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是也不是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牙行的掌櫃讓人將點心師傅請到牙行,方婆子目光打量過去,隻見那男子長著一張長榮臉,麵容澄淨,須發整潔,進入大堂後他微微躬身,和方婆子拱手,方婆子一邊與他見禮,一邊悄悄打量著他。
人牙行的掌櫃也在一旁招呼介紹著,她對那點心師傅說道:“你麵前這位就是袁記食鋪的東家,在集市東邊開了一家點心鋪子,還兼營一些豆製品,想找一名擅做點心的師傅。”
“袁家大娘,這位師傅姓沈,家住在房山村,會做蘇式和京式兩派的點心。您有什麽想知道的,盡管問。”
方婆子點點頭,開門見山地道:“聽說沈師傅做了二十多年的點心,經驗豐富,不知以前都是在哪裏做活?”
沈師傅與她細細說道:“十五六歲時,在縣城的知味記做學徒,結果知味記沒做幾年倒閉了。
我師父便帶我去了姑蘇一帶,在那兒做了七年,蒙東家賞識,調到京城的鋪子做大師傅,從中學到不少京式手藝,如今蘇式京式的點心都頗應手。
去年年底,我師父病逝了,死前要求回鄉安葬,我便也辭了工準備在家鄉安頓。”
沈師傅提到的知味記方婆子有印象,確實是很早就倒閉了,想來這沈師傅所言倒是屬實,方婆子心下滿意了幾分,道:“我家的點心鋪子不是很大,家裏做的點心有一些是傳統老式的,有一部分是家裏孩子創新的,原本這一攤子歸我和二兒媳管的,隻是不巧,我二兒媳有了身子,不好叫她整日勞累,便想找個師傅來幫忙。”
方婆子問了他幾個點心的做法後,沈師傅均對答如流,心中便對他屬意。
向他介紹了鋪子中正在售賣的各式點心,又說了袁家日後的規劃,問道:“月銀可以按你提的來,不知沈師傅若是中意?”
那沈師傅一臉微笑地道:“早聞袁記大名,能得東家賞識,實屬萬分榮幸。”
兩人約定於三日後上工,方婆子便喜滋滋地趕回鋪子,與袁大郎等人說了此事。
周氏聽到方婆子說到那沈師傅要求一間獨立的工作間時,抿嘴笑了一下,“這沈師傅難不成是怕我們偷學他的手藝?”
方婆子擺擺手,道:“防著就防著唄,他防著我也防著,隻要不給咱鋪子使壞就成。”說著她就與袁大郎說,“過幾日你表伯他們說來縣裏租院子,你給領著尋摸尋摸,順道再朝他們打聽一下這個沈師傅,雖說那牙行替我尋摸過一遍,但咱開吃食鋪子的,人品千萬得過得去。”
袁大郎應下。
方婆子喝了口水,將袁三郎叫過來,道:“三郎,日後鋪子後頭的小廚房咱就別用了,米花糖先在家裏炒,我應了那個沈師傅,要給他一個單獨的工作間,你去趟孫家,找房東問問,就說在鋪子後麵再加蓋一個小廚房行不行?地方也不用大,就放兩個鐵鍋的位置就行。”
一提起孫家,袁三郎就想起秦寧,好些日子沒見到秦寧了,也不知道這人現在怎麽樣了?上次的事兒解決了沒有?
袁三郎一想到這事,心裏就亂糟糟的,取了兩塊油紙包兩匣子點心出門。
前幾日回縣裏的時候,路過金家船行,隻見船行門前不見一點紅,同時屋簷下還掛了兩盞白燈籠,貼了一對挽聯,這是主家有喪事。
袁三郎曾向人打聽了一下,那人隻說是金家在潛川本家的一位少爺去世了,旁的一概不知,袁三郎由此便想到秦寧。
既然今兒要去孫宅,正好順道問一問這事。
快步走到孫宅門口,袁三郎抬起手敲門。
孫宅的門房探頭一看,這人他認識,之前來找過表小姐,便開口問道:“你來找我家表小姐?我給你去叫。”說著便準備離開。
“不......是,是,”袁三郎本意隻想著打聽一下消息,卻沒想過自己還能再見到秦寧,一時間竟有些結巴。
門房卻有些糊塗了,問道:“是還是不是?”
袁三郎從嘴裏擠出個字,道:“是,也不是。”
門房索性將門打開,站直了身子,一副等他說話的樣子。
袁三郎僵硬地笑笑,還是說了句,“勞煩大哥替我叫下柳條姑娘。”
門房朝他扯了一個假笑後,心想:還說不是。然後朝他說道:“在這等著。”
站在孫宅大門外的袁大郎忙打量了自己一眼,見身上的衣服有些褶皺,忙又收拾了一遍。
沒一會兒,柳條便站到門口,問道:“袁三少爺,你怎麽來了?”
