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再說親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趁著春天的田假,袁未往鬆樹林跑了兩三回,有幸找到了一顆比較小的茯苓,拿竹刀切成小塊,與死鬆樹一起埋進土裏。
如此簡單粗暴的種植方式,袁未是沒有期待豐收的,在她的心中,隻望有個十出一就夠了。
袁二爺也隨她折騰,這幾年他也看出來了,他家這大孫女是個敢想敢幹的,反正現在折騰得起,隨她怎麽鬧。
種完了茯苓,袁未就將目光瞄準到紅薯身上。
袁家村人自從知道這紅薯能畝產兩千斤後,一個個都上心多了。
每隔幾天就去給種苗施肥,不僅如此,他們還特意把自己知道的種植方法告訴家裏的親朋,隻期望大夥兒今年都能有個好收成。
袁二爺也從袁未那裏知道這紅薯能做出許多種吃食,便將家裏的旱地沙地重新規劃了一遍,幾座山頭有空餘的地方全都種了紅薯山藥黃豆並各種紅綠豆。
沒法兒,他家這些營生需要這些,自己種來的總比全靠買要劃算。
而且等今年秋收的時候,他打算學那些糧販子,下村去收,隻不過別人家是收稻米,他是收豆子,一想到去年冬天到各個村去收東西時的那冷,他就覺得自己挺傻。
等所有的作物都種下,袁二爺或袁二郎隔三差五的去縣裏,最近這些日子,方婆子都在忙著給袁三郎說親。
不同於之前,袁三郎聽見說親對象的名字時,就應下了,而且應的很幹脆。
秦寧那邊也有屬意,隻不過秦寧的家到底是在潛川,離南溪尚有一段距離,因此,這親事說的倒也沒有那麽快。
秦老爺得到消息的時候,心裏是鬆了口氣的。
金家小公子正月裏走的,當時潛川縣本就是人多熱鬧的時候,秦金兩家的事兒又鬧得久,潛川就沒人不知道。
閨女退親總歸是不光彩的事情,加上這事本身秦老爺做的也不地道,答應成親沒過幾天又反悔,多少有點沒臉。
半年過去了,秦老爺除了去鋪子裏查賬,平時連交際都很少去,至於秦寧的親事,他更是沒有好的想法,隻將一切希望寄托於南溪縣的孫秦氏。
現在收到孫秦氏的消息,秦老爺倒是有些放心了。
他拿著信件登了秦寧舅舅家的門,與他商議著,打算過幾日一起去南溪見見這家的小夥子。
六月初六,南溪縣的洗曬節,袁家眾人和孫家秦家幾人約在玉泉古寺禮佛。
說是相約禮佛,實際上就是女方同意相看的意思。
所以方婆子一得信,就讓張屠戶去村裏給袁二爺傳話,讓他六月初五的時候就來縣裏一趟。
事關袁三郎的親事,袁二爺當然很慎重,找出自己壓箱底的好衣裳,一家子打扮得簇新,帶著大郎夫婦並袁旭袁未一起,到了玉泉寺。
本來是旌德書院讀書的日子,孩子們都要上課的,方婆子怕自家的家室不顯,到時姑娘家裏再瞧不上,便讓袁旭跟著一起去,好歹咱屋裏是有個有功名的。
順道去廟裏求個學業順利。
至於為什麽帶上袁未,方婆子純粹就是覺得這丫頭運氣好,希望她能在袁三郎這事上也能帶來一點好運。
兩方相遇後相互見了禮。
孫秦氏問了句“袁老夫人近來可好?”
方婆子笑著道:“托夫人的福,家裏和鋪子裏麵都好。”兩人就此寒暄起來,周氏陪在一旁。
秦老爺與秦寧的舅舅是一邊與袁二爺、袁大郎攀談,一邊打量著袁三郎,總歸都是家裏做生意的,聊起話來也頗愉快。
袁未這是第二次見到秦寧,此時她穿著女裝,笑盈盈地走到秦寧的身邊,招呼了一聲:“秦姑娘。”
隻這一聲,便叫秦寧紅了臉。
也是,看起來,這秦寧也是比袁未大幾歲的樣子,叫上一聲姐姐才最合適,而叫她秦姑娘的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秦寧好半天才褪下臉上的紅暈,問道:“聽你三叔說,平日你在私塾裏讀書?”
袁未點點頭,說起自己平日裏在私塾的趣事。
秦寧又說道:“之前元宵節的時候,你是穿男裝的吧,平時在書院也沒人覺得奇怪嗎?”
