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抵達蘇黎世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作者:龍應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鱒魚和你一樣,
總是想回到它出生的那條江。
你窗邊的水仙,吐出青青的長條細葉,綽約可愛。上周在市場挑選,那些球根包在去歲的膜裏,還沾著一層黏土,髒髒黑黑的一團,沒想到幾天的清水供養,球根潤白如嬰兒的肉拳頭,襯著國畫似的瘦葉,一片蔥蘢。過幾天春節花開,黃蕊香襲,迷迷人間。
小時候的家,是沒有花的。買米的錢都不夠,誰買花呢?本地人會固定地初一十五買花供給祖先和神明,我們流浪的人家中沒有神明桌,年歲艱辛,唯一看到美君買花,就是春節的水仙,放在桌上。我的頭,剛好跟桌麵等高,每天去看那圓型白色瓷盆裏的神奇變化:重苞的球根如何逐漸裂開一條縫,縫裏如何探出一丁點綠色的心,丁心成葉,葉中吐花,花的馥鬱濃香,重重繚繞,繚繞在早晨的鞭炮聲中,繚繞在穿堂走巷的恭喜聲中,繚繞在餐桌上觥籌交錯的呼喚聲中,也繚繞在日間塵埃落定、你輕手輕腳為孩子們蓋上被子的歎息聲中。
後來在德國看到了歐洲水仙,先是驚豔——怎麽花朵比中國水仙大了兩倍;後是啞然——那是完全沒有香氣的花朵,就放心了:中國水仙,與土地的四季共養,與民間的日子共生,一泓清水為窮巷和豪宅獻出一樣的芬芳繁華,是國色,是天香,是媽媽親
手掏水的記憶,世上無花可比。 <blockquote>若莎</blockquote>
然後,就接到冰娜令人心碎的來訊:“我們昨天抵達蘇黎世。”
你記得冰娜嗎?她是德國人,我在美國讀研究所的同學,你在高雄路竹養豬時,來過我們家。你說這德國女生的頭發“怎麽像黃金瀑布一樣”。這個“黃金瀑布”,看見你下水采割牧草,也馬上脫了鞋,卷起褲腳,穿上及膝膠鞋,我們一起嘻嘻哈哈涉進開滿了野薑花的溪水。冰娜後來回到德國,在法蘭克福一個左派報紙做編輯。歲月流光中,我們讀博士、談戀愛、不小心結了婚、生孩子、用力工作,進入初老;很少見麵,但是一直互通訊息。
抵達蘇黎世的“我們”,是冰娜和她八十五歲的母親,若莎。一年前,若莎被確診得了運動神經元病(mnd),而且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或說漸凍症。冰娜馬上申請退休,搬回鄉下和若莎同住。從那時起,我的手機裏來自“黃金瀑布”的訊息,就是一個實境版病曆發展報告:
星期天下午帶若莎去看莫劄特的歌劇,她很開心。從我們的座位看出去,全是白發的人頭,她說,真奇怪,我年輕的時候,年輕人也都看歌劇啊,現在的年輕人在看什麽?回到家給她一杯紅酒,她拿著酒杯,很慢很慢地說,“嚥不下”,一臉抱歉的樣子我當下就哭了。我恨死我自己,我應該比她堅強的......
