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老二和那兄弟三個,好像都更偏向於炒的河粉,晚上,珍娘炒了兩種口味的,一種雞蛋的,一種肉絲的,都被這爺幾個吃得幹幹淨淨。
蔣小壯那貨吃了兩盤子炒河粉,還又過來蹭了一碗湯粉。
飯後,珍娘數了數剩下的張數,蒸了那麽多的米粉,經這一大家子那麽敞著肚皮的吃兩頓,竟然也剩不下多少了。
還有五張半,明兒個一頓的早飯,都隻能算是勉強。
第二天早飯的時候,蔣小壯突然開口道,“小妹,你這米粉能拿到城裏去賣不?”
珍娘沒想到他會說這個,愣了一下,手裏剝了個雞蛋,遞到他麵前。
蔣小壯接過去,兩口一咬就吞了下去,自己又去拿了個雞蛋剝著。
他們家現在每天早上都煮上七八個雞蛋,是珍娘給規定的,早飯每人兩個雞蛋,吃下去營養又健康,不過,蔣老二和蒲氏不願意吃,隻他們兄妹四個遵循著這一習慣。
“我們學堂門口,現在每天中午和下午散學的時候,都有人在那兒擺攤賣麵條。我瞧著買的人還挺多的。
學堂的飯菜太難吃了,這麽冷的天,中午也就是兩個饅頭一碗稀飯,關鍵還不夠熱乎。”
“所以,有不少同學都去那麵條攤子上,買那熱湯麵吃嘞。昨兒個,我看梁先生也去吃了一碗。”
“賣麵條啊?多少錢一碗?”蒲氏倒聽得來了點興趣。
反正現在大冬天的,家裏也沒啥活,要是可以的話,倒是可以去試試。
“我聽同學說,好像分三種的麵條,價格不一樣。素湯麵是兩文錢一碗,雞蛋麵是三文錢一碗,還有一種肉麵,是五文錢一碗。”蔣小壯一邊扒拉著碗裏的米粉,一邊說道。
“聽我同學說,那麵條味道也不咋的,他們就是衝著那一口熱乎湯才去花錢的。小妹,你這米粉可比那麵條好吃,也是帶湯的,這要是到咱們學堂那裏擺個攤,肯定生意好得很。”
珍娘抬起頭看了他一眼,“你沒去吃啊?既然學堂的飯菜都是涼的,你也別吃了。娘不是都給了你零花錢了嗎?咋的,沒錢用啦?”
“不是,娘給的錢我還沒咋花呢。學堂裏有一多半的人,都跑外頭吃去了,那飯堂每天都剩不老少饅頭了。
本來一人隻有兩個饅頭的,我跟石頭兩個人去跟那燒飯的婆子講了好話,她每天多給我們一人兩個。四個饅頭,也勉強夠我吃飽的了。”
“這大雪天的,本來就冷,光吃飽也不行,得吃口熱乎的,別到時候涼了肚子。你也別想著省錢了,這會不是那省錢的時候。”珍娘說道。
蔣小壯麵對自己小妹的關心,隻咧了嘴嘿嘿的笑著。
“放心吧,小妹,我又不是那二傻子。咱課堂裏,先生坐的書桌邊上有個小爐子,是他平常拿來烹茶用的。我就拉著石頭一起,偷偷的拿那個爐子烤饅頭來吃。”
珍娘聽了就無語了,看來她真是擔心多餘了,她三哥旁的事上或許會反應慢半拍,但是事關吃的大事上,絕對不會含糊的。
不過,等到吃過早飯她三哥準備出門去上學的時候,珍娘還是拿了一串錢給他。
