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袁三郎大婚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年的新年還挺忙碌,年十二是袁三郎婚禮的正日子。
袁二爺一家年初五左右就開始忙開了,定下了要往潛川縣送聘禮的隊伍,年初六天沒亮,一眾人就挑著擔子出發了,好在一路順流也算順利,到了潛川秦家的時候正好晌午。
秦老爺定了兩桌席麵叫袁家這邊的人吃了,商議了一些之後的事情才將人送走。
秦寧則在年初八的時候,收拾了嫁妝,和秦家的一眾親戚提前住到南溪縣孫宅。
南溪縣與潛川縣雖說不遠,但也不近,若是等到年十二那天,袁三郎帶人到潛川來接新娘子,那恐怕容易誤了吉時,於是雙方約定秦家提前住到南溪縣的孫宅,等到正日子那天從孫宅出嫁。
袁旭現今入讀縣學,與孫家的孫言慎早就成了熟識,知道孫言慎為了給出嫁的表姐長臉,特意叫了幾個學子來攔門。
袁旭則怕他袁家要吃虧,決定寫個帖子給歐陽錚,邀請他帶著歐陽睿前來助陣,並約定十二日巳時正於孫家大門前集合。
袁未知道以後,忙又寫了一張帖子,道:“我還欠歐陽霜一頓飯,不如就這次來請她,不然等到這事忙過,恐怕就約不到她了。”
兩張帖子一起送到歐陽家,得到他們應諾的回帖,袁未就交待起李夏,讓她當天務必照顧好歐陽家的小姐。
年十二的日子一到,袁三郎就穿上喜服,神采奕奕地站到眾人麵前,眾人都調侃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袁三郎則不好意思地摸著腦袋,難得一次沒和大家強嘴,因為他也這麽覺得。
女方的嫁妝昨日就已經使人送來了,吹吹打打一路,喜糖也灑了一路,今兒隻要去孫宅接新娘子就好了。
袁二爺不知道從哪借來了一隻矮腳馬讓袁三郎騎上,雖然比不上大戶人家的高頭大馬,但是這騎馬親迎在袁家村也是頭一份了。
因為等會接新娘不能走同一條路,袁三郎選了一條官道旁略窄的小路,在縣城裏繞了一段路才到孫宅大門。
此時歐陽家的馬車早已等在旁邊,袁旭和袁三郎幾人一見就與他招手。
此時孫宅大門緊閉,隻有那七大姑八大姨在門縫裏朝他喊話。
袁三郎在方家舅舅的指揮下,將懷裏的準備好的紅封塞進門縫裏,就聽見門那邊一陣哄搶的聲音。
袁三郎如此又塞進幾次紅封,等門後的七大姑八大姨覺得差不多了才走開,換上來孫言慎那一幫子學子。
對方出了一些對對子的題,又與袁旭等人辯了幾句四書五經,門裏的人覺得滿意了,才叫人把大門打開。
袁三郎踏進孫宅大門的時候,已經起了一腦門子的汗,這大冬天的,給他急的,後背都快濕了。
好在進到內院的時候就沒那麽難了,給院裏的人發了喜糖和紅封,在喜娘的引導下順利見到了新娘子。
吉時一到,袁三郎和秦寧就拜別了秦老爺與秦寧的繼母,秦老爺沒忍住淚,說了一些要好好過日子的話,秦寧的繼母也告誡秦寧,“成家以後要與公婆好好相處,對公婆要孝順,不要和公婆頂嘴,不惹公婆生氣,夫妻之間要互相包容,互敬互愛,遇事要多商量,千萬不能吵架。”
輪到孫秦氏的時候,她則麵帶微笑地道:“以後和姑姑離得就近了,常來看姑姑就行。”
秦寧眼眶蓄滿了淚水,趴在表弟孫言慎的背上,一路走向孫家的大門,而秦寧同父異母未滿十歲的弟弟則走在她身邊,他還太小了,背不動她,隻能用這樣的方式送她出嫁。
隻是小小的人兒已經懂得了如何給出嫁的姐姐做靠山,隻聽他在秦寧身邊小聲說道:“姐姐,你以後記得常回家看看,若遇上不高興的事也可以回去和我說,弟弟能給你撐腰。”
秦寧原本在心中築起的防線轟然坍塌,隻餘漣漣淚水沾濕了孫言慎的新衣。
到達袁二爺家的時候,吉時已近,喜樂鑼鼓響得震天,來觀禮的人圍的袁家門口裏三層外三層,一整個水泄不通,在儐相的唱禮聲中袁三郎和秦寧結為夫妻。
歐陽霜鮮少來參加別人家的婚禮,就是參加,也是規規矩矩站在人群裏扮好大家閨秀的樣子,哪有現在這般活潑?