袁三郎見柳條笑盈盈地站在門口,便道:“我鋪子裏有點小事,原本是要找孫大娘子的,聽門房說你們還在這裏,便想著好久不見,先看看你們。”說著他便問道:“你家小姐可好?”
柳條想了想道:“好也不好吧,之前在你家鋪子發生的事你也知道,我們第二天就回潛川去了,老爺和姑奶奶等人給小姐張羅著退婚,折騰到小年過後,還好最後將聘禮退了婚書毀了,這事也算了結了。
隻是這事兒也傷了我家老爺的心,都沒讓小姐在家裏過年。
年初三的時候,聽說潛川那位少爺走了,雖說兩家退婚了,但畢竟是認識的人,我家小姐聽說後,有點悶悶不樂,我本想勸她出來走走,可又怕遇上金宅的人,隻好陪著小姐在院子裏繡花。”
柳條絮絮叨叨將她們這些天的日子說給袁三郎聽,她也是好些日子沒出門,有點憋壞了,一時間話也有點多。
袁三郎聽到事情圓滿解決的時候,心裏也鬆了口氣,道:“事情解決了就好,如今你們和金家也沒有什麽關係了,想出來走走也不必躲著他們,要是不知道去什麽地方,來我鋪子也行,好歹我還能陪你們說說話。”
柳條朝袁三郎笑了一下,道:“好,回頭我勸小姐出門走走,免得在家憋壞了。”說著又想起他鋪子裏還有事,便道:“袁三少爺,你是不是要找我家姑奶奶?我替你去叫。”
袁三郎笑著點點頭,順道將手中的兩匣子點心遞給她,柳條給了他一個包在她身上的神情後快步往院中走去。
孫秦氏見柳條提著兩匣點心來找她,還以為是秦寧有事兒,結果聽說是租她鋪子的袁家人來找,她便匆匆請人進來。
袁三郎與孫秦氏說了在鋪子裏再加蓋一個小廚房的事,便道:“這些你隻管做,隻要別毀了鋪麵,占了旁人家的地方就行。”然後又想到現在還在正月,不好動土,道:“你們要是不著急的話,最好等到出了正月再動土。”
袁三郎應道:“是是是,這一年到頭的,大家都圖個平順,要是您應下,我們這邊會等到二月二之後再動土。”
孫秦氏笑著點頭,兩人說了幾句閑話,袁三郎便起身告辭,孫秦氏見他離去的背影,陷入了思索。
招了招手,道:“春桃,你去門房問問,這袁家三少爺和柳條都說什麽了,順道再叫人打聽一下,這袁家的情況。 ”
春桃應聲而去。
人牙行的掌櫃也在一旁招呼介紹著,她對那點心師傅說道:“你麵前這位就是袁記食鋪的東家,在集市東邊開了一家點心鋪子,還兼營一些豆製品,想找一名擅做點心的師傅。”
“袁家大娘,這位師傅姓沈,家住在房山村,會做蘇式和京式兩派的點心。您有什麽想知道的,盡管問。”
方婆子點點頭,開門見山地道:“聽說沈師傅做了二十多年的點心,經驗豐富,不知以前都是在哪裏做活?”
沈師傅與她細細說道:“十五六歲時,在縣城的知味記做學徒,結果知味記沒做幾年倒閉了。
我師父便帶我去了姑蘇一帶,在那兒做了七年,蒙東家賞識,調到京城的鋪子做大師傅,從中學到不少京式手藝,如今蘇式京式的點心都頗應手。
去年年底,我師父病逝了,死前要求回鄉安葬,我便也辭了工準備在家鄉安頓。”
沈師傅提到的知味記方婆子有印象,確實是很早就倒閉了,想來這沈師傅所言倒是屬實,方婆子心下滿意了幾分,道:“我家的點心鋪子不是很大,家裏做的點心有一些是傳統老式的,有一部分是家裏孩子創新的,原本這一攤子歸我和二兒媳管的,隻是不巧,我二兒媳有了身子,不好叫她整日勞累,便想找個師傅來幫忙。”
方婆子問了他幾個點心的做法後,沈師傅均對答如流,心中便對他屬意。
向他介紹了鋪子中正在售賣的各式點心,又說了袁家日後的規劃,問道:“月銀可以按你提的來,不知沈師傅若是中意?”
那沈師傅一臉微笑地道:“早聞袁記大名,能得東家賞識,實屬萬分榮幸。”
兩人約定於三日後上工,方婆子便喜滋滋地趕回鋪子,與袁大郎等人說了此事。
周氏聽到方婆子說到那沈師傅要求一間獨立的工作間時,抿嘴笑了一下,“這沈師傅難不成是怕我們偷學他的手藝?”
