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春耕3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未趕忙打住,笑嗬嗬地道:“奶,我和你開玩笑的,我好著呢!咱們班裏沒人能學的過我,聽說每年歲考的第一名能從書院的書房裏借書出來看,到時候您就等著瞧吧。”
方婆子當她在吹牛,隻道:“你隻要願意學就行,還考第一呢,你哥都沒考過第一,年年 都考那個第三,你們隻要不是倒數第一讓咱家爺們不敢出門就行。”
袁晨在旁邊,認真地道:“奶,您也太小看我姐了,她在咱外舍生裏還真的是最厲害的,誰也學不過她,除了字寫得醜了點,其他的真沒毛病,年末的歲考,隻要她好好寫,她還真有可能得第一。”
袁未一聽自家弟弟說她字醜,當即就不樂意了,“說誰字醜呢?不比你的好看啊?再說了,我字醜也是因為我拿筆時間短,你等著,等我再練練,我就不信還能難看!”
方婆子這才相信了,心裏樂開了花,道:“真的啊?考第一還能進書院的書房?哎呀,那書本可都是值錢的東西,
當年分家的時候,咱家是一本書也沒分著,全分給你大爺爺家了,為了給你哥啟蒙,我咬著牙從縣裏的書鋪買的書啊,就那薄薄的兩冊,花了我三兩銀,我記得可深啦,
不過到你們就好了,全用你哥的手抄版,省了不少錢。”
袁二爺聽她在旁邊嘮起以前分家的事,沒好氣地道:“當初分家也就兩本書,還是翻破了皮的,沒分到就算了,你還記著幹啥呢?”
“花了我三兩銀子,我能不記著嗎?”方婆子和他強嘴。
袁未在旁邊勸她,“奶,咱不說這個了,咱和大爺爺家處的挺好的,就不提這個事兒了, 您老放寬心,等你孫女考第一了,就上書院的書房,抄個十本八本的回來,到時候家裏就有老多的書了。”
方婆子摟著袁未的脖子,道:“還是我孫女貼心,走,咱倆做飯去,奶今晚殺了一隻大公雞,正擱鍋裏燜著呢,等會給你吃大雞腿。”
袁家吃了一個熱鬧的團圓飯,第二天一早,除了已經出門的袁大郎夫婦,袁家人都齊聚在院子裏。
方婆子指著一個背簍的山藥,道:“二月二的時候,咱家吃了幾根, 另留了幾根準備送 人,剩下的都在這兒了。”
袁旭不太懂山藥的種植,上前拿起一截大約一拃長的山藥段,問道:“這切成一拃長的小段,能種出來嗎?”
袁未其實也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種植過,道:“我上次聽誰說的,說這種根莖類的植物,隻要保存的好,沒病沒害,給它帶皮切成一塊塊的,沾上灶膛灰曬一下,就能種出新的來,
咱就試試唄,你看那山藥豆咱瞎琢磨著,不也發芽了嗎?”
山藥豆袁未是采用埋沙法進行種植的,她將山藥豆分散淺埋在沙土裏,交待方婆子經常澆水,昨天回來一看已經有好些顆山藥豆發芽了。
袁三郎看袁未說話不是很有信心,趕緊背過身去,對著廚房的方向念念有詞,道:“灶王爺保佑,灶王爺保佑,保佑咱家山藥種植紅紅火火,秋天能收許多山藥來。”
袁二爺沒好氣地給了袁三郎一腦瓜,道:“你這小子又渾拜什麽?”
袁三郎很委屈,“灶王爺不是管人間飲食的嗎?咱能不能吃得上山藥,他就不能管管嗎?”
袁二爺很無語,道:“那你怎麽不知道拜土地神和四海龍王呢!土地神保一方安寧,四海龍王管風調雨順,這倆才是正經管事的。”
袁三郎一聽,有道理啊,一轉身嘴裏又開始念叨起來。
袁二爺沒眼看他,自己生的兒子,再憨也不能扔。
方婆子看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開始催促道:“老二,把沙土裏已經發芽的山藥豆挖出來,等會一起移栽到山上去,老二家的留在家做香幹,咱們上山去。”
每年,袁二爺家都在山上的空地種黃豆,今年變了,他們準備先種完山藥,剩下的地方再種黃豆,畢竟山藥要比黃豆要貴上許多。
要不是南坡的茶樹已經開始出春茶了,袁二爺是很想把那些茶樹給移栽到南邊的荒山上去,現在隻能等秋天了。
袁未拿起鏟子和背簍、向自家的兩座小山包走去,老遠看見一捆青色的粗山竹在坡上堆放著,那是用來種山藥的。
南方土質濕潤黏實,不似北方土質幹燥鬆軟,一旦山藥往下長,開挖難度就會很大。
勤勞又智慧的勞動人民為此隻好想了一個辦法,把山藥種在竹片裏,等到秋天開挖的時候,就發現山藥會順著竹片的方向生長。
這種方法還是袁未以前上網時偶然看到的。
袁未走上山坡一看,皺眉道:“奶,這竹子還沒劈開呢?”
