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計劃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二爺看袁三郎越說越不像話,於是狠狠彈了他一腦門。“你這破嘴敢對先人不敬,馬上過年了,回頭給你太爺爺多磕幾個頭賠罪。”
袁三郎隻得捂著腦門閉嘴。
袁旭今年十三歲了,作為袁家的長孫,又是全家讀書最多的人,袁二爺是很希望他支應門庭的。
於是袁旭便說道:“奶說的兩座山,我聽先生說過。
七年前,衙門為修官道,特地將那兩座山從高地主家買回來,隻是當初高家仗著勢大,要了高價。
後來路修好了高家又想把剩下的山頭用低價買回去,魏縣令沒讓。
高家在南溪也是有頭有臉的,覺得魏縣令不給麵子,便常常給找茬,因此魏縣令第一次官員考評被評了一個中下。”
聽到這裏,袁未驚訝的道:“那魏縣令也是因此在南溪一呆就是九年?”
袁旭點點頭:“沒錯,高家和魏縣令也因此鬥來鬥去,這兩座山也成了問題,想買的人怕買了得罪高家,而縣令又怕高家借他人之手來買,最後兜兜轉轉又回到高家手裏打他的臉,這麽多年就一直押在手裏,山也就荒了下來。”
方婆子和袁二爺聽完,便道:“那咱這山還能買嗎?”
袁未搶先回答:“能買。”
袁旭喝了一口溫水,好整以暇地道:“妞妞說說看。”
“因為我覺得魏縣令應該快調走了,如果走之前能把山頭賣掉惡心一下高家,我想他會很願意的。”
“那你買了以後高家又來找你買呢?”袁旭問道。
“那我當然再賣給高家啊!到時候我就說我山上種了許多山藥,不給我們高價我們不能賣。”袁未非常自然地道。
桌上的人都沒想到她是這樣的袁未,連袁旭都覺得小看了她,“奸詐小賊。”
“我這叫能屈能伸!”袁未不認同地道。
“不過你怎麽知道魏縣令該走了?”袁旭問道。
“因為他已經在南溪待了九年了啊,再待三年朝廷該懷疑他想做地方霸主了吧,咱們這地方誰當縣令不行?
況且就算不能升官,也該把魏縣令平調到其他地方當縣令才對啊。”
袁旭眼中露出讚許的目光,不得不說,他妹妹眼光確實獨到。
可袁三郎不想聽太多縣令的事情,他將逐漸走偏的話題趕緊拉回來道:“還是想想咱自己家的事兒吧,管他縣令是走是留。”
袁旭這才接著說道:“現在那兩座山就是沒人管的荒山,在衙門裏定價是極低的,最多六七百文一畝,爺爺可以趁著衙門這幾日還沒收印,叫上大爺爺和隔壁村裏正爺去把手續辦掉。
至於買耕地的事,與其自己慢慢尋,不如去牙行走一趟,他們手上的信息多,碰到合適的就買下來,有牙人作保也穩當些。
隻要買的耕地不多,剩下的錢給三叔娶媳婦蓋房子是肯定夠了。”
袁旭有條不紊的說著,袁二爺也聽的認真,道:“那我明日就去找你大爺爺,讓他找裏正陪咱上縣城走一趟,先把那兩座荒山買下來。”
袁未看他們一副已經商議完畢的樣子,不由得道:“就沒了?”
方婆子問:“我們忘了什麽沒說嗎?”
袁未看他們都看著她,便知道,除了眼前這些事,他們沒想起任何來。
隻好清了清嗓子道:“我稍微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我覺得五十兩銀子對咱們家是遠遠不夠的。”
這話一出,袁三郎便瞪大了眼睛,道:“遠遠不夠?你還想要多少?”
