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疫2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大爺聽見這話的時候,正在喝水,他狠狠地被嗆到了,好半天才停下咳嗽問道:“快細說下是什麽情況?”
張屠戶咽了口吐沫道:“今兒早上有個老爺子,是咱下邊村的,找裏正開了文書,讓四個壯漢抬進縣城救病,剛進那同仁醫館就被大夫認出來了,說是疫病,還稟報了官衙。
聽說那老爺子是收容了隔壁潛川回來的一戶親戚,結果那親戚沒兩天就病死了,這老爺子現在也染上病了。
現在楊縣令把那四個壯漢和那個老爺子關在城西一處空宅子裏,單獨治療,還派了衙役去到他們村子封鎖,不準那村的人外出!街上鬧烘烘的,不一會兒大家都聽說了,我走的時候,衙役正在攆人,說要關城門,我就抓緊收拾東西回來了。”
袁大爺見張屠戶所說的得疫病之人與方婆子四人形容的所差無幾,便知道壞事了,他幾乎有些站不穩,扶著桌子道:“去,去召集村民,我有話要說。”
袁大爺的兒子袁立仁立馬取下掛在門後的鑼,從村頭敲到村尾,邊敲邊喊,道:“在家的都到村口祠堂集合!在家的都到村口祠堂集合,有大事要說!”
住在張屠戶家旁邊的張老二探頭出來問道:“這正中午的,準備眯覺了都,有什麽大事兒?”
袁立仁瞧他懶散的模樣,沒好氣地道:“叫你集合你來就行了,問那麽多幹什麽!”
沒一會村裏人全到了祠堂門口,袁大爺清了清嗓子,道:“潛川漫堤的事兒,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但是大災之後有大疫,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聽說過。
今兒早上,袁二爺家的帶著兩個孫子還有我大孫子回來了,回來的路上說是碰上了疑似疫病的,要我給他們隔離起來,免得染上了再傳給村裏人,本來我有點僥幸心理,覺得沒有那麽巧,結果剛剛張屠戶回來,說縣城關城門了,原因正是南溪縣有人發現了疫病!現在那病人的村子已經被封鎖起來了,咱們村也要重視起來。”
說到這裏,袁大爺從身上掏出袁未寫的那本防疫手冊,說道:“關於疫病的防治,袁未那娃子專門找大夫寫了防疫手冊,我看了一下,說的很全麵,我給大家念一下!你們要注意聽!
第一篇,衣篇。第一條,衣物要勤換洗,出入人員密集場所後,應立即換洗新衣,並將換洗後的衣物進行高溫熏煮,經陽光暴曬後,方可再穿..........
第二篇,食篇。第一條,不吃死禽、病禽。”
袁未從衣食住行用方麵洋洋灑灑寫了很多條。為了增加可信度,她還在手冊後麵注寫了案例,比如某年某地,發生大旱,引發饑荒,百姓無奈之下,食用了病禽死禽,從而引發了瘟疫,病者均高燒不退,畏寒怕冷,咽喉腫痛潰爛,三日即亡,此次時疫造成當地十室九空,可謂“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袁大爺將手冊給大家念完之後,又說道:“念完這些,我想大家都對疫病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所以我對我們村的管理也有一些新的要求。”
“我剛和村裏幾位老人商議了一下,打算每戶選出一人來,成立巡邏組,就跟衙役似的,兩人一組,白天巡幾圈、晚上巡幾圈、咱們村三十幾戶人家,八九天就能倒一個來回。
巡邏的主要內容是整治衛生、監視人員流動。
衛生就是看見村裏有髒亂差的地方,提出來整治,屬於公共區域的,就是巡邏組的人整治,比如前麵那條臭水溝裏淹死一條狗,那就是巡邏人的活,要是私人區域的包括院裏院外,該哪戶就是哪戶做,不要互相推諉扯皮,今年糧食金貴,拒不整改的人家每次罰一斤米出來,就當是給巡邏的人加餐。
監視人員流動,意思就是看看你們都和誰接觸,和村外人接觸那是萬萬不能的,到田裏幹農活,碰到外村人來了也要躲得遠遠的。
一旦被巡邏的人發現你們與外村的人接觸,那就別怪我不客氣,現在村裏沒有空房子了,我那山頭的幾個棚子還沒拆,到時候就住那兒,村外來客也是同理,要麽住山上棚子,要麽原路返回,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希望大家都能遵守。”
說完了這些,袁大爺又拎著一大包裹的藥材和幾隻口罩,道:“此外,袁二爺家的這次回來給村裏帶了許多防病的藥材,為了健康著想,以後每天早上我都會給大家熬上一鍋湯藥,一家分一碗沾沾嘴。
還有這個東西,叫口罩,這麽戴在臉上,可以阻隔空氣中的風邪,戴上之後,就沒有那麽容易染病,你們回去叫自家的婆娘、媳婦拿幹淨的棉布縫上幾個,凡是出門下地就戴在身上,萬一碰上了外村人,你們也有個準備。
現在咱們村的要求就這些,你們當中有沒有什麽問題?有問題趕緊提!”