她每天拄著拐杖到花園裏散步,順便剪幾支紅玫瑰回來給我,我總是插在那個在跳蚤市場從土耳其人那兒買來的花瓶。今天她進來的時候,沒有花,她說:手指不聽話……
若莎打破了一隻碗。我走進廚房的時候,看見她坐在地上,背靠著冰箱,她坐在地上頭抬起來看著我,就那樣看著我,一句話不說。她的眼神,奇怪的眼神,真的讓我非常非常害怕。
若莎漸漸不說話了。她低著頭,好像頭太重,脖子撐不起她的頭。應台,你知道她在導演舞台劇的時候,是怎樣跋扈的一個導演嗎?演員說,她罵人的時候,像山洪暴發,聲音大到劇院外麵的狗都收起尾巴趴下。
晚餐,她突然說話,說了很多,好像有什麽事忘了交代,急著交代。問題是,天哪,我隻能聽懂一半她說什麽。她已經不太能控製她的喉嚨和口舌,她的語音含糊,咬字不清,我的好友啊,我的心裂開了。
她有很重要的話要跟我說 <blockquote>鱒魚</blockquote>
冰娜帶若莎去的瑞士小鎮,我去過。離蘇黎世大概十公裏,在半山腰,可以看見山穀裏的燈火。那一年,從蘇黎世的家開車過去,是為了看鱒魚。
美君,你知道,鱒魚和你一樣,總是想回到它出生的那條江。它們即使到了大海裏,即使離開它的原鄉千百裏,即使它的初江在千百米的高原上,它也要遊回故鄉,讓孩子出生在清淨的原溪。安德烈和飛力普玩耍的小溪裏,就常常看見鱒魚洄遊。頑皮的男童趴在溪邊,眼睛盯著水麵,用雙手去捧遊過的魚,或者脫下長褲,綁住褲腳,用褲籠去榜。
這一帶的小鎮都是水鄉,淺淺的水渠與石板馬路平行。行人走路,鱒魚就在行人的腳邊一階一階往上遊。我特地去看鱒魚,卻發現那水渠底盤太淺,鱒魚往上跳得非常辛苦,幾乎要搓破肚皮才能往上躍起。二〇〇四年,科學家正式發現,鱒魚需要足夠的水流,它才能用自己的身體借力使力。幾年前,這些小鎮特別花了一大筆經費把水渠加深,水量因而加大,小鎮長老們說,“這樣鱒魚回老家,就有了尊嚴。”
這個小鎮在一九九八年之後,突然開始來了些不尋常的客人,他們在找回家的路。 <blockquote>尊嚴</blockquote>
冰娜跟我說這事的時候,其實我已經知道一點。
今天推若莎的輪椅到花園裏曬太陽。她要我摘一朵玫瑰花給她。她低頭聞花香,然後很輕很輕說,冰娜,帶我去蘇黎世。
她說得輕描淡寫,我聽得萬箭穿心。你明白“蘇黎世”的意思嗎?
冰娜,我明白的。一個叫米內利的瑞士律師,在一九九八年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尊嚴”,專門幫助患有絕症而求死心切的人自己結束生命。大多數的國家不允許協助自殺,瑞士也並不允許,但是瑞士的刑法一一五條是這麽寫的:
任何出於私利而誘導或協助他人自殺者,處五年以下徒刑。
意思就是說,隻要不是“出於私利”,那麽協助他人自殺就是合法的了。非營利的“尊嚴”就以會員製開始運作。交一筆會費,提出病曆證明,若是得到核準,病人在家人陪同下就前往“尊嚴”。一切依法辦事:醫師開藥;兩次詢問當事人是否決意執行;先服用一劑免於痛苦的藥;最後由當事人自己服下“巴比妥”,半小時左右藥發結束;警察以刑事案來做筆錄;家人離開;機構負責所有的善後。總花費大概要五十萬台幣。 <blockquote>空白</blockquote>
我該答應她嗎?我怎麽能答應她?
她已經無法進食。
我該怎麽辦?我知道,瑞士法律規定,病人必須有自主意識,而且最後那杯藥,必須她自己動手喝下,別人不能代。我知道若莎擔憂,再惡化下去她就不符合資格了,因為她的手指快要全部不能動了......我怎麽辦?