“別天天的啃饅頭了,咱家現在雖不是那大富之家,但也供得上你一口熱乎飯還是可以的。”
蔣小壯沒要,推了回去,“我不要,小妹你自己留著買頭花吧。”
話落,見珍娘像是執意要給的樣子,猶豫了一會,才說道,“主要是別人都跑外頭吃去了,石頭他兜裏也沒幾個錢,我要是不陪他在學堂裏麵啃饅頭,他一人怪難為情的。”
珍娘聽他這麽說了,就沒再堅持。
倒是有些意外,自己三哥瞧上去五大三粗的那樣兒,有時候心思還挺細的。
不過,也高興蔣小壯能有這麽個真感情的發小朋友,也是打小泥堆子裏滾打的好兄弟。
由於玲花的緣故,這兩年,珍娘倒是時常在趙家見到石頭,再加上現在他又跟蔣小壯一同上學,所以,見著的次數就更多了,隻不過,說話不多。
珍娘對他的印象,就是人挺沉默的,比自己三哥性子穩重,對她也挺好的,常托他妹子玲花給自己捎些小東西。
就是趙家的家境一般,他們家田產不多,即便是石頭他爹有個穩定手藝的營生,但是供他念書也是比較吃力的一件事。
上回聽玲花說,光是給她哥交束脩和夥食費,就花去了她爹一年的工錢,再加上買紙買筆的花銷,更是用了不少。
想想都知道,石頭兜裏的零花錢肯定有限。
珍娘原本還想開口讓自己三哥幫襯幫襯石頭的,不過,想想還是算了。
莫欺少年窮。
還記得幾年前,趙石頭被馬蜂蜇的,咬緊牙關不哼不喊的樣子,從那回珍娘就知道這小子是個硬骨頭,再加上平日裏的接觸下來,那就是個性格堅毅,又自尊心很強的主。
她覺得自己還是別瞎摻和了,自己三哥也是個性情中人,他們兄弟之間的情誼,想來自有一套他們之間的默契。
倒是蔣小壯臨出院子門前,還是又問了句,“小妹,你真不考慮考慮擺個攤到我們學堂門口去賣米粉?”
珍娘搖了搖頭,“這事等我跟娘商量商量再說吧。”
真心話講,珍娘不覺得自己是個喜歡主動去吃苦受罪的主,再加上這些年蒲氏慣的,她還真沒吃過什麽大苦。
家裏的體力活自有那幾個爺們,哪怕是農忙的時候,她也不過就是在家裏燒燒飯,偶爾去地裏掰個玉米棒子啥的。
撇開在老院子那邊的一段日子,珍娘這兩年連地都沒怎麽下過。
所以,要她這麽大冷的天,跑到城裏去擺攤,風吹雪打的,珍娘真沒那麽大的勇氣,想想都覺著凍得慌。
賺錢的事,她也不是沒想頭,原本是想過完了年開了春,找個機會去縣裏看看的,找個大的平台,把這米粉給推廣出去。
珍娘覺得,就他們家現在的境況,還不至於到了要求自己去受大罪,而掙點小錢的地步。
不過,她這頭絲毫沒有那擺攤的想法,卻攔不住蒲氏對這事上的熱乎勁。
這不,等到蔣小壯去上學了,蒲氏收拾完了家裏的零碎活計,就拉了蔣老二商議著這事。
兩口子都覺著這事挺靠譜的,家裏現成的牛車,現成的爐子,現成的鍋,隻要再添上幾個碗,這營生完全可以幹的嘛。
“眼瞅著還有半拉月的時間,馬上就要過年了,這一陣去城裏辦年貨的人肯定多。咱這攤子不單單擺到那學堂門口,找個別的熱鬧的地兒擺擺,我就不信沒生意。”
