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最疼痛、最脆弱、最纖細敏感、


    最貼近內心、最柔軟的事情,


    我們都是避著眾人的眼光做的......


    前幾天特別去了一趟銀行。我對打著領帶的禿頭經理單刀直入,“有什麽手續我現在辦理,可以讓兒子們不需要我就能夠直接處置我的帳戶財務?”


    他露出疑惑的表情。


    我耐心說明,“就是,如果我明天暴斃了,他們如何可以不囉嗦,直接處理我的銀行帳務。” <blockquote>不方便</blockquote>


    經理緊張地用手指頭敲他的桌子,連續敲了好幾下。這是美國人的迷信手勢,誰說了不吉利的話,敲一下木頭桌子,“老天保佑”,就可以避開厄運。


    緊接著他把食指豎直在嘴唇,說,“不要這麽說,不要這麽說。”我這才看到,經理嘴唇上留著一道小胡子,像一條黑色毛毛蟲趴在那裏睡覺。


    接下來的將近半小時的討論中,他敲桌子敲了好幾次。這個談話很明顯地讓他渾身不適應。每次我說到“我死後”,他就糾正我,“當你不方便時”。


    結論就是,兒子已經被加入了我的帳號共同擁有人名單內,所以當我“不方便”時,他們隻要知道密碼,就可以直接處置。


    站起來要說再見時,他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我覺得蹊蹺,問他,“還有問題?” <blockquote>動作快</blockquote>


    他猶豫了半天,終於下了決心,說,“我不該說的,但是……是這樣,因為你是名人,我們一看到報紙說你不方便了,就會立刻凍結帳戶。”


    他停住,隻是看著我。


    我腦子轉了幾轉,說,“你的意思是,我的兒子動作要快?在報紙披露我的死訊之“就?”


    他尷尬得快暈倒,支支吾吾嘿嘿嘿了幾下。


    回到家裏,興衝衝跟安德烈和飛力普視訊,詳細地把過程說了,然後諄諄告誡:“銀行若是凍結了帳戶,你們可就麻煩了,所以你們動作要快。”


    飛力普說,“哎呦,談這種事,我不要聽。”


    安德烈用福爾摩斯的冷靜聲調邊想邊說,“媽,我有沒有聽錯,你的意思是,要我們在你死掉的消息傳出去之前,趕快去把你銀行帳戶裏的存款取走?”


    我高興地說,“你好聰明。對啊,存款雖然不多,手續麻煩很大。我的意思就是,不要等到報紙都說我死了,你們在之前就去取款,留百分之十繳遺產稅。如果等到銀行凍結了帳戶,你們就還要飛到亞洲來處理,你們中文又爛,到時候沒完沒了。”


    安德烈繼續抽絲剝繭,“所以,你一斷氣,我們兩兄弟就直奔銀行?”我已經聽出他的意思,驚悚畫麵也出來了,嗯,確實有點荒謬,但是,實事求是嘛,我說,“是的。”


    飛力普已經受不了了,插進來喊,“我才不要。”


    安德烈慢條斯理地說,“這麽做,你覺得全世界會怎麽看我們兩個?”


    我沒真的在聽,我繼續想像那個“不方便”的時刻,繼續說出我的思索,“其實,誰說一定要等到斷氣,早幾天未雨綢繆不是更好,看我不行就先去銀行吧……”“媽,”安德烈大聲打斷我,說,“如果我們照你的指示去做,整個華人世界會認為你是‘非自然死亡’而且我和飛力普有嫌疑,你想過嗎?” <blockquote>臨終</blockquote>


    美君,你和我們也曾經那麽多次的“昔日戲言身後事”。問你“要不要和爸爸葬在一起?”你瞪一旁的爸爸,說,“才不要呢,我要和我媽葬一起,葬淳安去。”爸爸就得意地笑說,“去吧去吧,葬到千島湖底去喂烏龜。”


    整個故鄉淳安城都沉到水底了,這原來已經是美君的大痛,爸爸再抓把鹽灑在傷口上,說,“這就叫死無葬身之地,美君一定還是跟著我的哩。”


    這麽說著說著,時光自己有腳,倏忽不見。仿佛語音方落,爸爸已經真的葬在了故鄉湖南,墳邊的油桐樹開過了好幾次的花,花開時一片粉白,像滿山蝴蝶翩翩。墓碑上留了一行空位,等候著刻下他的美君的名字。


    小時候,朋友聽到我們這樣笑談父母身後事,大多駭然。到現在,朋友們自己都垂垂老矣,這卻仍是禁忌。不久前和一個老友說話,他九十五歲的母親在加護病房裏,問他,“媽媽說過身後怎麽辦嗎?”


