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再次專程下山來到古城的老道士,終於把正在小店裏當著跑堂小二,幹得很是歡實的齊默,叫進了小店的後院。
“從今天起,你可以跟老夫學些真正的本事了!”
老道士看著齊默,一副老懷安慰地樣子。
“大師傅,我覺得你和二師傅已經教給我的就已經是好本事了!”
齊默拍著老道士的馬屁說道。
“嗬嗬,不用拍我的馬屁!我還不知道你心裏的小算盤嗎?”
老道士看了齊默一眼,淡然地說道。
“呃!——”
齊默頓時感覺馬屁拍到了馬腿上,火辣辣地生痛:
“大師傅,一看你就是世外高人的樣子!那我要學些什麽呢?”
“嗬嗬,你還不知道為師真正的師道傳承吧!”
老道士沒有計較齊默的馬屁頻頻,和顏悅色地撚須說道。
“大師傅,我們到底是什麽門派啊?”
齊默趕忙接話道。
“為師一脈不屬於任何門派!”
老道士一本正經地說道。
“啊?——”
齊默感到尷尬不已,仿佛自己和大師傅還真不在一個頻道上,不知道要怎麽接話下去。
“嗬嗬,沒有門派是說我們不講門派之見,隻講師道傳承!”
老道士看齊默沒有領會,又補充說道:
“既然你問到這裏,為師就給你講一講為師和你二師傅各自的淵源吧!”
“為師乃出家人,法號清玄,出家之前,俗家渭北黃氏,名岐山,當下在這黃花山青雲觀常住。而你二師傅原本曾是一位僧人,法名謙信,俗家姓茅名瀠之,後來棄僧還俗了,而在機緣巧合之下,你二師傅卻做了道家居士,法號虛雲,與為師也並非同一脈傳承,可也算很有淵源!……”
老道士侃侃而談起來。
“之所以說為師一脈不屬於任何門派,那是因為我門中一脈與當世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教派都有所不同,傳承另有師承淵源。”
“道家門派並不是以出家在哪個廟修持所決定的,而是由度師的法裔決定的。而道門的宮觀主要分兩種,其一是子孫廟,其二是叢林廟。子孫廟是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的,其廟產有專屬的門派繼承。而叢林廟屬於天下道眾所共有,一般不分門派,長期在叢林廟居住的道人就叫常住道人,為師便是這青雲觀的常住道人。”
聽著大師傅絮絮叨叨地講著這些,小齊默聽得一愣一愣的!
“當然,說了這麽多,和你現在都沒什麽關係!”
大師傅言而總之、總而言之地歸納總結道。
讓直愣神的齊默心想,沒有絲毫關係您老還講這麽多!到底是個什麽意思啊!
“你可以跟著我學習,但不需要你出家為道。我想你也做不了道士,所以,我也做不了你的度師。”
大師傅最後說道。
齊默打起了精神,知道戲肉來了。
“所以,我和你二師傅都不會正式收你為徒,而是你可以拜我們為‘先生’,予你師道傳承。度師隻有一個,法裔也不可改,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相傳,黃帝學道就曾拜了七十二個‘先生’,你說曆害不曆害!”
大師傅接著又說道。
“啊?!——”
看著老道士絮絮叨叨,齊默張大了嘴巴,愣了一下才舉起了大拇指,接過話頭說道:
“曆害,大師傅您真是好曆害!”
“好了!現在告訴我,你想學什麽?”
老道士終於點點頭,滿意地又說道:
“啊?呃——”
齊默有些難以回答,沉默了片刻,在老道士期待的眼神中,終於問道:
“大師傅!——”
“你可以叫‘先生’,我是‘大先生’,你二師傅就叫‘二先生’!往後你也可以做先生。”
大師傅打斷齊默的問話,糾正著說道。
“是的,大先生!”
齊默再次問道:
“大師傅,我們有什麽傳承啊?”
“說了讓你叫先生嘛!”