蒲氏滿懷熱情的對著大家夥說道。
“娘,你不是說過兩天咱家還要殺年豬的嗎?再說馬上就要過年了,家裏的事也挺多的。你這會又說要去城裏擺攤,到時候忙的開嗎?”珍娘是第一個打消她的積極性的。
誰想,蒲氏大口一開,“哪個說是我要去城裏擺攤的,這麽簡單的一個營生還用得著老娘出馬。一個小攤,頂多兩人就夠了,你大哥,二哥,還有你爹都在家閑著呢。”
“閨女,你放心,這事輪不著你吃苦出力。你做的那米粉,我昨兒個跟著看了一回,也大概知道怎麽做了。到時候,每天我在家裏給他們做好了,那玩意都是熟的,隻要吃的時候擱熱水裏燙一下就成。”
這倒也是真的,這米粉跟別的吃食不一樣,不需要現做,就像蒲氏說的,真擺攤了,也就兩人足夠了,要是不忙的話,一個人也能忙的開。
不過,她看了眼被蒲氏點名的蔣老二幾個,“話雖是這麽說的,不過,這麽冷的天,咱家也不至於要掙這點錢,把我爹他們送去吹風受寒的吧。尤其是我爹,這在田裏勞作了一整年了,好不容易窩個冬的,幹啥又想法子給他折騰出去受罪。怪心疼的嘞。”
蔣老二瞬間心裏熨帖的啊,就跟那一大碗熱燙燙的糖水灌進肚裏,從嗓子眼甜到心窩窩裏,還暖和和的。
他拐了一眼自己婆娘還有兩個兒子,說到底還是閨女貼心啊,知冷知熱的,又會做好吃的哄他。
到這會,他又有些羨慕蔣老大那一屋子五個閨女了,回頭還是得跟他大哥好好說說,對閨女好一點,瞧自己這丫頭養的,比哪個兒子都知道心疼人。
蒲氏有些受不了自家男人那感性的樣,仿佛眼淚水都要含在眼窩子裏的損樣,整的這一屋子人除了他閨女,誰都虐待了他似的。
不過,閨女都開口了,咋的這麵子也要給的,就成全她這片孝心。
“讓你大哥二哥去。上回你小姑回來倒是提醒我了,你們也老大不小了,該自己掙錢攢媳婦本了。這回擺攤掙的錢,五五開,一半你們倆兄弟自己去分,另一半給你妹子。畢竟這吃食也是她琢磨出來的,這裏頭功勞最大。”
蒲氏亮著嗓門開口道,“咱家不跟別人家一樣,你們要娶媳婦都靠自己,我不給你們花一個子兒的。也沒要你們自己去找營生,現在給個現成的營生,幹了就能掙錢的事,已經算是便宜你們了。
再說了,自己掙來的錢,回頭娶上的媳婦,你們也更曉得珍惜一點。”
蔣大壯兄弟兩個麵麵相覷,互相看了對方一眼,悶著沒吭聲。
兄弟兩倒不是對蒲氏的所言有什麽異議,自己掙錢可以,隻是這媳婦什的沒影的事,他兩還真沒想過。
“娘,你是來真的啊?”珍娘又一次見識了自己老娘另類的教養方式,不過她也不反對。
“既然是讓大哥他們掙媳婦本,那我也不攔著了。隻不過,這擺攤掙的錢,我可不要。就大哥二哥他兩五五分就成了。”
“那不成。要是沒有你鼓搗出這米粉,也沒這掙錢的營生。你這出的是腦力,他們不過出點勞力。”
蒲氏又看著那兩兄弟說道,“你倆有意見麽?”
