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萬年寺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初三那一日,袁未和邱霞特意換了一身男裝,跟著袁旭一起去了鵲渚鎮的萬年寺。
萬年寺地處鵲渚鎮東南,占地不大,但是經年的古寺,在當地頗有幾分名氣。
之前楊縣令將南溪河和桃溪河修通之後,又建了一座碼頭,萬年寺的住持覺得楊縣令的這一番動作破壞了了鵲渚鎮原本的風水走向,地勢原本還算均衡的鵲渚鎮,此時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狀態,東南主文運,東南陷,地氣外溢難出人才,以後會造成鵲渚鎮文風不興的狀態,便主動找到楊縣令,請求他在萬年寺內修一座風水塔,以此來振興鵲渚鎮文風。
楊縣令聽聞後便請了縣內一名口碑很好的師傅到鵲渚鎮走了一趟,確認萬年寺住持所言不假後,便招來當地幾家富豪鄉紳來縣衙。
楊縣令向來喜歡薅富商大戶的羊毛,這種大興土木還要往外掏錢的事情擺在麵前,他能老實說幹啥就幹啥?
於是將幾家當地的鄉紳叫來,說了要在萬年寺捐建一座風水塔一事,還沒等楊縣令將其中的好處講完呢!歐陽複就應了下來。
歐陽家本就是前朝有名的文臣,雖說因戰亂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是這幾年又陸續有年輕子弟開始出 息,尤其是他兩個孫子,大孫子去年春天考取了進士二甲,二孫子又考中秀才,此時有個捐建風水塔的事情,他如何不應?
於是歐陽複直接就將這事攬了下來,答應給萬年寺捐建一座七層的八角琉璃塔,因建在寺內受香火供奉,歐陽複也因此期望得佛祖保佑他歐陽家興盛。
此事從年前就有商議,年後便開始動工,修了月餘,總算是在上巳節前竣工了。
袁未和袁旭兩人乘著騾子車一到鵲渚鎮,就發現這邊的主街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遠將騾子車趕到食肆後院停下,袁未和袁旭幾人步行到萬年寺門口。
早有那學子等在門口,一見到袁旭過來,就與他招手:“哎!袁兄,到這兒來!”
袁旭上前,與袁未介紹道:“這是金雄金兄,是我們書院金夫子的子侄,旁邊這位是王儒新王兄。”再到旁邊就是早一步到達的孫言慎和袁曉。
就見孫言慎調皮地道:“我就不用介紹了吧!咱們兩家可是親戚。”
那名叫金雄的學子,看到袁旭身後的男子,便問道:“這是你弟弟嗎?與你長得頗像!”
袁旭點頭,介紹道:“袁未,我弟弟,讀過幾年書,現在家裏打理生意。”
金雄與王儒新都禮貌地與他打了招呼,袁未也長身玉立地與他們作揖,身上不見一絲女氣。
幾人在門口說了好一會話,才見歐陽錚和金夫子高夫子等人結伴而來。
歐陽錚見袁未一身男裝站在人群之中,便是眼前一亮,上前招呼了一聲,一行人就進了萬年寺的大門。
早有知客和尚等在門口,將眾人引進大門,上香禮佛,淨手回向,等他們拜完又將他們帶到後麵的萬年塔處觀瞻。
佛塔的名字也很簡單,歐陽家直接將其取名萬年塔,取其經久不衰之意。
新建的佛塔裏麵供奉了文曲星,袁未跟著歐陽錚幾人登上了塔頂,極目遠眺,隱隱約約能看到掩映在叢叢樹木中的食肆。
袁未高興的指與袁旭看,袁旭道:“可惜今兒中午吃素齋,不然請大夥兒上食肆吃飯也未嚐不可。\"
旁邊的歐陽錚聽見道:“那就晚上請大夥吃飯就是嘍!最近幾日的天是越來越長了,吃完再回也來的及。”
袁旭看身旁的幾人都眼熱地看著他,便應下來了,袁未也忙道:“我這就讓人下去準備,還請幾位先生眾位兄台定要賞臉。”說著就讓邱霞去食肆打聲招呼,讓他們把店內的招牌菜準備準備。
旁邊的金夫子不知袁未是女兒身,見他如此灑脫大方便讚賞道:“袁旭和這位小兄弟倒是大方,今兒咱們都有口福了!”眾人大笑。
袁旭與他們拱手,連連謙虛地道:“哪裏哪裏。”
袁未見是金夫子說話,心裏就想起之前這人說她的話,便扯了一下嘴角將話題帶到眼前的風景上去。
不一會兒,萬年寺內響起鍾聲,歐陽錚與他們介紹道:“今日上巳節,住持大師要率領僧客們舉辦祈福法會,眾位可去一聽?”
