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滔帶領大軍回到郯城後,除了厚葬陶謙。
還有最重要的,便是那陶謙留下的近兩萬人的降卒。
薑滔在與戲誌才、郭嘉討論之後。
決定先將薑峻帶來的部曲與之重新編練。
之前因為抵抗陶謙的進攻,泰山、魯國的兵馬損失嚴重。
很多部曲甚至隻剩下編製或者火種,缺員的厲害。
此時泰山的薑峻、孫望、李定三營,隻有殘軍八千餘人。
魯國的王朝馬漢,兩營也隻有六千餘的殘軍。
於是薑滔直接讓他們在降卒中挑選萬餘精銳,編入其部曲。
如此,就連原本滿編隻有三千的孫望、李定兩營,也擴充至五千兵馬。
然後,薑滔又讓校尉孫康,挑選兩千精銳,編入其營,將其擴編成五千兵馬。
就算如此,還有七千餘降卒未得安置。
不得已,薑滔隻得啟用降將呂由,讓其繼續統領五千兵馬。
至於其餘挑選剩下的的數千老弱病殘,薑滔則是讓其全部解甲歸田。
如此,算是徹底消化了這些降卒。
……
處理完降卒的事情後,薑滔便與徐州官吏商討起徐州治理的事情。
“如今徐州已平定,但外部卻仍有威脅。
揚州袁術,有占據徐州之心,隻是現在其忙於攻略揚州,
想來等其平定揚州後,便會謀劃我徐州。
另袁氏兄弟,其部將在豫州混戰不休,此亦是對我徐州的威脅。
而郯城在徐州腹內,若薑刺史帶兵在此駐守,怕不能及時援助徐州前線。
我欲將徐州州治,遷移到彭城國彭城縣。
如此,隻要能據守彭城,則徐州後方便無憂矣。”
聽到薑滔要把徐州州治遷到彭城,這對徐州,當然是有利有弊。
隻是如今薑滔聲望正高,那些有心想要反對的人,也隻能自覺選擇沉默,不敢出聲反對。
而薑磊等人,對於薑滔的謀劃,自然也是全力支持。
所有此項商議,很是順利的通過。
之前薑滔已經任命了薑磊為徐州刺史,石韜為琅琊相,陳登為彭城相,臧霸為下邳相,
李現為東海相,張闓為東海郡國中尉,麋竺為徐州別駕,張昭為徐州治中。
為了讓薑磊不被徐州人架空,薑滔此時便又任命原北海長史王修為彭城令;
原北海主簿邴原為徐州刺史部主簿;
原將軍府從事中郎崔林為東海國長史;原薑滔的簿曹屬書佐繁欽為彭城國長史;
又派當初薑磊的北海從事左丞祖、劉義遜,繼續給薑磊做徐州刺史部從事。
如此算是不讓徐州本地人能輕易架空薑磊了。
聽到薑滔的安排,徐州官吏也皆明白了薑滔的用意,為表自己沒有異心,自然也就皆同意了。
此外,薑滔又表校尉許耽,為下邳郡國中尉。
此舉既是安撫徐州人心,又是讓其與臧霸相互製衡。
不是薑滔不信臧霸,而是薑滔要從最初就建立起一套避免地方郡守權力過大的製度。
……
這段時間,徐州治中張昭,為薑滔舉薦了一個人才,那就是張昭的老鄉嚴畯。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
此人薑滔在後世也是聽過他的名聲,知道他是一個大才,於是將嚴畯征為自己的簿曹從事。
不過張昭的推薦人才的事,也讓薑滔想起了徐州可是還有許多大才的。
最出名的莫過於琅琊的諸葛家族,以及下邳東城的魯肅了。
徐州還有一些人才,不過薑滔一時也想不起來了。
於是薑滔立馬交代麋竺、張昭等人,務必要將下邳東城的魯肅給自己請來。
至於諸葛家族,從那諸葛亮的行為來看,怕是其家族的人都很好麵子的,還是自己親去的好。
反正回臨淄時,會路過琅琊國。
安排完徐州人事後,薑滔又在郯城待了十餘日。
期間與徐州官吏、世家豪強宴會不止,這也是薑滔為了穩定徐州人心的無奈之舉。
當薑滔覺得徐州算是被自己穩固後,便啟程帶著大軍回青州了。
而徐州刺史薑磊,也帶著刺史部的人,以及其本部五千兵馬,往彭城而去。
……
當薑滔路過琅琊國開陽時,又見了琅琊國相石韜、郡國中尉鮑忠等人,對他們勉勵了一番。
薑滔大軍又在琅琊開陽休整一日後,便又開始啟程了。
不過泰山郡守薑峻,也帶著泰山、魯國的兵馬準備與薑滔分別。
其要往東回泰山,而薑滔要往北從北海回臨淄。
薑滔看著相聚不久的薑峻,心中也略有傷感。
“你在泰山,不可胡作非為,亦替我,照顧好在泰山的大姐、小妹。
要多看書,親賢臣遠小人,遇事多與子華先生(司馬芝的字)、公佑先生(孫乾的字)商量。”
薑滔對著自己的親弟弟敦敦教誨道。
“兄長放心,吾必每日三省吾身,謹記兄長教誨。”
薑峻眼眶發紅的對著薑滔說道。
雖然其與薑滔聚少離多,但是越長大,越知道兄長為這個家的付出。
所以薑峻也一直告誡自己,不能辱沒了薑滔的威望,愛惜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薑氏名聲。
兩兄弟相互告別完,便各自帶軍離開,心中不由想到:下次見麵,又不知是何時也?
