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縣城3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想著,就看見對麵賣魚的又開張了,隻聽他道:“喲,葛二爺,我今兒這魚可新鮮了,你瞅瞅。”
那葛二爺挑了老大兩條魚付了錢,還說:“送到聚海樓後廚。”
袁未全程旁觀,心想這是大主顧啊,便叫喊起來:“新品五香豆幹,先嚐後買先嚐後買啊。”
果然,那葛二爺便奔著她這攤子來了。
袁大郎緊忙跟著介紹:“葛二爺,這是咱家的新品,買回去配芹菜蒜葉炒菜或者配肉燉煮都行。您嚐嚐?”
許是生麵孔的緣故,那人看了袁大郎一眼,才接過香幹嚐了嚐,點點頭道,“不錯,怎麽賣的啊?”
袁大郎:“兩文錢三塊。”
葛二爺點點頭,指著攤位剩下的五香豆幹,問道:“都在這兒了?”
袁大郎點點頭:“是,今日第一次賣,所以做得少。”
葛二爺大手一揮,“行,都要了,再給我切上八斤老豆腐,五斤千張皮,算算一共多少錢?”
袁大郎忙道:“老豆腐是四文錢一斤,一共三十二文,千張皮是五文錢一斤,一共二十五文,五香豆幹是兩文錢三塊,一共六文錢,承您惠顧,一共六十三文錢。”
葛二爺付了錢,照例丟下一句:“送到聚海樓後廚去。”
袁大郎看著自己攤位空出許多,心裏還挺高興的,忙搬了東西給人送去。
方婆子和袁未留下看攤子,來了好幾撥人,攤上的豆腐漸少,
就在袁未估算著收攤時間的時候,來了一個紮深絳色方巾的婦人,許是因為天冷,那方巾係的都圍住了半張臉。
“聽說您這賣五香豆幹?還有嗎?”那婦人圓圓的眼睛在攤上掃了一圈後問道。
方婆子笑笑道:“沒有了,剛剛賣完了,請客官明日再來吧!”
那婦人聽說後便走了。
“奶,你看,還有人專程來問香幹的呢!看來咱們回去可以多做一些了。”袁未說道。
方婆子也挺高興,道:“明日就是臘八節,街上肯定更熱鬧,多做一點應是賣的完,
哦對,明日還是你舅公生辰,他每年都得做壽,今年我就帶你去方家村吧。”
“好啊,”袁未點頭,此時,袁大郎已經送完東西回來了,方婆子便帶著袁未離了攤子去打年貨。
方婆子去布莊買了兩匹顏色鮮亮的布,打算給家裏幾個孩子一人做件新衣裳,
雖然家裏也有織機,但多數是用來紡一些交稅的白棉布,要是做些顏色鮮豔的布料,還是得來布莊選。
給孩子們選好了布料,又給家裏添了一些生活用品,還去糧油店選了一些桂圓、紅棗、蓮子那些東西,打算臘八早上煮臘八粥。
打理好這一切,袁大郎的豆腐攤也收攤了,將東西都收拾好,三人一起往河邊走。
已經是快午時了,太陽很大,手伸出來已經不是早上那樣冷冰冰的了,
等走到渡口,袁未便看見她二叔和三叔撐著船載著幾個人過來,微風吹動著水麵,形成一道道粼粼的波光,長篙一撐,打碎成萬千光影。
還是太辛苦了,袁未打量了兩人曬得黝黑的麵龐,如此心想。
幾人一回到家,周氏和胡氏就問起今天生意的情況,得知一切都好,倆人都很開心。
因為第二天打算出門,方婆子就把做豆幹需要注意的地方教給周氏,胡氏則給她打下手,鹵水是現成的,料包也是配好的,倒也沒什麽難度。
第二天一早,方婆子吃過早食就帶著袁未去方家村。
方家村地處南溪縣邊界的位置,從袁家村出發,過了溝渠向東走到官道上,
順著官道往南走上四裏地,過了一處比較狹窄的山隘後往左拐進小路,
再走上八裏地就到了一片非常開闊的穀地,方家村就坐落在這個位置,
袁未看著這偌大的村子,心想要不是熟悉這地界的人,還真不好找。
到了方舅公家裏,方婆子將自己帶來的醃魚,香幹和兩尺棉布交給舅婆。
因為做壽的關係,屋子裏來了許多親戚,袁未跟著方婆子一一見禮,好一會兒才落座。
盡管方婆子說已經吃過了早飯,方家舅婆還是給奶孫倆端了油炸點心上來,
袁未不餓,嚐了一個米餃,就被方舅公家的小孫女方晴邀著去外麵玩。
袁未來過幾次方家村,但是印象都不深了,每年過年來走親戚,都是他爹帶著她大哥來的多,她留在家裏。
方晴比袁未大上兩歲,今年已經十二歲了,說道:“你有一年多都沒來了,聽姑奶說你前些日子病了,現在好些了嗎?”