袁未來這兒好幾年都沒怎麽去過寺廟,更是第一次碰上這祈福法會,此刻她急吼吼地轉身便要下塔,但又忽然想起這一行裏有縣學的夫子,便又立在原地等眾位先生先走。
高夫子捋了捋胡子,朝他一點頭,金夫子也朝他笑了一下。
袁未則恭敬地一伸手,請他們先行。
歐陽錚走到袁未的身邊與她並排,這塔他走過好多次,知道這台階建的極高極陡,便叮囑道:“你慢點,這階梯建的陡,可別摔了。”
袁未點頭,專心注意腳下。
等到了大雄寶殿裏,住持大師已經到了,殿外有諸多信眾正在淨手,他們一行也不能免其俗,一個個整理了衣冠淨了手才進入殿內。
住持大師領著僧眾念了好長的《地藏經》,又與他們說了幾個佛教故事,才有僧徒重新撞鍾,表示今日法會已經結束。
袁未的兩條腿已經坐麻了,還是坐在旁邊的歐陽錚和袁旭將她扶了起來,袁旭沒好氣地打趣她,“每日都練功夫的人,結果最先坐麻了腿。”
袁未撅了嘴,沒好氣地反駁道:“那說明我聽得專心,不像你倆,屁股左挪一下右挪一下,可別當我沒看見。”
“是,是聽得專心,專心到我倆挪了幾下都讓你看見了。”歐陽錚抓住她話裏的漏洞就是一個反擊,說的袁未那叫一個啞口無言。
也是怪了,自己怎麽老說不過他?袁未心想。
一旁的歐陽錚已經開始招呼先生和學子了,他說道:“我讓知客師傅準備了兩間客房,大家都去坐會休息一下吧。”
高夫子和金夫子都連連應下。
客房內,也不知是誰提出要抄寫幾卷經文供奉,便叫人分發了筆墨紙硯,幾卷經文供眾人抄寫。
袁未選了最簡單的《吉祥經》進行抄寫,高夫子卻拿著《心經》的經文與金夫子討論起來。
袁未一邊抄寫經文一邊豎著耳朵聽兩位夫子在說什麽,不一會兒就見高夫子和金夫子激辯了起來。
萬年寺地處鵲渚鎮東南,占地不大,但是經年的古寺,在當地頗有幾分名氣。
之前楊縣令將南溪河和桃溪河修通之後,又建了一座碼頭,萬年寺的住持覺得楊縣令的這一番動作破壞了了鵲渚鎮原本的風水走向,地勢原本還算均衡的鵲渚鎮,此時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狀態,東南主文運,東南陷,地氣外溢難出人才,以後會造成鵲渚鎮文風不興的狀態,便主動找到楊縣令,請求他在萬年寺內修一座風水塔,以此來振興鵲渚鎮文風。
楊縣令聽聞後便請了縣內一名口碑很好的師傅到鵲渚鎮走了一趟,確認萬年寺住持所言不假後,便招來當地幾家富豪鄉紳來縣衙。
楊縣令向來喜歡薅富商大戶的羊毛,這種大興土木還要往外掏錢的事情擺在麵前,他能老實說幹啥就幹啥?
於是將幾家當地的鄉紳叫來,說了要在萬年寺捐建一座風水塔一事,還沒等楊縣令將其中的好處講完呢!歐陽複就應了下來。
歐陽家本就是前朝有名的文臣,雖說因戰亂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是這幾年又陸續有年輕子弟開始出 息,尤其是他兩個孫子,大孫子去年春天考取了進士二甲,二孫子又考中秀才,此時有個捐建風水塔的事情,他如何不應?
於是歐陽複直接就將這事攬了下來,答應給萬年寺捐建一座七層的八角琉璃塔,因建在寺內受香火供奉,歐陽複也因此期望得佛祖保佑他歐陽家興盛。
此事從年前就有商議,年後便開始動工,修了月餘,總算是在上巳節前竣工了。
袁未和袁旭兩人乘著騾子車一到鵲渚鎮,就發現這邊的主街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遠將騾子車趕到食肆後院停下,袁未和袁旭幾人步行到萬年寺門口。
早有那學子等在門口,一見到袁旭過來,就與他招手:“哎!袁兄,到這兒來!”
