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春耕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種完山藥,一行人歇了一會,又開始忙活種豆子。
山腳處,張狗蛋他爹張柱子路過,看見袁家人都在忙著種豆子,便開口問道:“袁二爺,今年這麽早就種豆子啦?離清明還有半個月呢!”
袁二爺嗬嗬笑,“是比往年早上一些,這不是豆腐攤生意比以前好嘛,要的豆子也多,就早些日子種,早些日子收。”
“那是要早些打算,那行,我也去幹活了,袁二爺回見。”張柱子扛著鋤頭晃晃悠悠的走了。
方婆子累的直了會腰,道:“老頭子,這山坡一大半都種山藥了,旁邊的那座山跟剩下的這點地全種豆子也不夠啊!”
“嗐,你才想到不夠啊,我早想到了,我在荒山那不是還有兩畝地嗎?那地頭位置高比較旱,我打算用來種豆子,還有靠隔壁村那裏也是兩畝旱地,我也打算種豆子,
不過我得錯開時間,隔上幾天再種,一窩蜂的種,一窩蜂的熟,咱家收不完。
其他水好能灌溉的地就種水稻去,嘿嘿,今年交完稅糧咱家倉房也能滿滿的。”袁二爺邊幹活邊笑著說。
袁三郎問道:“爹,這種豆子用四畝地,那剩下的不會全種稻子吧?咱家好歹也種點西瓜啊,花生啥的。”
袁二爺也是老莊稼把式了,他能想不到嗎?一聽他三兒這話音,就知道是他嘴饞。
袁二爺撇了他一眼道:“瞧你這出息的,你說的這些我能想不到嗎?放心吧,少不了你這些吃的,
不僅如此,我今年還打算多種點棉花,到時候多彈幾床新被子,等你娘給你相到媳婦了,屋子、被子、家具什麽的都齊全了,就能成親了。”
袁三一聽,忙道:“爹,我今年才十六,您這麽著急替我相媳婦?您老都三個孫子了,還著急抱孫子呢?”
袁二爺覺得自己遲早要被這臭小子氣死,對著方婆子道:“瞧你這兒子,說話怎這麽氣人,我這是為他好呢!”
方婆子白了這爺倆一眼,道:“行了,幹個活都要拌嘴,還不累是吧!”
袁二爺深深無語,隻得又開始彎下腰繼續幹活,等到了晚上,這兩片山頭都種好了,一行人才回家去。
袁旭幾個小輩本就很少下地,乍一幹活渾身都累,此時坐在屋子裏一動也不想動。
袁朝更是累的趴在桌子上,周氏知道自己兒子體質不好,趕忙摸了摸他後頸子,察覺到他衣裳都濕了,趕忙將他拎到房裏讓換上幹爽的衣服,就怕他生病。
第二天一早,袁家幾人兵分兩路,去翻袁二爺昨天說的那兩個地方的旱地。
袁旭、袁未、方婆子和袁三郎四人,去開南邊荒山的那兩畝地,
袁二爺帶著袁二郎和兄弟倆去了靠近隔壁村子的那兩畝地。
因為請短工的關係,袁二爺特地從村裏、村外找了兩戶有牛的人家,請他們幫忙把眼前急著要種的幾畝水稻田和旱地都犁過,比起尋常人家的短工,還要多付五個大錢。
今天來幹活的幾人,隻要把地簡單翻一下,再打好土坑就好,等到播種的時候再填上種子,蓋上土就行了。
袁旭和袁未跟著方婆子走到荒山旁邊的旱地上,相比旁邊已經長得挺高的油菜地麥苗地,他家的這兩畝空田顯得格格不入。
袁未拿著鋤頭,敲了兩下,道:“奶,您不是說爺爺讓人把地都犁過一遍了嗎?怎麽這土還這麽板結啊?這地是空了多久啊?”
方婆子也不知,隻道:“買的時候,人家也隻說是家裏急著用錢,說這旱地不好引水,便宜算給咱的,
你爺爺跟那牙人又不熟,村外麵也沒什麽人脈,好的田難買,隻能買些這樣的地了。哎喲,就這種豆子,我心裏都焦的慌,沒人在旁邊看著,我都怕剛成熟被人給擄走了。”
袁未打量了四周,這地方離官道不遠,周邊人家也不認識,確實不是很安全的樣子。
同時她也發現,或許是地勢比其他地方稍高的原因,除了在溝渠旁邊的那些田地,現在都開始種水稻外,這一片大部分都是種的油菜和麥子,看來這片地方的引水確實有些問題。
袁未思量了一會,對著袁旭說:“哥,你說咱在這附近多買幾畝地建個小田莊怎麽樣?”
