,以及征選優秀學子入稷下學宮。
而重建稷下學宮是薑滔早有的打算。
如今有鄭玄這個大招牌,薑滔自然就要用起來。
薑滔征鄭玄為稷下學宮祭酒,負責稷下學宮的重建以及後續管理。
又讓鄭玄以其名義,邀請一些經學大家一起前往臨淄重建稷下學宮。
薑滔還特意找邴原問道:“聽聞根矩先生與幼安先生(管寧的字)乃是同鄉好友,不知幼安先生如今可還在青州?”
邴原聽到薑滔詢問管寧的蹤跡,雖是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之前孔融就是打算征管寧和自己一起入仕,但是管寧堅決推辭,自己則是因家人在劇縣避禍,礙於情麵不得不當起了孔融的幕僚。
管寧的名聲可在自己之上,所有薑滔聽過管寧的名字也是理所當然。
邴原想了一下,覺得將管寧推薦給薑滔也不是壞事,但是對於薑滔能征管寧入仕一事,很不看好。
於是邴原對著薑滔道:“幼安如今正在家鄉朱虛隱居研學,之前還與他商量去往遼東避禍青州黃巾一事。
如今青州黃巾被使君平定,我們才暫緩了行程。
隻是其隻好隱居研學,不喜入世。怕使君也無法征其為官啊。”
“哈哈哈,無妨。我知幼安先生喜性。根矩先生隻需替我走一遭,請其助鄭師重建稷下學宮。
請先生轉告幼安先生,滔欲於稷下學宮建一藏書閣,收集抄錄天下書籍。
若幼安先生前往稷下學宮,可安心研學,讀遍天下書籍。”
薑滔也知道管寧是出了名的隱士,而且是那種高節始終的隱士。一生都拒絕出仕,不是做作。
所以薑滔也沒把自己當小說主角,覺得自己能折服管寧。但是覺得讓其當一個教授,應該和其意願不違背吧。
果然,邴原聽了薑滔的話,兩眼放光。這年頭,書籍可是很寶貴的東西,若是真有這麽一個地方,自己辭官也是願意去。
於是邴原領了薑滔的托付,回家鄉朱虛邀請管寧去了。
安排完孔融和鄭玄這兩個大招牌,薑滔開始對新加入的王修等人做了安排。
薑滔與戲誌才郭嘉等人討論之後,決定征王修為北海長史,是儀為北海功曹從事。
王子法、劉義遜、劉孔慈、左承祖皆為北海從事
與之前已經任命的北海主薄邴原,一起輔助北海相薑磊治理北海。
至於孫邵,這可是大才,是後世吳國首任丞相。
薑滔則是表其為臨淄令,將留在自己身邊,準備以後再重用。
北海國麵積很大,人口有八十萬左右,縣也有十八縣,管理太過粗放。
薑滔本來準備新置一個郡,這樣可以更好的管理地方。
但是戲誌才郭嘉皆阻止薑滔,言北海國乃是劉氏分封國,如今天下仍尊漢室,不可輕易變動劉氏封地。
薑滔這才想起,曹操在青州新置兩郡,也是後來的事了,且仍是以大漢的名義新置的。
薑滔無奈,隻得作罷。
不過薑滔仍然將北海的治所從劇縣遷到都昌縣,蓋因劇縣緊挨齊國,在北海太過靠西。
都昌縣則是偏向北海中部,且人口較多。
這樣也能更好的治理北海國了。
忙完北海的人事任命,薑滔終於空出時間,前往探訪東萊太史慈了。
東萊太史慈,可是薑滔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招募的。
太史慈此戰隻是前來協助孔融防守,其並不算是孔融的部署。所有其沒有參加孔融的受降會。
自青州軍控製了高密後,太史慈便一直想要離開,但是此時高密城門緊閉,任何人不得出入。
太史慈無奈,隻得一直待在孔融給他安排的住處。
當孔融帶著薑滔來到太史慈安置處,孔融對著太史慈道:“子義快快來見過薑使君,薑使君此次可是專門前來探望子義的啊。”
太史慈見到由孔融帶領著的薑滔前來時,很是驚訝,“這裏麵還有我什麽事?”
