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求人求已,明道終言
我在文道世界,開百家講壇 作者:回首山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下看著眾人,說道,“在講最後一句前,我有兩個寓言故事說與你們聽。”
江下說完,自顧自講述起來,“很久前,有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這時,他看到有一人正撐傘走過。
於是他對撐傘人說道,“求你帶我一段如何?”
撐傘人回答他,“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求我。”
這人聞言立刻走出簷下,站在雨中,說道,“現在我在雨中,你可以幫我了吧?”
撐傘人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你要想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
說完,撐傘人便走了。
江下講完,看向眾人問道,“你們從這個故事中悟到了什麽?”
街道旁,一位讀書人率先開口道,“先達,這個故事表達的應該是真正能幫助這個人的是傘,並不是撐傘人。”
江下緩緩點頭,“不錯。”
緊接著江下繼續說道,“第二天,這人遇到難事,便去廟宇中求神明。
剛走進廟裏,他發現有個長得極像神明的人也在拜。
這人便問道,“你是神明嗎?”
對方點頭承認。
這人不解,問道,“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神明笑著說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江下講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看向眾學子,緩緩說道,“這便是我送於你們的最後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眾學子有些錯愕望向江下。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江下這最後一句,竟然是求人不如求己!
江下看著眾學子心中微微歎息,說道,“知行合一;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求人不如求己。便是我送你們的明道三言。”
“這.......”一眾學子麵露不甘之色,顯然有些難以接受。
若說前兩句話,他們還有些難以理解,但是這最後一句,他們如何不懂?
江下這是在告誡他們,與其求人,不如依靠自己。
“嗬嗬.....”一位白衣學子慘笑一聲,有些失魂落魄道,“先達說來說去,無非是想告訴我們,與其指望你幫助明道,不如指望自己是麽?”
這白衣學子抬頭,目光緊盯著江下,“先達若是不願助我等明道,盡可直言,何必拐彎抹角說這些?”
周圍眾人聞言臉色一變,這個白衣學子的狀態有些不對勁。
江下眉頭微微一皺,這個人怎麽認死理?
此時,張先生和玉嬋娟默默靠近江下,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他們也察覺出來,若不能助他們明道,這些學子顯然不準備善罷甘休。
江下有些惋惜,這一切應該錦繡城主搞得小動作。
他將自己助白藍明道的事,散播給了錦繡書院的這些學子,這才有了現在這一幕。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解決這些學子,不然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自己這個先達還有天下師的聲譽,可不能受損。
江下想到此處,對著這個學子開口道,“非也,是你不肯鬆開枯樹,並非我不助你。”
“什麽?”白衣學子聞言一愣,下意識道,“什麽枯樹?”
其他人也好奇看向江下,這句話,有些莫名其妙。
江下掃視眾人,繼續道,“從前有一普通人被困洪水中,他抓住一棵枯樹,開始向神明祈禱,祈求神明能解救他。”
“然後呢?”一位讀書人好奇問道,“神明可曾出手解救?”
江下繼續道,“就在這時,一個木桶從他身邊漂浮過去,他沒敢鬆開枯樹,繼續祈求神明。”
“水位繼續上升,枯樹搖搖欲墜,這時又一個木樁從他身邊漂過,不過他依舊沒有鬆開枯樹,還是在祈禱神明。”
江下講到這裏,又有一讀書人笑道,“他倒是虔誠。”
江下沒有回應,繼續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洪水越來越大,又一個木筏從他身邊漂過,可是他還是選擇了無視,繼續祈求神明。”
白衣學子此時也忍不住道,“結局如何?他祈求的神明可曾來救他?”
江下幽幽開口,“他被洪水淹死了。”
白衣學子聞言眉頭一皺,“他信奉的神明不過如此,如此信徒,竟然不加以施救。”
江下笑道,“巧了,這則寓言的最後,這個人死後靈魂來到了神明麵前,也質問神明為何沒有救他。”
白衣學子好奇道,“神明如何辯解?”
江下淡淡說道,“神明表示已經救了他三次,第一次是一個木桶,第二次是木樁,第三次是木筏”
白衣學子聞言一愣。
圍觀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這則寓言是說,神明救了三次,可是都被這個人都無視了。”一位讀書人低聲道。
白衣學子臉色難看至極,他豈能不明白,江下這是在暗指自己。
江下已經送於他們明道三言,可是他們自己沒能理解,怪不得江下。
白衣學子似乎心有不甘,對著江下說道:“神明為何不直接現身救下此人?又何必如此拐彎抹角?”
“先達若真能助人明道,又何必如此閃爍其詞,說什麽明道三言!”白衣學子神色激動地問道。
眾人聞言,紛紛看向江下,不知他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江下看向其餘學子,緩緩說道:“你們也是這麽想的吧?”
其餘人皆沉默不語,但看其神情,顯然也是如此想法。
“愚不可及!”江下恨鐵不成鋼地歎道,“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並非真正的道。即便描述出來,也非其本質所在。”
“故”,江下的聲音如洪鍾大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車隊後方,
文宮宮主和錦繡城主聽到這句話如遭雷擊,呆立當場。
此時原本晚霞燦爛,卻見空中風雲突變,
一股恐怖氣息凝聚,血雲翻滾而來,血氣如虹,橫貫錦繡城。
江下說完,自顧自講述起來,“很久前,有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這時,他看到有一人正撐傘走過。
於是他對撐傘人說道,“求你帶我一段如何?”
