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意氣風發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表白成功的歐陽錚一時間意氣風發,和誰說話都帶著笑,尤其是對著孫言慎時,更是笑得對方一臉莫名。
以至於孫言慎私下裏偷偷找袁旭抱怨:你說歐陽他是不是吃錯藥了,怎麽一見我就對我笑,笑得我都瘮得慌。
袁旭看著這張看似精明的臉,還是忍住了將真相告訴他的衝動,他想看看以後這小子得知袁未和歐陽錚的事情會是什麽精彩的反應。
隻是歐陽錚這樣的笑容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母親的來信到了,信裏說了她老人家看中了淮安知府家的嫡幺女和濟南知府家的一名庶女,隻待他到了夏季避暑時來相看,信的末尾還寫了一句,農門小戶的農女還是歇了心思吧。
歐陽錚看完信,一口氣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來,明明自己已經說自己非袁未不娶了,怎麽母親還是這樣不顧及他的心思。
歐陽錚拿著扇子拚命地給自己扇著風,又給自己灌了一大杯茶水,才將自己的火氣壓了下去。
他在書房裏踱著步,想了好久,又寫了兩封信出去,一封信是給自己父親的,一封信是給母親的。
這兩封信寄出去半個月後,歐陽錚終於等到了來信,隻是他父親寫的是你母親已經在回來的路上,雖然他已經勸過,但你母親依舊覺得你眼光有瑕,要親自看看把自家兒子迷得五迷三道的農女到底有什麽本事,連母親的話都不聽了。
歐陽錚捏著信紙,看著眼光有瑕四個字不由覺得好氣,好在他爹似乎預見自己兒子的反應,已經在信上囑咐了兒子,大致是在說:你娘是個固執的性子,要順毛擼不能對著來,最好是要讓她不經意間就發現那女孩的好,為此還奉上了自己平時哄夫人開心的法子。
歐陽錚細細看了一遍記了下來,琢磨著等母親要見袁未時該怎麽樣讓她不經意間發現她的美。
歐陽錚在家裏琢磨了半天,那邊歐陽錚的母親何氏已經悄悄到了鵲渚鎮,她娘家陪嫁了幾個鋪子,其中一個就是在鵲渚鎮。
她已經在信中得知了那姑娘短短十五年的生平,也知道她袁家在鵲渚鎮和縣城裏各有一間鋪子。
於是剛下船,何氏就找到鋪子裏的管事,打聽了一下袁家開在鵲渚鎮餐館位置,便帶著兩個婆子坐了進去。
甫一進門,周成貴就帶著小二來招呼了,此時時間尚早,店裏一個人也沒有,周大舅母帶著女兒在後麵洗菜,周大舅則在備菜。
何氏掃視了一眼這鋪子的陳設,就聽見對方說:“這位客官,樓上有隔間,清靜些,請跟我來。”
何氏點點頭,跟著人上了樓梯。二樓整體不大,但隔出來的空間相對寬鬆, 布置也很雅致,看著就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周成貴捧著一本菜單遞了上去,自有婆子上前接過,擺在何氏的麵前。
何氏也是見過大場麵的人了,大多數的餐館酒樓都是用竹片雕刻了菜名,掛在大堂裏,有那識字的客人直接照著點,不識字的便會叫小二幫忙上幾個招牌菜,這間餐館也不例外。
何氏剛進門的時候便悄悄打量過了,當時隻覺得不過如此,如今到了二樓才覺得另有乾坤。
每個隔間都用雕了雕花的木屏風隔開一段距離,窗口的位置不知道用了什麽法子,固定著一條長花盆,裏麵開滿了一叢叢的太陽花,看上去生機勃勃。
而擺在麵前的工筆畫菜單,雖然畫的隻是一份份食物,可也栩栩如生,令人食欲大動。
何氏點了四個菜,才說道:“你們這裏的菜色倒是特別,店家好巧思。”
周成貴撓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嗞個大牙,道:“這些都是我那表妹想的,她腦子活,聰明,好美食,時常想出一些新菜式來,時間久了,菜式也多了,便叫我爹來開了這間鋪子,便是這鋪子裝修,當初都是她操心的多,我們家也就是個沾光的。”
“原是這樣,店家這表妹倒是個玲瓏人物。”何氏輕聲稱讚了一聲。
周成貴笑得更真切了,“那是!我那表妹不止聰明,她心還善良,您看後麵巷子的小乞兒,每次來,她都要教他們認字,教她們一些種地的法子,她說隻有學會求生的本事,日子才能安定下來。”
\"聽你這麽說,我都想見見你家表妹了。\"
周成貴哈哈笑,“我家表妹每隔十來日就會來巡店點,您若常來,定是有機會見到的。”
說話間,漸漸有客人上門,周成貴匆匆下樓,渾然不知在何氏心中留下了什麽。
不一會兒,何氏點點的菜便到了,她一邊吃一邊在心裏讚歎這菜的口味好,不是徒有虛名,最後走的時候直接給了兩塊碎銀子,說不用找,便施施然走了
周大舅看著麵前的這兩塊碎銀子,不禁咋舌,就四個菜,給這麽多賞銀,不愧是個大戶啊,出手真闊綽。
旁邊的周成貴則想:自家的菜好吃得能得賞銀了。
完全沒想到是他天聊的好!