袁旭看了這地方,搖搖頭道:“這地方建田莊?你看這土硬的,我都鋤不動,別種不出什麽來倒搭本錢。”
袁三郎也覺得鋤著費勁,在一旁幫腔道:“就是,就是,要是今年這兩畝地的豆子收成不好,別說再買幾畝了,我看直接賣了還差不多。”
袁未則不認同,她道:“那你們先別急著反駁我,先聽我說說看。”
“我是覺得,咱家買了這兩座山的消息早就傳出來了,縣令也被調走了,可高家到現在都不來買回去,說不準是不要了,那這樣咱家自然要好好打理了。
你們看,左邊山出過那麽好的山藥,說明那地形和土質就是很適合多種些山藥的,隻是咱家壓根不敢種,官道兩邊,沒人看著,別前腳種上,後腳就被人挖跑了,
右邊山挖過茯苓和葛根,還有一片能蓋房的鬆樹,這些有經濟價值的東西暫時不動的話,咱也還有好大一片地得打理,
就算把咱家原先的茶樹挪過來種,那少人管也不行,可你要專門雇一個人看山頭肯定不劃算,所以,我就規劃了一個循環生態小農莊,既能讓這裏收益好起來,又能讓這地種好。”
方婆子聽小孫女說了個新詞出來,不由得開始豎起耳朵。
袁旭也停止舉鋤頭,專心聽他妹妹說話,“你說說看?”
袁未此時也說上了癮,畢竟這個計劃不能隻存在她腦子裏,她得說給懂行的人聽,有了隊友才好實現啊。
袁未蹲在地裏,擺弄著兩個土疙瘩道:“假設這是兩座山,中間是官道,官道旁邊是水渠,這兩處是我們買下的荒地,
那咱們可以在荒地這裏挖兩個接通水渠的池塘,一個池塘養魚、種蓮藕,另一個池塘養鴨、養鵝,平時蓄水,需要用水的時候,咱就放水出來灌溉,到冬天把池塘的淤泥清出來肥田,家禽也能賣掉。
右邊山先種茶樹,這個左邊山,種山藥,到時候在南坡的半山腰給建一個房子,請兩個長工顧著,再圈點地方養雞,養的雞能下蛋,雞糞也能肥田,不僅可以打理好這山頭,平時也能顧著地裏的莊稼不被人偷走。
你看,這樣種地是不是肯定能種好?這種管理模式,是不是應該再多買幾畝地?”
山腳處,張狗蛋他爹張柱子路過,看見袁家人都在忙著種豆子,便開口問道:“袁二爺,今年這麽早就種豆子啦?離清明還有半個月呢!”
袁二爺嗬嗬笑,“是比往年早上一些,這不是豆腐攤生意比以前好嘛,要的豆子也多,就早些日子種,早些日子收。”
“那是要早些打算,那行,我也去幹活了,袁二爺回見。”張柱子扛著鋤頭晃晃悠悠的走了。
方婆子累的直了會腰,道:“老頭子,這山坡一大半都種山藥了,旁邊的那座山跟剩下的這點地全種豆子也不夠啊!”
“嗐,你才想到不夠啊,我早想到了,我在荒山那不是還有兩畝地嗎?那地頭位置高比較旱,我打算用來種豆子,還有靠隔壁村那裏也是兩畝旱地,我也打算種豆子,
不過我得錯開時間,隔上幾天再種,一窩蜂的種,一窩蜂的熟,咱家收不完。
其他水好能灌溉的地就種水稻去,嘿嘿,今年交完稅糧咱家倉房也能滿滿的。”袁二爺邊幹活邊笑著說。
袁三郎問道:“爹,這種豆子用四畝地,那剩下的不會全種稻子吧?咱家好歹也種點西瓜啊,花生啥的。”
袁二爺也是老莊稼把式了,他能想不到嗎?一聽他三兒這話音,就知道是他嘴饞。
袁二爺撇了他一眼道:“瞧你這出息的,你說的這些我能想不到嗎?放心吧,少不了你這些吃的,
不僅如此,我今年還打算多種點棉花,到時候多彈幾床新被子,等你娘給你相到媳婦了,屋子、被子、家具什麽的都齊全了,就能成親了。”
袁三一聽,忙道:“爹,我今年才十六,您這麽著急替我相媳婦?您老都三個孫子了,還著急抱孫子呢?”
袁二爺覺得自己遲早要被這臭小子氣死,對著方婆子道:“瞧你這兒子,說話怎這麽氣人,我這是為他好呢!”
方婆子白了這爺倆一眼,道:“行了,幹個活都要拌嘴,還不累是吧!”