七年前也有過這麽一次雨水,可當時沒有這麽嚴重,也沒鬧出時疫,聽起來這次的問題還挺嚴重,村民們有點恐慌,就聽人群裏就有人說了,“村長,那張屠戶今兒從縣裏回來,是不是也得隔離啊?”
張屠戶瞪著問話的張老二,道:“我的親二叔,您侄子可沒和染病的人走頂頭碰!這還隔離啊!”
話雖這麽說,可人群還是自動孤立了張屠戶。
張屠戶幹瞪眼,心想:得,看來這七天是跑不了了。
袁大爺覺得這張家人覺悟還挺高!他還沒提,就自動報了上來,他道:“張屠戶今兒從縣裏來,雖然沒沒碰到病人,但從保險的角度上來看,還是隔離起來吧,我記得你們張家屋後還有個空棚子,不行睡那兒吧!離你家也近!比山上蚊蟲也少些。”
袁大爺三下五除二就把這事定了,看著人群沒有再提出問題,便道:“沒有其他問題的話,每家的家主出來,在袁未這娃子寫的冊子上按個手印,就當大家都同意了今天提出的做法,省得你們以後遇到問題又耍賴,還有,那個巡邏人每戶都給我報上來,從今天就開始執行。”
張屠戶咽了口吐沫道:“今兒早上有個老爺子,是咱下邊村的,找裏正開了文書,讓四個壯漢抬進縣城救病,剛進那同仁醫館就被大夫認出來了,說是疫病,還稟報了官衙。
聽說那老爺子是收容了隔壁潛川回來的一戶親戚,結果那親戚沒兩天就病死了,這老爺子現在也染上病了。
現在楊縣令把那四個壯漢和那個老爺子關在城西一處空宅子裏,單獨治療,還派了衙役去到他們村子封鎖,不準那村的人外出!街上鬧烘烘的,不一會兒大家都聽說了,我走的時候,衙役正在攆人,說要關城門,我就抓緊收拾東西回來了。”
袁大爺見張屠戶所說的得疫病之人與方婆子四人形容的所差無幾,便知道壞事了,他幾乎有些站不穩,扶著桌子道:“去,去召集村民,我有話要說。”
袁大爺的兒子袁立仁立馬取下掛在門後的鑼,從村頭敲到村尾,邊敲邊喊,道:“在家的都到村口祠堂集合!在家的都到村口祠堂集合,有大事要說!”
住在張屠戶家旁邊的張老二探頭出來問道:“這正中午的,準備眯覺了都,有什麽大事兒?”
袁立仁瞧他懶散的模樣,沒好氣地道:“叫你集合你來就行了,問那麽多幹什麽!”
沒一會村裏人全到了祠堂門口,袁大爺清了清嗓子,道:“潛川漫堤的事兒,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但是大災之後有大疫,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聽說過。
今兒早上,袁二爺家的帶著兩個孫子還有我大孫子回來了,回來的路上說是碰上了疑似疫病的,要我給他們隔離起來,免得染上了再傳給村裏人,本來我有點僥幸心理,覺得沒有那麽巧,結果剛剛張屠戶回來,說縣城關城門了,原因正是南溪縣有人發現了疫病!現在那病人的村子已經被封鎖起來了,咱們村也要重視起來。”
說到這裏,袁大爺從身上掏出袁未寫的那本防疫手冊,說道:“關於疫病的防治,袁未那娃子專門找大夫寫了防疫手冊,我看了一下,說的很全麵,我給大家念一下!你們要注意聽!