何氏對這一遭走的很滿意,雖然他兒子已經在信中將人寫得天上有地上無。
可她也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她更怕她兒子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看什麽都是好的,結果卻是繡花枕頭一包草,再加上對方農女的身份,將來兩人的日子怎麽過?
今日雖然說話的是女方的表哥,可是言辭間沒有對女孩的半分不滿。
要知道親戚之間合夥做生意,最後的結果裏有多少是紅臉和不歡而散,如今兩家開了這麽久的店,還能不經意間說得都是好話,可見女孩的人品是過得去的。
不過在何氏心裏,她理想中的兒媳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門當戶對,以後成了婚,不說給夫君帶來多大的助力,總不能眼皮子淺,一出門就畏畏縮縮不像話吧,她可見多了高嫁的姑娘,一到重要場合就怯場,希望這一個是個例外。
何氏在心中將袁未的信息過了一遍,吩咐仆從打道回府。
剛走到歐陽家祖宅的巷子口,就看見兩個下人在那裏張望,一看見馬車上坐的是何氏身邊的婆子,一人立馬迎了上去,另外一人則飛奔回去報信,“大夫人回來了!大夫人回來了!”
一時間整個歐陽府都動了起來。
以至於孫言慎私下裏偷偷找袁旭抱怨:你說歐陽他是不是吃錯藥了,怎麽一見我就對我笑,笑得我都瘮得慌。
袁旭看著這張看似精明的臉,還是忍住了將真相告訴他的衝動,他想看看以後這小子得知袁未和歐陽錚的事情會是什麽精彩的反應。
隻是歐陽錚這樣的笑容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母親的來信到了,信裏說了她老人家看中了淮安知府家的嫡幺女和濟南知府家的一名庶女,隻待他到了夏季避暑時來相看,信的末尾還寫了一句,農門小戶的農女還是歇了心思吧。
歐陽錚看完信,一口氣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來,明明自己已經說自己非袁未不娶了,怎麽母親還是這樣不顧及他的心思。
歐陽錚拿著扇子拚命地給自己扇著風,又給自己灌了一大杯茶水,才將自己的火氣壓了下去。
他在書房裏踱著步,想了好久,又寫了兩封信出去,一封信是給自己父親的,一封信是給母親的。
這兩封信寄出去半個月後,歐陽錚終於等到了來信,隻是他父親寫的是你母親已經在回來的路上,雖然他已經勸過,但你母親依舊覺得你眼光有瑕,要親自看看把自家兒子迷得五迷三道的農女到底有什麽本事,連母親的話都不聽了。
歐陽錚捏著信紙,看著眼光有瑕四個字不由覺得好氣,好在他爹似乎預見自己兒子的反應,已經在信上囑咐了兒子,大致是在說:你娘是個固執的性子,要順毛擼不能對著來,最好是要讓她不經意間就發現那女孩的好,為此還奉上了自己平時哄夫人開心的法子。
歐陽錚細細看了一遍記了下來,琢磨著等母親要見袁未時該怎麽樣讓她不經意間發現她的美。
歐陽錚在家裏琢磨了半天,那邊歐陽錚的母親何氏已經悄悄到了鵲渚鎮,她娘家陪嫁了幾個鋪子,其中一個就是在鵲渚鎮。
她已經在信中得知了那姑娘短短十五年的生平,也知道她袁家在鵲渚鎮和縣城裏各有一間鋪子。
於是剛下船,何氏就找到鋪子裏的管事,打聽了一下袁家開在鵲渚鎮餐館位置,便帶著兩個婆子坐了進去。
甫一進門,周成貴就帶著小二來招呼了,此時時間尚早,店裏一個人也沒有,周大舅母帶著女兒在後麵洗菜,周大舅則在備菜。
何氏掃視了一眼這鋪子的陳設,就聽見對方說:“這位客官,樓上有隔間,清靜些,請跟我來。”