她站在袁未的身邊,跟著人群一起將新娘子送入新房,人群怎麽起哄她就怎麽起哄,人群催著讓袁三郎抓緊掀蓋頭,她也在一旁拍著巴掌,眼睛亮晶晶地催促著。
袁三郎今兒這一天臉都是紅彤彤的,一是激動的,二是讓這些人打趣害羞的。
此時就見他緊張地拿起喜秤挑起新娘的蓋頭,露出秦寧那白皙俊俏的臉。
歐陽霜當先讚道:“你三嬸好漂亮啊!”袁未也認同的點頭,就見喜娘剪下兩位新人的一束頭發綁在一起,又奉上合巹酒叫兩人喝下。
禮一畢,袁未就從準備好的籃子裏抓起一把 “早生貴子”拋向兩位新人,歐陽霜也抓了一把拋過去,將今天的熱鬧湊了個足。
席麵是請外麵專門做宴席的廚子做的,喜宴的席麵有形製,幾個盤子幾個碟子都是有數的,不好改,不如叫那些常做宴席的人來做,如此便沒叫周家掌廚。
吃過席麵的眾人見天色漸晚都要準備離開,歐陽家三人也準備離開,袁家人忙趕來相送,袁未拿來自家喜宴的回禮並兩盒香膏,對歐陽霜道:“上回送我的梅花我給做成香膏了,給你留了兩盒。”
上回去潤園做客,歐陽霜照顧她不少,臨走時還不忘給她剪了一把梅枝帶回去。
袁未也沒舍得插瓶,當天就決定做成香膏保留住梅花的香氣。
從廚房裏找出豬油罐子,挖了滿滿一大勺,放入明礬和水,準備提煉豬油,去除裏麵的雜質與腥氣,結果操作不當,在廚房裏燒炸了一個罐子,“砰”地一聲,把家裏的小灰狗嚇得汪汪叫。
方婆子和周氏則衝進廚房一頓好罵,將她趕去睡覺。
第二天的時候李夏這個小丫頭更是嚴防死守,不許袁未再近廚房半步,袁未沒有辦法,從醫館裏買了杏仁油和蜂蠟,將梅花浸入杏仁油中密封,最後活入蜂蠟製成香膏。
香膏裝了好幾罐,袁家的女人人手一罐,多出來的兩罐,袁未就給了歐陽霜。
歐陽霜與她道了謝,道:“謝謝你的香膏,也謝謝你的邀請,今天玩得很開心。”
歐陽家幾人走後,袁旭問道:“你是不是忘了給三嬸留一盒?”
袁未一拍腦袋,心道:忘了,隻能下次補上了。
袁二爺一家年初五左右就開始忙開了,定下了要往潛川縣送聘禮的隊伍,年初六天沒亮,一眾人就挑著擔子出發了,好在一路順流也算順利,到了潛川秦家的時候正好晌午。
秦老爺定了兩桌席麵叫袁家這邊的人吃了,商議了一些之後的事情才將人送走。
秦寧則在年初八的時候,收拾了嫁妝,和秦家的一眾親戚提前住到南溪縣孫宅。
南溪縣與潛川縣雖說不遠,但也不近,若是等到年十二那天,袁三郎帶人到潛川來接新娘子,那恐怕容易誤了吉時,於是雙方約定秦家提前住到南溪縣的孫宅,等到正日子那天從孫宅出嫁。
袁旭現今入讀縣學,與孫家的孫言慎早就成了熟識,知道孫言慎為了給出嫁的表姐長臉,特意叫了幾個學子來攔門。
袁旭則怕他袁家要吃虧,決定寫個帖子給歐陽錚,邀請他帶著歐陽睿前來助陣,並約定十二日巳時正於孫家大門前集合。
袁未知道以後,忙又寫了一張帖子,道:“我還欠歐陽霜一頓飯,不如就這次來請她,不然等到這事忙過,恐怕就約不到她了。”
兩張帖子一起送到歐陽家,得到他們應諾的回帖,袁未就交待起李夏,讓她當天務必照顧好歐陽家的小姐。
年十二的日子一到,袁三郎就穿上喜服,神采奕奕地站到眾人麵前,眾人都調侃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袁三郎則不好意思地摸著腦袋,難得一次沒和大家強嘴,因為他也這麽覺得。
女方的嫁妝昨日就已經使人送來了,吹吹打打一路,喜糖也灑了一路,今兒隻要去孫宅接新娘子就好了。
袁二爺不知道從哪借來了一隻矮腳馬讓袁三郎騎上,雖然比不上大戶人家的高頭大馬,但是這騎馬親迎在袁家村也是頭一份了。
因為等會接新娘不能走同一條路,袁三郎選了一條官道旁略窄的小路,在縣城裏繞了一段路才到孫宅大門。
此時歐陽家的馬車早已等在旁邊,袁旭和袁三郎幾人一見就與他招手。