第一篇,衣篇。第一條,衣物要勤換洗,出入人員密集場所後,應立即換洗新衣,並將換洗後的衣物進行高溫熏煮,經陽光暴曬後,方可再穿..........
第二篇,食篇。第一條,不吃死禽、病禽。”
袁未從衣食住行用方麵洋洋灑灑寫了很多條。為了增加可信度,她還在手冊後麵注寫了案例,比如某年某地,發生大旱,引發饑荒,百姓無奈之下,食用了病禽死禽,從而引發了瘟疫,病者均高燒不退,畏寒怕冷,咽喉腫痛潰爛,三日即亡,此次時疫造成當地十室九空,可謂“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袁大爺將手冊給大家念完之後,又說道:“念完這些,我想大家都對疫病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所以我對我們村的管理也有一些新的要求。”
“我剛和村裏幾位老人商議了一下,打算每戶選出一人來,成立巡邏組,就跟衙役似的,兩人一組,白天巡幾圈、晚上巡幾圈、咱們村三十幾戶人家,八九天就能倒一個來回。
巡邏的主要內容是整治衛生、監視人員流動。
衛生就是看見村裏有髒亂差的地方,提出來整治,屬於公共區域的,就是巡邏組的人整治,比如前麵那條臭水溝裏淹死一條狗,那就是巡邏人的活,要是私人區域的包括院裏院外,該哪戶就是哪戶做,不要互相推諉扯皮,今年糧食金貴,拒不整改的人家每次罰一斤米出來,就當是給巡邏的人加餐。
監視人員流動,意思就是看看你們都和誰接觸,和村外人接觸那是萬萬不能的,到田裏幹農活,碰到外村人來了也要躲得遠遠的。
一旦被巡邏的人發現你們與外村的人接觸,那就別怪我不客氣,現在村裏沒有空房子了,我那山頭的幾個棚子還沒拆,到時候就住那兒,村外來客也是同理,要麽住山上棚子,要麽原路返回,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希望大家都能遵守。”
說完了這些,袁大爺又拎著一大包裹的藥材和幾隻口罩,道:“此外,袁二爺家的這次回來給村裏帶了許多防病的藥材,為了健康著想,以後每天早上我都會給大家熬上一鍋湯藥,一家分一碗沾沾嘴。
還有這個東西,叫口罩,這麽戴在臉上,可以阻隔空氣中的風邪,戴上之後,就沒有那麽容易染病,你們回去叫自家的婆娘、媳婦拿幹淨的棉布縫上幾個,凡是出門下地就戴在身上,萬一碰上了外村人,你們也有個準備。
現在咱們村的要求就這些,你們當中有沒有什麽問題?有問題趕緊提!”
七年前也有過這麽一次雨水,可當時沒有這麽嚴重,也沒鬧出時疫,聽起來這次的問題還挺嚴重,村民們有點恐慌,就聽人群裏就有人說了,“村長,那張屠戶今兒從縣裏回來,是不是也得隔離啊?”
張屠戶瞪著問話的張老二,道:“我的親二叔,您侄子可沒和染病的人走頂頭碰!這還隔離啊!”
話雖這麽說,可人群還是自動孤立了張屠戶。
張屠戶幹瞪眼,心想:得,看來這七天是跑不了了。
袁大爺覺得這張家人覺悟還挺高!他還沒提,就自動報了上來,他道:“張屠戶今兒從縣裏來,雖然沒沒碰到病人,但從保險的角度上來看,還是隔離起來吧,我記得你們張家屋後還有個空棚子,不行睡那兒吧!離你家也近!比山上蚊蟲也少些。”
袁大爺三下五除二就把這事定了,看著人群沒有再提出問題,便道:“沒有其他問題的話,每家的家主出來,在袁未這娃子寫的冊子上按個手印,就當大家都同意了今天提出的做法,省得你們以後遇到問題又耍賴,還有,那個巡邏人每戶都給我報上來,從今天就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