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韓暹的威脅,天子以及眾朝臣無可奈何。
朝廷手中也沒有餘糧了。
皇帝一直沒有實權,太倉的糧食耗盡之後,便再無補充。
如今他能讓宮人和一眾公卿和家眷吃個半飽,已經是極限,哪有其餘糧食,養活十萬大軍?
當初劉琦前來救駕,包括平定西涼,也是自己從關東運糧過來。
從未向朝廷討要一粒糧食。
劉協無奈的對韓暹道:“如今朝廷用度日漸吃緊,朕手中確無糧草。
卿可選擇自籌軍糧。
待朕回歸雒陽安頓之後,招募流民屯田,自可獲得糧食。”
韓暹被氣笑了,瞪眼看著皇帝道:“陛下是否覺得臣是傻子?
臣這十幾萬大軍,每日都要張口吃飯。
等陛下回到雒陽,招募流民,再種出糧食。
我這十萬大軍的墳頭草,恐怕都黃幾茬了。”
他看皇帝也的確擠不出糧食,隻好道:“陛下既然命臣自籌軍糧,臣領旨便是。”
說完,衝著皇帝拱了拱手,氣呼呼的離去。
自韓暹走後,的確再沒前來向皇帝要糧。
第二日午後,士孫瑞急匆匆趕了過來,稟報道:“陛下,韓暹派人洗劫了前方澠池周邊諸縣。
百姓死傷無數。”
劉協心地仁慈,愛民如子,眼見這白波軍又跟當初的西涼軍一樣,對百姓肆意屠殺,頓時氣的渾身顫抖道:“朕讓他自籌軍糧,他便是這般籌糧的?
縱兵劫掠,跟強盜有什麽區別?”
士孫瑞急道:“是陛下讓他去籌糧?
難怪。
他麾下軍兵每到一處,便宣城奉旨征糧。
如若百姓不肯交糧,他才縱兵屠殺。
故而現在百姓把所有怒氣,全都歸結到陛下身上。
此舉可大傷陛下民心呐。”
劉協聞言,氣的眼淚流了下來,怒道:“把韓暹叫來,朕不允許他如此打著朕旗號,縱兵搶劫。
這等護駕,朕寧願不要。”
小黃門立即跑去傳旨,讓韓暹過來。
不一會兒,那小黃門跑回來道:“那韓暹喝醉了,他說酒後失儀,怕衝撞了陛下。
待酒醒之後,再來見駕。”
“他還有酒喝,”劉琦知道韓暹是不敢來見他,隻能獨自生悶氣。
士孫瑞歎息道:“當初楊太尉這招,當真是記昏招。
比之當年何大將軍召集董卓入京,有過之而無不及。
陛下應當跟諸卿商議之後,再行下旨才是。
劉琦雖然跋扈,但其麾下荊州軍,軍紀極嚴,從來不會劫掠百姓。”
劉協也跟著歎口氣,自責道:“當時朕是真糊塗了,聽楊卿獻策,便以為是良策。
誰能想到,竟然釀成今日局麵。
如今請神容易送神難,悔之晚矣。”
隊伍一路前行。
韓暹便打著奉旨征糧的口號,分兵在沿途大肆劫掠,以籌集糧草。
五年前,董卓率領軍馬,裹挾天子和朝臣,一路搶,一路屠,令雒陽以西十室九空,千裏無雞鳴。
這五年來,陸陸續續有百姓遷了回來,逐漸有了些人氣。
可是白波軍又重新一路搶,一路屠,所到之處,旦夕之間又恢複成五年前的樣子。
而且白波軍還都打著奉旨征糧的口號。
讓受苦受難的百姓,全都嫉恨上了漢室朝廷。
在路過新安郊外的時候,劉協看到有許多衣衫襤褸的百姓,跪在路邊。
有嗓門大的哭喊道:“王師奉旨搶劫百姓,無端屠滅村落,無數百姓枉死,喪盡天良!”
“這江山,到底還是不是漢室江山?我們還是不是大漢子民?我們老實本分,並未犯法,為何將屠刀對準我們?”
“朝廷讓我們百姓過不下去,這不是官逼民反這是什麽?”
“老子全家被殺,反正也不想活了,昏君,徹頭徹尾的昏君,大漢江山很快就會亡於你手。”
憤怒的百姓,把怒火全都發向劉協。
此時劉協坐在車駕之內,耳中清清楚楚聽到百姓的謾罵,他眼淚忍不住又流了下來。
同車的伏皇後勸慰道:“那韓暹不過是打著陛下旗號行凶,百姓為何如此指責陛下?
