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直奔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家後,大家都知道袁未收了歐陽錚的粉晶鎮紙,袁朝袁晨兩個小子鬧著要拿出來欣賞欣賞,袁未怕磕壞了,怎麽也不樂意,隻把盒子打開讓他們瞧瞧。
“這可是前朝的貢品,拿出來玩碎了白瞎了,就這麽看吧啊!”
袁未一整個寶貝的不行,惹得袁旭忍不住取笑她,“人家那多少年的家底,庫房好東西多著呢,你啊,可別一件好東西就把你收買了?”
“那哪能?我這不是怕這兩個小子毛手毛腳的給東西磕了嘛!”
這可是貢品,不是現代那種一抓一大把的工藝品。
袁旭但笑不語,隻默默歎了句女大不中留便去了書房,歐陽錚明年春天不下場,他是要下的。
憑他的成績,想要在會試上榜,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為了自己,也為了妹妹以後的根基更穩,他要擠出一切時間溫書,爭取在這次的會試裏拿下一席之地。
袁旭一絲一毫也不敢放鬆,用心程度大家都看在眼裏,以至於家裏很多需要打理庶務的事情都壓到了袁未的身上。
袁未也是個知道用人的人,經常抓袁朝和袁晨兩人當壯丁,但凡是打算盤核賬本點銀子發工錢這類的事情總要讓兩人來幫忙。
她也是看清楚了,這兩小子讀書沒下苦心,娘和二嬸也沒空多管他們,自己雖管的嚴,但到底不在私塾裏上學,他們在裏麵不用心她是想管也管不到。
袁未已經想好了,這兩年要多多訓練這兩小子幹活,日後若是考不上好的功名,身上也有傍身的技能,懂得多了走南闖北也不容易被別人糊弄了去。
好在袁朝和袁晨現在也是大小子了,知道他哥哥科考是家裏的頭等大事,於是非常自覺地接過他哥手上的庶務。
這不,第二日下午,袁晨袁朝兩人下了私塾,跟著袁二爺一起去縣衙領了哥哥的舉人賞銀回來。
一進門,袁朝就舉著紅布蓋著的托盤風一般地衝進書房。
“哥哥,縣衙發的舉人賞銀,你看,足足有五十兩呢!”
對於現在的袁家,五十兩已經不算什麽了,可要是放在以前那個時候,五十兩夠袁家用上五六年的。
袁朝揭開托盤上的紅布,露出嶄新的十個銀錠子。
“哥,縣衙的官爺說這筆賞銀給了,後麵你們去京城考試的路費縣衙就不補貼了,讓咱家收好,我問過爺奶了,你這賞銀他們也不用你上交公中那部分了,全入你的私房。”
袁旭看著這嶄新的官銀,嘴角漾起笑容,說道:“入我的私房也好,回頭你們有什麽想吃的想要的,都跟我說,哥給你們買。”
自從這倆貨幾年前進出賭,場被哥姐抓到後,他們每月的零花錢隻有五十文,出去吃碗餛飩都恨不得兩個人喝一碗,今天哥倆聽到哥哥要給他們花錢,心裏簡直樂開了花,又聽見哥哥問土地免稅的事,一個個爭搶著回答。
“登記了登記了,回頭就有捕快到村裏實勘,爺爺和大爺爺商量了,要給村裏每戶掛兩畝地,咱們袁家村大部分都是自己家的族人,少部分幾個外姓的,大家處的都還不錯,大爺爺說也不要分姓袁和不姓袁,就本村的三十來戶,每戶掛兩畝,回頭還有家裏的親戚再掛上幾畝,這二百畝的額度估計就不夠用了。”
袁旭聽著點點頭。
“是要給鄉鄰一點回饋的,咱們家就算現在不怎麽住村裏,也得了村裏人不少實惠,現在家裏地多,忙不過來的時候,總有村人來幫忙,這每戶二畝的額度說起來著實不算多,不過這也是咱們的一點心意。”
袁晨想著自家近些年置辦下來的一百來畝地,說道:“已經很好了,原本二百畝的額度咱們家自己再買點也能用掉,爺爺說做人不能忘本,還是要給村裏人一點實惠,才和大爺爺商量出這麽個法子來。”
袁旭聽著點點頭,說道:“爺爺和大爺爺商量的法子很好,我沒意見,等下我們就要回村,後日家裏辦席,幾間鋪子都要歇業,你姐忙著準備席麵上的糕點,你倆去問問可有什麽要幫忙的?”