袁未點頭:“已經好了。”
方晴這才放心,道:“今天中午,咱家開午食,到時候你坐我旁邊,我給你夾菜吃。”
她貼在她耳邊悄悄地說:“我奶向耿獵戶家買了好幾隻野雞野兔。”
袁未笑笑點了頭。
方晴帶著袁未在村裏轉了一圈,發現這裏的山頭和自家的一樣,也是光禿禿的,並沒有多大的看頭,便去了村裏的打穀場,那裏才是孩子的遊樂園,
男孩子多在蹴鞠,女孩子多在踢毽子,袁未和方晴很自然的融入了女孩的那一撥人群裏,要不了一會,袁未就熱出了汗。
她和方晴打了聲招呼,道:“我回屋裏喝水,你先玩著。”
結果她到了屋子裏遍找不見方婆子,最後還是她表叔告訴她奶在廚房幫忙。
袁未這才找到了人,方婆子給袁未倒了水,看廚房裏都是方家自己人,
道:“咱家山上以前不是長了許多葛藤嗎?現在還有不?”
方家舅婆說道:“早挖了,你要葛藤有用?我那山上一半種了油桐一半種了茶葉,咱們住山間地頭的總不能將土地都空著,
要我說,你把你的兩片山頭也種上油桐好了,
每年隔壁鎮子上都有人來我們村來收油桐子,每年我光靠那幾十株油桐樹都能掙上小二兩銀子呢!”
原來啊,方家村再往南走,爬過這片山就到了同安,那裏隸屬寧江府地界,
因為盛產油桐,所以製墨的手藝很高,久而久之聲名鵲起,一墨難求。
方婆子得知方家的山上已經沒有葛根了,便道:“那就可惜了,我偶然聽說外麵有收葛根製藥粉的,就想尋思倒倒手掙個茶水錢。”
方家舅婆眼睛一亮,道:“有這好事?那破樹根子能賣錢?”
方婆子也沒瞞她,道:“我準備八文錢一斤的收。”
方家舅婆感慨了一聲:“這價這麽高啊!我這油桐子才賣兩三文錢一斤呢!要不我刨出點山頭種葛根?”
方婆子忙和她說道:“那葛根可不是什麽年份都能用,聽說啊,最少也要長成兩三年的才能收,
就算你兩年收個四五百斤的葛根,也就四兩銀,要是遇上藥性不好的,你還得讓它多長一年,算下來沒有你那油桐子穩當,
當然了,你要是有空地,種點就種點,平時也去別的荒山上轉轉,要是有,叫我來收就是。”
原諒方婆子暫時隻想當中間商掙差價,還沒打算把自己製粉的手藝交給她老方家。
方婆子:害,等她先掙上兩筆好錢再說吧。
那葛二爺挑了老大兩條魚付了錢,還說:“送到聚海樓後廚。”
袁未全程旁觀,心想這是大主顧啊,便叫喊起來:“新品五香豆幹,先嚐後買先嚐後買啊。”
果然,那葛二爺便奔著她這攤子來了。
袁大郎緊忙跟著介紹:“葛二爺,這是咱家的新品,買回去配芹菜蒜葉炒菜或者配肉燉煮都行。您嚐嚐?”
許是生麵孔的緣故,那人看了袁大郎一眼,才接過香幹嚐了嚐,點點頭道,“不錯,怎麽賣的啊?”
袁大郎:“兩文錢三塊。”
葛二爺點點頭,指著攤位剩下的五香豆幹,問道:“都在這兒了?”
袁大郎點點頭:“是,今日第一次賣,所以做得少。”
葛二爺大手一揮,“行,都要了,再給我切上八斤老豆腐,五斤千張皮,算算一共多少錢?”
袁大郎忙道:“老豆腐是四文錢一斤,一共三十二文,千張皮是五文錢一斤,一共二十五文,五香豆幹是兩文錢三塊,一共六文錢,承您惠顧,一共六十三文錢。”
葛二爺付了錢,照例丟下一句:“送到聚海樓後廚去。”
袁大郎看著自己攤位空出許多,心裏還挺高興的,忙搬了東西給人送去。
方婆子和袁未留下看攤子,來了好幾撥人,攤上的豆腐漸少,
就在袁未估算著收攤時間的時候,來了一個紮深絳色方巾的婦人,許是因為天冷,那方巾係的都圍住了半張臉。
“聽說您這賣五香豆幹?還有嗎?”那婦人圓圓的眼睛在攤上掃了一圈後問道。
方婆子笑笑道:“沒有了,剛剛賣完了,請客官明日再來吧!”
