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渾渾噩噩無目的的行了一夜,漸漸天色明亮,又走了二十餘裏,饑腸轆轆,實在有些熬不住。
便尋得處酒店,見灶邊一個婦人正在生火,楊誌道:“借些米來做飯,有肉安排些個,少停一發算錢給你。”
婦人聞言抬頭打量了楊誌一眼後,轉身從屋內叫出一人,楊誌見那漢子身材魁梧,虎體熊腰,又來勢洶洶,遂麵露警色,虛張聲勢道:“怎地,還當灑家掏不起飯錢?”
那漢望了望楊誌麵上的大塊青記,拱手問道:“可是楊製使當麵?”
楊誌警惕之心不減,握了握手中樸刀,開口道:“灑家便是,足下是誰?”
這漢道:“小人原是開封府人氏,乃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林衝的徒弟,姓曹名正,祖代屠戶出身。小人殺的好牲口,挑筋剮骨,被人喚作操刀鬼。因在山東行商,折了本,回鄉不得,在此入贅在這個莊農人家,卻才灶邊婦人,便是小人的渾家。”
楊誌鬆了口氣,道:“原來你卻是林教師的徒弟,你的師父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而後便失了消息,不知現在何處?”
曹正答道:“小人也是近日剛收到師父來信,那高俅賊子欺人太甚,三番兩次欲要害他性命,我師父一怒之下便將高俅派去的人,悉數了結,如今在淩州曾頭市落腳。”
楊誌聞言心生戚然,同病相憐之下正欲打聽淩州曾頭市的底細時,腹中卻不合時宜的傳來雷鳴般的轟響,不禁麵色赧然。
曹正見狀連忙告罪一聲:“卻是小人疏忽,招待不周。”話畢,連忙叫老婆置辦酒食相待。
楊誌不願違背誓言,連忙說道:“灑家戒酒了,上些飽腹之物即可。”
見曹正不明所以,楊誌便將失陷生辰綱一事,從頭備細,娓娓道來。
曹正佩服其心誌堅定,便也未勸,隻待楊誌狼吞虎咽,飽食一番後,衝其問道:“製使如今作何打算?”
楊誌歎息一聲,答道:“灑家打聽到那劫取生辰綱的賊人投奔了梁山泊,便想找處勢力入夥,等待時機以洗刷當日劫綱之恥。”
曹正一想這不是瞌睡遇到枕頭了麽,連忙笑著建言道:“製使若來晚些,小人許已在趕往曾頭市的路上了,我師父如今在那裏擔任教頭,其下直接管著近兩千馬軍,正缺幫手,製使不如隨我一道去看看?”
當楊誌得知曾頭市竟有如此成建製的馬軍後,暗自咂舌,心動不已。又尋思那林衝與他一般都是落難軍官,打起交道來也應容易不少,當場便應下。
隔日,楊誌並曹正一家,收拾了些金銀細軟後,朝著淩州方向行去。
而鄆城縣知縣、縣尉、都頭都下在牢裏,等候新任知縣的招狀判罰。
那新任知縣也出自東京蔡太師門下,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頭一把火便是要嚴懲與賊人私相勾結的都頭雷橫。至於前任知縣與縣尉家中都薄有資產,經上下打點後,皆判了個刺配沙門島,雖然也是九死一生之路,但好歹有個希望。
而雷橫則無這般幸運,自被下獄後,整日受嚴刑拷打,逼其畫押認罪。雷橫很是硬氣,即便渾身皮肉被打得無一處好地,也一直咬牙死扛未曾招認。
近來,宋江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知縣又是個以貌取人的官員,那朱仝因有一部虎須髯,長一尺五寸,麵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便得知縣賞識,轉做了油水豐厚的當牢節級。而宋江或是為前任知縣心腹,或是黑臉長得不討喜,一直未得新知縣的召見。
更讓宋江愧疚的是雷橫因他私放晁蓋而背黑鍋之事,若放任不管,雷橫恐性命不保。自身前程與義氣相比,終究還是義氣占了上風。
這日,宋江做東,特地在英雄樓備好酒宴,使人請來朱仝,共同商議營救雷橫之事。
酒過三巡,宋江見左右無人,遂開口問道:“不知雷都頭在獄中可還熬得住?”