不如派人前去,將百姓驅散。”
劉協哽咽著道:“韓暹是朕下旨招來的,百姓因此而指責朕,也並沒有錯。
讓他們罵吧。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心中有怨氣,罵出來或許會好些。”
他話音未落,突然聽到外麵傳來幾聲慘叫。
他連忙掀開車簾,隻見幾名白波軍手中大刀正在滴血。
而那幾個百姓,盡數倒在血泊之中。
劉琦長歎一聲,覺得對不起那些百姓,掩麵哭的更厲害。
晚上,隊伍駐紮在郊野露宿。
第二天清早的時候,董貴人哭著跑了過來,對劉協哭訴道:“陛下可要給臣妾做主。
臣妾有兩個侍女,從昨晚出去小解便沒回來。
當時天色已晚,臣妾以為她們迷了路,便苦苦守候了一夜。
可今日淩晨,有人在樹叢之中發現她們屍體。
兩人……赤身露體,不著寸縷,身上全是淤青,顯然受過侮辱……
陛下……這周邊,不是有軍兵警戒?”
劉協想起白波軍的所作所為,本來就是冦匪出身,連百姓都可以肆意屠殺,趁機侮辱兩個宮女,也毫不稀奇。
他頹然道:“那警戒軍兵,才是最危險人物。
隻不過又無證據,此事就算了吧。
叮囑宮人,無事不可隨意外出。”
董貴人氣的眼淚直流道:“臣妾兩個貼身宮女,無端被辱身亡,難道就這樣算了?
說不定哪天,連臣妾也落入冦匪手中。
到時漢室威嚴何在?”
劉琦也感到無奈。
反正自從韓暹楊奉來了之後,什麽委屈都受了,也不差這一件。
好不容易,隊伍穿過函穀關,便來到河南尹境內,距離雒陽也隻有不到百裏。
劉協五年後重新歸來,感到恍若隔世。
隻不過這雒陽周邊人煙依舊稀少,跟他記憶中的雒陽,簡直天差地別。
這時候韓暹又整出了幺蛾子。
他不知從何處找了一個會寫字之人,上了一份表文。
他要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了。
表文中,把大部分三公九卿調換,換成他手下的阿貓阿狗。
劉協看了幾個韓暹推薦的官員,差點沒給氣死。
那些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莽夫,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如何就任九卿高官?
朝廷手中也沒有餘糧了。
皇帝一直沒有實權,太倉的糧食耗盡之後,便再無補充。
如今他能讓宮人和一眾公卿和家眷吃個半飽,已經是極限,哪有其餘糧食,養活十萬大軍?
當初劉琦前來救駕,包括平定西涼,也是自己從關東運糧過來。
從未向朝廷討要一粒糧食。
劉協無奈的對韓暹道:“如今朝廷用度日漸吃緊,朕手中確無糧草。
卿可選擇自籌軍糧。
待朕回歸雒陽安頓之後,招募流民屯田,自可獲得糧食。”
韓暹被氣笑了,瞪眼看著皇帝道:“陛下是否覺得臣是傻子?
臣這十幾萬大軍,每日都要張口吃飯。
等陛下回到雒陽,招募流民,再種出糧食。
我這十萬大軍的墳頭草,恐怕都黃幾茬了。”
他看皇帝也的確擠不出糧食,隻好道:“陛下既然命臣自籌軍糧,臣領旨便是。”
說完,衝著皇帝拱了拱手,氣呼呼的離去。
自韓暹走後,的確再沒前來向皇帝要糧。
第二日午後,士孫瑞急匆匆趕了過來,稟報道:“陛下,韓暹派人洗劫了前方澠池周邊諸縣。
百姓死傷無數。”
劉協心地仁慈,愛民如子,眼見這白波軍又跟當初的西涼軍一樣,對百姓肆意屠殺,頓時氣的渾身顫抖道:“朕讓他自籌軍糧,他便是這般籌糧的?
縱兵劫掠,跟強盜有什麽區別?”
士孫瑞急道:“是陛下讓他去籌糧?