老道士有些嗔怪地說道。
“是的,大師傅!不對,叫順嘴了,大先生!”
齊默趕緊說道:
“我是說,大先生,我們到底是什麽師道傳承啊?”
“這個嘛!你可問對人了!”
老道士一副莫測高深地樣子,老神在在地說道。
齊默心想,這裏除了自己不就隻有“大先生”您老一個人嗎?我還能問誰啊!
“陰陽之說、五行之術、髒腑之象、丹道岐黃、星命術數……你想學哪樣?”
老道士終於回歸了問題的本質,繼續說道。
“這些,好像聽過呢!都很曆害嗎?”
齊默轉著小腦袋瓜想一想,說道:
“大先生,我能都學嗎?”
“臭小子,不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嗎!”
老道士嗔怒地說道。
“大師傅,不,大先生,試試看嘛!”
齊默厚顏地說道。
“試試看?人心不足的道理你不懂?哼,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老道士怒氣衝衝地站起身來,轉身就往門外走去。
臨出門前,老道士又轉身從懷裏掏出三本書,像扔破爛一樣地扔給了齊默,又一板一眼地說道:
“一個月,看你的造化!還有,該幹的活兒一件也別拉下!”
齊默呆呆地捧著懷裏的三本書,一本《醫宗金鑒》,一本《藥蘞啟秘》,還有一本《內經》。齊默不禁心裏暗想,大師傅這算什麽一回事兒啊?怎麽像個老小孩兒一樣,說生氣就生氣了呢?
雖然納悶,雖然不解,不過對於從小就天資聰穎、記憶群,心算也非常人所能比的齊默來說,這三本豎排繁體字的文言書,他還真沒怎麽放在眼裏。
後來過了許多年,在大大地增廣見聞了之後,齊默才知道,大師傅當年象扔垃圾一樣,最先扔給他的這幾本書,是並未曾傳於世間的孤本絕版醫典,它並不是刊印的,而是純手工鐫寫的線裝本,它們和平常人們所能看到的同樣的典籍,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不是一回事兒。
不到一個月,齊默就把三本書背得滾瓜爛熟,這讓本想為難考較一番齊默的老道士無言以對。在通過了大師傅的考較後,大師傅又不動聲色地從懷裏掏出幾本書扔給了齊默,時間縮短成了二十天。這次的書仍然是少見地古體版典籍:《醫學心悟》、《醫方集解》、《本草經集注》、《溫病條辨》。
二十天後,考較再次來臨,這一次考較完後,大師傅仍然是一言不,又高深莫測地丟給了齊默幾本書,不過這次是《景嶽全書》、《正體類要》、《審視瑤函》、《良方集腋》、《丹溪心法》,並且時間被限定在半個月之內考較。
小齊默終於明白,大師傅是要教自己當醫生啊,可當醫生給自己看病也不靈啊,自己還是一個病人呢,是來解心中之惑的,這得到什麽時候啊!
半個月之後,齊默終於啃完了這幾冊艱澀難懂的東西,大師傅考較完齊默,終於不再鑒寶似地往外扔書了。
大師傅開始轉而給齊默講授人體經脈,識穴辨穴,針灸之術。這也難不到眼神好、心靈手巧的齊默。不過,最開始幾次用於試針的大師傅卻差點讓齊默給用針紮了個眼歪嘴斜,差一點懷疑這小子是不是不懷好意。
於是大師傅不再給齊默試針,讓齊默自己紮自己。就連齊默自己看不到的後背等地方,也讓齊默對著兩麵相向的鏡子,從反射的鏡子裏報出穴位點,由大師傅親自下針,辨穴挺準的齊默也沒讓自己吃什麽苦頭。
又一個月後,大師傅開始帶著齊默辨別各種藥草以及金石實物,並學習方劑泡製之法,並再一次隔三岔五給他各種孤本殘本醫典,包括《外科方外奇方》、《濟生方》、《攝生眾妙方》、《備急千金要方》、《東桓十書》、《金匱翼》……等等不一而足。
“從今天起,你可以跟老夫學些真正的本事了!”