何氏點點頭,跟著人上了樓梯。二樓整體不大,但隔出來的空間相對寬鬆, 布置也很雅致,看著就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周成貴捧著一本菜單遞了上去,自有婆子上前接過,擺在何氏的麵前。
何氏也是見過大場麵的人了,大多數的餐館酒樓都是用竹片雕刻了菜名,掛在大堂裏,有那識字的客人直接照著點,不識字的便會叫小二幫忙上幾個招牌菜,這間餐館也不例外。
何氏剛進門的時候便悄悄打量過了,當時隻覺得不過如此,如今到了二樓才覺得另有乾坤。
每個隔間都用雕了雕花的木屏風隔開一段距離,窗口的位置不知道用了什麽法子,固定著一條長花盆,裏麵開滿了一叢叢的太陽花,看上去生機勃勃。
而擺在麵前的工筆畫菜單,雖然畫的隻是一份份食物,可也栩栩如生,令人食欲大動。
何氏點了四個菜,才說道:“你們這裏的菜色倒是特別,店家好巧思。”
周成貴撓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嗞個大牙,道:“這些都是我那表妹想的,她腦子活,聰明,好美食,時常想出一些新菜式來,時間久了,菜式也多了,便叫我爹來開了這間鋪子,便是這鋪子裝修,當初都是她操心的多,我們家也就是個沾光的。”
“原是這樣,店家這表妹倒是個玲瓏人物。”何氏輕聲稱讚了一聲。
周成貴笑得更真切了,“那是!我那表妹不止聰明,她心還善良,您看後麵巷子的小乞兒,每次來,她都要教他們認字,教她們一些種地的法子,她說隻有學會求生的本事,日子才能安定下來。”
\"聽你這麽說,我都想見見你家表妹了。\"
周成貴哈哈笑,“我家表妹每隔十來日就會來巡店點,您若常來,定是有機會見到的。”
說話間,漸漸有客人上門,周成貴匆匆下樓,渾然不知在何氏心中留下了什麽。
不一會兒,何氏點點的菜便到了,她一邊吃一邊在心裏讚歎這菜的口味好,不是徒有虛名,最後走的時候直接給了兩塊碎銀子,說不用找,便施施然走了
周大舅看著麵前的這兩塊碎銀子,不禁咋舌,就四個菜,給這麽多賞銀,不愧是個大戶啊,出手真闊綽。
旁邊的周成貴則想:自家的菜好吃得能得賞銀了。
完全沒想到是他天聊的好!
何氏對這一遭走的很滿意,雖然他兒子已經在信中將人寫得天上有地上無。
可她也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她更怕她兒子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看什麽都是好的,結果卻是繡花枕頭一包草,再加上對方農女的身份,將來兩人的日子怎麽過?
今日雖然說話的是女方的表哥,可是言辭間沒有對女孩的半分不滿。
要知道親戚之間合夥做生意,最後的結果裏有多少是紅臉和不歡而散,如今兩家開了這麽久的店,還能不經意間說得都是好話,可見女孩的人品是過得去的。
不過在何氏心裏,她理想中的兒媳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門當戶對,以後成了婚,不說給夫君帶來多大的助力,總不能眼皮子淺,一出門就畏畏縮縮不像話吧,她可見多了高嫁的姑娘,一到重要場合就怯場,希望這一個是個例外。
何氏在心中將袁未的信息過了一遍,吩咐仆從打道回府。
剛走到歐陽家祖宅的巷子口,就看見兩個下人在那裏張望,一看見馬車上坐的是何氏身邊的婆子,一人立馬迎了上去,另外一人則飛奔回去報信,“大夫人回來了!大夫人回來了!”
一時間整個歐陽府都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