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盜吳平南澳藏寶之謎


    南澳島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東部,南海和東海的交界處,這裏除了漂亮的景物,吸引人們的另有一個重要的原由,那就是藏在島上幾百年而從未被現過的寶藏。


    相傳南澳島上藏有富可敵國的龐大寶藏,金銀珠寶不可勝數。關於寶藏的說法從宋朝末年就開始在南澳島傳播,到了明代,又呈現了海盜藏寶的傳說。於是,一批又一批的尋寶者絡繹不絕,但結果都一無所獲。南澳島上到底有沒有寶藏?假如有寶藏的話,在這個麵積僅一百多平方公裏的小島上,這麽多的財寶又會藏在哪裏?


    南澳縣博物館館長黃迎濤告訴我們,有關宋代寶藏的傳說與南宋末年小帝王南逃有關。七百多年前小帝王趙昱和他的弟弟趙昺被元兵追殺,從臨安一路向南逃,一直逃到了今天的南澳島。一般說來,帝王出逃都會攜帶大量的金銀財寶,那麽南澳島傳說中的寶藏會不會就是這個逃亡中的小帝王所遺留下來的呢?


    在南澳島東南部的雲澳灣有一組雕像,雕像表現了南宋小帝王趙星與大臣6秀夫等人在南澳島生活的場景。不久前,本地旅行部門在為這組雕像群清理地基的時候,意外地現了一個古建築遺址。


    據《南澳誌》紀錄,南宋小帝王趙星和他的弟弟太子趙,爵曾經在南澳島棲身了十五天,假如麵前這個地方是小帝王棲身過的太子樓的話,這就與民間的傳說不謀而合,因為傳說中的藏寶地就在離太子樓幾十米遠的一堆巨石中,但要想獲取巨石中的寶藏,必需要破解這組摩崖石刻上的文字。


    因年月長遠,石壁剝蝕嚴重,此刻巨石上總共隻留下了35個文字,並且筆跡殘破不全,很難辨認,險些讓人無法讀懂。本地人講,南宋末年逃亡南澳島的小帝王,眼看追兵步步迫近,決定在脫離之前把一部分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留在南澳島。為了日後能從新找回這些財寶,便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下文字,既是記號,也是獲取寶藏的竅門。然而小帝王脫離南澳島後不久,就在元軍的追殺之下投海自盡了,於是寶藏就成了千古之謎。


    就在距離石刻和太子樓遺址2oo米的海邊,有一口古井,相傳是南宋小帝王逃到南澳島時挖掘的,後人稱作“宋井”。雖然古井與海水相隔咫尺,但井中湧出的卻是甘甜的淡水。此刻這口井已經成為本地一個旅行景點。宋井的管理職員告訴我們,凡是來這裏的旅客都會嚐一嚐這清冷的井水,因為這井水可以清心明目。其實,當初在清理宋井的時候,文物部門現了很多宋代瓷器碎片和宋代銅錢。考古證明,這一帶正是當年南逃的南宋小帝王棲身和活動的地方。


    那麽,石壁上的神秘文字,是否能像阿裏巴巴的“芝麻開門”一樣,引領我們打開寶藏的大門呢?很多專家學者對摩崖石刻作出了種種推測。南澳中學的一位曆史教師張益欣先生以為,石刻是明末清初鄭成功反清複明的檄文。泰國崇聖大學的郭偉川教授以為,該石刻的文字“非詩非文”,“應為讖緯之言、扶乩之語”。


    雖然專家學者對摩崖石刻的含義眾說紛紜,但今天的南澳人卻更願意相信這就是打開寶藏的竅門。就在眾多學者對石刻上的文字千方百計的時候,南澳島上另一個關於尋寶的謎語,也同樣讓專家學者絞盡腦汁:“水漲淹不著,水涸淹三尺,箭三枝,銀三碟,金十八壇。”聽說誰能破解這句謎語,誰就能找到明朝大海盜吳平的寶藏。


    汕頭南澳島有一個麵積不足1ooo平方米的小島,人們稱之為“金銀島”。為什麽叫“金銀島”?聽說是明朝年間海盜吳平藏匿金銀的地方。金銀藏匿哪邊?本地傳播著一句藏寶竅門:“水漲淹不著,水涸淹三尺。”漲潮的時候水浸不到,退潮了倒被水淹三尺。有人猜測,這該是有淡水的地方。但島上哪有淡水來淹呢?吳平死後,金銀迄今沒有人找到。這仍舊是個千古之謎。


    海盜吳平為何將金銀財寶埋藏在這個小島上?這有一段曆史: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朝政潰爛,民不聊生,閩粵沿海出了個大海盜吳平,他是福建省韶安縣梅嶺人。此人身段矮小,卻機警靈活,出沒於南澳島與金門島一帶水域,勢力衍生到台灣和東南亞。傳說他擅長潛水,能從南澳潛遊到七八裏遠的海山島。後來他看中了南澳島,在此安營紮寨,並在現今的深澳築營。那邊後有高山懸崖,前麵海灘寬廣,又有虎嶼與獵嶼兩個小島作天然屏障,確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那時南澳尚未設總兵,這一帶就成了吳平的勢力範圍,也就是當年吳平紮營之所。