袁旭上前,與袁未介紹道:“這是金雄金兄,是我們書院金夫子的子侄,旁邊這位是王儒新王兄。”再到旁邊就是早一步到達的孫言慎和袁曉。
就見孫言慎調皮地道:“我就不用介紹了吧!咱們兩家可是親戚。”
那名叫金雄的學子,看到袁旭身後的男子,便問道:“這是你弟弟嗎?與你長得頗像!”
袁旭點頭,介紹道:“袁未,我弟弟,讀過幾年書,現在家裏打理生意。”
金雄與王儒新都禮貌地與他打了招呼,袁未也長身玉立地與他們作揖,身上不見一絲女氣。
幾人在門口說了好一會話,才見歐陽錚和金夫子高夫子等人結伴而來。
歐陽錚見袁未一身男裝站在人群之中,便是眼前一亮,上前招呼了一聲,一行人就進了萬年寺的大門。
早有知客和尚等在門口,將眾人引進大門,上香禮佛,淨手回向,等他們拜完又將他們帶到後麵的萬年塔處觀瞻。
佛塔的名字也很簡單,歐陽家直接將其取名萬年塔,取其經久不衰之意。
新建的佛塔裏麵供奉了文曲星,袁未跟著歐陽錚幾人登上了塔頂,極目遠眺,隱隱約約能看到掩映在叢叢樹木中的食肆。
袁未高興的指與袁旭看,袁旭道:“可惜今兒中午吃素齋,不然請大夥兒上食肆吃飯也未嚐不可。\"
旁邊的歐陽錚聽見道:“那就晚上請大夥吃飯就是嘍!最近幾日的天是越來越長了,吃完再回也來的及。”
袁旭看身旁的幾人都眼熱地看著他,便應下來了,袁未也忙道:“我這就讓人下去準備,還請幾位先生眾位兄台定要賞臉。”說著就讓邱霞去食肆打聲招呼,讓他們把店內的招牌菜準備準備。
旁邊的金夫子不知袁未是女兒身,見他如此灑脫大方便讚賞道:“袁旭和這位小兄弟倒是大方,今兒咱們都有口福了!”眾人大笑。
袁旭與他們拱手,連連謙虛地道:“哪裏哪裏。”
袁未見是金夫子說話,心裏就想起之前這人說她的話,便扯了一下嘴角將話題帶到眼前的風景上去。
不一會兒,萬年寺內響起鍾聲,歐陽錚與他們介紹道:“今日上巳節,住持大師要率領僧客們舉辦祈福法會,眾位可去一聽?”
袁未來這兒好幾年都沒怎麽去過寺廟,更是第一次碰上這祈福法會,此刻她急吼吼地轉身便要下塔,但又忽然想起這一行裏有縣學的夫子,便又立在原地等眾位先生先走。
高夫子捋了捋胡子,朝他一點頭,金夫子也朝他笑了一下。
袁未則恭敬地一伸手,請他們先行。
歐陽錚走到袁未的身邊與她並排,這塔他走過好多次,知道這台階建的極高極陡,便叮囑道:“你慢點,這階梯建的陡,可別摔了。”
袁未點頭,專心注意腳下。
等到了大雄寶殿裏,住持大師已經到了,殿外有諸多信眾正在淨手,他們一行也不能免其俗,一個個整理了衣冠淨了手才進入殿內。
住持大師領著僧眾念了好長的《地藏經》,又與他們說了幾個佛教故事,才有僧徒重新撞鍾,表示今日法會已經結束。
袁未的兩條腿已經坐麻了,還是坐在旁邊的歐陽錚和袁旭將她扶了起來,袁旭沒好氣地打趣她,“每日都練功夫的人,結果最先坐麻了腿。”
袁未撅了嘴,沒好氣地反駁道:“那說明我聽得專心,不像你倆,屁股左挪一下右挪一下,可別當我沒看見。”
“是,是聽得專心,專心到我倆挪了幾下都讓你看見了。”歐陽錚抓住她話裏的漏洞就是一個反擊,說的袁未那叫一個啞口無言。
也是怪了,自己怎麽老說不過他?袁未心想。
一旁的歐陽錚已經開始招呼先生和學子了,他說道:“我讓知客師傅準備了兩間客房,大家都去坐會休息一下吧。”
高夫子和金夫子都連連應下。
客房內,也不知是誰提出要抄寫幾卷經文供奉,便叫人分發了筆墨紙硯,幾卷經文供眾人抄寫。
袁未選了最簡單的《吉祥經》進行抄寫,高夫子卻拿著《心經》的經文與金夫子討論起來。
袁未一邊抄寫經文一邊豎著耳朵聽兩位夫子在說什麽,不一會兒就見高夫子和金夫子激辯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