此時孫宅大門緊閉,隻有那七大姑八大姨在門縫裏朝他喊話。
袁三郎在方家舅舅的指揮下,將懷裏的準備好的紅封塞進門縫裏,就聽見門那邊一陣哄搶的聲音。
袁三郎如此又塞進幾次紅封,等門後的七大姑八大姨覺得差不多了才走開,換上來孫言慎那一幫子學子。
對方出了一些對對子的題,又與袁旭等人辯了幾句四書五經,門裏的人覺得滿意了,才叫人把大門打開。
袁三郎踏進孫宅大門的時候,已經起了一腦門子的汗,這大冬天的,給他急的,後背都快濕了。
好在進到內院的時候就沒那麽難了,給院裏的人發了喜糖和紅封,在喜娘的引導下順利見到了新娘子。
吉時一到,袁三郎和秦寧就拜別了秦老爺與秦寧的繼母,秦老爺沒忍住淚,說了一些要好好過日子的話,秦寧的繼母也告誡秦寧,“成家以後要與公婆好好相處,對公婆要孝順,不要和公婆頂嘴,不惹公婆生氣,夫妻之間要互相包容,互敬互愛,遇事要多商量,千萬不能吵架。”
輪到孫秦氏的時候,她則麵帶微笑地道:“以後和姑姑離得就近了,常來看姑姑就行。”
秦寧眼眶蓄滿了淚水,趴在表弟孫言慎的背上,一路走向孫家的大門,而秦寧同父異母未滿十歲的弟弟則走在她身邊,他還太小了,背不動她,隻能用這樣的方式送她出嫁。
隻是小小的人兒已經懂得了如何給出嫁的姐姐做靠山,隻聽他在秦寧身邊小聲說道:“姐姐,你以後記得常回家看看,若遇上不高興的事也可以回去和我說,弟弟能給你撐腰。”
秦寧原本在心中築起的防線轟然坍塌,隻餘漣漣淚水沾濕了孫言慎的新衣。
到達袁二爺家的時候,吉時已近,喜樂鑼鼓響得震天,來觀禮的人圍的袁家門口裏三層外三層,一整個水泄不通,在儐相的唱禮聲中袁三郎和秦寧結為夫妻。
歐陽霜鮮少來參加別人家的婚禮,就是參加,也是規規矩矩站在人群裏扮好大家閨秀的樣子,哪有現在這般活潑?
她站在袁未的身邊,跟著人群一起將新娘子送入新房,人群怎麽起哄她就怎麽起哄,人群催著讓袁三郎抓緊掀蓋頭,她也在一旁拍著巴掌,眼睛亮晶晶地催促著。
袁三郎今兒這一天臉都是紅彤彤的,一是激動的,二是讓這些人打趣害羞的。
此時就見他緊張地拿起喜秤挑起新娘的蓋頭,露出秦寧那白皙俊俏的臉。
歐陽霜當先讚道:“你三嬸好漂亮啊!”袁未也認同的點頭,就見喜娘剪下兩位新人的一束頭發綁在一起,又奉上合巹酒叫兩人喝下。
禮一畢,袁未就從準備好的籃子裏抓起一把 “早生貴子”拋向兩位新人,歐陽霜也抓了一把拋過去,將今天的熱鬧湊了個足。
席麵是請外麵專門做宴席的廚子做的,喜宴的席麵有形製,幾個盤子幾個碟子都是有數的,不好改,不如叫那些常做宴席的人來做,如此便沒叫周家掌廚。
吃過席麵的眾人見天色漸晚都要準備離開,歐陽家三人也準備離開,袁家人忙趕來相送,袁未拿來自家喜宴的回禮並兩盒香膏,對歐陽霜道:“上回送我的梅花我給做成香膏了,給你留了兩盒。”
上回去潤園做客,歐陽霜照顧她不少,臨走時還不忘給她剪了一把梅枝帶回去。
袁未也沒舍得插瓶,當天就決定做成香膏保留住梅花的香氣。
從廚房裏找出豬油罐子,挖了滿滿一大勺,放入明礬和水,準備提煉豬油,去除裏麵的雜質與腥氣,結果操作不當,在廚房裏燒炸了一個罐子,“砰”地一聲,把家裏的小灰狗嚇得汪汪叫。
方婆子和周氏則衝進廚房一頓好罵,將她趕去睡覺。
第二天的時候李夏這個小丫頭更是嚴防死守,不許袁未再近廚房半步,袁未沒有辦法,從醫館裏買了杏仁油和蜂蠟,將梅花浸入杏仁油中密封,最後活入蜂蠟製成香膏。
香膏裝了好幾罐,袁家的女人人手一罐,多出來的兩罐,袁未就給了歐陽霜。
歐陽霜與她道了謝,道:“謝謝你的香膏,也謝謝你的邀請,今天玩得很開心。”
歐陽家幾人走後,袁旭問道:“你是不是忘了給三嬸留一盒?”
袁未一拍腦袋,心道:忘了,隻能下次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