老道士看著齊默,一副老懷安慰地樣子。
“大師傅,我覺得你和二師傅已經教給我的就已經是好本事了!”
齊默拍著老道士的馬屁說道。
“嗬嗬,不用拍我的馬屁!我還不知道你心裏的小算盤嗎?”
老道士看了齊默一眼,淡然地說道。
“呃!——”
齊默頓時感覺馬屁拍到了馬腿上,火辣辣地生痛:
“大師傅,一看你就是世外高人的樣子!那我要學些什麽呢?”
“嗬嗬,你還不知道為師真正的師道傳承吧!”
老道士沒有計較齊默的馬屁頻頻,和顏悅色地撚須說道。
“大師傅,我們到底是什麽門派啊?”
齊默趕忙接話道。
“為師一脈不屬於任何門派!”
老道士一本正經地說道。
“啊?——”
齊默感到尷尬不已,仿佛自己和大師傅還真不在一個頻道上,不知道要怎麽接話下去。
“嗬嗬,沒有門派是說我們不講門派之見,隻講師道傳承!”
老道士看齊默沒有領會,又補充說道:
“既然你問到這裏,為師就給你講一講為師和你二師傅各自的淵源吧!”
“為師乃出家人,法號清玄,出家之前,俗家渭北黃氏,名岐山,當下在這黃花山青雲觀常住。而你二師傅原本曾是一位僧人,法名謙信,俗家姓茅名瀠之,後來棄僧還俗了,而在機緣巧合之下,你二師傅卻做了道家居士,法號虛雲,與為師也並非同一脈傳承,可也算很有淵源!……”
老道士侃侃而談起來。
“之所以說為師一脈不屬於任何門派,那是因為我門中一脈與當世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教派都有所不同,傳承另有師承淵源。”
“道家門派並不是以出家在哪個廟修持所決定的,而是由度師的法裔決定的。而道門的宮觀主要分兩種,其一是子孫廟,其二是叢林廟。子孫廟是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的,其廟產有專屬的門派繼承。而叢林廟屬於天下道眾所共有,一般不分門派,長期在叢林廟居住的道人就叫常住道人,為師便是這青雲觀的常住道人。”
聽著大師傅絮絮叨叨地講著這些,小齊默聽得一愣一愣的!
“當然,說了這麽多,和你現在都沒什麽關係!”
大師傅言而總之、總而言之地歸納總結道。
讓直愣神的齊默心想,沒有絲毫關係您老還講這麽多!到底是個什麽意思啊!
“你可以跟著我學習,但不需要你出家為道。我想你也做不了道士,所以,我也做不了你的度師。”
大師傅最後說道。
齊默打起了精神,知道戲肉來了。
“所以,我和你二師傅都不會正式收你為徒,而是你可以拜我們為‘先生’,予你師道傳承。度師隻有一個,法裔也不可改,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相傳,黃帝學道就曾拜了七十二個‘先生’,你說曆害不曆害!”
大師傅接著又說道。
“啊?!——”
看著老道士絮絮叨叨,齊默張大了嘴巴,愣了一下才舉起了大拇指,接過話頭說道:
“曆害,大師傅您真是好曆害!”
“好了!現在告訴我,你想學什麽?”
老道士終於點點頭,滿意地又說道:
“啊?呃——”
齊默有些難以回答,沉默了片刻,在老道士期待的眼神中,終於問道:
“大師傅!——”
“你可以叫‘先生’,我是‘大先生’,你二師傅就叫‘二先生’!往後你也可以做先生。”
大師傅打斷齊默的問話,糾正著說道。
“是的,大先生!”
齊默再次問道:
“大師傅,我們有什麽傳承啊?”
“說了讓你叫先生嘛!”
老道士有些嗔怪地說道。
“是的,大師傅!不對,叫順嘴了,大先生!”