撐傘人回答他,“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求我。”
這人聞言立刻走出簷下,站在雨中,說道,“現在我在雨中,你可以幫我了吧?”
撐傘人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你要想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
說完,撐傘人便走了。
江下講完,看向眾人問道,“你們從這個故事中悟到了什麽?”
街道旁,一位讀書人率先開口道,“先達,這個故事表達的應該是真正能幫助這個人的是傘,並不是撐傘人。”
江下緩緩點頭,“不錯。”
緊接著江下繼續說道,“第二天,這人遇到難事,便去廟宇中求神明。
剛走進廟裏,他發現有個長得極像神明的人也在拜。
這人便問道,“你是神明嗎?”
對方點頭承認。
這人不解,問道,“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神明笑著說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江下講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看向眾學子,緩緩說道,“這便是我送於你們的最後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眾學子有些錯愕望向江下。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江下這最後一句,竟然是求人不如求己!
江下看著眾學子心中微微歎息,說道,“知行合一;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求人不如求己。便是我送你們的明道三言。”
“這.......”一眾學子麵露不甘之色,顯然有些難以接受。
若說前兩句話,他們還有些難以理解,但是這最後一句,他們如何不懂?
江下這是在告誡他們,與其求人,不如依靠自己。
“嗬嗬.....”一位白衣學子慘笑一聲,有些失魂落魄道,“先達說來說去,無非是想告訴我們,與其指望你幫助明道,不如指望自己是麽?”
這白衣學子抬頭,目光緊盯著江下,“先達若是不願助我等明道,盡可直言,何必拐彎抹角說這些?”
周圍眾人聞言臉色一變,這個白衣學子的狀態有些不對勁。
江下眉頭微微一皺,這個人怎麽認死理?
此時,張先生和玉嬋娟默默靠近江下,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他們也察覺出來,若不能助他們明道,這些學子顯然不準備善罷甘休。
江下有些惋惜,這一切應該錦繡城主搞得小動作。
他將自己助白藍明道的事,散播給了錦繡書院的這些學子,這才有了現在這一幕。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解決這些學子,不然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自己這個先達還有天下師的聲譽,可不能受損。
江下想到此處,對著這個學子開口道,“非也,是你不肯鬆開枯樹,並非我不助你。”
“什麽?”白衣學子聞言一愣,下意識道,“什麽枯樹?”
其他人也好奇看向江下,這句話,有些莫名其妙。
江下掃視眾人,繼續道,“從前有一普通人被困洪水中,他抓住一棵枯樹,開始向神明祈禱,祈求神明能解救他。”
“然後呢?”一位讀書人好奇問道,“神明可曾出手解救?”
江下繼續道,“就在這時,一個木桶從他身邊漂浮過去,他沒敢鬆開枯樹,繼續祈求神明。”
“水位繼續上升,枯樹搖搖欲墜,這時又一個木樁從他身邊漂過,不過他依舊沒有鬆開枯樹,還是在祈禱神明。”
江下講到這裏,又有一讀書人笑道,“他倒是虔誠。”
江下沒有回應,繼續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洪水越來越大,又一個木筏從他身邊漂過,可是他還是選擇了無視,繼續祈求神明。”
白衣學子此時也忍不住道,“結局如何?他祈求的神明可曾來救他?”
江下幽幽開口,“他被洪水淹死了。”
白衣學子聞言眉頭一皺,“他信奉的神明不過如此,如此信徒,竟然不加以施救。”
江下笑道,“巧了,這則寓言的最後,這個人死後靈魂來到了神明麵前,也質問神明為何沒有救他。”
白衣學子好奇道,“神明如何辯解?”
江下淡淡說道,“神明表示已經救了他三次,第一次是一個木桶,第二次是木樁,第三次是木筏”
白衣學子聞言一愣。
圍觀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這則寓言是說,神明救了三次,可是都被這個人都無視了。”一位讀書人低聲道。
白衣學子臉色難看至極,他豈能不明白,江下這是在暗指自己。
江下已經送於他們明道三言,可是他們自己沒能理解,怪不得江下。
白衣學子似乎心有不甘,對著江下說道:“神明為何不直接現身救下此人?又何必如此拐彎抹角?”
“先達若真能助人明道,又何必如此閃爍其詞,說什麽明道三言!”白衣學子神色激動地問道。
眾人聞言,紛紛看向江下,不知他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江下看向其餘學子,緩緩說道:“你們也是這麽想的吧?”
其餘人皆沉默不語,但看其神情,顯然也是如此想法。
“愚不可及!”江下恨鐵不成鋼地歎道,“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並非真正的道。即便描述出來,也非其本質所在。”
“故”,江下的聲音如洪鍾大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車隊後方,
文宮宮主和錦繡城主聽到這句話如遭雷擊,呆立當場。
此時原本晚霞燦爛,卻見空中風雲突變,
一股恐怖氣息凝聚,血雲翻滾而來,血氣如虹,橫貫錦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