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縣縣令閻應,在得知校尉昌豨反叛。


    且其與徐州兵聯合後,正帶領一萬五千餘兵馬往新泰方向攻來。


    不過就算如此,閻應卻沒有向昌豨投降。


    當時的新泰縣隻有近千新泰縣兵,於是閻應立馬征集了三千餘屯兵入城防守。


    之所以閻應能夠征集這麽多屯兵,乃是因為新泰本是新縣。


    新泰四萬餘人口,其中近半都是當初薑滔讓閻應負責安置的流民,以及當初的屯兵。


    如此,閻應很快就召集了三千餘年輕力壯的屯兵。


    並且將其與那近千縣兵一起重新編練,很快就得到一支四千餘人的守城部隊。


    此外,閻應元還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壯,


    如此,閻應又得三千餘民壯,負責打造以及搬運守城器械。


    七月初,昌豨派出的先鋒軍到達新泰城下,其便向城內發動攻擊。


    閻應領兵據守,連發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


    先鋒軍心驚膽戰,不敢再進。


    兩日後,昌豨帶領一萬五千餘人的大軍,到達了新泰城外。


    然後昌豨便派兵攻打閻應親自鎮守的南門,一時城上矢石如雨注,徐州兵不敢接近。


    主帥昌豨大怒,命令先登死士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之,先登死士死傷慘重。


    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頭顱,有的墮下摔成齏粉,有的被長槍刺死。


    主帥昌豨更怒,傳令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一萬,紮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如有退者立斬。


    次日,徐州兵仍攻南門,城外放箭呐喊,萬餘徐州兵分十處登雲梯上城。


    閻應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


    一時間亂石紛飛,箭矢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


    某徐州將領自恃勇猛,穿著三層甲,腰懸兩把刀,背背兩把刀,手執雙把刀,親登雲梯,跨上城垛,執刀亂砍。


    城上守軍用棺木抵擋,以槍刺其身,竟不能入。


    有人喊道:“刺他的臉。”


    於是眾人紛紛刺其麵,一湯姓童子,持鐵鉤鐮,用力鉤斷其喉管,民壯中竹匠姚邇割下他的頭,徐州將領身子墮落城下。


    徐州兵齊來搶屍,城上梆鼓齊鳴,磚石小箭如雨點,徐州兵又傷亡千餘人。


    昌豨命令軍士索那徐州將領的頭,閻應不允。


    昌豨提出願意用金贖買,命人將百金當麵裝入籃筐吊入城。


    又命軍士於城下哀號:“還我將軍的頭!”


    閻應讓人以蒲包裹一黃狗頭,擲還之,將那徐州將領的頭懸在城上。


    昌豨親自帶人在城下苦苦哀求,閻應方把頭扔下。


    徐州兵拿了頭回去,與身縫合,掛孝三日。


    閻應擊退了北城的攻擊,但知道不日徐州兵必有更大規模的攻擊。


    於是積極鑄造守城工具,招集百餘匠人,造小弩百張、小箭萬餘支,分派給守城軍士。


    所以徐州兵雖多,每每望城興歎,戰栗無人色,每次攻城下來都要為幸免不死而大肆慶祝。


    徐州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


    昌豨親自寫信給閻應,希望新泰投降,閻應不從。


    於是徐州兵在城下搭建牛皮帳篷,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七月十日,徐州兵攻東北城,昌豨命西南放箭,東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內以箭抵抗。


    徐州兵不敵欲退,昌豨嚴令方止。


    閻應繼續命城內投下磚石,徐州兵不及閃避,數百人死於城下。


    昌豨慚愧、惶恐。


    於是搭設三層牛皮帳,守而不攻。


    帳內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麵,都被反彈起來,不能進入。


    閻應下令用人糞,摻上桐油,煎滾澆下,牛皮燙穿,澆在徐州兵身上,肉爛而死。


    沒被燒著的徐州兵驚惶散去,城內用弩箭射向逃散的徐州兵。


    徐州兵手足無措,紛紛逃散。


    敵營以為守城者殺下,命令射箭以禦,反傷自己的馬步卒無數。


    無奈之下,昌豨命令移營至城外五裏處。


    十三日夜,閻應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長槍,或執大刀,突入敵營,傷千餘人。


    及他營來救,閻應已帶兵返回城中。


    此役之後,昌豨再次後撤,紮營在城外十裏處。


    此時,薑峻派遣的援軍,鮑忠帶領的三千兵馬終於來到了新泰。


    而之所以鮑忠的兵馬現在才來,乃是因為泰山郡守薑峻根本不認為新泰能夠守住。


    所以其一直在博縣、奉高一帶布防。


    準備在那裏以逸待勞,反攻徐州兵。


    隻是等了很久,一直等不到徐州兵的到來。


    而斥候的探報也說徐州兵一直被擋在新泰城外。


    直到新泰已經堅守了近十日,薑峻才相信徐州兵不能攻破新泰。


    薑峻這才放棄了在博縣奉高一帶辛辛苦苦準備的防線,讓鮑忠帶軍前來新泰支援。


    有了鮑忠的加入,昌豨更加不敢攻城。


    ……


    損兵折將後,隻剩萬餘兵馬的昌豨,隻能望城興歎。


    此時又收到了臧霸的勸降信,這如何不讓其憤怒。


    之前自己才去信勸降臧霸,如今居然倒過來,臧霸來信勸降自己。


    這不是打他昌豨的臉嗎?


    投降是不能投降的,這是麵子問題。


    於是次日,昌豨再次帶領萬餘大軍死命攻城。


    隻是有了鮑忠三千援軍,加上城內還剩餘的近兩千士卒,閻應再次經過激烈的戰鬥後,防守住了新泰縣城。


    而再次損失兩千餘人的昌豨,不得不鳴金收兵。


    回到營寨的昌豨,此時又急又怒。


    泰山援軍已至,若是再不能攻下新泰,怕是後麵的泰山大軍也會到來。


    那時自己怕是會被其圍奸在新泰城下了。


    思考了一夜的昌豨,最終還是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雖然很不甘心,但是如今破城無望,還是撤軍回去,防守住泰山後麵的反攻為上。


    於是第二天,昌豨帶領剩餘的徐州兵,撤往了南武陽。


    昌豨之所以選擇在南武陽防守,蓋因南武陽在泰山與魯國邊境。


    如今陶謙正與闕宣一起攻略魯國。


    如此等陶謙徹底占據魯國之後,其也可以很快派兵來援。


    且南武陽北麵有武水之險,泰山兵想要反攻自己,需渡河來攻,這也給了自己半渡而擊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庶民崛起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豆愛打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豆愛打滾並收藏三國:庶民崛起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