袁二爺深深無語,隻得又開始彎下腰繼續幹活,等到了晚上,這兩片山頭都種好了,一行人才回家去。
袁旭幾個小輩本就很少下地,乍一幹活渾身都累,此時坐在屋子裏一動也不想動。
袁朝更是累的趴在桌子上,周氏知道自己兒子體質不好,趕忙摸了摸他後頸子,察覺到他衣裳都濕了,趕忙將他拎到房裏讓換上幹爽的衣服,就怕他生病。
第二天一早,袁家幾人兵分兩路,去翻袁二爺昨天說的那兩個地方的旱地。
袁旭、袁未、方婆子和袁三郎四人,去開南邊荒山的那兩畝地,
袁二爺帶著袁二郎和兄弟倆去了靠近隔壁村子的那兩畝地。
因為請短工的關係,袁二爺特地從村裏、村外找了兩戶有牛的人家,請他們幫忙把眼前急著要種的幾畝水稻田和旱地都犁過,比起尋常人家的短工,還要多付五個大錢。
今天來幹活的幾人,隻要把地簡單翻一下,再打好土坑就好,等到播種的時候再填上種子,蓋上土就行了。
袁旭和袁未跟著方婆子走到荒山旁邊的旱地上,相比旁邊已經長得挺高的油菜地麥苗地,他家的這兩畝空田顯得格格不入。
袁未拿著鋤頭,敲了兩下,道:“奶,您不是說爺爺讓人把地都犁過一遍了嗎?怎麽這土還這麽板結啊?這地是空了多久啊?”
方婆子也不知,隻道:“買的時候,人家也隻說是家裏急著用錢,說這旱地不好引水,便宜算給咱的,
你爺爺跟那牙人又不熟,村外麵也沒什麽人脈,好的田難買,隻能買些這樣的地了。哎喲,就這種豆子,我心裏都焦的慌,沒人在旁邊看著,我都怕剛成熟被人給擄走了。”
袁未打量了四周,這地方離官道不遠,周邊人家也不認識,確實不是很安全的樣子。
同時她也發現,或許是地勢比其他地方稍高的原因,除了在溝渠旁邊的那些田地,現在都開始種水稻外,這一片大部分都是種的油菜和麥子,看來這片地方的引水確實有些問題。
袁未思量了一會,對著袁旭說:“哥,你說咱在這附近多買幾畝地建個小田莊怎麽樣?”
袁旭看了這地方,搖搖頭道:“這地方建田莊?你看這土硬的,我都鋤不動,別種不出什麽來倒搭本錢。”
袁三郎也覺得鋤著費勁,在一旁幫腔道:“就是,就是,要是今年這兩畝地的豆子收成不好,別說再買幾畝了,我看直接賣了還差不多。”
袁未則不認同,她道:“那你們先別急著反駁我,先聽我說說看。”
“我是覺得,咱家買了這兩座山的消息早就傳出來了,縣令也被調走了,可高家到現在都不來買回去,說不準是不要了,那這樣咱家自然要好好打理了。
你們看,左邊山出過那麽好的山藥,說明那地形和土質就是很適合多種些山藥的,隻是咱家壓根不敢種,官道兩邊,沒人看著,別前腳種上,後腳就被人挖跑了,
右邊山挖過茯苓和葛根,還有一片能蓋房的鬆樹,這些有經濟價值的東西暫時不動的話,咱也還有好大一片地得打理,
就算把咱家原先的茶樹挪過來種,那少人管也不行,可你要專門雇一個人看山頭肯定不劃算,所以,我就規劃了一個循環生態小農莊,既能讓這裏收益好起來,又能讓這地種好。”
方婆子聽小孫女說了個新詞出來,不由得開始豎起耳朵。
袁旭也停止舉鋤頭,專心聽他妹妹說話,“你說說看?”
袁未此時也說上了癮,畢竟這個計劃不能隻存在她腦子裏,她得說給懂行的人聽,有了隊友才好實現啊。
袁未蹲在地裏,擺弄著兩個土疙瘩道:“假設這是兩座山,中間是官道,官道旁邊是水渠,這兩處是我們買下的荒地,
那咱們可以在荒地這裏挖兩個接通水渠的池塘,一個池塘養魚、種蓮藕,另一個池塘養鴨、養鵝,平時蓄水,需要用水的時候,咱就放水出來灌溉,到冬天把池塘的淤泥清出來肥田,家禽也能賣掉。
右邊山先種茶樹,這個左邊山,種山藥,到時候在南坡的半山腰給建一個房子,請兩個長工顧著,再圈點地方養雞,養的雞能下蛋,雞糞也能肥田,不僅可以打理好這山頭,平時也能顧著地裏的莊稼不被人偷走。
你看,這樣種地是不是肯定能種好?這種管理模式,是不是應該再多買幾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