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何濤當夜帶著縣尉、朱仝並十個弓手、二十個士兵,明晃晃照著三二十個火把,拿著檔叉、樸刀、鉤鐮刀,一齊奔向晁家莊。
何濤麵對早已人去樓空的莊園,可以說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唯一能讓其有稍感安慰的是基本可以坐實晁蓋等人與生辰綱之事脫不了幹係,也算可以給府尹一個交代了。
當從晁家莊周圍鄰舍口中得知晁蓋一行往水泊梁山方向逃去後,何濤連夜回到濟州,正值府尹升廳。
何濤急忙上前,稟說晁蓋往水泊梁山在逃一事。
府尹聞說後,一邊在急的在廳中來回踱步,一邊口呼:“吾禍矣,吾禍矣!”
何濤從未過見府尹露此神情,關切的問道:“相公因何事驚慌?”
府尹見左右也無外人,便歎氣道:“那梁山豈是好相與的,如今賊人投那去處,卻教本官進退兩難呐!”
原來府尹曾與梁山打過些交道,並扣留過山寨出海的貨物,未當其敘功領賞之際,便在當夜收到過梁山血書警告。初時府尹還留有些書生意氣,不肯輕易低頭失了風骨。
可隨後接踵而來的麻煩事,教府尹膽戰心驚。先是州府內盜賊橫行,各處糾紛不斷,最危險時州府四門竟同時起火,城外甚至出現過成隊騎兵的蹤跡。
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某晚府尹枕邊突現的一封書信,其上不僅記載了府尹任職以來,收受的賄賂,時間、地點、人物可謂賬目清晰、筆筆在錄;更為可怖的是賊人連他的房事都了如指掌。
至此以後,府尹再不敢為難梁山,因此近些年來,雙方也算相安無事。府尹一心想著早日熬過任期,死道友不死貧道,梁山這塊硬骨頭還是留給下任來啃更為妥當。
如今生辰綱之事讓府尹既要給蔡太師交代,又不敢得罪梁山,畢竟兩邊還都不是善茬,都拿捏著他的命脈,這才進退失據,慌亂不已。
何濤也時常聽聞水泊梁山的威名,甚至在濟州府一直流傳著句民諺“寧可得罪衙役,莫撩梁山虎須”。
何濤是既怕做了替罪羊,又怕府尹派其上梁山緝捕賊人。值此生死關頭,何濤腦筋轉的飛快,還真讓他想出禍水東引之計,連忙衝府尹稟道:“好教相公知道,我等與晁蓋那夥幾乎擦肩而過,前後腳的功夫,若說鄆城縣內無賊人內應,小人是打死也不信的。”
府尹畢竟是進士出身,深喑官場之道,立馬心領神會,並高看了何濤一眼,問道:“你心中可有懷疑之人?”
何濤隨即將從軍士李小二口中得知的雷橫之事,添油加醋幾分後當場供出。雖然何濤對宋江也有懷疑,但未免節外生枝而引火燒身,便未敢提及此事。
府尹聞言細思量了片刻,喃喃自語道:“隻一都管恐無法平息太師怒火啊,不過事已至此也怪不得本官心狠了。”
隨後,府尹屏退左右,連夜起草案情文書,將鄆城縣知縣政事鬆懈、識人不明,縣尉及都頭與賊人暗自勾結、通風報信以致賊人逃脫之事條分縷析的一一說明,並報於了太師府府幹。之後濟州府府尹便閉門謝客,聽天由命了。
未等幾日,便有新官取出中書省更替文書,接替府尹。府尹倒是巴不得早早脫離了這火坑,非常配合的交割牌印,一應府庫錢糧等項。而鄆城縣知縣、縣尉及都頭雷橫卻無這般好運,早已下獄,等候新官發落。
另一邊的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眾人,先是經李家道口招接四方好漢的旱地忽律朱貴引進,又有阮氏三雄作保,順利上得金沙灘岸邊。
吳用看時,但見:
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密布,怪樹橫生。又有無限斷頭港陌,許多絕徑林巒。果真是個陷人去處!