“嗐,這不是忙嗎?就沒來得及,前日你三叔就去荒山那邊砍去了,結果找不到牛車給運回來,咱家本來就是和兩三戶人家合養一頭牛,這春耕,壓根用不過來,一直拖到昨兒個, 找了個拉腳的,給了兩文錢才給運回來的。”
袁未打量了一下空地,這片山地已經翻過一遍了,按照以前種豆子的那種方式,做成菜畦的模樣。
可是這種山藥與種豆子又不一樣,山藥怕澇,得把地開成一壟一壟的樣子,那樣好排水。
袁未當即指揮起來,“爺、奶,咱這地不能這麽翻,得從上到下,做成長長的壟條,每條壟之間留好排水的溝,以免夏天雨水太大,把山藥泡爛了。”
說著袁未就用小鋤頭刨了一個樣子出來。
袁二爺一看就懂了,開始招呼袁二郎和方婆子一起幹起來。
袁三郎和袁旭被分配加工竹子,袁未讓袁三郎把粗山竹鋸成一段一段的,大概一尺多長的模樣,
袁三郎選了一塊石頭,墊在竹子底下,量好距離,開始賣力地拉鋸。
而一旁的袁旭就負責用柴刀將鋸開的竹段均勻地劈開,並且把竹節那一層掏空,以免山藥放不進去。
袁朝負責把山藥一個一個放進劈開的竹段裏,袁未就負責種,袁晨則跟在後麵蓋灰糞,每個人分工合作,個個都忙得滿頭大汗,也得虧是人多,這一小片山頭,剛過晌午就種完了。
周氏和袁大郎也收完攤來幫忙,順道給他們送了點水。
袁未咕嘟咕嘟喝著竹筒裏的水,旁邊的袁朝眼巴巴望著,“留點,姐,給我留點。”
袁未喝了一半,才把竹筒遞給她弟,道:“慢點喝,別嗆著。”
袁朝一嚐,嘴裏一咂,“呀,娘給咱送的糖水?可真好喝。”說完自己也咕嘟咕嘟起來, 這回換袁未在旁邊說:“慢點喝慢點喝,別嗆著。”
方婆子當她在吹牛,隻道:“你隻要願意學就行,還考第一呢,你哥都沒考過第一,年年 都考那個第三,你們隻要不是倒數第一讓咱家爺們不敢出門就行。”
袁晨在旁邊,認真地道:“奶,您也太小看我姐了,她在咱外舍生裏還真的是最厲害的,誰也學不過她,除了字寫得醜了點,其他的真沒毛病,年末的歲考,隻要她好好寫,她還真有可能得第一。”
袁未一聽自家弟弟說她字醜,當即就不樂意了,“說誰字醜呢?不比你的好看啊?再說了,我字醜也是因為我拿筆時間短,你等著,等我再練練,我就不信還能難看!”
方婆子這才相信了,心裏樂開了花,道:“真的啊?考第一還能進書院的書房?哎呀,那書本可都是值錢的東西,
當年分家的時候,咱家是一本書也沒分著,全分給你大爺爺家了,為了給你哥啟蒙,我咬著牙從縣裏的書鋪買的書啊,就那薄薄的兩冊,花了我三兩銀,我記得可深啦,
不過到你們就好了,全用你哥的手抄版,省了不少錢。”
袁二爺聽她在旁邊嘮起以前分家的事,沒好氣地道:“當初分家也就兩本書,還是翻破了皮的,沒分到就算了,你還記著幹啥呢?”
“花了我三兩銀子,我能不記著嗎?”方婆子和他強嘴。
袁未在旁邊勸她,“奶,咱不說這個了,咱和大爺爺家處的挺好的,就不提這個事兒了, 您老放寬心,等你孫女考第一了,就上書院的書房,抄個十本八本的回來,到時候家裏就有老多的書了。”
方婆子摟著袁未的脖子,道:“還是我孫女貼心,走,咱倆做飯去,奶今晚殺了一隻大公雞,正擱鍋裏燜著呢,等會給你吃大雞腿。”
袁家吃了一個熱鬧的團圓飯,第二天一早,除了已經出門的袁大郎夫婦,袁家人都齊聚在院子裏。
方婆子指著一個背簍的山藥,道:“二月二的時候,咱家吃了幾根, 另留了幾根準備送 人,剩下的都在這兒了。”
袁旭不太懂山藥的種植,上前拿起一截大約一拃長的山藥段,問道:“這切成一拃長的小段,能種出來嗎?”