在德國初次見到若莎的時候,她還不到六十歲。披著一頭狂放的卷發,纖細的身材在瑜珈墊上做下犬式,從腰身下麵歪過頭來看我說,冰箱裏有奶酪葡萄,自己拿來吃。晚上到廢棄電廠改裝的劇院去看她導演的現代戲劇。謝幕時,她赤腳從幕後走出來,對鼓掌的觀眾深深彎腰致謝,黑色的頭發像瀑布一樣垂下來,垂到舞台地板。
我不敢回複冰娜了,因為害怕。我蹉跎著,蹉跎著,晚上關燈前,打開手機再看一次她的訊息,寫了幾個字,又刪除。想像冰娜一定有看見我“輸入中……”,卻又是一片空白。
傍晚推著美君在街上走。這是一排透天厝,華燈初上,但是三樓以上全是黑的。人們當時拚命掙錢買樓,買了三樓還要在屋頂上違法加蓋一層。然而這些樓啊,眼睜睜看著老人凋零了,年輕人出走了,孩子們稀少了,街上沒有嬉笑追逐的聲音。倒是在一個走廊裏,一個小攤亮著兩盞電燈泡,懸在空中,隨著冬天的風晃過來、晃過去。女人在一塊灼熱的鐵板上煎蔥油餅,男人站在她後麵就著一張簡易折疊桌低頭揉麵。
叮一聲,訊息進來。
我們昨天抵達蘇黎世。
冰娜,緊握她的手吧。那親手掬水的記憶,不會忘。
總是想回到它出生的那條江。
你窗邊的水仙,吐出青青的長條細葉,綽約可愛。上周在市場挑選,那些球根包在去歲的膜裏,還沾著一層黏土,髒髒黑黑的一團,沒想到幾天的清水供養,球根潤白如嬰兒的肉拳頭,襯著國畫似的瘦葉,一片蔥蘢。過幾天春節花開,黃蕊香襲,迷迷人間。
小時候的家,是沒有花的。買米的錢都不夠,誰買花呢?本地人會固定地初一十五買花供給祖先和神明,我們流浪的人家中沒有神明桌,年歲艱辛,唯一看到美君買花,就是春節的水仙,放在桌上。我的頭,剛好跟桌麵等高,每天去看那圓型白色瓷盆裏的神奇變化:重苞的球根如何逐漸裂開一條縫,縫裏如何探出一丁點綠色的心,丁心成葉,葉中吐花,花的馥鬱濃香,重重繚繞,繚繞在早晨的鞭炮聲中,繚繞在穿堂走巷的恭喜聲中,繚繞在餐桌上觥籌交錯的呼喚聲中,也繚繞在日間塵埃落定、你輕手輕腳為孩子們蓋上被子的歎息聲中。
後來在德國看到了歐洲水仙,先是驚豔——怎麽花朵比中國水仙大了兩倍;後是啞然——那是完全沒有香氣的花朵,就放心了:中國水仙,與土地的四季共養,與民間的日子共生,一泓清水為窮巷和豪宅獻出一樣的芬芳繁華,是國色,是天香,是媽媽親
手掏水的記憶,世上無花可比。 <blockquote>若莎</blockquote>
然後,就接到冰娜令人心碎的來訊:“我們昨天抵達蘇黎世。”
你記得冰娜嗎?她是德國人,我在美國讀研究所的同學,你在高雄路竹養豬時,來過我們家。你說這德國女生的頭發“怎麽像黃金瀑布一樣”。這個“黃金瀑布”,看見你下水采割牧草,也馬上脫了鞋,卷起褲腳,穿上及膝膠鞋,我們一起嘻嘻哈哈涉進開滿了野薑花的溪水。冰娜後來回到德國,在法蘭克福一個左派報紙做編輯。歲月流光中,我們讀博士、談戀愛、不小心結了婚、生孩子、用力工作,進入初老;很少見麵,但是一直互通訊息。
抵達蘇黎世的“我們”,是冰娜和她八十五歲的母親,若莎。一年前,若莎被確診得了運動神經元病(mnd),而且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或說漸凍症。冰娜馬上申請退休,搬回鄉下和若莎同住。從那時起,我的手機裏來自“黃金瀑布”的訊息,就是一個實境版病曆發展報告:
星期天下午帶若莎去看莫劄特的歌劇,她很開心。從我們的座位看出去,全是白發的人頭,她說,真奇怪,我年輕的時候,年輕人也都看歌劇啊,現在的年輕人在看什麽?回到家給她一杯紅酒,她拿著酒杯,很慢很慢地說,“嚥不下”,一臉抱歉的樣子我當下就哭了。我恨死我自己,我應該比她堅強的......