太史慈一直以為,自己隻是此戰中的一個小角色,那些高層說不定都不會想起自己。
等到城門解嚴,其就可以離開了。
沒想到青州牧薑滔,居然親自前來探訪自己,這如何不讓太史慈吃驚。
對著薑滔見禮道:“慈見過薑使君。”
薑滔終於見到了太史慈,心中也是激動萬分。
對著太史慈熱情道:“子義快快免禮。聽聞子義高義,單騎就敢突入高密。滔甚是喜歡。
此次前來,就是想招募子義到我麾下。我欲征子義為我青州騎都尉,統領三千騎兵。還望子義能夠應允。”
一旁的孔融聽了,心中也是驚訝不已。
雖然薑滔讓他帶其去見太史慈時,也說了欲招募太史慈之事。
隻是孔融沒有想到,薑滔居然給太史慈這麽高的職位。
騎都尉,那可是秩比二千石的高官。而如今太史慈可隻是一個白身。
這怎麽不讓孔融吃驚。
太史慈聽到薑滔是來招募自己的,且給了如此的高位,也是很震驚。
雖也有些心動,但是覺得不可貿然答應。
一來自己隻是聽說過薑滔的威望,但對其為人還不太了解,不想輕易答應其招募。
二來這個職位太高,自己無功無勞,若是自己答應,隻會惹來嫉妒。
想到這,太史慈對著薑滔挽謝道:“慈感謝薑使君抬舉,然慈無功不受祿,怎敢答應使君的招募。且慈在遼東還有事未了,正欲返回遼東。所以恕慈無禮,不敢應使君之邀。”
聽到太史慈還要回遼東,薑滔哪裏肯幹。
想了一會兒,便道:“子義之前為上官不惜得罪青州刺史,此乃忠義之事,滔早已欽佩。且子義有勇有謀,擔任騎都尉乃是人盡其才。
聽聞子義還有一個母親,其年事已高,不能跟隨子義奔波。但是子義難道還想將你母親一人留在青州嗎?
不如子義來我麾下,將你母親接到臨淄,好生奉孝,這樣不是一舉多得。”
當薑滔提到太史慈的母親時,太史慈確實十分動容。
這些年在外,其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中老母。
如今薑滔句句誠懇,且誠意滿滿,太史慈思考片刻,終於朝著薑滔見禮道:“如此,慈便在使君身旁,效犬馬之勞。慈,拜謝使君。”
而隨著孔融歸順,其部署自然而然的也歸屬了薑滔,薑滔手下的人才算是真的多了起來。
於是,薑滔沒有等到回劇縣,就在高密,重新進行了北海人事安排。
薑滔首先按照承諾,表孔融為學政,主管青州教育,以及征選優秀學子入稷下學宮。
而重建稷下學宮是薑滔早有的打算。
如今有鄭玄這個大招牌,薑滔自然就要用起來。
薑滔征鄭玄為稷下學宮祭酒,負責稷下學宮的重建以及後續管理。
又讓鄭玄以其名義,邀請一些經學大家一起前往臨淄重建稷下學宮。
薑滔還特意找邴原問道:“聽聞根矩先生與幼安先生(管寧的字)乃是同鄉好友,不知幼安先生如今可還在青州?”
邴原聽到薑滔詢問管寧的蹤跡,雖是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之前孔融就是打算征管寧和自己一起入仕,但是管寧堅決推辭,自己則是因家人在劇縣避禍,礙於情麵不得不當起了孔融的幕僚。
管寧的名聲可在自己之上,所有薑滔聽過管寧的名字也是理所當然。
邴原想了一下,覺得將管寧推薦給薑滔也不是壞事,但是對於薑滔能征管寧入仕一事,很不看好。
於是邴原對著薑滔道:“幼安如今正在家鄉朱虛隱居研學,之前還與他商量去往遼東避禍青州黃巾一事。
如今青州黃巾被使君平定,我們才暫緩了行程。
隻是其隻好隱居研學,不喜入世。怕使君也無法征其為官啊。”
“哈哈哈,無妨。我知幼安先生喜性。根矩先生隻需替我走一遭,請其助鄭師重建稷下學宮。
請先生轉告幼安先生,滔欲於稷下學宮建一藏書閣,收集抄錄天下書籍。
若幼安先生前往稷下學宮,可安心研學,讀遍天下書籍。”
薑滔也知道管寧是出了名的隱士,而且是那種高節始終的隱士。一生都拒絕出仕,不是做作。
所以薑滔也沒把自己當小說主角,覺得自己能折服管寧。但是覺得讓其當一個教授,應該和其意願不違背吧。
果然,邴原聽了薑滔的話,兩眼放光。這年頭,書籍可是很寶貴的東西,若是真有這麽一個地方,自己辭官也是願意去。