“過了年,兩個弟弟就七歲了,已經是啟蒙的年紀,得考慮他們讀書識字,就算不指望他們考功名,會識字再學習別的手藝也會容易些,當然了,要是我也能進學堂學一段時間,那就更好了。所以,這得算一筆賬。
另外就是山頭,荒山買下之後,不管高家來不來買都不能閑著,得打理,家裏的活本來就不少了,忙不過來的話,少不得要請短工,要是請長工就更貴了,這也是一筆賬”
“再然後,咱家得去縣城買套院子,住在縣城讀書做生意都要更方便些。
畢竟南溪河夏汛的時候總有幾天渡不了河的,到那時,不僅爹要耽誤生意,哥哥也要耽誤學業,我要是記得沒錯的話,哥哥沒兩年該考秀才了。”
袁未說的頭頭是道,袁家人聽的心哇涼哇涼。
“別說五十兩了,照妞妞這個說法就是再來五十兩都不夠。”袁三郎快人快語地道。
袁二爺看了兩個小孫子,點點頭:“妞妞說的也挺對,石頭和鐵頭確實到了啟蒙的年紀,也該打算起來了。”
方婆子想了想,道:“請工這個事還早,倒是縣裏安置一間房子也很有必要,買肯定是買不起了,要不和周家一樣,在縣裏賃個小院?無論如何不能耽誤事兒。”
袁未點點頭,對她奶的提議很滿意,道:“奶想的對,不過也不能賃太小,還得在那邊做豆腐呢,不僅如此,我還想做另外一個新品,叫玉子豆腐,打算年後再賣。”
在座的袁家人裏除了方婆子知道這個新品,其他人是一點風聲也沒聽說,此時不免有些跟不上袁未的思路,紛紛道:“怎麽說著說著就有新產品了?咱家推陳出新是不是太快了?”
袁家人嫌快,袁未還覺得太慢放不開手腳,恨不得把腦子裏的東西一股腦的倒出來,
隻是她也知道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她耐心地和袁家人解釋道:“這玉子豆腐是我和奶一起研究出來的新品,用豆漿和雞蛋一起混合蒸出來的,
成品的玉子豆腐,比尋常的嫩豆腐還要細膩滑嫩,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第一就是費雞蛋,定價也比較貴,第二就是容易碎,經不起顛簸,
所以我一直想等家裏掙夠錢,能在縣裏落腳了再動手,隻是咱家現在不是有一點小錢了嗎?我就覺得可以提上日程了。”
袁未說到這裏,不禁笑了出來,天知道不用負債還有一點餘錢的日子是多麽痛快。
袁三郎隻得捂著腦門閉嘴。
袁旭今年十三歲了,作為袁家的長孫,又是全家讀書最多的人,袁二爺是很希望他支應門庭的。
於是袁旭便說道:“奶說的兩座山,我聽先生說過。
七年前,衙門為修官道,特地將那兩座山從高地主家買回來,隻是當初高家仗著勢大,要了高價。
後來路修好了高家又想把剩下的山頭用低價買回去,魏縣令沒讓。
高家在南溪也是有頭有臉的,覺得魏縣令不給麵子,便常常給找茬,因此魏縣令第一次官員考評被評了一個中下。”
聽到這裏,袁未驚訝的道:“那魏縣令也是因此在南溪一呆就是九年?”
袁旭點點頭:“沒錯,高家和魏縣令也因此鬥來鬥去,這兩座山也成了問題,想買的人怕買了得罪高家,而縣令又怕高家借他人之手來買,最後兜兜轉轉又回到高家手裏打他的臉,這麽多年就一直押在手裏,山也就荒了下來。”
方婆子和袁二爺聽完,便道:“那咱這山還能買嗎?”
袁未搶先回答:“能買。”
袁旭喝了一口溫水,好整以暇地道:“妞妞說說看。”
“因為我覺得魏縣令應該快調走了,如果走之前能把山頭賣掉惡心一下高家,我想他會很願意的。”
“那你買了以後高家又來找你買呢?”袁旭問道。
“那我當然再賣給高家啊!到時候我就說我山上種了許多山藥,不給我們高價我們不能賣。”袁未非常自然地道。
桌上的人都沒想到她是這樣的袁未,連袁旭都覺得小看了她,“奸詐小賊。”
“我這叫能屈能伸!”袁未不認同地道。
“不過你怎麽知道魏縣令該走了?”袁旭問道。
“因為他已經在南溪待了九年了啊,再待三年朝廷該懷疑他想做地方霸主了吧,咱們這地方誰當縣令不行?
