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西涼羌人。


    現今羌患已除,自然不需要在此牽扯太多軍馬。


    更何況如今關中諸豪紳,也都已經臣服於劉琦。


    他完全可以從關中募兵,實現關中人自治。


    所以荊州軍便可以調回了。


    隻不過他還要維持關中統治,不能一下子全部調走。


    龐統道:“公子久居關中,也並非長久之策,也應當著手返回關東才是。”


    劉琦微微歎了口氣道:“當前來看,天子以及眾朝臣是不打算東遷。


    而我等費盡心機,方才在朝中有今天這地位,如今總不能就此放棄,換另一方諸侯來左右朝政。


    若他人挾天子而令諸侯,我等便陷入被動之中。”


    龐統微微點點頭道:“我跟孔明私信往來。


    他也不建議公子脫離朝廷,還是設謀,讓天子主動遷往關東為好。


    他奉公子之命,已將許縣修繕一新,足以應付天子與眾朝臣居住。


    更何況許縣經過這兩年屯田,已經囤積大量糧食,即使再多人去,也不至於挨餓。”


    劉琦看著窗外,平靜的道:“是該回去了。”


    在真實的曆史上,漢獻帝劉協為了脫離西涼軍控製,主動率領朝臣和妃嬪,長途跋涉返回雒陽。


    一路上幾乎跟乞丐一般,也拚了命的要趕回去。


    可是這個時空,情況完全變了。


    第二日朝會。


    大殿之上,天子第二次提出封劉琦為清河郡王。


    劉琦也第二次推辭。


    同時劉琦拱手奏道:“陛下,關中常年戰亂,天災人禍,百姓困頓不堪。


    之前還需要陛下開太倉賑濟,方能讓百姓免於人相食。


    但太倉之糧,也並非用之不竭。


    臣已過問過,倉內存糧即將用盡,還請陛下早做打算。”


    劉協高坐丹墀之上,麵沉似水。


    他何嚐不知道太倉已經糧盡之事?


    這些年董卓、王允、西涼軍、並州軍、荊州軍,還有天災,輪番蹂躪這片土地。


    百姓死的死逃得逃,說十室九空也不為過。


    這關中土地就算再肥沃,也經不起如此折騰。


    他淡淡的道:“朕已知曉,諸卿有何良策?”


    司隸校尉鍾繇出班道:“聽聞如今關東正在屯田,連雒陽周邊,也已逐漸恢複人氣。


    若陛下能率眾臣回歸,便可緩解存糧之危。”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眾朝臣頓時紛紛議論起來。


    誰都知道,他是劉琦舉薦的。


    他的意見,自然也代表了劉琦的心思。


    楊彪皺眉道:“都城乃國之根本,豈能任意遷來遷去?


    之前董卓遷都長安,勞師動眾,靡費不知幾許,幾十萬百姓為之喪命。


    這幾年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又豈能再行遷都?


    不可,萬萬不可。”


    他們那一眾漢室老臣,全都紛紛點頭附議。


    誰都清楚,雒陽周邊,早已經成為劉琦的地盤。


    百姓隻知有劉琦,不知有朝廷。


    若是他們回歸關東,便更掉入劉琦的掌控之中。


    鍾繇反問道:“既然楊太尉反對遷都,不知如今糧食之危何解?


    太倉糧盡,諸位口糧從何而來?


    若無軍糧養兵,軍兵嘩變該如何是好?”


    “軍兵嘩變?”楊彪冷笑了一聲道:“若無軍兵,哪來的嘩變?


    這關中之地,說大也不大。


    驟然駐軍十數萬,糧草怎能供應得上?”


    他話說完,眼睛便直勾勾的看著劉琦,顯然是把缺糧,怪到了荊州軍駐紮上。


    麵對責問,劉琦淡然道:“如今外患已除,軍兵自然不用駐守太多。


    故而大軍已經逐步在回撤。


    未來將逐步恢複漢初舊製,南軍北軍各一萬,以維護京城治安。


    不過就算如此,試問楊太尉,糧草從何而來?


    京城總不能一個兵員不剩吧?”


    楊彪的確聽說,最近荊州兵在逐步回撤。


    他囁喏道:“老夫司職太尉,至於糧草從何而來,老夫不便過問。”


    士孫瑞見楊彪落了下風,出言道:“就算糧草緊缺,但也不是遷都雒陽之理由。


    雒陽糧草便不緊缺麽?


    據我所知,此時故都周邊雖有少量百姓耕種,但依舊人煙稀少,遠不如關中富庶。


    若朝廷能夠縮減開支,減少用度。


    陛下帶領朝臣於籍田耕種,也能種出糧食,供公卿食用。”


    他這一番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對,關中有的是土地,我等就算去田間耕種,也能種出糧食。”


    “隻要有地,有人,老夫就不信還能餓死。”


    “反正現在戰亂已除,去哪裏耕種不是種?”


    眾朝臣都站在楊彪士孫瑞這一邊。


    他們寧願在關中吃土,也不願去往雒陽,受劉琦把控。


    這時,一直未說話的尚書令荀攸走了出來,慢吞吞的對眾人道:“在下有一事,想請教諸公。”


    眾人看著荀攸,眼神中滿是提防之色。


    大家都知道對方乃是劉琦心腹,他出言,自然又是動議遷都的。


    不管講出何種理由,大家自然都要全力反駁才是。


    隻聽荀攸淡然說道:“諸位難道都沒有祖宗?


    在下出自潁川荀氏,前來關中兩年,未曾祭拜先祖墳塋,已然心中有愧。


    試問諸位,有多久未曾到祖上墳前祭拜過?


    大漢以孝治天下,一個人若連祖墳都不祭拜,還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這話說出來,大殿之上那些準備還擊的老臣,頓時鴉雀無聲。


    他們自從當初被董卓劫持到長安,已經足足五年之久。


    大漢王朝以孝治天下。


    父母去世,為了展示孝道,多半要以大部分家產陪葬,並且在墳前結廬而居,守孝三年,以表示孝順。


    像他們這般,五年不去父母祖先墳前祭拜,那自是有悖人倫之事。


    執金吾伏完乃是當世大儒,憤然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諸卿前來關中輔佐陛下,為漢室盡忠,乃是大孝。


    至於祭拜祖墳,些許小孝,先人於九泉之下,當能體諒。”


    荀攸嘴角微微翹了翹,來到伏完跟前淡然道:“請問國丈,陛下為先皇祭祀,是大孝,還是小孝?


    聽聞當初董卓為湊足軍糧,命呂布盜掘先帝陵寢。


    棄先帝後之屍身於荒野。


    後來是孫堅攻入雒陽,於邙山之上,將帝後屍身草草包裹下葬。


    如今陛下安居長安,既無內憂,也無外患,且來去自如,為何連先帝陵寢屍身都不顧?


    難道讓陛下與諸公回去祭拜宗廟,如此艱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荊州少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開月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開月圓並收藏三國之荊州少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