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婆子準備了滿滿一桌飯菜,又開了兩壇好酒招待沈家四人,隻教這伯公叔公都喝到醉醺醺,最後讓袁二郎用騾子車將四人送了回去。


    沈家人走的時候,表伯公搭在袁二爺的肩上,再三邀請他們今年去房山玩一玩,承諾會好好招待他們一番,袁二爺則暈乎乎地應下。


    送走沈家人之後,袁二爺和袁大郎已經迷糊了,打了個酒嗝,靠在椅子上休息。


    方婆子見此,讓袁三郎過來,幫忙將兩人架回各自的床上。


    袁未也打個嗬欠,搬出一張椅子在門外曬太陽,袁旭跑過來問她,“看你對沈家兩個表弟不怎麽理睬,是不喜歡他們嗎?”


    袁未取下蓋在臉上的書本,歪過頭看向袁旭,道:“我也稱不上是不喜歡,隻是覺得他們好像在刻意接近我們罷了。”


    袁旭點點頭,道:“是有那麽一點,不過以後會常常見麵,可能還得習慣習慣。”


    袁未隻點點頭將話題引到別處去,她道:“家裏鋪子年初六就要準備開工,哥哥到時候回縣裏嗎?”


    袁旭隻搖搖頭,道:“我不去,我在村裏和曉堂哥一起讀書,府試定在了四月初五,我得抓緊時間才好。”


    袁未則是要和方婆子一起回縣城的,胡氏有孕後,家裏人都不敢讓她太勞累,這次回縣裏,方婆子便打算讓她休息休息,工作的部分讓妞妞給頂上,然後趁這段時間雇個會做糕點的師傅來。


    聽到袁旭說要留在村裏和袁曉一起讀書,便叮囑道:“學習重要,可也要注意身體,勞逸要結合,等回頭,年十五鬧元宵的時候哥哥就回來吧,那時候離開學也就五六天了。”


    話雖這麽說,但袁未正在心裏祈禱哥哥在府試裏能考出個好功名,家裏以後能繁盛到什麽程度,其實都得看袁旭能考到什麽地步,即便是她做出再大的生意,家裏沒個有功名的人做靠山,再好的生意都容易保不住。


    袁旭微笑著點頭,又想起兩人之前規劃的小莊子,道:“既然你要和奶奶趕回縣城,那你去鬆樹林挖茯苓的事兒就得抓緊了。”


    袁未一拍腦袋,對啊!她還準備琢磨著種茯苓呢!差點忘了這事兒!


    轉身就找到方婆子道:“奶,走之前咱能不能去趟荒山啊?”


    方婆子算了下時間,道:“就剩兩三天了,你還要去荒山啊?是要做什麽?”


    袁未便將自己想去找茯苓再琢磨著種茯苓的事兒說了。


    方婆子一聽就擺手道:“哪有人在正月琢磨種東西的,你把想到的方法寫下來讓你爺爺去做!田間地頭的事兒啊,你沒你爺爺熟,反正過段時間,咱得找人去移茶樹,還得蓋土坯房,得去那邊不少回,你隻管叫你爺爺和兩個叔叔替你去找,你呀,隻管跟著奶去縣裏做點心。”


    袁未一想也是,這天氣這麽冷能種出什麽來啊!便也不再急著這事。


    年初六一到,方婆子就帶著袁大郎夫婦和袁三郎還有袁未三個孩子回縣裏,胡氏留在家裏,負責給他們做飯,也是防著正月裏來什麽親戚,到時候沒人給做飯。


    方婆子一到縣裏,就領著袁未去了一趟人牙行,牙行的掌櫃今兒還是第一回接待客人,非常熱情地叫人泡水上來。


    一聽說方婆子是想找個點心師傅,便認真地道:“這位大娘有所不知,這點心師傅是輕易不好尋的,如今是年關時節,想找活幹的人都沒有出來,點心師傅這些人都是有手藝在身上的,並不急著等飯吃,大娘不妨等上兩天,我替你尋摸尋摸。”


    方婆子雖急這事,到底也沒有太急,隻對人牙行的掌櫃的說:“那我過兩日再來。”


    一連兩日,袁未都幫著家裏的鋪子烤點心,早上一大早地起來稱麵粉稱米粉,炒豆沙,炒肉鬆,和方婆子兩人在烤爐房裏忙得飛起,同時在心裏佩服她奶和她二嬸,怎麽都這麽厲害,一做做一天,不叫苦不叫累的!


    方婆子&胡氏:再累有種地累嗎?


    晚上,袁未端著飯碗打了個嗬欠,方婆子見了有點心疼,問道:“累著了吧?”


    袁未擺擺手道:“隻有一點困而已,奶,不礙事兒。”


    方婆子則給她夾了兩塊肉,道:“奶明兒再去趟人牙行,務必找個會做點心的來,奶想過了,這專門的點心師傅不好找,會做兩樣點心的廚娘還不好找嗎?大不了就是和我一樣從頭學起唄!”


    袁未笑著點點頭,道:“您想的也對,找個會做點心的廚娘也行,咱家的點心隻是有些技巧在裏頭罷了,難度倒稱不上有多難。”


    方婆子此時見她輕描淡寫的,便開始叮囑她道:“別拿手藝不當手藝,你瞧你琢磨的這些東西供咱家掙了多少錢了!這都是你的功勞。”


    袁未則笑著夾了一塊肉給方婆子,道:“奶,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就出了一個做法,具體的活計都是你和爹娘在做,怎麽能全算做我的功勞呢!要我說最辛苦的還是您幾個。”


    袁未這一番話說的在桌上的幾人心裏熨帖不已,方婆子更是拍著她的手誇道:“好孩子好孩子。”


    第二天一早,方婆子給鋪子裏上完貨,轉身去了人牙行,牙行的掌櫃的見著她便迎上前,道:“大娘,我這替你尋到一個點心老師傅,會做京式蘇式兩派點心,入行有二十幾年了。”


    方婆子眼睛一亮,問道:“此人年紀多大?最擅長什麽點心?要求月銀多少?”


    牙行的管事笑道:“此人年約四十,最擅長京八件,至於月銀,人家要求不能低於一兩半銀錢,大娘要不要見見?”


    方婆子一聽見年齡就冷靜下來,疑惑地問道:“這樣的老師傅怎麽會願意出來給人做點心?這般經驗豐富的手藝人不得被請去教徒弟嗎?”


    掌櫃的見此道:“這人年前才從京城回來,興許是多年不在家鄉,不了解咱南溪縣的情況才出來找工的。”


    方婆子一聽也是,便道:“那勞煩掌櫃的替我引薦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偶爾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偶爾養生並收藏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