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五六個端莊大氣的妃嬪,對麵黑壓壓一片目光閃爍的宗室。
王熙鳳雖然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卻坐得格外怡然自得,甚至有些想要靠在椅背上翹起二郎腿。
這是一個微笑恭維中都帶著刀光劍影的修羅場。
伸手親熱擁抱的二人,影子可能正廝殺得慘烈。
她未來,就要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了。
一念及此,王熙鳳就忍不住熱血沸騰!
這些人的名字,可都耳熟的很——秦廣王的生死簿上,咱們可有個不見不散的約呢!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便帶了一絲殺氣,慢慢地從妃嬪看到宗室,從前排看到最後。
太子隨意地抬眸,掃視了一圈對麵後排自己的四個嬪禦。
然後,目光一定,他瞧見了角落裏的王熙鳳。
隻是……他這位素來在大場合裏最會裝假的承徽,臉上竟是森森寒意,這是怎麽回事?
自己背後這些人裏……有人跟她,有仇??
太子低下頭去,喝了一口湯。
宗室們跟升平帝說說笑笑,各種恭維,各種敬畏。
可言辭一旦涉及太子,便都隱隱約約含了一絲輕蔑。
跟忠肅王被墨皇後喝止了的裝醉不同,年高量淺的皇叔康王的確帶了五分醉意,說著話,忽然偏頭盯了太子那桌一眼,哎呀呀一聲歎:
“太子今年,已經而立了吧?”
升平帝慈愛地看著太子,點點頭:“是啊,一晃眼,我們家小十二,也三十了。”
“臣想起陛下而立時,肅清朝堂、平定四海的文治武功便不提,那時的兒子,都生了七八個了!”康王乜斜著醉眼,哈哈地笑,“太子啊,你別怪你弟弟調侃你,你這膝下,的確是有點兒荒涼啊!”
其實,對於太子為什麽年界三旬才一兒一女的緣故,在座的諸位都有數:
八年前,他是不敢生,不然,那時候膝下空虛的先廢太子必定饒不了他。一個女兒便剛剛好。
這八年,他則是沒空兒生。
八年前一場大亂,京城血流成河,成年皇子們死傷泰半。升平帝處置完那些事,強撐了一年,接下來便斷斷續續地開始生病。
因資曆淺,監國是不敢的,但是大批的朝政事務劈頭蓋臉地丟了過去,這位原本的閑散到連差事都沒辦過的皇子,忽然之間便多了若許的事情要學。
東宮麗正殿的燭火,從他住進去,三更之前便沒熄過。
他哪來的時間去生孩子?!
有個嫡子在這裏就不錯了!
可人一旦想要挑剔你,那就一定能被他找出來能夠挑剔的地方。
當下康王說完,後頭便有人輕笑。
但上首坐著的升平帝,卻淡漠了表情,放下了手裏的酒樽。
是啊,三十歲之前,他是生了八個兒子。
可這八個兒子,今日並無一個坐在堂上!
——都死了。
宗正寺在京郊圈禁的那些謀逆的皇子們,如今唯有一個臉皮最為黑厚的九皇子、原本賜封忠烈親王的,還活著。
其他人,八年的消磨都沒忍過去,病死的,自盡的,還有在皇恩浩蕩許他們一起過節時,被當堂殺了的。
慘烈如斯。
這是升平帝心上最深最痛也是最大的一塊傷疤。
而前腳還在表現著自己的敬畏的康王,後腳卻借著酒意調侃太子時,無情地將之掀了起來。
“朕無能,不會教孩子。舉凡親手教導過的,都作死了。唯有這幾個小的,朕那時國事繁忙,便由著他們自己長成了這般模樣。”
升平帝淡淡開口,有感傷,也有警告!
席上頓時一片安靜。
康王的臉刷地一下,慘白,兩鬢的冷汗瞬間便落了下來!
完了。
他說錯話了。
眾人也跟著都靜靜地坐直了身子,卻都低下了頭。
多年來說一不二、殺伐決斷的龍威悄悄地彌漫開去,所有人都開始戰戰兢兢,生怕升平帝下一句便是要在除夕家宴上,開殺戒。
“不是說過,不再提這個事兒了嗎?”墨皇後軟語救場,“大過年的……”
現場氣氛悄悄為之一緩。
升平帝微笑著,眼神森冷,看了她一眼。
墨皇後咽回了下麵了話,尷尬地別開臉,也低下了頭。
“太子在這件事上,比朕強。”升平帝話鋒一轉,又堆了滿麵笑容,抬手招呼和恪與陶哥兒,“來來來,你們兩個,到皇爺爺這裏來。”
兩小有些怯意,抬頭都看太子。
太子笑笑:“沒關係,父親在這裏,你們過去吧。”
一句“父親在這裏”,升平帝的眼眶便是一紅。
他從未跟他的一個兒子說過這句話……
給孩子們當最穩當的靠山這種事,他怕慣壞了孩子,從來不敢做。
但太子就敢。
和恪牽著陶哥兒的手,順順當當地上了高台,站在了升平帝跟前,一人先行了個禮。
和恪便開口,清朗脆生:“皇爺爺叫我們來做什麽?”