“沒有。”蔣大壯蔣二壯忙答道。
“娘,都是一家子人,幹啥分的這麽清楚的。再說了,我又不娶媳婦,也用不著攢啥媳婦本。這擺攤的錢,我就不分了。
本來就掙不來多少,我再瓜分一下,大哥二哥那錢得攢到啥年頭,才夠娶媳婦的啊。”珍娘笑嘻嘻的說道。
蒲氏想了想,也就沒再堅持,“那成吧。”
商量完畢,當天蒲氏就拉著那兄弟兩一起進了城,她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這是拉著那兩個去鎮上踩點去了,順帶著再置辦點碗筷啥的,還要買點食材。
珍娘就跟她爹在家裏磨米蒸鍋,做些旁的準備。
到了天色見黑的時候,蒲氏他們也從鎮上回來了,順帶著接了蔣小壯一起回的,還捎帶上了趙石頭。
滿滿一大牛車的人,蔣小壯和趙石頭兩人坐在前頭趕著車。
“大哥二哥呢?”珍娘沒在車上看到蔣大壯和二壯的身影,便問了句。
“進村的時候,半道上被你奶喊走了。說是要他兩幫忙去那邊整一下糧囤。”蒲氏跳下牛車,跺了跺凍得有些發麻的雙腳。
“大晚上的整啥糧囤啊?”珍娘有些疑惑的。
“奶說他們那邊鬧耗子鬧得厲害,想要下點耗子藥。多拖上一個晚上,指不定多被耗子偷吃多少糧食。本來隻叫大哥一人去的,二哥說這天太冷,想早點整完了早點回來,所以也跟了去搭把手。”
蔣小壯縮手縮腳的卸著牛車,一邊回了珍娘的話。
跟他站一邊的趙石頭,也在幫著搭把手遞了拿東西,他手上也沒戴手套,兩隻手凍得通紅的。
到了晚上,這會兒比白日裏更冷,呼啦呼啦的大北風刮著,還帶了幾點雪花沫子,珍娘隻在院子裏麵站了一會,都凍得直打顫。
“三哥,趕緊領著石頭哥進屋裏去吧。屋裏的爐子燒的正旺著,進去烤烤火。”
進了屋裏,珍娘趕忙給幾人倒了熱水喝,散點寒氣。
“晚上石頭哥就在這兒吃唄。灶上燉著蘿卜肉湯,差不多也好了,咱先一人喝一碗湯,到時候再下點米粉,很快的。”
說完,珍娘拿了一盤子紅棗蒸糕,先給他們墊墊肚子,這是她下午的時候蒸的,一直放在灶上熱著,所以,吃的時候還是溫乎的。
趙石頭原想拒絕的,他跟蔣小壯關係好,但卻很少在蔣家吃飯。
“是嘞,石頭,你留這兒嚐嚐,我家小妹做的那米粉,你還沒吃過呢。咱們今天回來的時辰比往常早,你先在這兒吃了飯再回去,也不怕你娘他們等著急了。”蔣小壯拿了一塊棗糕啃著。
“小妹,今兒個這糕蒸的好,不僅軟和還又有嚼頭。就是糖擱多了,下回可少放一點啊。”
珍娘白了他一眼,今天的蒸糕她是用玉米麵加小米麵,再和了點細白麵一起的,粗糧細糧的結合,所以口感比以前的更有嚼勁一點。
不過,自己三哥現在這嘴巴真是比以前刁多了,還會挑這挑那的了。
“嫌糖多,那你甭吃了。都給石頭哥吃吧。”
兄妹倆平常鬧慣了的,珍娘就拿過那一盤子的紅棗蒸糕,都端到趙石頭的麵前。
趙石頭抿著笑意看了他們,眼神的視線其實都迷戀在那抹語笑嫣然的,嬌俏俏的身影上。
珍娘今天沒出門,隻穿了一身很家常的衣裳,鵝黃色的小襖子,配了淡水綠的棉裙,腰間係了根淡粉色的腰帶。
她整日不是坐在爐火邊上,就是在灶上,所以穿得也不顯臃腫,衣裳裏麵都隻夾了薄薄的棉,整個人都顯出一股子輕盈的姿態。
也沒繡什麽花色,隻領邊和衣裳擺子處,由珍娘自己縫了白絨絨的兔毛圈,顯出幾分俏皮的可愛。
她在穿衣上一直挺偏向於這種暖色又偏淡意的選擇。
暖黃黃的顏色,在這寒冷嚴冬的氣候裏,晃得少年人坐在那兒,眼神都起了熱。
“石頭哥,吃啊,在這兒還客氣個啥。我那兒還有一盤子呢,等會回去的時候,幫我帶給玲花,她喜歡吃這個。”
趙石頭耳邊蕩漾了小姑娘軟軟糯糯,透著甜意的聲音。
不知不覺的拿了一塊棗糕吃進嘴裏,果然好甜,甜到他心眼裏,還有股發漲了的感覺。
他垂下頭,不敢對視了她的眼神,也是故意壓下自己眼神裏那抹,被他偷偷掩藏了兩年的少年情愫。
幾個人圍著爐子一邊烤火一邊說話,很快就驅散了身上原本的寒意。
蔣小壯那貨吃了兩盤子炒河粉,還又過來蹭了一碗湯粉。
飯後,珍娘數了數剩下的張數,蒸了那麽多的米粉,經這一大家子那麽敞著肚皮的吃兩頓,竟然也剩不下多少了。
還有五張半,明兒個一頓的早飯,都隻能算是勉強。
第二天早飯的時候,蔣小壯突然開口道,“小妹,你這米粉能拿到城裏去賣不?”