待上了岸,嘍囉背了包裹,拿了刀杖,一行人上山寨來。又見四麵高山,三關雄壯,關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周邊俱是擂木炮石。又過了兩處關隘,方才到寨門口。
朱貴引著晁蓋一行來到聚義廳上,中間交椅上坐著一好漢,正是梁山寨主周興,左邊交椅上坐著孫安,右邊交椅上坐著卞祥。
朱貴領晁蓋四人向前抱拳聲喏,隨後向周興介紹道:“這幾位便是劫獲生辰綱的好漢,由阮氏兄弟作保,特來入夥。”
當下周興便命嘍囉安排酒食,整理筵宴,請晁蓋四人赴席,眾好漢一同吃酒。
酒過三巡,周興起身說道:“久聞晁天王大名,如雷貫耳,今山寨有馬步各二軍,且先委屈天王任步三軍頭領,可好?”
晁蓋喜道:“晁某往日隻是個窮保正,甚是粗鹵,得蒙頭領不棄已是幸甚,何敢言其他。”
一番推辭謙讓後,晁蓋終是受了這步三軍頭領之職,並讓劉唐做了其副手,一時賓主俱歡。
至晚席散,吳用與公孫勝的職事依舊未定,晁蓋幾次張口欲言,卻被吳用暗裏拽住。
待晁蓋四人回客館歇息時,晁蓋忍不住問道:“先生何故攔我?”
吳用道:“我知兄長好意,隻是我與公孫先生之事不可操之過急。”
見晁蓋依然不明其意,吳用隻好耐心解釋道:“寨主胸有溝壑,未安排我與公孫先生,恐是有機密相托,須考驗一二。”
晁蓋聞言,自是替吳用與公孫勝高興,隨即感慨道:“我們背下這等彌天大禍,無處安身,今得周寨主如此厚愛,此恩不可忘報。”
吳用、公孫勝、劉唐三人自無異議,皆點頭應喏。
隨後幾日,山寨裏宰了兩頭黃牛,十隻羊,五頭豬,大宴三天以示對晁蓋一行的重視,至此四人也已心安。
而徘徊在濟州府追尋賊人蹤跡的楊誌,通過官府公示得知了賊人身份後,先是在周邊打探了關於水泊梁山的消息,又暗自觀察了一番州府官兵的素質後,頓覺心灰意冷。
這日楊誌提著樸刀,悶悶不已,手中盤纏也早耗盡,又憶起當初對謝都管之承諾,更覺羞愧。
行了半日,楊誌猛可醒悟,停住腳步,尋思道:“那賊子既入綠林,那俺便依綠林規矩討還此債。”
可這茫茫天下,又有哪處勢力可與那水泊梁山一較高下?
何濤麵對早已人去樓空的莊園,可以說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唯一能讓其有稍感安慰的是基本可以坐實晁蓋等人與生辰綱之事脫不了幹係,也算可以給府尹一個交代了。
當從晁家莊周圍鄰舍口中得知晁蓋一行往水泊梁山方向逃去後,何濤連夜回到濟州,正值府尹升廳。
何濤急忙上前,稟說晁蓋往水泊梁山在逃一事。
府尹聞說後,一邊在急的在廳中來回踱步,一邊口呼:“吾禍矣,吾禍矣!”
何濤從未過見府尹露此神情,關切的問道:“相公因何事驚慌?”
府尹見左右也無外人,便歎氣道:“那梁山豈是好相與的,如今賊人投那去處,卻教本官進退兩難呐!”
原來府尹曾與梁山打過些交道,並扣留過山寨出海的貨物,未當其敘功領賞之際,便在當夜收到過梁山血書警告。初時府尹還留有些書生意氣,不肯輕易低頭失了風骨。
可隨後接踵而來的麻煩事,教府尹膽戰心驚。先是州府內盜賊橫行,各處糾紛不斷,最危險時州府四門竟同時起火,城外甚至出現過成隊騎兵的蹤跡。
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某晚府尹枕邊突現的一封書信,其上不僅記載了府尹任職以來,收受的賄賂,時間、地點、人物可謂賬目清晰、筆筆在錄;更為可怖的是賊人連他的房事都了如指掌。
至此以後,府尹再不敢為難梁山,因此近些年來,雙方也算相安無事。府尹一心想著早日熬過任期,死道友不死貧道,梁山這塊硬骨頭還是留給下任來啃更為妥當。
如今生辰綱之事讓府尹既要給蔡太師交代,又不敢得罪梁山,畢竟兩邊還都不是善茬,都拿捏著他的命脈,這才進退失據,慌亂不已。
何濤也時常聽聞水泊梁山的威名,甚至在濟州府一直流傳著句民諺“寧可得罪衙役,莫撩梁山虎須”。
何濤是既怕做了替罪羊,又怕府尹派其上梁山緝捕賊人。值此生死關頭,何濤腦筋轉的飛快,還真讓他想出禍水東引之計,連忙衝府尹稟道:“好教相公知道,我等與晁蓋那夥幾乎擦肩而過,前後腳的功夫,若說鄆城縣內無賊人內應,小人是打死也不信的。”
府尹畢竟是進士出身,深喑官場之道,立馬心領神會,並高看了何濤一眼,問道:“你心中可有懷疑之人?”