    他苦笑著搖搖頭,“沒談過。沒問過。”


    安靜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母親唯一說過的是:不想死在醫院裏,想在家裏。”


    美國做過調查:百分之八十的人希望在家裏臨終,但是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醫院裏往生。現代世界最“違反人權”的應該就是這件事吧?朋友悲傷的眼睛流下了止不住的淚水,七十歲的老男人泣不成聲,“她唯一的願望,我都做不到……”


    醫療照顧,不得不在醫院裏,但是臨終,為什麽不能在家裏呢?隱私,是人的尊嚴的核心,所有最疼痛、最脆弱、最纖細敏感、最貼近內心、最柔軟的事情,我們都是避著眾人的眼光做的:哭泣時,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傷心時,把頭埋在臂彎裏;心碎時,蜷曲在關起來不透光的壁櫥裏;溫柔傾訴時,在自己的枕頭上,讓微風從窗簾悄悄進來。


    請問,這世界上,還有比“臨終”更疼痛、更脆弱、更纖細、更柔軟、更需要安靜和隱私的事嗎?我們卻讓它發生在一個二十四小時不關燈的白色空間,裏頭有各種穿著製服的人走進來走出去,隨時有人可能掀起你的衣服、拉起你的手臂、用冷冷的手指觸摸你的身體;你聽不見清晨的鳥聲,感覺不到秋天溫柔的陽光,看不見熟悉的親人,也聞不到自己被褥和枕頭的香皂氣息,但是你聽得見日光燈在半夜裏滋滋的電流聲、心電圖的機器聲、隔鄰陌生人痛苦的喘息聲,你更躲不開醫院裏滲透入骨髓的消毒氣味,那氣味在你的枕頭裏,在你的衣服裏,在你的皮膚裏,在你的毛發、你的呼吸裏。


    我們讓自己最親愛的人,在一個最沒有隱私、沒有保護、沒有溫柔、沒有含蓄敬意的地方,做他人生中最脆弱、最敏感、最疼痛的一件事——他的臨終。 <blockquote>啟程準備</blockquote>


    老淚縱橫的朋友幾天後就送走了他的母親,在醫院裏。然後全家人陷入準備後事的忙碌。因為從不曾談過,所以還要先召開家庭會議從頭討論一番。


    我和朋友去登大武山之前,大家光談裝備就談了好久。拿著清單到登山店去買東西,老板還和我討論每一件裝備的必要性和品牌比較。出發之前三個禮拜,每個人都得鍛鍊肌力。我呢,則是找了一堆關於大武山的林相和植物的書,一本一本閱讀。第一次搭郵輪,邀請的朋友發來一個隨身攜帶物品清單,還包括簽證和保險的說明。搭過郵輪的親朋好友也紛紛貢獻經驗談。


    第一次去非洲,給意見的也很多,去哪些國家需要帶什麽藥,哪些疫區要注意什麽事情,野生動物公園要怎麽走才看得多,治安惡劣的地區要怎麽避禍。


    也就是說,遠行,不管是出國遊玩求學,不管是赴戰區疫區,不管是往太空海上探險,我們都會做事前的準備,身邊的人也都會熱切地討論。


    還有些遠行和探險是抽象意義的,譬如首度結婚——不是探險嗎?人生第一個工作——不是遠行嗎?也都充滿了未知,也都有或輕或重的恐懼和不安,但是我們一定會敞開來談,盡量地做足準備。


    那麽死亡,不就是人生最重大的遠行、最極端的探險?奇怪的是,人們卻噤聲不言了。不跟孩子談,不跟長輩談,不跟朋友談,不跟自己談。我們假裝沒這件事。


    結果就是,那躺在日光燈照著的病床上麵對臨終的人,即將大遠行、大探險,可是,我們沒有給他任何準備:沒有裝備清單,沒有心理指南,沒有教戰手冊,沒有目的地說明,沒有參考意見。沒有,什麽都沒有。


    我們怕談。


    他要遠行的地方,確實比較麻煩:非但凡是去過的都沒有人回來過,而且,每一個去過的人都是第一次去。


    這個大遠行,沒有人可以給他經驗之談,然而這又是一個所有的人都遲早要做的行程,所以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關切的。目的地無法描述,並不代表“啟程”的準備不能談。登山店裏的店員不見得登過大武山頂,但是店裏頭什麽裝備和信息都有。


    因為害怕,因為不談,我們就讓自己最親愛的人無比孤獨地踏上了大遠行蒼茫之路。


    美君,我要跟安德烈打電話了——還沒交代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應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應台並收藏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