袁未其實也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種植過,道:“我上次聽誰說的,說這種根莖類的植物,隻要保存的好,沒病沒害,給它帶皮切成一塊塊的,沾上灶膛灰曬一下,就能種出新的來,
咱就試試唄,你看那山藥豆咱瞎琢磨著,不也發芽了嗎?”
山藥豆袁未是采用埋沙法進行種植的,她將山藥豆分散淺埋在沙土裏,交待方婆子經常澆水,昨天回來一看已經有好些顆山藥豆發芽了。
袁三郎看袁未說話不是很有信心,趕緊背過身去,對著廚房的方向念念有詞,道:“灶王爺保佑,灶王爺保佑,保佑咱家山藥種植紅紅火火,秋天能收許多山藥來。”
袁二爺沒好氣地給了袁三郎一腦瓜,道:“你這小子又渾拜什麽?”
袁三郎很委屈,“灶王爺不是管人間飲食的嗎?咱能不能吃得上山藥,他就不能管管嗎?”
袁二爺很無語,道:“那你怎麽不知道拜土地神和四海龍王呢!土地神保一方安寧,四海龍王管風調雨順,這倆才是正經管事的。”
袁三郎一聽,有道理啊,一轉身嘴裏又開始念叨起來。
袁二爺沒眼看他,自己生的兒子,再憨也不能扔。
方婆子看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開始催促道:“老二,把沙土裏已經發芽的山藥豆挖出來,等會一起移栽到山上去,老二家的留在家做香幹,咱們上山去。”
每年,袁二爺家都在山上的空地種黃豆,今年變了,他們準備先種完山藥,剩下的地方再種黃豆,畢竟山藥要比黃豆要貴上許多。
要不是南坡的茶樹已經開始出春茶了,袁二爺是很想把那些茶樹給移栽到南邊的荒山上去,現在隻能等秋天了。
袁未拿起鏟子和背簍、向自家的兩座小山包走去,老遠看見一捆青色的粗山竹在坡上堆放著,那是用來種山藥的。
南方土質濕潤黏實,不似北方土質幹燥鬆軟,一旦山藥往下長,開挖難度就會很大。
勤勞又智慧的勞動人民為此隻好想了一個辦法,把山藥種在竹片裏,等到秋天開挖的時候,就發現山藥會順著竹片的方向生長。
這種方法還是袁未以前上網時偶然看到的。
袁未走上山坡一看,皺眉道:“奶,這竹子還沒劈開呢?”
“嗐,這不是忙嗎?就沒來得及,前日你三叔就去荒山那邊砍去了,結果找不到牛車給運回來,咱家本來就是和兩三戶人家合養一頭牛,這春耕,壓根用不過來,一直拖到昨兒個, 找了個拉腳的,給了兩文錢才給運回來的。”
袁未打量了一下空地,這片山地已經翻過一遍了,按照以前種豆子的那種方式,做成菜畦的模樣。
可是這種山藥與種豆子又不一樣,山藥怕澇,得把地開成一壟一壟的樣子,那樣好排水。
袁未當即指揮起來,“爺、奶,咱這地不能這麽翻,得從上到下,做成長長的壟條,每條壟之間留好排水的溝,以免夏天雨水太大,把山藥泡爛了。”
說著袁未就用小鋤頭刨了一個樣子出來。
袁二爺一看就懂了,開始招呼袁二郎和方婆子一起幹起來。
袁三郎和袁旭被分配加工竹子,袁未讓袁三郎把粗山竹鋸成一段一段的,大概一尺多長的模樣,
袁三郎選了一塊石頭,墊在竹子底下,量好距離,開始賣力地拉鋸。
而一旁的袁旭就負責用柴刀將鋸開的竹段均勻地劈開,並且把竹節那一層掏空,以免山藥放不進去。
袁朝負責把山藥一個一個放進劈開的竹段裏,袁未就負責種,袁晨則跟在後麵蓋灰糞,每個人分工合作,個個都忙得滿頭大汗,也得虧是人多,這一小片山頭,剛過晌午就種完了。
周氏和袁大郎也收完攤來幫忙,順道給他們送了點水。
袁未咕嘟咕嘟喝著竹筒裏的水,旁邊的袁朝眼巴巴望著,“留點,姐,給我留點。”
袁未喝了一半,才把竹筒遞給她弟,道:“慢點喝,別嗆著。”
袁朝一嚐,嘴裏一咂,“呀,娘給咱送的糖水?可真好喝。”說完自己也咕嘟咕嘟起來, 這回換袁未在旁邊說:“慢點喝慢點喝,別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