何濤隨即將從軍士李小二口中得知的雷橫之事,添油加醋幾分後當場供出。雖然何濤對宋江也有懷疑,但未免節外生枝而引火燒身,便未敢提及此事。
府尹聞言細思量了片刻,喃喃自語道:“隻一都管恐無法平息太師怒火啊,不過事已至此也怪不得本官心狠了。”
隨後,府尹屏退左右,連夜起草案情文書,將鄆城縣知縣政事鬆懈、識人不明,縣尉及都頭與賊人暗自勾結、通風報信以致賊人逃脫之事條分縷析的一一說明,並報於了太師府府幹。之後濟州府府尹便閉門謝客,聽天由命了。
未等幾日,便有新官取出中書省更替文書,接替府尹。府尹倒是巴不得早早脫離了這火坑,非常配合的交割牌印,一應府庫錢糧等項。而鄆城縣知縣、縣尉及都頭雷橫卻無這般好運,早已下獄,等候新官發落。
另一邊的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眾人,先是經李家道口招接四方好漢的旱地忽律朱貴引進,又有阮氏三雄作保,順利上得金沙灘岸邊。
吳用看時,但見:
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密布,怪樹橫生。又有無限斷頭港陌,許多絕徑林巒。果真是個陷人去處!
待上了岸,嘍囉背了包裹,拿了刀杖,一行人上山寨來。又見四麵高山,三關雄壯,關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周邊俱是擂木炮石。又過了兩處關隘,方才到寨門口。
朱貴引著晁蓋一行來到聚義廳上,中間交椅上坐著一好漢,正是梁山寨主周興,左邊交椅上坐著孫安,右邊交椅上坐著卞祥。
朱貴領晁蓋四人向前抱拳聲喏,隨後向周興介紹道:“這幾位便是劫獲生辰綱的好漢,由阮氏兄弟作保,特來入夥。”
當下周興便命嘍囉安排酒食,整理筵宴,請晁蓋四人赴席,眾好漢一同吃酒。
酒過三巡,周興起身說道:“久聞晁天王大名,如雷貫耳,今山寨有馬步各二軍,且先委屈天王任步三軍頭領,可好?”
晁蓋喜道:“晁某往日隻是個窮保正,甚是粗鹵,得蒙頭領不棄已是幸甚,何敢言其他。”
一番推辭謙讓後,晁蓋終是受了這步三軍頭領之職,並讓劉唐做了其副手,一時賓主俱歡。
至晚席散,吳用與公孫勝的職事依舊未定,晁蓋幾次張口欲言,卻被吳用暗裏拽住。
待晁蓋四人回客館歇息時,晁蓋忍不住問道:“先生何故攔我?”
吳用道:“我知兄長好意,隻是我與公孫先生之事不可操之過急。”
見晁蓋依然不明其意,吳用隻好耐心解釋道:“寨主胸有溝壑,未安排我與公孫先生,恐是有機密相托,須考驗一二。”
晁蓋聞言,自是替吳用與公孫勝高興,隨即感慨道:“我們背下這等彌天大禍,無處安身,今得周寨主如此厚愛,此恩不可忘報。”
吳用、公孫勝、劉唐三人自無異議,皆點頭應喏。
隨後幾日,山寨裏宰了兩頭黃牛,十隻羊,五頭豬,大宴三天以示對晁蓋一行的重視,至此四人也已心安。
而徘徊在濟州府追尋賊人蹤跡的楊誌,通過官府公示得知了賊人身份後,先是在周邊打探了關於水泊梁山的消息,又暗自觀察了一番州府官兵的素質後,頓覺心灰意冷。
這日楊誌提著樸刀,悶悶不已,手中盤纏也早耗盡,又憶起當初對謝都管之承諾,更覺羞愧。
行了半日,楊誌猛可醒悟,停住腳步,尋思道:“那賊子既入綠林,那俺便依綠林規矩討還此債。”
可這茫茫天下,又有哪處勢力可與那水泊梁山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