珍娘沒想到他會說這個,愣了一下,手裏剝了個雞蛋,遞到他麵前。
蔣小壯接過去,兩口一咬就吞了下去,自己又去拿了個雞蛋剝著。
他們家現在每天早上都煮上七八個雞蛋,是珍娘給規定的,早飯每人兩個雞蛋,吃下去營養又健康,不過,蔣老二和蒲氏不願意吃,隻他們兄妹四個遵循著這一習慣。
“我們學堂門口,現在每天中午和下午散學的時候,都有人在那兒擺攤賣麵條。我瞧著買的人還挺多的。
學堂的飯菜太難吃了,這麽冷的天,中午也就是兩個饅頭一碗稀飯,關鍵還不夠熱乎。”
“所以,有不少同學都去那麵條攤子上,買那熱湯麵吃嘞。昨兒個,我看梁先生也去吃了一碗。”
“賣麵條啊?多少錢一碗?”蒲氏倒聽得來了點興趣。
反正現在大冬天的,家裏也沒啥活,要是可以的話,倒是可以去試試。
“我聽同學說,好像分三種的麵條,價格不一樣。素湯麵是兩文錢一碗,雞蛋麵是三文錢一碗,還有一種肉麵,是五文錢一碗。”蔣小壯一邊扒拉著碗裏的米粉,一邊說道。
“聽我同學說,那麵條味道也不咋的,他們就是衝著那一口熱乎湯才去花錢的。小妹,你這米粉可比那麵條好吃,也是帶湯的,這要是到咱們學堂那裏擺個攤,肯定生意好得很。”
珍娘抬起頭看了他一眼,“你沒去吃啊?既然學堂的飯菜都是涼的,你也別吃了。娘不是都給了你零花錢了嗎?咋的,沒錢用啦?”
“不是,娘給的錢我還沒咋花呢。學堂裏有一多半的人,都跑外頭吃去了,那飯堂每天都剩不老少饅頭了。
本來一人隻有兩個饅頭的,我跟石頭兩個人去跟那燒飯的婆子講了好話,她每天多給我們一人兩個。四個饅頭,也勉強夠我吃飽的了。”
“這大雪天的,本來就冷,光吃飽也不行,得吃口熱乎的,別到時候涼了肚子。你也別想著省錢了,這會不是那省錢的時候。”珍娘說道。
蔣小壯麵對自己小妹的關心,隻咧了嘴嘿嘿的笑著。
“放心吧,小妹,我又不是那二傻子。咱課堂裏,先生坐的書桌邊上有個小爐子,是他平常拿來烹茶用的。我就拉著石頭一起,偷偷的拿那個爐子烤饅頭來吃。”
珍娘聽了就無語了,看來她真是擔心多餘了,她三哥旁的事上或許會反應慢半拍,但是事關吃的大事上,絕對不會含糊的。
不過,等到吃過早飯她三哥準備出門去上學的時候,珍娘還是拿了一串錢給他。
“別天天的啃饅頭了,咱家現在雖不是那大富之家,但也供得上你一口熱乎飯還是可以的。”
蔣小壯沒要,推了回去,“我不要,小妹你自己留著買頭花吧。”
話落,見珍娘像是執意要給的樣子,猶豫了一會,才說道,“主要是別人都跑外頭吃去了,石頭他兜裏也沒幾個錢,我要是不陪他在學堂裏麵啃饅頭,他一人怪難為情的。”
珍娘聽他這麽說了,就沒再堅持。