……
不久,薑滔就帶著大軍來到了琅琊陽都縣,也就是琅琊諸葛家族的家鄉。
琅琊諸葛家族,乃是當地名門望族,其先祖諸葛豐乃是漢元帝時的司隸校尉。
隻是當薑滔來到諸葛家族住處時,卻得知諸葛家族現在的族長諸葛玄,年初就已經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
其帶著諸葛亮與諸葛均兩個侄兒皆已經去了豫章上任。
而家中隻還有諸葛瑾,也就是諸葛亮的哥哥,其還留在家鄉讀書看家。
此時的諸葛瑾也才二十歲左右,其見到武安侯、青州牧薑恒遠親自,不由大驚。
連忙出來迎接。
“小民諸葛瑾,拜見武安侯。”
在得知諸葛玄已經帶著諸葛亮與諸葛均兩個侄兒去了豫章後,薑滔其實還是很失望的。
不過看到諸葛瑾,想到諸葛三兄弟各仕一方,且都是各方重臣。
於是當即薑滔便對著諸葛瑾道:“滔當初在泰山郡為博縣縣令,便與當時的泰山郡丞,也就是你父諸葛君貢(諸葛珪)相交甚好。
常常聽其言自己的幾個孩兒如何聰明伶俐。
今日見到子瑜(諸葛瑾的字),模樣甚似你父,不由想起當初我等一起談經論道時,是何等相談甚歡。
可惜不想當初一別,我與你父便陰陽相隔,真是痛煞我也。”
薑滔說完,還不忘擠出幾滴眼淚,然後又讓諸葛瑾帶其前去祭拜諸葛珪。
還有最重要的,便是那陶謙留下的近兩萬人的降卒。
薑滔在與戲誌才、郭嘉討論之後。
決定先將薑峻帶來的部曲與之重新編練。
之前因為抵抗陶謙的進攻,泰山、魯國的兵馬損失嚴重。
很多部曲甚至隻剩下編製或者火種,缺員的厲害。
此時泰山的薑峻、孫望、李定三營,隻有殘軍八千餘人。
魯國的王朝馬漢,兩營也隻有六千餘的殘軍。
於是薑滔直接讓他們在降卒中挑選萬餘精銳,編入其部曲。
如此,就連原本滿編隻有三千的孫望、李定兩營,也擴充至五千兵馬。
然後,薑滔又讓校尉孫康,挑選兩千精銳,編入其營,將其擴編成五千兵馬。
就算如此,還有七千餘降卒未得安置。
不得已,薑滔隻得啟用降將呂由,讓其繼續統領五千兵馬。
至於其餘挑選剩下的的數千老弱病殘,薑滔則是讓其全部解甲歸田。
如此,算是徹底消化了這些降卒。
……
處理完降卒的事情後,薑滔便與徐州官吏商討起徐州治理的事情。
“如今徐州已平定,但外部卻仍有威脅。
揚州袁術,有占據徐州之心,隻是現在其忙於攻略揚州,
想來等其平定揚州後,便會謀劃我徐州。
另袁氏兄弟,其部將在豫州混戰不休,此亦是對我徐州的威脅。
而郯城在徐州腹內,若薑刺史帶兵在此駐守,怕不能及時援助徐州前線。
我欲將徐州州治,遷移到彭城國彭城縣。
如此,隻要能據守彭城,則徐州後方便無憂矣。”
聽到薑滔要把徐州州治遷到彭城,這對徐州,當然是有利有弊。
隻是如今薑滔聲望正高,那些有心想要反對的人,也隻能自覺選擇沉默,不敢出聲反對。
而薑磊等人,對於薑滔的謀劃,自然也是全力支持。
所有此項商議,很是順利的通過。
之前薑滔已經任命了薑磊為徐州刺史,石韜為琅琊相,陳登為彭城相,臧霸為下邳相,
李現為東海相,張闓為東海郡國中尉,麋竺為徐州別駕,張昭為徐州治中。
為了讓薑磊不被徐州人架空,薑滔此時便又任命原北海長史王修為彭城令;
原北海主簿邴原為徐州刺史部主簿;
原將軍府從事中郎崔林為東海國長史;原薑滔的簿曹屬書佐繁欽為彭城國長史;
又派當初薑磊的北海從事左丞祖、劉義遜,繼續給薑磊做徐州刺史部從事。
如此算是不讓徐州本地人能輕易架空薑磊了。
聽到薑滔的安排,徐州官吏也皆明白了薑滔的用意,為表自己沒有異心,自然也就皆同意了。
此外,薑滔又表校尉許耽,為下邳郡國中尉。
此舉既是安撫徐州人心,又是讓其與臧霸相互製衡。