況且就算不能升官,也該把魏縣令平調到其他地方當縣令才對啊。”
袁旭眼中露出讚許的目光,不得不說,他妹妹眼光確實獨到。
可袁三郎不想聽太多縣令的事情,他將逐漸走偏的話題趕緊拉回來道:“還是想想咱自己家的事兒吧,管他縣令是走是留。”
袁旭這才接著說道:“現在那兩座山就是沒人管的荒山,在衙門裏定價是極低的,最多六七百文一畝,爺爺可以趁著衙門這幾日還沒收印,叫上大爺爺和隔壁村裏正爺去把手續辦掉。
至於買耕地的事,與其自己慢慢尋,不如去牙行走一趟,他們手上的信息多,碰到合適的就買下來,有牙人作保也穩當些。
隻要買的耕地不多,剩下的錢給三叔娶媳婦蓋房子是肯定夠了。”
袁旭有條不紊的說著,袁二爺也聽的認真,道:“那我明日就去找你大爺爺,讓他找裏正陪咱上縣城走一趟,先把那兩座荒山買下來。”
袁未看他們一副已經商議完畢的樣子,不由得道:“就沒了?”
方婆子問:“我們忘了什麽沒說嗎?”
袁未看他們都看著她,便知道,除了眼前這些事,他們沒想起任何來。
隻好清了清嗓子道:“我稍微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我覺得五十兩銀子對咱們家是遠遠不夠的。”
這話一出,袁三郎便瞪大了眼睛,道:“遠遠不夠?你還想要多少?”
“過了年,兩個弟弟就七歲了,已經是啟蒙的年紀,得考慮他們讀書識字,就算不指望他們考功名,會識字再學習別的手藝也會容易些,當然了,要是我也能進學堂學一段時間,那就更好了。所以,這得算一筆賬。
另外就是山頭,荒山買下之後,不管高家來不來買都不能閑著,得打理,家裏的活本來就不少了,忙不過來的話,少不得要請短工,要是請長工就更貴了,這也是一筆賬”
“再然後,咱家得去縣城買套院子,住在縣城讀書做生意都要更方便些。
畢竟南溪河夏汛的時候總有幾天渡不了河的,到那時,不僅爹要耽誤生意,哥哥也要耽誤學業,我要是記得沒錯的話,哥哥沒兩年該考秀才了。”
袁未說的頭頭是道,袁家人聽的心哇涼哇涼。
“別說五十兩了,照妞妞這個說法就是再來五十兩都不夠。”袁三郎快人快語地道。
袁二爺看了兩個小孫子,點點頭:“妞妞說的也挺對,石頭和鐵頭確實到了啟蒙的年紀,也該打算起來了。”
方婆子想了想,道:“請工這個事還早,倒是縣裏安置一間房子也很有必要,買肯定是買不起了,要不和周家一樣,在縣裏賃個小院?無論如何不能耽誤事兒。”
袁未點點頭,對她奶的提議很滿意,道:“奶想的對,不過也不能賃太小,還得在那邊做豆腐呢,不僅如此,我還想做另外一個新品,叫玉子豆腐,打算年後再賣。”
在座的袁家人裏除了方婆子知道這個新品,其他人是一點風聲也沒聽說,此時不免有些跟不上袁未的思路,紛紛道:“怎麽說著說著就有新產品了?咱家推陳出新是不是太快了?”
袁家人嫌快,袁未還覺得太慢放不開手腳,恨不得把腦子裏的東西一股腦的倒出來,
隻是她也知道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她耐心地和袁家人解釋道:“這玉子豆腐是我和奶一起研究出來的新品,用豆漿和雞蛋一起混合蒸出來的,
成品的玉子豆腐,比尋常的嫩豆腐還要細膩滑嫩,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第一就是費雞蛋,定價也比較貴,第二就是容易碎,經不起顛簸,
所以我一直想等家裏掙夠錢,能在縣裏落腳了再動手,隻是咱家現在不是有一點小錢了嗎?我就覺得可以提上日程了。”
袁未說到這裏,不禁笑了出來,天知道不用負債還有一點餘錢的日子是多麽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