袁未正和她二嬸在廚房裏忙活呢,已經變冷的深秋硬是在烤爐房裏熱得穿了單衣。
“姐,有沒有我們倆要幹的活,”
“有有有,我在碼頭訂了魚,剛剛來人帶話了,讓我們去取,你們幫李遠把大澡桶搬上車,去挑點活魚用桶養上,然後廚房裏還有些采買的菜,也給搬上車,等魚挑好了,你們就跟車直接回村。”
“行,那我們去拿包袱。”
兩小子對袁未的安排言聽計從,不一會兒就看見他倆在廚房裏進進出出。
其實,在他倆小的時候袁家的家境已經好起來了,一家人都擔心他們會養成什麽少爺習性,所以袁二爺和方婆子一直不願意買太多下人,一是家裏生計太多不方便,二是保持家裏每個人都有活幹,不至於養成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習慣。
兩小子在爺奶特殊關照下,幹起活來也是嗖嗖的,不一會兒就聽見他倆打招呼說先走一步回村。
袁未和二嬸胡氏也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將已經做好的各種蛋糕分類裝進特製的竹筐裏,剛好,此時門口傳來方婆子的聲音。
“老頭子,我收工回來了!”
方婆子身邊跟著李夏,小姑娘從當初買回來瘦瘦小小一個,現在已經養的十分像樣了。
“小姐,我接奶奶回來了,行李我也收拾好了,還有什麽要做的?”
袁未正在洗手,看見她主動討活幹也笑了,“幹完了,等下搬上行李,你跟著我一起回村,你邱霞姐要留在這兒守幾天院子,你記得給她多拿點錢,她不愛做飯,可別餓著她。”
小丫頭嘻嘻笑地應了聲,跑去房裏點銀子。
不一會兒,又一輛馬車駛出了袁家大門,直奔南邊的袁家村。
“這可是前朝的貢品,拿出來玩碎了白瞎了,就這麽看吧啊!”
袁未一整個寶貝的不行,惹得袁旭忍不住取笑她,“人家那多少年的家底,庫房好東西多著呢,你啊,可別一件好東西就把你收買了?”
“那哪能?我這不是怕這兩個小子毛手毛腳的給東西磕了嘛!”
這可是貢品,不是現代那種一抓一大把的工藝品。
袁旭但笑不語,隻默默歎了句女大不中留便去了書房,歐陽錚明年春天不下場,他是要下的。
憑他的成績,想要在會試上榜,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為了自己,也為了妹妹以後的根基更穩,他要擠出一切時間溫書,爭取在這次的會試裏拿下一席之地。
袁旭一絲一毫也不敢放鬆,用心程度大家都看在眼裏,以至於家裏很多需要打理庶務的事情都壓到了袁未的身上。
袁未也是個知道用人的人,經常抓袁朝和袁晨兩人當壯丁,但凡是打算盤核賬本點銀子發工錢這類的事情總要讓兩人來幫忙。
她也是看清楚了,這兩小子讀書沒下苦心,娘和二嬸也沒空多管他們,自己雖管的嚴,但到底不在私塾裏上學,他們在裏麵不用心她是想管也管不到。
袁未已經想好了,這兩年要多多訓練這兩小子幹活,日後若是考不上好的功名,身上也有傍身的技能,懂得多了走南闖北也不容易被別人糊弄了去。
好在袁朝和袁晨現在也是大小子了,知道他哥哥科考是家裏的頭等大事,於是非常自覺地接過他哥手上的庶務。
這不,第二日下午,袁晨袁朝兩人下了私塾,跟著袁二爺一起去縣衙領了哥哥的舉人賞銀回來。
一進門,袁朝就舉著紅布蓋著的托盤風一般地衝進書房。
“哥哥,縣衙發的舉人賞銀,你看,足足有五十兩呢!”