朱仝答道:“有小人在,牢子們不敢為難於他,隻是每日吃刑便是鐵人也受不住。”
宋江愧疚之情更深,直起身來,在屋內踱了幾步,道:“我有一計,可救雷都頭,但需他熬過六十日方行。”
朱仝也是讀書識字的,又深知典獄刑法,瞬間明白宋江所指何意,小聲說道:“押司可是要等限滿斷結,解上州府途中營救雷都頭?”
宋江點了點頭,道:“晁天王上梁山也有些時日了,隻要派人守住那幾條必經之路,救雷都頭應不在話下。”
朱仝思量片刻之後,頓覺此計可行,說道:“小人花些銀錢,買通牢裏的行刑者,讓他們上刑時隻傷皮肉不傷筋骨,再暗裏送進去些藥材,應可保雷都頭六十日無虞。”
宋江等的便是朱仝這句話,遂麵帶喜色的將事先準備好的金銀奉上,交其打點。朱仝推辭不過,方才收下。
又過了半月有餘,離六十日期限越來越近,宋江先將雷橫老娘送到其父親宋太公莊上,然後趁夜色趕往梁山泊聯絡晁蓋。因出門走得急,宋江未曾留意其身後一直尾隨著一人。
原來何濤經晁蓋逃走之事後,一直對宋江心存懷疑,顧慮其在鄆城縣聲望,遲遲未敢有所行動,隻是教先前報信的李小二時刻留意宋江的異動。
剛剛升任都頭的李小二,嚐到了甜頭,對何濤吩咐自是上心。這日撞見宋江帶著雷橫老娘神色匆忙的出城,李小二頓覺立功的機會又到了。
待跟到水泊邊上,親眼見到宋江與賊人相談甚歡時,李小二雖感興奮,但還算清醒,立馬轉身原路返回,趕往州府報於何濤領賞。
得了信的何濤,一番衡量後,終下決心,求見了新任府尹。為表忠心的何濤將宋江之事如實稟告,並附上了一條可以蕩平梁山泊的妙計。
那新任府尹初上任時還以為得了莊美差,當從舊太守閃爍其詞間知曉梁山泊賊盜浩大後,又覺接了個燙手山芋。在看到舊太守麵帶喜色的前往東京告罪之時,府尹心中鬱悶更是難以言表。可惜人不吃虧哪能學乖,梁山泊的聲勢畢竟都是道聽途說,未曾親身經曆,總覺有些不真實。加上立功心切,急於在蔡太師麵前表現,府尹當場便準了何濤計策。
便尋得處酒店,見灶邊一個婦人正在生火,楊誌道:“借些米來做飯,有肉安排些個,少停一發算錢給你。”
婦人聞言抬頭打量了楊誌一眼後,轉身從屋內叫出一人,楊誌見那漢子身材魁梧,虎體熊腰,又來勢洶洶,遂麵露警色,虛張聲勢道:“怎地,還當灑家掏不起飯錢?”
那漢望了望楊誌麵上的大塊青記,拱手問道:“可是楊製使當麵?”
楊誌警惕之心不減,握了握手中樸刀,開口道:“灑家便是,足下是誰?”
這漢道:“小人原是開封府人氏,乃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林衝的徒弟,姓曹名正,祖代屠戶出身。小人殺的好牲口,挑筋剮骨,被人喚作操刀鬼。因在山東行商,折了本,回鄉不得,在此入贅在這個莊農人家,卻才灶邊婦人,便是小人的渾家。”
楊誌鬆了口氣,道:“原來你卻是林教師的徒弟,你的師父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而後便失了消息,不知現在何處?”