倒是有些意外,自己三哥瞧上去五大三粗的那樣兒,有時候心思還挺細的。
不過,也高興蔣小壯能有這麽個真感情的發小朋友,也是打小泥堆子裏滾打的好兄弟。
由於玲花的緣故,這兩年,珍娘倒是時常在趙家見到石頭,再加上現在他又跟蔣小壯一同上學,所以,見著的次數就更多了,隻不過,說話不多。
珍娘對他的印象,就是人挺沉默的,比自己三哥性子穩重,對她也挺好的,常托他妹子玲花給自己捎些小東西。
就是趙家的家境一般,他們家田產不多,即便是石頭他爹有個穩定手藝的營生,但是供他念書也是比較吃力的一件事。
上回聽玲花說,光是給她哥交束脩和夥食費,就花去了她爹一年的工錢,再加上買紙買筆的花銷,更是用了不少。
想想都知道,石頭兜裏的零花錢肯定有限。
珍娘原本還想開口讓自己三哥幫襯幫襯石頭的,不過,想想還是算了。
莫欺少年窮。
還記得幾年前,趙石頭被馬蜂蜇的,咬緊牙關不哼不喊的樣子,從那回珍娘就知道這小子是個硬骨頭,再加上平日裏的接觸下來,那就是個性格堅毅,又自尊心很強的主。
她覺得自己還是別瞎摻和了,自己三哥也是個性情中人,他們兄弟之間的情誼,想來自有一套他們之間的默契。
倒是蔣小壯臨出院子門前,還是又問了句,“小妹,你真不考慮考慮擺個攤到我們學堂門口去賣米粉?”
珍娘搖了搖頭,“這事等我跟娘商量商量再說吧。”
真心話講,珍娘不覺得自己是個喜歡主動去吃苦受罪的主,再加上這些年蒲氏慣的,她還真沒吃過什麽大苦。
家裏的體力活自有那幾個爺們,哪怕是農忙的時候,她也不過就是在家裏燒燒飯,偶爾去地裏掰個玉米棒子啥的。
撇開在老院子那邊的一段日子,珍娘這兩年連地都沒怎麽下過。
所以,要她這麽大冷的天,跑到城裏去擺攤,風吹雪打的,珍娘真沒那麽大的勇氣,想想都覺著凍得慌。
賺錢的事,她也不是沒想頭,原本是想過完了年開了春,找個機會去縣裏看看的,找個大的平台,把這米粉給推廣出去。
珍娘覺得,就他們家現在的境況,還不至於到了要求自己去受大罪,而掙點小錢的地步。
不過,她這頭絲毫沒有那擺攤的想法,卻攔不住蒲氏對這事上的熱乎勁。
這不,等到蔣小壯去上學了,蒲氏收拾完了家裏的零碎活計,就拉了蔣老二商議著這事。
兩口子都覺著這事挺靠譜的,家裏現成的牛車,現成的爐子,現成的鍋,隻要再添上幾個碗,這營生完全可以幹的嘛。
“眼瞅著還有半拉月的時間,馬上就要過年了,這一陣去城裏辦年貨的人肯定多。咱這攤子不單單擺到那學堂門口,找個別的熱鬧的地兒擺擺,我就不信沒生意。”
蒲氏滿懷熱情的對著大家夥說道。
“娘,你不是說過兩天咱家還要殺年豬的嗎?再說馬上就要過年了,家裏的事也挺多的。你這會又說要去城裏擺攤,到時候忙的開嗎?”珍娘是第一個打消她的積極性的。