對於現在的袁家,五十兩已經不算什麽了,可要是放在以前那個時候,五十兩夠袁家用上五六年的。
袁朝揭開托盤上的紅布,露出嶄新的十個銀錠子。
“哥,縣衙的官爺說這筆賞銀給了,後麵你們去京城考試的路費縣衙就不補貼了,讓咱家收好,我問過爺奶了,你這賞銀他們也不用你上交公中那部分了,全入你的私房。”
袁旭看著這嶄新的官銀,嘴角漾起笑容,說道:“入我的私房也好,回頭你們有什麽想吃的想要的,都跟我說,哥給你們買。”
自從這倆貨幾年前進出賭,場被哥姐抓到後,他們每月的零花錢隻有五十文,出去吃碗餛飩都恨不得兩個人喝一碗,今天哥倆聽到哥哥要給他們花錢,心裏簡直樂開了花,又聽見哥哥問土地免稅的事,一個個爭搶著回答。
“登記了登記了,回頭就有捕快到村裏實勘,爺爺和大爺爺商量了,要給村裏每戶掛兩畝地,咱們袁家村大部分都是自己家的族人,少部分幾個外姓的,大家處的都還不錯,大爺爺說也不要分姓袁和不姓袁,就本村的三十來戶,每戶掛兩畝,回頭還有家裏的親戚再掛上幾畝,這二百畝的額度估計就不夠用了。”
袁旭聽著點點頭。
“是要給鄉鄰一點回饋的,咱們家就算現在不怎麽住村裏,也得了村裏人不少實惠,現在家裏地多,忙不過來的時候,總有村人來幫忙,這每戶二畝的額度說起來著實不算多,不過這也是咱們的一點心意。”
袁晨想著自家近些年置辦下來的一百來畝地,說道:“已經很好了,原本二百畝的額度咱們家自己再買點也能用掉,爺爺說做人不能忘本,還是要給村裏人一點實惠,才和大爺爺商量出這麽個法子來。”
袁旭聽著點點頭,說道:“爺爺和大爺爺商量的法子很好,我沒意見,等下我們就要回村,後日家裏辦席,幾間鋪子都要歇業,你姐忙著準備席麵上的糕點,你倆去問問可有什麽要幫忙的?”
袁未正和她二嬸在廚房裏忙活呢,已經變冷的深秋硬是在烤爐房裏熱得穿了單衣。
“姐,有沒有我們倆要幹的活,”
“有有有,我在碼頭訂了魚,剛剛來人帶話了,讓我們去取,你們幫李遠把大澡桶搬上車,去挑點活魚用桶養上,然後廚房裏還有些采買的菜,也給搬上車,等魚挑好了,你們就跟車直接回村。”
“行,那我們去拿包袱。”
兩小子對袁未的安排言聽計從,不一會兒就看見他倆在廚房裏進進出出。
其實,在他倆小的時候袁家的家境已經好起來了,一家人都擔心他們會養成什麽少爺習性,所以袁二爺和方婆子一直不願意買太多下人,一是家裏生計太多不方便,二是保持家裏每個人都有活幹,不至於養成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習慣。
兩小子在爺奶特殊關照下,幹起活來也是嗖嗖的,不一會兒就聽見他倆打招呼說先走一步回村。
袁未和二嬸胡氏也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將已經做好的各種蛋糕分類裝進特製的竹筐裏,剛好,此時門口傳來方婆子的聲音。
“老頭子,我收工回來了!”
方婆子身邊跟著李夏,小姑娘從當初買回來瘦瘦小小一個,現在已經養的十分像樣了。
“小姐,我接奶奶回來了,行李我也收拾好了,還有什麽要做的?”
袁未正在洗手,看見她主動討活幹也笑了,“幹完了,等下搬上行李,你跟著我一起回村,你邱霞姐要留在這兒守幾天院子,你記得給她多拿點錢,她不愛做飯,可別餓著她。”
小丫頭嘻嘻笑地應了聲,跑去房裏點銀子。
不一會兒,又一輛馬車駛出了袁家大門,直奔南邊的袁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