她每天拄著拐杖到花園裏散步,順便剪幾支紅玫瑰回來給我,我總是插在那個在跳蚤市場從土耳其人那兒買來的花瓶。今天她進來的時候,沒有花,她說:手指不聽話……
若莎打破了一隻碗。我走進廚房的時候,看見她坐在地上,背靠著冰箱,她坐在地上頭抬起來看著我,就那樣看著我,一句話不說。她的眼神,奇怪的眼神,真的讓我非常非常害怕。
若莎漸漸不說話了。她低著頭,好像頭太重,脖子撐不起她的頭。應台,你知道她在導演舞台劇的時候,是怎樣跋扈的一個導演嗎?演員說,她罵人的時候,像山洪暴發,聲音大到劇院外麵的狗都收起尾巴趴下。
晚餐,她突然說話,說了很多,好像有什麽事忘了交代,急著交代。問題是,天哪,我隻能聽懂一半她說什麽。她已經不太能控製她的喉嚨和口舌,她的語音含糊,咬字不清,我的好友啊,我的心裂開了。
她有很重要的話要跟我說 <blockquote>鱒魚</blockquote>
冰娜帶若莎去的瑞士小鎮,我去過。離蘇黎世大概十公裏,在半山腰,可以看見山穀裏的燈火。那一年,從蘇黎世的家開車過去,是為了看鱒魚。
美君,你知道,鱒魚和你一樣,總是想回到它出生的那條江。它們即使到了大海裏,即使離開它的原鄉千百裏,即使它的初江在千百米的高原上,它也要遊回故鄉,讓孩子出生在清淨的原溪。安德烈和飛力普玩耍的小溪裏,就常常看見鱒魚洄遊。頑皮的男童趴在溪邊,眼睛盯著水麵,用雙手去捧遊過的魚,或者脫下長褲,綁住褲腳,用褲籠去榜。
這一帶的小鎮都是水鄉,淺淺的水渠與石板馬路平行。行人走路,鱒魚就在行人的腳邊一階一階往上遊。我特地去看鱒魚,卻發現那水渠底盤太淺,鱒魚往上跳得非常辛苦,幾乎要搓破肚皮才能往上躍起。二〇〇四年,科學家正式發現,鱒魚需要足夠的水流,它才能用自己的身體借力使力。幾年前,這些小鎮特別花了一大筆經費把水渠加深,水量因而加大,小鎮長老們說,“這樣鱒魚回老家,就有了尊嚴。”
這個小鎮在一九九八年之後,突然開始來了些不尋常的客人,他們在找回家的路。 <blockquote>尊嚴</blockquote>
冰娜跟我說這事的時候,其實我已經知道一點。
今天推若莎的輪椅到花園裏曬太陽。她要我摘一朵玫瑰花給她。她低頭聞花香,然後很輕很輕說,冰娜,帶我去蘇黎世。
她說得輕描淡寫,我聽得萬箭穿心。你明白“蘇黎世”的意思嗎?
冰娜,我明白的。一個叫米內利的瑞士律師,在一九九八年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尊嚴”,專門幫助患有絕症而求死心切的人自己結束生命。大多數的國家不允許協助自殺,瑞士也並不允許,但是瑞士的刑法一一五條是這麽寫的:
任何出於私利而誘導或協助他人自殺者,處五年以下徒刑。
意思就是說,隻要不是“出於私利”,那麽協助他人自殺就是合法的了。非營利的“尊嚴”就以會員製開始運作。交一筆會費,提出病曆證明,若是得到核準,病人在家人陪同下就前往“尊嚴”。一切依法辦事:醫師開藥;兩次詢問當事人是否決意執行;先服用一劑免於痛苦的藥;最後由當事人自己服下“巴比妥”,半小時左右藥發結束;警察以刑事案來做筆錄;家人離開;機構負責所有的善後。總花費大概要五十萬台幣。 <blockquote>空白</blockquote>
我該答應她嗎?我怎麽能答應她?
她已經無法進食。
我該怎麽辦?我知道,瑞士法律規定,病人必須有自主意識,而且最後那杯藥,必須她自己動手喝下,別人不能代。我知道若莎擔憂,再惡化下去她就不符合資格了,因為她的手指快要全部不能動了......我怎麽辦?
在德國初次見到若莎的時候,她還不到六十歲。披著一頭狂放的卷發,纖細的身材在瑜珈墊上做下犬式,從腰身下麵歪過頭來看我說,冰箱裏有奶酪葡萄,自己拿來吃。晚上到廢棄電廠改裝的劇院去看她導演的現代戲劇。謝幕時,她赤腳從幕後走出來,對鼓掌的觀眾深深彎腰致謝,黑色的頭發像瀑布一樣垂下來,垂到舞台地板。
我不敢回複冰娜了,因為害怕。我蹉跎著,蹉跎著,晚上關燈前,打開手機再看一次她的訊息,寫了幾個字,又刪除。想像冰娜一定有看見我“輸入中……”,卻又是一片空白。
傍晚推著美君在街上走。這是一排透天厝,華燈初上,但是三樓以上全是黑的。人們當時拚命掙錢買樓,買了三樓還要在屋頂上違法加蓋一層。然而這些樓啊,眼睜睜看著老人凋零了,年輕人出走了,孩子們稀少了,街上沒有嬉笑追逐的聲音。倒是在一個走廊裏,一個小攤亮著兩盞電燈泡,懸在空中,隨著冬天的風晃過來、晃過去。女人在一塊灼熱的鐵板上煎蔥油餅,男人站在她後麵就著一張簡易折疊桌低頭揉麵。
叮一聲,訊息進來。
我們昨天抵達蘇黎世。
冰娜,緊握她的手吧。那親手掬水的記憶,不會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