誰想,蒲氏大口一開,“哪個說是我要去城裏擺攤的,這麽簡單的一個營生還用得著老娘出馬。一個小攤,頂多兩人就夠了,你大哥,二哥,還有你爹都在家閑著呢。”
“閨女,你放心,這事輪不著你吃苦出力。你做的那米粉,我昨兒個跟著看了一回,也大概知道怎麽做了。到時候,每天我在家裏給他們做好了,那玩意都是熟的,隻要吃的時候擱熱水裏燙一下就成。”
這倒也是真的,這米粉跟別的吃食不一樣,不需要現做,就像蒲氏說的,真擺攤了,也就兩人足夠了,要是不忙的話,一個人也能忙的開。
不過,她看了眼被蒲氏點名的蔣老二幾個,“話雖是這麽說的,不過,這麽冷的天,咱家也不至於要掙這點錢,把我爹他們送去吹風受寒的吧。尤其是我爹,這在田裏勞作了一整年了,好不容易窩個冬的,幹啥又想法子給他折騰出去受罪。怪心疼的嘞。”
蔣老二瞬間心裏熨帖的啊,就跟那一大碗熱燙燙的糖水灌進肚裏,從嗓子眼甜到心窩窩裏,還暖和和的。
他拐了一眼自己婆娘還有兩個兒子,說到底還是閨女貼心啊,知冷知熱的,又會做好吃的哄他。
到這會,他又有些羨慕蔣老大那一屋子五個閨女了,回頭還是得跟他大哥好好說說,對閨女好一點,瞧自己這丫頭養的,比哪個兒子都知道心疼人。
蒲氏有些受不了自家男人那感性的樣,仿佛眼淚水都要含在眼窩子裏的損樣,整的這一屋子人除了他閨女,誰都虐待了他似的。
不過,閨女都開口了,咋的這麵子也要給的,就成全她這片孝心。
“讓你大哥二哥去。上回你小姑回來倒是提醒我了,你們也老大不小了,該自己掙錢攢媳婦本了。這回擺攤掙的錢,五五開,一半你們倆兄弟自己去分,另一半給你妹子。畢竟這吃食也是她琢磨出來的,這裏頭功勞最大。”
蒲氏亮著嗓門開口道,“咱家不跟別人家一樣,你們要娶媳婦都靠自己,我不給你們花一個子兒的。也沒要你們自己去找營生,現在給個現成的營生,幹了就能掙錢的事,已經算是便宜你們了。
再說了,自己掙來的錢,回頭娶上的媳婦,你們也更曉得珍惜一點。”
蔣大壯兄弟兩個麵麵相覷,互相看了對方一眼,悶著沒吭聲。
兄弟兩倒不是對蒲氏的所言有什麽異議,自己掙錢可以,隻是這媳婦什的沒影的事,他兩還真沒想過。
“娘,你是來真的啊?”珍娘又一次見識了自己老娘另類的教養方式,不過她也不反對。
“既然是讓大哥他們掙媳婦本,那我也不攔著了。隻不過,這擺攤掙的錢,我可不要。就大哥二哥他兩五五分就成了。”
“那不成。要是沒有你鼓搗出這米粉,也沒這掙錢的營生。你這出的是腦力,他們不過出點勞力。”
蒲氏又看著那兩兄弟說道,“你倆有意見麽?”