袁未嘿嘿一笑,道:“沒有啊!我與哥哥他們長得太像了,我平日裏不修眉不塗口脂,身上一點女氣也不見,他們自然想不到這方麵來,更何況我哥哥弟弟還會幫我打掩護。”
秦寧聽著,用一種頗崇拜的眼神來看她,道:“我第一次穿男裝就被你三叔識破了,不成想你這麽厲害。”
袁未笑了笑,道:“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書院裏男孩子太多了,穿女裝容易讓他們覺得男女有別,到時交流都會困難,到底不如男裝方便,再等兩年,等我不讀書了,就會換回女裝了。”
一行人一路走一路攀談,走進古寺裏燒了香禮了佛,捐完香油錢後,袁旭便被周氏領到了抽簽處。
袁家一家也是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人,既然來了這古寺,自然也要求簽問卦一番。
袁旭跪坐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默念了一番,才拿起一旁的簽筒,鄭重地搖了起來,不多時,簽筒裏便掉落了一支木簽。
袁未湊上前去一看,隻見上麵寫著:第一十八 遊魚戲水出波瀾,跳出龍門宜等閑,喜遇泰來通萬事,更如入春福安然。
這簽文一看就覺得很好,袁未道:“娘,奶,哥哥抽了支好簽。”
周氏和方婆子識字不多,更別說看懂簽文了,隻說:“咱說好簽不算,得大師說好才是好。”
說著一行人就挪步到一名老和尚麵前,那和尚眉須皆白,捋著長長的胡子問道:“施主所求為何?”
袁旭和聲道:“所求學業。今年四月考過了府試,正在準備八月的院試。”
老和尚一聽就笑著道:“這份簽文乃是上上簽,取的就是魚躍龍門,萬事亨通之意,可見施主所求必得。”
說著他又說道:“施主可有其他方麵想求?報上生辰八字,老衲可為你推演一番,財運、姻緣,甚至連你以後的事業我都能為你提前推演。”
周氏有些意動,袁旭卻笑著搖頭道:“小子隻想把眼前之事做好,至於其他的,順其自然即好。”
老和尚見此也不再多言,隻笑眯眯地看向眾人,最後將目光落在袁未身上。
袁未被他看得心裏直發毛,借屍還魂這種神鬼難說的稀奇之事,她可不想被人看出來,袁未強自鎮定地朝他笑了一下,便轉身走到人群的外麵。
周氏上前給了解簽的錢,就聽那大師道:“娘子福德深厚,不僅有個兩個好兒子,還有一個好閨女,日後定當生活順意,福澤綿延。”
周氏得了這句話開心極了,不住地說:“多謝大師吉言。”
孫秦氏則在一旁羨慕地看著周氏,心想:這袁家倒是子孫繁茂。
如此簡單粗暴的種植方式,袁未是沒有期待豐收的,在她的心中,隻望有個十出一就夠了。
袁二爺也隨她折騰,這幾年他也看出來了,他家這大孫女是個敢想敢幹的,反正現在折騰得起,隨她怎麽鬧。
種完了茯苓,袁未就將目光瞄準到紅薯身上。
袁家村人自從知道這紅薯能畝產兩千斤後,一個個都上心多了。
每隔幾天就去給種苗施肥,不僅如此,他們還特意把自己知道的種植方法告訴家裏的親朋,隻期望大夥兒今年都能有個好收成。
袁二爺也從袁未那裏知道這紅薯能做出許多種吃食,便將家裏的旱地沙地重新規劃了一遍,幾座山頭有空餘的地方全都種了紅薯山藥黃豆並各種紅綠豆。
沒法兒,他家這些營生需要這些,自己種來的總比全靠買要劃算。
而且等今年秋收的時候,他打算學那些糧販子,下村去收,隻不過別人家是收稻米,他是收豆子,一想到去年冬天到各個村去收東西時的那冷,他就覺得自己挺傻。
等所有的作物都種下,袁二爺或袁二郎隔三差五的去縣裏,最近這些日子,方婆子都在忙著給袁三郎說親。
不同於之前,袁三郎聽見說親對象的名字時,就應下了,而且應的很幹脆。
秦寧那邊也有屬意,隻不過秦寧的家到底是在潛川,離南溪尚有一段距離,因此,這親事說的倒也沒有那麽快。
秦老爺得到消息的時候,心裏是鬆了口氣的。
金家小公子正月裏走的,當時潛川縣本就是人多熱鬧的時候,秦金兩家的事兒又鬧得久,潛川就沒人不知道。
閨女退親總歸是不光彩的事情,加上這事本身秦老爺做的也不地道,答應成親沒過幾天又反悔,多少有點沒臉。
半年過去了,秦老爺除了去鋪子裏查賬,平時連交際都很少去,至於秦寧的親事,他更是沒有好的想法,隻將一切希望寄托於南溪縣的孫秦氏。
現在收到孫秦氏的消息,秦老爺倒是有些放心了。
他拿著信件登了秦寧舅舅家的門,與他商議著,打算過幾日一起去南溪見見這家的小夥子。
六月初六,南溪縣的洗曬節,袁家眾人和孫家秦家幾人約在玉泉古寺禮佛。
說是相約禮佛,實際上就是女方同意相看的意思。
所以方婆子一得信,就讓張屠戶去村裏給袁二爺傳話,讓他六月初五的時候就來縣裏一趟。
事關袁三郎的親事,袁二爺當然很慎重,找出自己壓箱底的好衣裳,一家子打扮得簇新,帶著大郎夫婦並袁旭袁未一起,到了玉泉寺。
本來是旌德書院讀書的日子,孩子們都要上課的,方婆子怕自家的家室不顯,到時姑娘家裏再瞧不上,便讓袁旭跟著一起去,好歹咱屋裏是有個有功名的。
順道去廟裏求個學業順利。
至於為什麽帶上袁未,方婆子純粹就是覺得這丫頭運氣好,希望她能在袁三郎這事上也能帶來一點好運。
兩方相遇後相互見了禮。
孫秦氏問了句“袁老夫人近來可好?”