升平帝慈愛地伸手,先把六歲的陶哥兒抱在了自己膝上坐了,然後才含笑問話:
“和恪,朕聽說,你生母過世,太子許你守孝三年,你便讀了不少書。自古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為什麽要讀書呢?”
和恪脆生生回答:“讀書是為了明理,男女都一樣。如果女子不讀書,不明白道理,那日後我們跟你們說話,就都不講理了,男子們可怎麽辦呢?”
升平帝愣了一愣,嗬嗬大笑起來:“有道理!”
眾人也跟著輕輕笑起來。
升平帝飽含深意地看了眾人一眼,緊接著問和恪道:“那朕還聽說,你不僅讀了書,還學了不少拳腳棍棒,這又是為了什麽?”
“自是為了強身健體!”墨皇後有些不悅,忙又出言打圓場。
升平帝笑看她,眼神益發寒意四溢:“皇後,讓孩子自己說。”
墨皇後歎了口氣,別開臉。
王熙鳳坐在角落裏,冷冷地看著墨皇後。
和恪等他們說完,眨眨眼,聲音越發堅定痛快:“孫女兒學拳腳,是為了讓對方也講道理!”
席上再度安靜下來。
墨皇後不可思議地猛地轉頭看向和恪!
可這回,她還沒開口,升平帝便大笑起來:“說得好!我天朝一邊要文治,一邊要武功,便是這個道理!
“文治是我天朝上國的煌煌大度、禮儀興邦;而武功,便是為了讓對方能坐下來,也好好地跟我們講禮儀、說道理。
“這一條,和恪一個小小女娃,不知比多少活了一把年紀的男子,都要強!”
王熙鳳雖然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卻坐得格外怡然自得,甚至有些想要靠在椅背上翹起二郎腿。
這是一個微笑恭維中都帶著刀光劍影的修羅場。
伸手親熱擁抱的二人,影子可能正廝殺得慘烈。
她未來,就要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了。
一念及此,王熙鳳就忍不住熱血沸騰!
這些人的名字,可都耳熟的很——秦廣王的生死簿上,咱們可有個不見不散的約呢!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便帶了一絲殺氣,慢慢地從妃嬪看到宗室,從前排看到最後。
太子隨意地抬眸,掃視了一圈對麵後排自己的四個嬪禦。
然後,目光一定,他瞧見了角落裏的王熙鳳。
隻是……他這位素來在大場合裏最會裝假的承徽,臉上竟是森森寒意,這是怎麽回事?
自己背後這些人裏……有人跟她,有仇??
太子低下頭去,喝了一口湯。
宗室們跟升平帝說說笑笑,各種恭維,各種敬畏。
可言辭一旦涉及太子,便都隱隱約約含了一絲輕蔑。
跟忠肅王被墨皇後喝止了的裝醉不同,年高量淺的皇叔康王的確帶了五分醉意,說著話,忽然偏頭盯了太子那桌一眼,哎呀呀一聲歎:
“太子今年,已經而立了吧?”
升平帝慈愛地看著太子,點點頭:“是啊,一晃眼,我們家小十二,也三十了。”
“臣想起陛下而立時,肅清朝堂、平定四海的文治武功便不提,那時的兒子,都生了七八個了!”康王乜斜著醉眼,哈哈地笑,“太子啊,你別怪你弟弟調侃你,你這膝下,的確是有點兒荒涼啊!”
其實,對於太子為什麽年界三旬才一兒一女的緣故,在座的諸位都有數:
八年前,他是不敢生,不然,那時候膝下空虛的先廢太子必定饒不了他。一個女兒便剛剛好。
這八年,他則是沒空兒生。
八年前一場大亂,京城血流成河,成年皇子們死傷泰半。升平帝處置完那些事,強撐了一年,接下來便斷斷續續地開始生病。
因資曆淺,監國是不敢的,但是大批的朝政事務劈頭蓋臉地丟了過去,這位原本的閑散到連差事都沒辦過的皇子,忽然之間便多了若許的事情要學。
東宮麗正殿的燭火,從他住進去,三更之前便沒熄過。
他哪來的時間去生孩子?!