於是邴原領了薑滔的托付,回家鄉朱虛邀請管寧去了。
安排完孔融和鄭玄這兩個大招牌,薑滔開始對新加入的王修等人做了安排。
薑滔與戲誌才郭嘉等人討論之後,決定征王修為北海長史,是儀為北海功曹從事。
王子法、劉義遜、劉孔慈、左承祖皆為北海從事
與之前已經任命的北海主薄邴原,一起輔助北海相薑磊治理北海。
至於孫邵,這可是大才,是後世吳國首任丞相。
薑滔則是表其為臨淄令,將留在自己身邊,準備以後再重用。
北海國麵積很大,人口有八十萬左右,縣也有十八縣,管理太過粗放。
薑滔本來準備新置一個郡,這樣可以更好的管理地方。
但是戲誌才郭嘉皆阻止薑滔,言北海國乃是劉氏分封國,如今天下仍尊漢室,不可輕易變動劉氏封地。
薑滔這才想起,曹操在青州新置兩郡,也是後來的事了,且仍是以大漢的名義新置的。
薑滔無奈,隻得作罷。
不過薑滔仍然將北海的治所從劇縣遷到都昌縣,蓋因劇縣緊挨齊國,在北海太過靠西。
都昌縣則是偏向北海中部,且人口較多。
這樣也能更好的治理北海國了。
忙完北海的人事任命,薑滔終於空出時間,前往探訪東萊太史慈了。
東萊太史慈,可是薑滔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招募的。
太史慈此戰隻是前來協助孔融防守,其並不算是孔融的部署。所有其沒有參加孔融的受降會。
自青州軍控製了高密後,太史慈便一直想要離開,但是此時高密城門緊閉,任何人不得出入。
太史慈無奈,隻得一直待在孔融給他安排的住處。
當孔融帶著薑滔來到太史慈安置處,孔融對著太史慈道:“子義快快來見過薑使君,薑使君此次可是專門前來探望子義的啊。”
太史慈見到由孔融帶領著的薑滔前來時,很是驚訝,“這裏麵還有我什麽事?”
太史慈一直以為,自己隻是此戰中的一個小角色,那些高層說不定都不會想起自己。
等到城門解嚴,其就可以離開了。
沒想到青州牧薑滔,居然親自前來探訪自己,這如何不讓太史慈吃驚。
對著薑滔見禮道:“慈見過薑使君。”
薑滔終於見到了太史慈,心中也是激動萬分。
對著太史慈熱情道:“子義快快免禮。聽聞子義高義,單騎就敢突入高密。滔甚是喜歡。
此次前來,就是想招募子義到我麾下。我欲征子義為我青州騎都尉,統領三千騎兵。還望子義能夠應允。”
一旁的孔融聽了,心中也是驚訝不已。
雖然薑滔讓他帶其去見太史慈時,也說了欲招募太史慈之事。
隻是孔融沒有想到,薑滔居然給太史慈這麽高的職位。
騎都尉,那可是秩比二千石的高官。而如今太史慈可隻是一個白身。
這怎麽不讓孔融吃驚。
太史慈聽到薑滔是來招募自己的,且給了如此的高位,也是很震驚。
雖也有些心動,但是覺得不可貿然答應。
一來自己隻是聽說過薑滔的威望,但對其為人還不太了解,不想輕易答應其招募。
二來這個職位太高,自己無功無勞,若是自己答應,隻會惹來嫉妒。
想到這,太史慈對著薑滔挽謝道:“慈感謝薑使君抬舉,然慈無功不受祿,怎敢答應使君的招募。且慈在遼東還有事未了,正欲返回遼東。所以恕慈無禮,不敢應使君之邀。”
聽到太史慈還要回遼東,薑滔哪裏肯幹。
想了一會兒,便道:“子義之前為上官不惜得罪青州刺史,此乃忠義之事,滔早已欽佩。且子義有勇有謀,擔任騎都尉乃是人盡其才。
聽聞子義還有一個母親,其年事已高,不能跟隨子義奔波。但是子義難道還想將你母親一人留在青州嗎?
不如子義來我麾下,將你母親接到臨淄,好生奉孝,這樣不是一舉多得。”
當薑滔提到太史慈的母親時,太史慈確實十分動容。
這些年在外,其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中老母。
如今薑滔句句誠懇,且誠意滿滿,太史慈思考片刻,終於朝著薑滔見禮道:“如此,慈便在使君身旁,效犬馬之勞。慈,拜謝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