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近水知魚,近山識鳥
我在文道世界,開百家講壇 作者:回首山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一句\"知行合一\",此子當真不凡。”,錦繡城主看著江下立於眾人前發問,卻無一人敢回應,忍不住道。
文宮宮主亦是緩緩點頭。
這一路來,江下讓他感到驚豔亦不止一次。
眾人此時全部望向錦繡書院這些學子,場麵有些壓抑。
“既然不問,那便是懂了。”江下看著眾學子淡淡開口說道,“接下來,我便告知你們第二句。”
眾學子聞聲身軀一顫,心中卻鬆了一口氣。
剛才江下那句話,他們問與不問,結果都是一樣。
後方,張先生聽到這句話眼神一亮。
妙啊,如此一來,即便江下講完明道三言後無人明道,也是這眾學子沒有真的理解,怪不得江下。
“這個臭小子,竟然還有這一手。”張先生忍不住低聲道。
“張先生為何如此說?”一旁,玉嬋娟不解道。
她方才一直沉浸在江下那句“知行合一”帶來的震撼之中,聽到張先生這句話才回過神來。
“這小子最後那句話,這些學子根本無法回答。”張先生輕聲道,“問便是“不知便問”,是知行合一。可一旦提問,又說明自己未真正理解。”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張先生搖頭,“無法回答。”
玉嬋娟美目緊蹙,思索片刻,突然道,“可若是他們回答沒有不解,都懂了呢?”
“嗯?”張先生聞言一愣。
前方,江下見眾人依舊默不作聲,緩緩開口,“第二句,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周圍眾人聽完之後麵麵相覷,這句話不難理解,隻是這和明道又有什麽關係?
“這句話中“近水”和“近山”是何意,你們可明白?”江下問道。
進修書院眾學子中,一位學子遲疑片刻,上前道,“欲知魚兒習性,需近水源,欲識鳥音,需入山中。近水和近山指的是需身體力行。”
江下聞言點了點頭,“不錯,不過這隻是其一,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便是要通過深入體驗和思考來獲取對事物更深層次的理解。”
江下停頓片刻,繼續道,“你們既已懂\"知行合一\",那下一步便需“近山”和“近水”!”
“不進山水,如何知魚性,識鳥音?”江下聲音仿佛有種魔力,在場眾人再度沉默下來。
此時,眾人已聽懂,江下這句話中的“魚性”,“鳥音”暗指的就是道!
若想明道,就如想要“知魚性”,“識鳥音”一般,需身體力行,近“山”,近“水”。
眾學子沉默下來,在心中反複思索這句話。
片刻後,
一位學子忍不住道,“近水知魚,近山識鳥,我已明白。敢問先達,近何物,方可明道?”
江下看著這位學子.........有些頭疼。
他若是真的知道是何物,不早就告訴這些學子了,還在這兒說這些做什麽........
“這需問你們自己”,隻見江下沉聲道,“我可指明方向,但路還是需要你們自己去走。我若直接告訴你們,那便不再是諸位明道。”
眾學子聞言,臉上露出失望之色。
“我等若是知是何物,今日又豈聚集在此攔住車隊,如此勞煩先達?”這個學子忍不住道。
“何為明道?”江下突然大聲問道。
不待眾人回答,江下繼續道,“這最後一層窗戶紙,需要你們自己點破。我若是直接說出,便算不得明道。”
“這.........”眾學子麵露難色。
江下目光看向白藍,輕聲道,“想必你們已知白藍明道的經過,他受困於\"心中神\",邁不出最後一步。”
眾學子聞言皆緩緩點頭。
“廟神易破,心神難消。”江下繼續道,“最終束縛白藍的草線,還需他親手掙斷,如此方才明道。”
“若是我替他掙斷草線,他能明道否?”江下反問道。
眾學子再度沉默下來,他們聽懂了江下言下之意。
江下見眾人不語,他也不急,就這麽靜靜地等著。
此時此刻,場麵變得頗為怪異。
眾多學子低頭苦思,而周圍的人們則全神貫注地凝視著江下。
江下身著一襲青衫,穩穩地站立在眾人之前。
他獨自一人氣勢卻好似壓倒了在場眾人。
時間流轉,太陽逐漸西斜,接近黃昏時分。
夕陽的餘暉灑落在錦繡城的街道上,給周圍建築和人群披上了一層虹彩。
而江下的身影,也在夕照下被拉長,仿佛與周圍融為一體。
車隊後方,
“先做到\"知行合一\",而後\"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明道的方法真是如此嗎?”李文淵忍不住低聲道。
“不知”王博遠神色複雜回應道。
其餘學子亦是紛紛搖頭,江下的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對明道而言,似乎又沒有太大幫助。
“可能是我等還沒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吧。”劉彥開口道,“所以才覺得這兩句話並無大用。”
“按照先達所說,“知行合一”是先決條件,具備了這個條件之後,再“近水知魚,近山識鳥”又有一位學子開口道。
“嗯?”李文淵聞言微微一怔,有些意外道,“你怎麽也稱呼他為先達?”
這位學子苦笑道,“難道他沒這個資格嗎?”
此言一出,這幾位學子頓時沉默下來。
他們和江下同是代表大周參加百國大比的學子,從這一點上看,他們並不差江下多少。
而且他們皆是高階修士,從這點上看,他們要比江下更有優勢。
隻是這一路來,他們依舊默默無聞,但江下的名聲卻越來越大........