齊默趕緊說道:
“我是說,大先生,我們到底是什麽師道傳承啊?”
“這個嘛!你可問對人了!”
老道士一副莫測高深地樣子,老神在在地說道。
齊默心想,這裏除了自己不就隻有“大先生”您老一個人嗎?我還能問誰啊!
“陰陽之說、五行之術、髒腑之象、丹道岐黃、星命術數……你想學哪樣?”
老道士終於回歸了問題的本質,繼續說道。
“這些,好像聽過呢!都很曆害嗎?”
齊默轉著小腦袋瓜想一想,說道:
“大先生,我能都學嗎?”
“臭小子,不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嗎!”
老道士嗔怒地說道。
“大師傅,不,大先生,試試看嘛!”
齊默厚顏地說道。
“試試看?人心不足的道理你不懂?哼,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老道士怒氣衝衝地站起身來,轉身就往門外走去。
臨出門前,老道士又轉身從懷裏掏出三本書,像扔破爛一樣地扔給了齊默,又一板一眼地說道:
“一個月,看你的造化!還有,該幹的活兒一件也別拉下!”
齊默呆呆地捧著懷裏的三本書,一本《醫宗金鑒》,一本《藥蘞啟秘》,還有一本《內經》。齊默不禁心裏暗想,大師傅這算什麽一回事兒啊?怎麽像個老小孩兒一樣,說生氣就生氣了呢?
雖然納悶,雖然不解,不過對於從小就天資聰穎、記憶群,心算也非常人所能比的齊默來說,這三本豎排繁體字的文言書,他還真沒怎麽放在眼裏。
後來過了許多年,在大大地增廣見聞了之後,齊默才知道,大師傅當年象扔垃圾一樣,最先扔給他的這幾本書,是並未曾傳於世間的孤本絕版醫典,它並不是刊印的,而是純手工鐫寫的線裝本,它們和平常人們所能看到的同樣的典籍,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不是一回事兒。
不到一個月,齊默就把三本書背得滾瓜爛熟,這讓本想為難考較一番齊默的老道士無言以對。在通過了大師傅的考較後,大師傅又不動聲色地從懷裏掏出幾本書扔給了齊默,時間縮短成了二十天。這次的書仍然是少見地古體版典籍:《醫學心悟》、《醫方集解》、《本草經集注》、《溫病條辨》。
二十天後,考較再次來臨,這一次考較完後,大師傅仍然是一言不,又高深莫測地丟給了齊默幾本書,不過這次是《景嶽全書》、《正體類要》、《審視瑤函》、《良方集腋》、《丹溪心法》,並且時間被限定在半個月之內考較。
小齊默終於明白,大師傅是要教自己當醫生啊,可當醫生給自己看病也不靈啊,自己還是一個病人呢,是來解心中之惑的,這得到什麽時候啊!
半個月之後,齊默終於啃完了這幾冊艱澀難懂的東西,大師傅考較完齊默,終於不再鑒寶似地往外扔書了。
大師傅開始轉而給齊默講授人體經脈,識穴辨穴,針灸之術。這也難不到眼神好、心靈手巧的齊默。不過,最開始幾次用於試針的大師傅卻差點讓齊默給用針紮了個眼歪嘴斜,差一點懷疑這小子是不是不懷好意。
於是大師傅不再給齊默試針,讓齊默自己紮自己。就連齊默自己看不到的後背等地方,也讓齊默對著兩麵相向的鏡子,從反射的鏡子裏報出穴位點,由大師傅親自下針,辨穴挺準的齊默也沒讓自己吃什麽苦頭。
又一個月後,大師傅開始帶著齊默辨別各種藥草以及金石實物,並學習方劑泡製之法,並再一次隔三岔五給他各種孤本殘本醫典,包括《外科方外奇方》、《濟生方》、《攝生眾妙方》、《備急千金要方》、《東桓十書》、《金匱翼》……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