    為蕩平這股海寇,明朝廷委派潮州總兵俞大猷剿滅。俞大猷遂率兵3萬圍攻南澳。吳平依附土堡木城、水寨掩護,負隅抵禦,俟官船迫近,木石弓彈齊,官兵措手不及。潰退時,官船的船舵又被吳平築於海灣水下的石籬卡住,騎虎難下,乃至損兵折將,未能取勝。如此堅持了3個月,朝廷聞奏急派浙江總兵戚繼光前去助戰。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將門身世,智勇雙全,通曉兵法。他曾在閩浙剿寇,戰績卓著。這次他接獲聖旨,即領兵五千馳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春,戚家軍到達南澳後在今南澳東南邊雲蓋寺一帶安營紮寨。戚繼光一邊探測地形,一邊與俞大猷聯係。一天夜晚他夢見美髯公關羽,得蒙指點:“將軍破敵,隻在智取,若從後攻,必然可勝。”本來吳平屯兵安營於臨海處,背後是金山,山勢嵯峨,荊棘叢生,無路可通,疏於警備。戚繼光與俞大猷聯係後,俞遂率兵從正麵強攻,戚自己則親率三千精兵,偃旗息鼓,披荊斬棘,取道山後。軍力部署完畢,銃炮齊,前後夾攻,吳平惶恐,棄寨而逃,被殺被俘達3ooo人,官軍大獲全勝。那時吳平見局勢已去,惦記十多年來打劫的財寶,便與妹妹將金銀財寶分裝成18罐,用小船運到此刻稱為金銀島的小島掩埋,以待來日有時機再挖出來。到達小島後官軍追趕喊殺聲四起,也許吳平思量到妹妹被官軍俘獲後會造成不良後果,遂將妹妹殺死並與金銀埋在一起。


    1566年5月,戚繼光部將傅應嘉,探得吳平已逃至海南島,又集結幾千人馬重操舊業,於是官軍再次征討。此次戰役吳平又敗,後投海自盡。吳平既死,金銀島藏金埋銀之事也就無人知曉了。


    幾百年過去,人間幾經滄桑,這個小小的金銀島卻由於以上的曆史後台原由,又有藏金的傳說,加之島上巉岩高聳,石洞迂回曲折,高低起伏;島外白浪澎湃、海鷗低翔,風景委實迷人,更有吳平妹妹的石雕塑像和《金銀島紀事》、《南澳吳平堤》等碑記,亭榭小橋、石洞山泉的美景吸引了不少遊人上島獵奇攬勝。


    在南澳島的深澳鎮有一個吳平寨村,這是第一個以海盜名字命名的鄉村。吳平在寨內藏寶有很大的大概性,因為易於看護。但生活在這裏的漁民告訴我們,今天的吳平寨早已不是當年的寨子了。當年他們蓋新房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些殘存的圍牆和石基廢墟,但從來沒有現過任何寶藏的蹤跡。


    隗芾是原汕頭大學文學院教授,他路過長達二十年的研究,對南澳島“水漲淹不著,水涸淹三尺”這句藏寶私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島上的深澳灣是當年海盜吳平練習水兵的地方,幾年前在擴建船埠的時候,人們曾經在水下現過吳平那時修建的海底石林。於是,有專家以為,寶藏極有大概藏在附近的海底,人們便頓時擴大了搜索的範圍,決定到海底去看一看。在本地旅行部門的資助下,人們請來了專業潛水員,地址就選在了傳說最集中的藏寶地—金銀島周邊的海底。幾天的水下摸索,結果一無所獲。但隗芾教授卻始終堅信寶藏是存在的。假如島上確實有寶藏,又有大概藏在什麽地方呢?根據隗芾教授的猜測,“水漲淹不著,水涸淹三尺”這句隱語前麵應該另有兩句,由於失傳,所今後人就無法確定寶藏的位置。


    據本地村民說,幾年前,曾經有人在獵嶼島上挖過寶。那麽,吳平的寶藏會不會藏在獵嶼島上呢?獵嶼島就在吳平寨的對麵,是外海進入深澳灣的天然屏障。聽說為了上南澳島尋寶,幾年前有個盜寶者曾做了大量的準備,他通過對本地傳說的剖析將盜寶地址選在了獵嶼島的山頂上。當年文物部門在現場拍攝了一些照片,今天這裏已經是成片的灌木叢,雜草叢生。黃館長以為,獵嶼島上確實有寶,但這個寶貝並不是他想象中吳平藏的寶藏,而是一處貴重的文物,建造於明朝的銃城炮台。正因為這是一處明代的文物,所以幾年前在這裏挖寶的人被本地公安部門拘留。


    在銃城不遠處的草叢中,有一塊紀錄銃城曆史的石碑,雖然路過長年的風化,石碑上的筆跡有些含糊,但仍舊能夠看清上麵刻著的“明天啟二年”五個字樣。既然銃城的創立是在清剿吳平六十年之後,那麽明軍在修建銃城的時候就已經對這裏進行過平整和清理。這樣看來,獵嶼島上有藏寶的大概性也就微乎其微,。


    幾許年來,到南澳島上尋寶的人不可勝數,險些跑遍了南澳島的每個角落,仍無法解開南澳島的藏寶之謎。可是,也正因為這個未解的藏寶之謎,使南澳島的漂亮風光憑添了多少神秘的色彩,吸引著人們更多探詢的眼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明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花做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花做和尚並收藏亂明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