時間又過了片刻,錦繡書院的一眾學子依舊眉頭緊鎖。
但也就在此時,一位學子拱手道,“先達,前兩句我等已知曉,還請告知最後一句。”
其餘學子聞言眼神一亮,與其糾結這兩句,不如聽一下最後一句。
江下聽後,微微頷首,回應道:“好,那我便告知你們這最後一句。”
文宮宮主亦是緩緩點頭。
這一路來,江下讓他感到驚豔亦不止一次。
眾人此時全部望向錦繡書院這些學子,場麵有些壓抑。
“既然不問,那便是懂了。”江下看著眾學子淡淡開口說道,“接下來,我便告知你們第二句。”
眾學子聞聲身軀一顫,心中卻鬆了一口氣。
剛才江下那句話,他們問與不問,結果都是一樣。
後方,張先生聽到這句話眼神一亮。
妙啊,如此一來,即便江下講完明道三言後無人明道,也是這眾學子沒有真的理解,怪不得江下。
“這個臭小子,竟然還有這一手。”張先生忍不住低聲道。
“張先生為何如此說?”一旁,玉嬋娟不解道。
她方才一直沉浸在江下那句“知行合一”帶來的震撼之中,聽到張先生這句話才回過神來。
“這小子最後那句話,這些學子根本無法回答。”張先生輕聲道,“問便是“不知便問”,是知行合一。可一旦提問,又說明自己未真正理解。”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張先生搖頭,“無法回答。”
玉嬋娟美目緊蹙,思索片刻,突然道,“可若是他們回答沒有不解,都懂了呢?”
“嗯?”張先生聞言一愣。
前方,江下見眾人依舊默不作聲,緩緩開口,“第二句,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周圍眾人聽完之後麵麵相覷,這句話不難理解,隻是這和明道又有什麽關係?
“這句話中“近水”和“近山”是何意,你們可明白?”江下問道。
進修書院眾學子中,一位學子遲疑片刻,上前道,“欲知魚兒習性,需近水源,欲識鳥音,需入山中。近水和近山指的是需身體力行。”
江下聞言點了點頭,“不錯,不過這隻是其一,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便是要通過深入體驗和思考來獲取對事物更深層次的理解。”
江下停頓片刻,繼續道,“你們既已懂\"知行合一\",那下一步便需“近山”和“近水”!”
“不進山水,如何知魚性,識鳥音?”江下聲音仿佛有種魔力,在場眾人再度沉默下來。
此時,眾人已聽懂,江下這句話中的“魚性”,“鳥音”暗指的就是道!
若想明道,就如想要“知魚性”,“識鳥音”一般,需身體力行,近“山”,近“水”。
眾學子沉默下來,在心中反複思索這句話。
片刻後,
一位學子忍不住道,“近水知魚,近山識鳥,我已明白。敢問先達,近何物,方可明道?”
江下看著這位學子.........有些頭疼。
他若是真的知道是何物,不早就告訴這些學子了,還在這兒說這些做什麽........
“這需問你們自己”,隻見江下沉聲道,“我可指明方向,但路還是需要你們自己去走。我若直接告訴你們,那便不再是諸位明道。”
眾學子聞言,臉上露出失望之色。
“我等若是知是何物,今日又豈聚集在此攔住車隊,如此勞煩先達?”這個學子忍不住道。
“何為明道?”江下突然大聲問道。
不待眾人回答,江下繼續道,“這最後一層窗戶紙,需要你們自己點破。我若是直接說出,便算不得明道。”
“這.........”眾學子麵露難色。
江下目光看向白藍,輕聲道,“想必你們已知白藍明道的經過,他受困於\"心中神\",邁不出最後一步。”
眾學子聞言皆緩緩點頭。
“廟神易破,心神難消。”江下繼續道,“最終束縛白藍的草線,還需他親手掙斷,如此方才明道。”
“若是我替他掙斷草線,他能明道否?”江下反問道。
眾學子再度沉默下來,他們聽懂了江下言下之意。
江下見眾人不語,他也不急,就這麽靜靜地等著。
此時此刻,場麵變得頗為怪異。
眾多學子低頭苦思,而周圍的人們則全神貫注地凝視著江下。
江下身著一襲青衫,穩穩地站立在眾人之前。
他獨自一人氣勢卻好似壓倒了在場眾人。
時間流轉,太陽逐漸西斜,接近黃昏時分。
夕陽的餘暉灑落在錦繡城的街道上,給周圍建築和人群披上了一層虹彩。
而江下的身影,也在夕照下被拉長,仿佛與周圍融為一體。
車隊後方,
“先做到\"知行合一\",而後\"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明道的方法真是如此嗎?”李文淵忍不住低聲道。
“不知”王博遠神色複雜回應道。
其餘學子亦是紛紛搖頭,江下的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對明道而言,似乎又沒有太大幫助。
“可能是我等還沒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吧。”劉彥開口道,“所以才覺得這兩句話並無大用。”
“按照先達所說,“知行合一”是先決條件,具備了這個條件之後,再“近水知魚,近山識鳥”又有一位學子開口道。
“嗯?”李文淵聞言微微一怔,有些意外道,“你怎麽也稱呼他為先達?”
這位學子苦笑道,“難道他沒這個資格嗎?”
此言一出,這幾位學子頓時沉默下來。
他們和江下同是代表大周參加百國大比的學子,從這一點上看,他們並不差江下多少。
而且他們皆是高階修士,從這點上看,他們要比江下更有優勢。
隻是這一路來,他們依舊默默無聞,但江下的名聲卻越來越大........
時間又過了片刻,錦繡書院的一眾學子依舊眉頭緊鎖。
但也就在此時,一位學子拱手道,“先達,前兩句我等已知曉,還請告知最後一句。”
其餘學子聞言眼神一亮,與其糾結這兩句,不如聽一下最後一句。
江下聽後,微微頷首,回應道:“好,那我便告知你們這最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