方婆子笑著道:“托夫人的福,家裏和鋪子裏麵都好。”兩人就此寒暄起來,周氏陪在一旁。
秦老爺與秦寧的舅舅是一邊與袁二爺、袁大郎攀談,一邊打量著袁三郎,總歸都是家裏做生意的,聊起話來也頗愉快。
袁未這是第二次見到秦寧,此時她穿著女裝,笑盈盈地走到秦寧的身邊,招呼了一聲:“秦姑娘。”
隻這一聲,便叫秦寧紅了臉。
也是,看起來,這秦寧也是比袁未大幾歲的樣子,叫上一聲姐姐才最合適,而叫她秦姑娘的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秦寧好半天才褪下臉上的紅暈,問道:“聽你三叔說,平日你在私塾裏讀書?”
袁未點點頭,說起自己平日裏在私塾的趣事。
秦寧又說道:“之前元宵節的時候,你是穿男裝的吧,平時在書院也沒人覺得奇怪嗎?”
袁未嘿嘿一笑,道:“沒有啊!我與哥哥他們長得太像了,我平日裏不修眉不塗口脂,身上一點女氣也不見,他們自然想不到這方麵來,更何況我哥哥弟弟還會幫我打掩護。”
秦寧聽著,用一種頗崇拜的眼神來看她,道:“我第一次穿男裝就被你三叔識破了,不成想你這麽厲害。”
袁未笑了笑,道:“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書院裏男孩子太多了,穿女裝容易讓他們覺得男女有別,到時交流都會困難,到底不如男裝方便,再等兩年,等我不讀書了,就會換回女裝了。”
一行人一路走一路攀談,走進古寺裏燒了香禮了佛,捐完香油錢後,袁旭便被周氏領到了抽簽處。
袁家一家也是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人,既然來了這古寺,自然也要求簽問卦一番。
袁旭跪坐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默念了一番,才拿起一旁的簽筒,鄭重地搖了起來,不多時,簽筒裏便掉落了一支木簽。
袁未湊上前去一看,隻見上麵寫著:第一十八 遊魚戲水出波瀾,跳出龍門宜等閑,喜遇泰來通萬事,更如入春福安然。
這簽文一看就覺得很好,袁未道:“娘,奶,哥哥抽了支好簽。”
周氏和方婆子識字不多,更別說看懂簽文了,隻說:“咱說好簽不算,得大師說好才是好。”
說著一行人就挪步到一名老和尚麵前,那和尚眉須皆白,捋著長長的胡子問道:“施主所求為何?”
袁旭和聲道:“所求學業。今年四月考過了府試,正在準備八月的院試。”
老和尚一聽就笑著道:“這份簽文乃是上上簽,取的就是魚躍龍門,萬事亨通之意,可見施主所求必得。”
說著他又說道:“施主可有其他方麵想求?報上生辰八字,老衲可為你推演一番,財運、姻緣,甚至連你以後的事業我都能為你提前推演。”
周氏有些意動,袁旭卻笑著搖頭道:“小子隻想把眼前之事做好,至於其他的,順其自然即好。”
老和尚見此也不再多言,隻笑眯眯地看向眾人,最後將目光落在袁未身上。
袁未被他看得心裏直發毛,借屍還魂這種神鬼難說的稀奇之事,她可不想被人看出來,袁未強自鎮定地朝他笑了一下,便轉身走到人群的外麵。
周氏上前給了解簽的錢,就聽那大師道:“娘子福德深厚,不僅有個兩個好兒子,還有一個好閨女,日後定當生活順意,福澤綿延。”
周氏得了這句話開心極了,不住地說:“多謝大師吉言。”
孫秦氏則在一旁羨慕地看著周氏,心想:這袁家倒是子孫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