難怪。
他麾下軍兵每到一處,便宣城奉旨征糧。
如若百姓不肯交糧,他才縱兵屠殺。
故而現在百姓把所有怒氣,全都歸結到陛下身上。
此舉可大傷陛下民心呐。”
劉協聞言,氣的眼淚流了下來,怒道:“把韓暹叫來,朕不允許他如此打著朕旗號,縱兵搶劫。
這等護駕,朕寧願不要。”
小黃門立即跑去傳旨,讓韓暹過來。
不一會兒,那小黃門跑回來道:“那韓暹喝醉了,他說酒後失儀,怕衝撞了陛下。
待酒醒之後,再來見駕。”
“他還有酒喝,”劉琦知道韓暹是不敢來見他,隻能獨自生悶氣。
士孫瑞歎息道:“當初楊太尉這招,當真是記昏招。
比之當年何大將軍召集董卓入京,有過之而無不及。
陛下應當跟諸卿商議之後,再行下旨才是。
劉琦雖然跋扈,但其麾下荊州軍,軍紀極嚴,從來不會劫掠百姓。”
劉協也跟著歎口氣,自責道:“當時朕是真糊塗了,聽楊卿獻策,便以為是良策。
誰能想到,竟然釀成今日局麵。
如今請神容易送神難,悔之晚矣。”
隊伍一路前行。
韓暹便打著奉旨征糧的口號,分兵在沿途大肆劫掠,以籌集糧草。
五年前,董卓率領軍馬,裹挾天子和朝臣,一路搶,一路屠,令雒陽以西十室九空,千裏無雞鳴。
這五年來,陸陸續續有百姓遷了回來,逐漸有了些人氣。
可是白波軍又重新一路搶,一路屠,所到之處,旦夕之間又恢複成五年前的樣子。
而且白波軍還都打著奉旨征糧的口號。
讓受苦受難的百姓,全都嫉恨上了漢室朝廷。
在路過新安郊外的時候,劉協看到有許多衣衫襤褸的百姓,跪在路邊。
有嗓門大的哭喊道:“王師奉旨搶劫百姓,無端屠滅村落,無數百姓枉死,喪盡天良!”
“這江山,到底還是不是漢室江山?我們還是不是大漢子民?我們老實本分,並未犯法,為何將屠刀對準我們?”
“朝廷讓我們百姓過不下去,這不是官逼民反這是什麽?”
“老子全家被殺,反正也不想活了,昏君,徹頭徹尾的昏君,大漢江山很快就會亡於你手。”
憤怒的百姓,把怒火全都發向劉協。
此時劉協坐在車駕之內,耳中清清楚楚聽到百姓的謾罵,他眼淚忍不住又流了下來。
同車的伏皇後勸慰道:“那韓暹不過是打著陛下旗號行凶,百姓為何如此指責陛下?
不如派人前去,將百姓驅散。”
劉協哽咽著道:“韓暹是朕下旨招來的,百姓因此而指責朕,也並沒有錯。
讓他們罵吧。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心中有怨氣,罵出來或許會好些。”
他話音未落,突然聽到外麵傳來幾聲慘叫。
他連忙掀開車簾,隻見幾名白波軍手中大刀正在滴血。
而那幾個百姓,盡數倒在血泊之中。
劉琦長歎一聲,覺得對不起那些百姓,掩麵哭的更厲害。
晚上,隊伍駐紮在郊野露宿。
第二天清早的時候,董貴人哭著跑了過來,對劉協哭訴道:“陛下可要給臣妾做主。
臣妾有兩個侍女,從昨晚出去小解便沒回來。
當時天色已晚,臣妾以為她們迷了路,便苦苦守候了一夜。
可今日淩晨,有人在樹叢之中發現她們屍體。
兩人……赤身露體,不著寸縷,身上全是淤青,顯然受過侮辱……
陛下……這周邊,不是有軍兵警戒?”
劉協想起白波軍的所作所為,本來就是冦匪出身,連百姓都可以肆意屠殺,趁機侮辱兩個宮女,也毫不稀奇。
他頹然道:“那警戒軍兵,才是最危險人物。
隻不過又無證據,此事就算了吧。
叮囑宮人,無事不可隨意外出。”
董貴人氣的眼淚直流道:“臣妾兩個貼身宮女,無端被辱身亡,難道就這樣算了?
說不定哪天,連臣妾也落入冦匪手中。
到時漢室威嚴何在?”
劉琦也感到無奈。
反正自從韓暹楊奉來了之後,什麽委屈都受了,也不差這一件。
好不容易,隊伍穿過函穀關,便來到河南尹境內,距離雒陽也隻有不到百裏。
劉協五年後重新歸來,感到恍若隔世。
隻不過這雒陽周邊人煙依舊稀少,跟他記憶中的雒陽,簡直天差地別。
這時候韓暹又整出了幺蛾子。
他不知從何處找了一個會寫字之人,上了一份表文。
他要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了。
表文中,把大部分三公九卿調換,換成他手下的阿貓阿狗。
劉協看了幾個韓暹推薦的官員,差點沒給氣死。
那些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莽夫,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如何就任九卿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