“沒有。”蔣大壯蔣二壯忙答道。
“娘,都是一家子人,幹啥分的這麽清楚的。再說了,我又不娶媳婦,也用不著攢啥媳婦本。這擺攤的錢,我就不分了。
本來就掙不來多少,我再瓜分一下,大哥二哥那錢得攢到啥年頭,才夠娶媳婦的啊。”珍娘笑嘻嘻的說道。
蒲氏想了想,也就沒再堅持,“那成吧。”
商量完畢,當天蒲氏就拉著那兄弟兩一起進了城,她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這是拉著那兩個去鎮上踩點去了,順帶著再置辦點碗筷啥的,還要買點食材。
珍娘就跟她爹在家裏磨米蒸鍋,做些旁的準備。
到了天色見黑的時候,蒲氏他們也從鎮上回來了,順帶著接了蔣小壯一起回的,還捎帶上了趙石頭。
滿滿一大牛車的人,蔣小壯和趙石頭兩人坐在前頭趕著車。
“大哥二哥呢?”珍娘沒在車上看到蔣大壯和二壯的身影,便問了句。
“進村的時候,半道上被你奶喊走了。說是要他兩幫忙去那邊整一下糧囤。”蒲氏跳下牛車,跺了跺凍得有些發麻的雙腳。
“大晚上的整啥糧囤啊?”珍娘有些疑惑的。
“奶說他們那邊鬧耗子鬧得厲害,想要下點耗子藥。多拖上一個晚上,指不定多被耗子偷吃多少糧食。本來隻叫大哥一人去的,二哥說這天太冷,想早點整完了早點回來,所以也跟了去搭把手。”
蔣小壯縮手縮腳的卸著牛車,一邊回了珍娘的話。
跟他站一邊的趙石頭,也在幫著搭把手遞了拿東西,他手上也沒戴手套,兩隻手凍得通紅的。
到了晚上,這會兒比白日裏更冷,呼啦呼啦的大北風刮著,還帶了幾點雪花沫子,珍娘隻在院子裏麵站了一會,都凍得直打顫。
“三哥,趕緊領著石頭哥進屋裏去吧。屋裏的爐子燒的正旺著,進去烤烤火。”
進了屋裏,珍娘趕忙給幾人倒了熱水喝,散點寒氣。
“晚上石頭哥就在這兒吃唄。灶上燉著蘿卜肉湯,差不多也好了,咱先一人喝一碗湯,到時候再下點米粉,很快的。”
說完,珍娘拿了一盤子紅棗蒸糕,先給他們墊墊肚子,這是她下午的時候蒸的,一直放在灶上熱著,所以,吃的時候還是溫乎的。
趙石頭原想拒絕的,他跟蔣小壯關係好,但卻很少在蔣家吃飯。
“是嘞,石頭,你留這兒嚐嚐,我家小妹做的那米粉,你還沒吃過呢。咱們今天回來的時辰比往常早,你先在這兒吃了飯再回去,也不怕你娘他們等著急了。”蔣小壯拿了一塊棗糕啃著。
“小妹,今兒個這糕蒸的好,不僅軟和還又有嚼頭。就是糖擱多了,下回可少放一點啊。”
珍娘白了他一眼,今天的蒸糕她是用玉米麵加小米麵,再和了點細白麵一起的,粗糧細糧的結合,所以口感比以前的更有嚼勁一點。
不過,自己三哥現在這嘴巴真是比以前刁多了,還會挑這挑那的了。
“嫌糖多,那你甭吃了。都給石頭哥吃吧。”
兄妹倆平常鬧慣了的,珍娘就拿過那一盤子的紅棗蒸糕,都端到趙石頭的麵前。
趙石頭抿著笑意看了他們,眼神的視線其實都迷戀在那抹語笑嫣然的,嬌俏俏的身影上。
珍娘今天沒出門,隻穿了一身很家常的衣裳,鵝黃色的小襖子,配了淡水綠的棉裙,腰間係了根淡粉色的腰帶。
她整日不是坐在爐火邊上,就是在灶上,所以穿得也不顯臃腫,衣裳裏麵都隻夾了薄薄的棉,整個人都顯出一股子輕盈的姿態。
也沒繡什麽花色,隻領邊和衣裳擺子處,由珍娘自己縫了白絨絨的兔毛圈,顯出幾分俏皮的可愛。
她在穿衣上一直挺偏向於這種暖色又偏淡意的選擇。
暖黃黃的顏色,在這寒冷嚴冬的氣候裏,晃得少年人坐在那兒,眼神都起了熱。
“石頭哥,吃啊,在這兒還客氣個啥。我那兒還有一盤子呢,等會回去的時候,幫我帶給玲花,她喜歡吃這個。”
趙石頭耳邊蕩漾了小姑娘軟軟糯糯,透著甜意的聲音。
不知不覺的拿了一塊棗糕吃進嘴裏,果然好甜,甜到他心眼裏,還有股發漲了的感覺。
他垂下頭,不敢對視了她的眼神,也是故意壓下自己眼神裏那抹,被他偷偷掩藏了兩年的少年情愫。
幾個人圍著爐子一邊烤火一邊說話,很快就驅散了身上原本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