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鐵騎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騎兵。


    閻崇年大肆吹噓後金與清朝初期的八旗兵,說什麽是當時世界最強的騎兵之一——也就是閻崇年吹噓。先不說別的,就說八旗兵其實本質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騎兵。


    實際上,清軍本身,並不擅長騎射,也不擅長騎兵衝突,在明末戰爭中,表現得最為耀眼的的八旗“鐵騎”,實際上應該算一種騎馬步兵,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鼇拜,幾乎所有以勇猛作戰著稱的清軍將領,在清朝本身的史籍資料中,都記載著他們身披重甲,下馬步戰勇猛無雙的經曆。滿洲女真人本身是屬於森林——遊獵民族,而不同於草原上蒙古人是草原——遊牧民族,雖然滿人也養馬,但是他們更適應步戰,八旗兵於明軍打仗更多是準備騎馬距離對方陣地大約一箭之地的距離,然後下馬結陣,白刃接戰。這是也是八旗軍隊從明末到清朝屢試不爽的經驗,由於明朝火銃製造過程中官員貪汙成風,而工匠們們則是世代匠戶,甚至比普通農民的地位都低。劣質的材料和好無責任心的工匠,使得清軍從來沒有見識過真真的火槍的威力,對於他們來說,明軍的火銃更像是煙花一樣的玩意兒,大部分明軍的戰鬥意誌不強,往往隔著幾百步就像放禮花一樣一股腦的開火了,壓根沒有任何威力和準頭,而且由於火銃製造得十分低劣,為了避免炸膛,火銃手們往往寧願隻放極少分量的火藥,更是導致了火銃威力的地下,後金軍隊的經驗就是,當火銃射的時候,隻需要用手遮擋住臉部一麵被火焰灼傷,其餘的不用考慮,明軍火銃射出的彈丸甚至在近距離也無法穿透清軍的落後棉甲。如果清軍的這種戰法碰到了漢唐的步兵以及宋朝西軍中強悍的重甲步兵或者嶽飛李陵的步兵,比如被大麵積殺死形成殲滅戰。


    清軍第一次真正見識到火槍的威力是在更北麵和沙俄匪探險隊的交戰中,雖然俄國的火槍相對歐洲來說比較落後,卻也製造得質量比較可靠,清軍在這上麵吃虧不少。不過康熙處於返防漢人掌握利器的目的,明知火槍威力而八旗兵不會或者不願意使用,故而寧可荒廢也不展。同時通過禦用文人大肆宣揚所謂土地換取和平的尼布楚跳躍式偉大勝利。使得清廷上下都以為火槍沒什麽用。


    清軍之所以能夠在兩百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麵對英法聯軍不崩潰的最後依仗是他們還有著最後的信念:凡是大量使用火器的部隊,都是不敢白刃的懦弱軍隊,這一點,他們在明軍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同樣麵對英法聯軍時候當相隔一定距離之,清軍仍然能在英法軍隊的炮火轟擊下和他們打得風生水起,能夠承受相當比例的傷亡,而當兩國的軍官組織刺刀衝鋒的時候,清軍就會立刻崩潰。因為他們堅信,隻要衝到陣中,依靠八旗勇士的勇武,一定能消滅這群隻會乒乒乓乓放槍的烏合之眾。


    可是,顯然,他們的經驗後來的英法聯軍身上是不通用的。清軍崩潰了,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在聽信了巴圖魯的鼓動承受了封建軍隊無法想象的戰損之後少量人英法聯軍軍陣前的迷霧之中,然後這些原本應該立刻哭喊著四下逃竄,或是驚慌失措的跪地求饒的義勇軍們卻竟然就這樣舉著火槍,用槍口右側的短劍把他們刺翻當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明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花做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花做和尚並收藏亂明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