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雲陽的張飛廟,齊默想起了閬中古城的漢桓侯祠。


    還在船上的時候,心情不錯的齊默,就在已經放晴的遊輪的甲板上,當起了故事大王,把自己知道的各種關於張飛廟的故事,有板有眼地講給郗鈺聽。


    後來圍在齊默和郗鈺身周的聽眾越來越多,也讓其他正在做講解的導遊,身邊漸漸地沒了幾個聽眾。


    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字翼德,為三國時蜀漢開國功臣,五虎上將之一,官拜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在劉備西取益州以後,張飛曾任巴西太守,領軍駐守閬中達7年之久。也曾在閬中率精卒萬人,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為保護益州平安,鞏固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張飛伐吳前夕,被部將範強、張達在閬中所殺。二人取其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之時,方才聞聽吳蜀已經講和,迫於無奈,便將張飛級拋棄於長江之中。


    17oo多年前的一個晚上,長江邊雲陽縣銅鑼渡的一位老漁人,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位滿身是血的將軍,稱自己是蜀國大將張飛。


    張飛托夢給老漁人,拜托他把自己的頭顱打撈上來,以免漂到吳國。


    半信半疑的老漁人夢醒後,來到長江邊撒了一網,果然就撈起了張飛的頭顱。


    後來,當地百姓就在撈起張飛頭顱的地方——雲陽舊縣城對岸的飛鳳山麓,在此立廟紀念,修建了最早的張飛廟。自此曆經一千七百餘年,張桓侯祠屢廢屢興。


    鄉人仰慕張飛的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祭祀張飛。而張飛的屍身,則仍留葬於閬中。於是有了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的說法。


    張飛忠勇大義,為世人的敬仰。《三國誌》中對張飛就有“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評價。


    曆年來在農曆八月廿八日,張飛生辰之日,各地群眾紛紛前往張飛廟,舉行祭祀民俗活動,頗有規模和影響。


    其實全國祭祀張飛的祠廟共有三處,除閬中和雲陽外,在張飛的故鄉,現今的河北省涿州市,還有一個張飛的衣冠墓。


    閬中的張飛廟,位於閬中市古城區西街,因張飛死後追諡為桓侯,故名漢桓侯祠。唐時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桓侯祠”。


    現存的閬中張桓侯祠為一組四合庭院式的明、清古建築群,占地66oo多平方米,總建築麵積24oo多平方米。主要由山門、敵萬樓及左、右牌枋、大殿、後殿、墓亭及張飛墓和墓後園林組成,是閬中的王牌景點之一,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文|革時期,張飛作為封建軍閥頭子劉備的結義兄弟,又因為有百姓經常祭獻,所以無可避免地被作為“四舊”的典型之一,飽受打砸搶之厄運。


    不僅張飛塑像被砸掉,廟裏文物被洗劫。而張飛的專有兵器——“丈八蛇矛”,因民間百姓提前藏匿了起來而逃過一劫。


    上世紀**十年代,閬中市按照記憶中的舊貌對張飛廟進行了兩次重修,除了將幸存的文物進行整理之外,對一些著名的文人還重新進行了題寫。


    而雲陽的張飛廟,位於雲陽縣城隔江相望的飛鳳山麓,同樣始建於蜀漢末期。


    在漫長的歲月裏,曆經宋、元、明、清曆代擴建,現存建築麵積14oo平方米,多為187o年水患後所重建。廟宇依山取勢,氣象巍峨,琉璃粉牆,金碧輝煌。


    雲陽張飛廟內收藏漢唐以來的石刻、木刻、字畫六百餘件,甚至有新石器時期以來的上千件文物。尤其是字畫碑刻,不少為國內外所罕見,名家聖手,流派紛呈,有“文藻勝地”之盛譽。


    如漢《張表碑》、梁《天臨碑》、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書《前後赤壁賦》、嶽飛書《前後出師表》等,都具有很高的曆史、藝術和科研價值,因而有“張祠金石,甲於蜀東”、“江人文藻,稱勝地矣”的說法。


    這也讓雲陽張飛廟,成為了這一次文物考察清理工作必經的一站。


    齊默在遊輪上足足講了一刻鍾,才終於把“百家講壇”評書給講完了,又接過郗鈺遞上來的茶水,潤了潤嗓子。


    因為齊默今天在豐都古城的表現,也就成了考察隊裏這幫學生們內定的景點講解員。為此,還吸引了不少同船的遊客,成為了齊默的粉絲。


    現在這批曆史係本科們,都圍著這位義務講解員,聽著神怪故事,又一直想看看,這家夥什麽時候會遇到自己也不知道的東西。


    可令人失望的是,直到現在,齊默這位講解員的表現,依然是完美!


    看來,下一次是不是可以考慮賣票收錢的事情了!


    齊默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身周圍著的不少人,不禁暗自嘀咕起來,就這樣想著有的沒的時候,遊輪終於成功靠岸了。


    ※※※※※※


    雲陽的張飛廟,因為三峽工程建設的原因,未來和雲陽縣城一樣,都會進行遷建。


    而張飛廟將作為三峽庫區內唯一一個,在庫區內遠距離整體搬遷的文物單位,在未來幾年內將閉館拆遷,溯江而上32公裏,從飛鳳山搬遷到盤石鎮龍安村,搬遷經費及規格將創三峽庫區之最。


    考察隊在郗教授的帶領下,一行二十多人棄船登岸,直接往張飛廟行去。


    考察隊的老師早已聯係好景區的工作人員,考古係的研究生們也都跟著去完成工作任務,而齊默仍然是閑人一個。當然,身邊也同樣跟著小尾巴郗鈺,還有必須完成“參觀”任務的曆史係本科生們。


    在船上休息了一天的許多遊客,此時也遊興正濃,紛紛來一次夜遊張飛廟之行。


    現在齊默一行能看到的張飛廟,還是位於原址的張飛廟,距離長江邊也就幾百米的距離,從碼頭走一段長長的階梯就到,途中還有集市售賣著當地特色的鮮果小吃,價格還算公道。


    齊默在碼頭上買了幾斤青梨,出門在外也不講究了,拿起一個來,在衣服上擦了擦,本想就自個兒吃,後來看看身邊圍著的十多張已經熟悉起來的臉,都一副狼盯著羊群的樣子,於是也不好獨享,又給每個人都了一個。


    齊默一邊著梨,一邊心裏碎碎念著,這一幫人也不知道客氣客氣,這一趟還真是虧大了,回去要找誰報銷好呢?


    於是這一群二十來人,老老少少,還有幾位老外也入了夥。在齊默的“帶領”下,人人嘴裏“哢嚓哢嚓”地啃著梨,組團往張飛廟爬去,看起十分怪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墟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道三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道三千並收藏墟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