不是薑滔不信臧霸,而是薑滔要從最初就建立起一套避免地方郡守權力過大的製度。
……
這段時間,徐州治中張昭,為薑滔舉薦了一個人才,那就是張昭的老鄉嚴畯。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
此人薑滔在後世也是聽過他的名聲,知道他是一個大才,於是將嚴畯征為自己的簿曹從事。
不過張昭的推薦人才的事,也讓薑滔想起了徐州可是還有許多大才的。
最出名的莫過於琅琊的諸葛家族,以及下邳東城的魯肅了。
徐州還有一些人才,不過薑滔一時也想不起來了。
於是薑滔立馬交代麋竺、張昭等人,務必要將下邳東城的魯肅給自己請來。
至於諸葛家族,從那諸葛亮的行為來看,怕是其家族的人都很好麵子的,還是自己親去的好。
反正回臨淄時,會路過琅琊國。
安排完徐州人事後,薑滔又在郯城待了十餘日。
期間與徐州官吏、世家豪強宴會不止,這也是薑滔為了穩定徐州人心的無奈之舉。
當薑滔覺得徐州算是被自己穩固後,便啟程帶著大軍回青州了。
而徐州刺史薑磊,也帶著刺史部的人,以及其本部五千兵馬,往彭城而去。
……
當薑滔路過琅琊國開陽時,又見了琅琊國相石韜、郡國中尉鮑忠等人,對他們勉勵了一番。
薑滔大軍又在琅琊開陽休整一日後,便又開始啟程了。
不過泰山郡守薑峻,也帶著泰山、魯國的兵馬準備與薑滔分別。
其要往東回泰山,而薑滔要往北從北海回臨淄。
薑滔看著相聚不久的薑峻,心中也略有傷感。
“你在泰山,不可胡作非為,亦替我,照顧好在泰山的大姐、小妹。
要多看書,親賢臣遠小人,遇事多與子華先生(司馬芝的字)、公佑先生(孫乾的字)商量。”
薑滔對著自己的親弟弟敦敦教誨道。
“兄長放心,吾必每日三省吾身,謹記兄長教誨。”
薑峻眼眶發紅的對著薑滔說道。
雖然其與薑滔聚少離多,但是越長大,越知道兄長為這個家的付出。
所以薑峻也一直告誡自己,不能辱沒了薑滔的威望,愛惜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薑氏名聲。
兩兄弟相互告別完,便各自帶軍離開,心中不由想到:下次見麵,又不知是何時也?
……
不久,薑滔就帶著大軍來到了琅琊陽都縣,也就是琅琊諸葛家族的家鄉。
琅琊諸葛家族,乃是當地名門望族,其先祖諸葛豐乃是漢元帝時的司隸校尉。
隻是當薑滔來到諸葛家族住處時,卻得知諸葛家族現在的族長諸葛玄,年初就已經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
其帶著諸葛亮與諸葛均兩個侄兒皆已經去了豫章上任。
而家中隻還有諸葛瑾,也就是諸葛亮的哥哥,其還留在家鄉讀書看家。
此時的諸葛瑾也才二十歲左右,其見到武安侯、青州牧薑恒遠親自,不由大驚。
連忙出來迎接。
“小民諸葛瑾,拜見武安侯。”
在得知諸葛玄已經帶著諸葛亮與諸葛均兩個侄兒去了豫章後,薑滔其實還是很失望的。
不過看到諸葛瑾,想到諸葛三兄弟各仕一方,且都是各方重臣。
於是當即薑滔便對著諸葛瑾道:“滔當初在泰山郡為博縣縣令,便與當時的泰山郡丞,也就是你父諸葛君貢(諸葛珪)相交甚好。
常常聽其言自己的幾個孩兒如何聰明伶俐。
今日見到子瑜(諸葛瑾的字),模樣甚似你父,不由想起當初我等一起談經論道時,是何等相談甚歡。
可惜不想當初一別,我與你父便陰陽相隔,真是痛煞我也。”
薑滔說完,還不忘擠出幾滴眼淚,然後又讓諸葛瑾帶其前去祭拜諸葛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