那婦人聽說後便走了。
“奶,你看,還有人專程來問香幹的呢!看來咱們回去可以多做一些了。”袁未說道。
方婆子也挺高興,道:“明日就是臘八節,街上肯定更熱鬧,多做一點應是賣的完,
哦對,明日還是你舅公生辰,他每年都得做壽,今年我就帶你去方家村吧。”
“好啊,”袁未點頭,此時,袁大郎已經送完東西回來了,方婆子便帶著袁未離了攤子去打年貨。
方婆子去布莊買了兩匹顏色鮮亮的布,打算給家裏幾個孩子一人做件新衣裳,
雖然家裏也有織機,但多數是用來紡一些交稅的白棉布,要是做些顏色鮮豔的布料,還是得來布莊選。
給孩子們選好了布料,又給家裏添了一些生活用品,還去糧油店選了一些桂圓、紅棗、蓮子那些東西,打算臘八早上煮臘八粥。
打理好這一切,袁大郎的豆腐攤也收攤了,將東西都收拾好,三人一起往河邊走。
已經是快午時了,太陽很大,手伸出來已經不是早上那樣冷冰冰的了,
等走到渡口,袁未便看見她二叔和三叔撐著船載著幾個人過來,微風吹動著水麵,形成一道道粼粼的波光,長篙一撐,打碎成萬千光影。
還是太辛苦了,袁未打量了兩人曬得黝黑的麵龐,如此心想。
幾人一回到家,周氏和胡氏就問起今天生意的情況,得知一切都好,倆人都很開心。
因為第二天打算出門,方婆子就把做豆幹需要注意的地方教給周氏,胡氏則給她打下手,鹵水是現成的,料包也是配好的,倒也沒什麽難度。
第二天一早,方婆子吃過早食就帶著袁未去方家村。
方家村地處南溪縣邊界的位置,從袁家村出發,過了溝渠向東走到官道上,
順著官道往南走上四裏地,過了一處比較狹窄的山隘後往左拐進小路,
再走上八裏地就到了一片非常開闊的穀地,方家村就坐落在這個位置,
袁未看著這偌大的村子,心想要不是熟悉這地界的人,還真不好找。
到了方舅公家裏,方婆子將自己帶來的醃魚,香幹和兩尺棉布交給舅婆。
因為做壽的關係,屋子裏來了許多親戚,袁未跟著方婆子一一見禮,好一會兒才落座。
盡管方婆子說已經吃過了早飯,方家舅婆還是給奶孫倆端了油炸點心上來,
袁未不餓,嚐了一個米餃,就被方舅公家的小孫女方晴邀著去外麵玩。
袁未來過幾次方家村,但是印象都不深了,每年過年來走親戚,都是他爹帶著她大哥來的多,她留在家裏。
方晴比袁未大上兩歲,今年已經十二歲了,說道:“你有一年多都沒來了,聽姑奶說你前些日子病了,現在好些了嗎?”
袁未點頭:“已經好了。”
方晴這才放心,道:“今天中午,咱家開午食,到時候你坐我旁邊,我給你夾菜吃。”
她貼在她耳邊悄悄地說:“我奶向耿獵戶家買了好幾隻野雞野兔。”
袁未笑笑點了頭。
方晴帶著袁未在村裏轉了一圈,發現這裏的山頭和自家的一樣,也是光禿禿的,並沒有多大的看頭,便去了村裏的打穀場,那裏才是孩子的遊樂園,
男孩子多在蹴鞠,女孩子多在踢毽子,袁未和方晴很自然的融入了女孩的那一撥人群裏,要不了一會,袁未就熱出了汗。
她和方晴打了聲招呼,道:“我回屋裏喝水,你先玩著。”
結果她到了屋子裏遍找不見方婆子,最後還是她表叔告訴她奶在廚房幫忙。
袁未這才找到了人,方婆子給袁未倒了水,看廚房裏都是方家自己人,
道:“咱家山上以前不是長了許多葛藤嗎?現在還有不?”
方家舅婆說道:“早挖了,你要葛藤有用?我那山上一半種了油桐一半種了茶葉,咱們住山間地頭的總不能將土地都空著,
要我說,你把你的兩片山頭也種上油桐好了,
每年隔壁鎮子上都有人來我們村來收油桐子,每年我光靠那幾十株油桐樹都能掙上小二兩銀子呢!”
原來啊,方家村再往南走,爬過這片山就到了同安,那裏隸屬寧江府地界,
因為盛產油桐,所以製墨的手藝很高,久而久之聲名鵲起,一墨難求。
方婆子得知方家的山上已經沒有葛根了,便道:“那就可惜了,我偶然聽說外麵有收葛根製藥粉的,就想尋思倒倒手掙個茶水錢。”
方家舅婆眼睛一亮,道:“有這好事?那破樹根子能賣錢?”
方婆子也沒瞞她,道:“我準備八文錢一斤的收。”
方家舅婆感慨了一聲:“這價這麽高啊!我這油桐子才賣兩三文錢一斤呢!要不我刨出點山頭種葛根?”
方婆子忙和她說道:“那葛根可不是什麽年份都能用,聽說啊,最少也要長成兩三年的才能收,
就算你兩年收個四五百斤的葛根,也就四兩銀,要是遇上藥性不好的,你還得讓它多長一年,算下來沒有你那油桐子穩當,
當然了,你要是有空地,種點就種點,平時也去別的荒山上轉轉,要是有,叫我來收就是。”
原諒方婆子暫時隻想當中間商掙差價,還沒打算把自己製粉的手藝交給她老方家。
方婆子:害,等她先掙上兩筆好錢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