有個嫡子在這裏就不錯了!
可人一旦想要挑剔你,那就一定能被他找出來能夠挑剔的地方。
當下康王說完,後頭便有人輕笑。
但上首坐著的升平帝,卻淡漠了表情,放下了手裏的酒樽。
是啊,三十歲之前,他是生了八個兒子。
可這八個兒子,今日並無一個坐在堂上!
——都死了。
宗正寺在京郊圈禁的那些謀逆的皇子們,如今唯有一個臉皮最為黑厚的九皇子、原本賜封忠烈親王的,還活著。
其他人,八年的消磨都沒忍過去,病死的,自盡的,還有在皇恩浩蕩許他們一起過節時,被當堂殺了的。
慘烈如斯。
這是升平帝心上最深最痛也是最大的一塊傷疤。
而前腳還在表現著自己的敬畏的康王,後腳卻借著酒意調侃太子時,無情地將之掀了起來。
“朕無能,不會教孩子。舉凡親手教導過的,都作死了。唯有這幾個小的,朕那時國事繁忙,便由著他們自己長成了這般模樣。”
升平帝淡淡開口,有感傷,也有警告!
席上頓時一片安靜。
康王的臉刷地一下,慘白,兩鬢的冷汗瞬間便落了下來!
完了。
他說錯話了。
眾人也跟著都靜靜地坐直了身子,卻都低下了頭。
多年來說一不二、殺伐決斷的龍威悄悄地彌漫開去,所有人都開始戰戰兢兢,生怕升平帝下一句便是要在除夕家宴上,開殺戒。
“不是說過,不再提這個事兒了嗎?”墨皇後軟語救場,“大過年的……”
現場氣氛悄悄為之一緩。
升平帝微笑著,眼神森冷,看了她一眼。
墨皇後咽回了下麵了話,尷尬地別開臉,也低下了頭。
“太子在這件事上,比朕強。”升平帝話鋒一轉,又堆了滿麵笑容,抬手招呼和恪與陶哥兒,“來來來,你們兩個,到皇爺爺這裏來。”
兩小有些怯意,抬頭都看太子。
太子笑笑:“沒關係,父親在這裏,你們過去吧。”
一句“父親在這裏”,升平帝的眼眶便是一紅。
他從未跟他的一個兒子說過這句話……
給孩子們當最穩當的靠山這種事,他怕慣壞了孩子,從來不敢做。
但太子就敢。
和恪牽著陶哥兒的手,順順當當地上了高台,站在了升平帝跟前,一人先行了個禮。
和恪便開口,清朗脆生:“皇爺爺叫我們來做什麽?”
升平帝慈愛地伸手,先把六歲的陶哥兒抱在了自己膝上坐了,然後才含笑問話:
“和恪,朕聽說,你生母過世,太子許你守孝三年,你便讀了不少書。自古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為什麽要讀書呢?”
和恪脆生生回答:“讀書是為了明理,男女都一樣。如果女子不讀書,不明白道理,那日後我們跟你們說話,就都不講理了,男子們可怎麽辦呢?”
升平帝愣了一愣,嗬嗬大笑起來:“有道理!”
眾人也跟著輕輕笑起來。
升平帝飽含深意地看了眾人一眼,緊接著問和恪道:“那朕還聽說,你不僅讀了書,還學了不少拳腳棍棒,這又是為了什麽?”
“自是為了強身健體!”墨皇後有些不悅,忙又出言打圓場。
升平帝笑看她,眼神益發寒意四溢:“皇後,讓孩子自己說。”
墨皇後歎了口氣,別開臉。
王熙鳳坐在角落裏,冷冷地看著墨皇後。
和恪等他們說完,眨眨眼,聲音越發堅定痛快:“孫女兒學拳腳,是為了讓對方也講道理!”
席上再度安靜下來。
墨皇後不可思議地猛地轉頭看向和恪!
可這回,她還沒開口,升平帝便大笑起來:“說得好!我天朝一邊要文治,一邊要武功,便是這個道理!
“文治是我天朝上國的煌煌大度、禮儀興邦;而武功,便是為了讓對方能坐下來,也好好地跟我們講禮儀、說道理。
“這一條,和恪一個小小女娃,不知比多少活了一把年紀的男子,都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