方婆子擺擺手,道:“防著就防著唄,他防著我也防著,隻要不給咱鋪子使壞就成。”說著她就與袁大郎說,“過幾日你表伯他們說來縣裏租院子,你給領著尋摸尋摸,順道再朝他們打聽一下這個沈師傅,雖說那牙行替我尋摸過一遍,但咱開吃食鋪子的,人品千萬得過得去。”
袁大郎應下。
方婆子喝了口水,將袁三郎叫過來,道:“三郎,日後鋪子後頭的小廚房咱就別用了,米花糖先在家裏炒,我應了那個沈師傅,要給他一個單獨的工作間,你去趟孫家,找房東問問,就說在鋪子後麵再加蓋一個小廚房行不行?地方也不用大,就放兩個鐵鍋的位置就行。”
一提起孫家,袁三郎就想起秦寧,好些日子沒見到秦寧了,也不知道這人現在怎麽樣了?上次的事兒解決了沒有?
袁三郎一想到這事,心裏就亂糟糟的,取了兩塊油紙包兩匣子點心出門。
前幾日回縣裏的時候,路過金家船行,隻見船行門前不見一點紅,同時屋簷下還掛了兩盞白燈籠,貼了一對挽聯,這是主家有喪事。
袁三郎曾向人打聽了一下,那人隻說是金家在潛川本家的一位少爺去世了,旁的一概不知,袁三郎由此便想到秦寧。
既然今兒要去孫宅,正好順道問一問這事。
快步走到孫宅門口,袁三郎抬起手敲門。
孫宅的門房探頭一看,這人他認識,之前來找過表小姐,便開口問道:“你來找我家表小姐?我給你去叫。”說著便準備離開。
“不......是,是,”袁三郎本意隻想著打聽一下消息,卻沒想過自己還能再見到秦寧,一時間竟有些結巴。
門房卻有些糊塗了,問道:“是還是不是?”
袁三郎從嘴裏擠出個字,道:“是,也不是。”
門房索性將門打開,站直了身子,一副等他說話的樣子。
袁三郎僵硬地笑笑,還是說了句,“勞煩大哥替我叫下柳條姑娘。”
門房朝他扯了一個假笑後,心想:還說不是。然後朝他說道:“在這等著。”
站在孫宅大門外的袁大郎忙打量了自己一眼,見身上的衣服有些褶皺,忙又收拾了一遍。
沒一會兒,柳條便站到門口,問道:“袁三少爺,你怎麽來了?”
袁三郎見柳條笑盈盈地站在門口,便道:“我鋪子裏有點小事,原本是要找孫大娘子的,聽門房說你們還在這裏,便想著好久不見,先看看你們。”說著他便問道:“你家小姐可好?”
柳條想了想道:“好也不好吧,之前在你家鋪子發生的事你也知道,我們第二天就回潛川去了,老爺和姑奶奶等人給小姐張羅著退婚,折騰到小年過後,還好最後將聘禮退了婚書毀了,這事也算了結了。
隻是這事兒也傷了我家老爺的心,都沒讓小姐在家裏過年。
年初三的時候,聽說潛川那位少爺走了,雖說兩家退婚了,但畢竟是認識的人,我家小姐聽說後,有點悶悶不樂,我本想勸她出來走走,可又怕遇上金宅的人,隻好陪著小姐在院子裏繡花。”
柳條絮絮叨叨將她們這些天的日子說給袁三郎聽,她也是好些日子沒出門,有點憋壞了,一時間話也有點多。
袁三郎聽到事情圓滿解決的時候,心裏也鬆了口氣,道:“事情解決了就好,如今你們和金家也沒有什麽關係了,想出來走走也不必躲著他們,要是不知道去什麽地方,來我鋪子也行,好歹我還能陪你們說說話。”
柳條朝袁三郎笑了一下,道:“好,回頭我勸小姐出門走走,免得在家憋壞了。”說著又想起他鋪子裏還有事,便道:“袁三少爺,你是不是要找我家姑奶奶?我替你去叫。”
袁三郎笑著點點頭,順道將手中的兩匣子點心遞給她,柳條給了他一個包在她身上的神情後快步往院中走去。
孫秦氏見柳條提著兩匣點心來找她,還以為是秦寧有事兒,結果聽說是租她鋪子的袁家人來找,她便匆匆請人進來。
袁三郎與孫秦氏說了在鋪子裏再加蓋一個小廚房的事,便道:“這些你隻管做,隻要別毀了鋪麵,占了旁人家的地方就行。”然後又想到現在還在正月,不好動土,道:“你們要是不著急的話,最好等到出了正月再動土。”
袁三郎應道:“是是是,這一年到頭的,大家都圖個平順,要是您應下,我們這邊會等到二月二之後再動土。”
孫秦氏笑著點頭,兩人說了幾句閑話,袁三郎便起身告辭,孫秦氏見他離去的背影,陷入了思索。
招了招手,道:“春桃,你去門房問問,這袁家三少爺和柳條都說什麽了,順道再叫人打聽一下,這袁家的情況。 ”
春桃應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