曹正答道:“小人也是近日剛收到師父來信,那高俅賊子欺人太甚,三番兩次欲要害他性命,我師父一怒之下便將高俅派去的人,悉數了結,如今在淩州曾頭市落腳。”
楊誌聞言心生戚然,同病相憐之下正欲打聽淩州曾頭市的底細時,腹中卻不合時宜的傳來雷鳴般的轟響,不禁麵色赧然。
曹正見狀連忙告罪一聲:“卻是小人疏忽,招待不周。”話畢,連忙叫老婆置辦酒食相待。
楊誌不願違背誓言,連忙說道:“灑家戒酒了,上些飽腹之物即可。”
見曹正不明所以,楊誌便將失陷生辰綱一事,從頭備細,娓娓道來。
曹正佩服其心誌堅定,便也未勸,隻待楊誌狼吞虎咽,飽食一番後,衝其問道:“製使如今作何打算?”
楊誌歎息一聲,答道:“灑家打聽到那劫取生辰綱的賊人投奔了梁山泊,便想找處勢力入夥,等待時機以洗刷當日劫綱之恥。”
曹正一想這不是瞌睡遇到枕頭了麽,連忙笑著建言道:“製使若來晚些,小人許已在趕往曾頭市的路上了,我師父如今在那裏擔任教頭,其下直接管著近兩千馬軍,正缺幫手,製使不如隨我一道去看看?”
當楊誌得知曾頭市竟有如此成建製的馬軍後,暗自咂舌,心動不已。又尋思那林衝與他一般都是落難軍官,打起交道來也應容易不少,當場便應下。
隔日,楊誌並曹正一家,收拾了些金銀細軟後,朝著淩州方向行去。
而鄆城縣知縣、縣尉、都頭都下在牢裏,等候新任知縣的招狀判罰。
那新任知縣也出自東京蔡太師門下,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頭一把火便是要嚴懲與賊人私相勾結的都頭雷橫。至於前任知縣與縣尉家中都薄有資產,經上下打點後,皆判了個刺配沙門島,雖然也是九死一生之路,但好歹有個希望。
而雷橫則無這般幸運,自被下獄後,整日受嚴刑拷打,逼其畫押認罪。雷橫很是硬氣,即便渾身皮肉被打得無一處好地,也一直咬牙死扛未曾招認。
近來,宋江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知縣又是個以貌取人的官員,那朱仝因有一部虎須髯,長一尺五寸,麵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便得知縣賞識,轉做了油水豐厚的當牢節級。而宋江或是為前任知縣心腹,或是黑臉長得不討喜,一直未得新知縣的召見。
更讓宋江愧疚的是雷橫因他私放晁蓋而背黑鍋之事,若放任不管,雷橫恐性命不保。自身前程與義氣相比,終究還是義氣占了上風。
這日,宋江做東,特地在英雄樓備好酒宴,使人請來朱仝,共同商議營救雷橫之事。
酒過三巡,宋江見左右無人,遂開口問道:“不知雷都頭在獄中可還熬得住?”
朱仝答道:“有小人在,牢子們不敢為難於他,隻是每日吃刑便是鐵人也受不住。”
宋江愧疚之情更深,直起身來,在屋內踱了幾步,道:“我有一計,可救雷都頭,但需他熬過六十日方行。”
朱仝也是讀書識字的,又深知典獄刑法,瞬間明白宋江所指何意,小聲說道:“押司可是要等限滿斷結,解上州府途中營救雷都頭?”
宋江點了點頭,道:“晁天王上梁山也有些時日了,隻要派人守住那幾條必經之路,救雷都頭應不在話下。”
朱仝思量片刻之後,頓覺此計可行,說道:“小人花些銀錢,買通牢裏的行刑者,讓他們上刑時隻傷皮肉不傷筋骨,再暗裏送進去些藥材,應可保雷都頭六十日無虞。”
宋江等的便是朱仝這句話,遂麵帶喜色的將事先準備好的金銀奉上,交其打點。朱仝推辭不過,方才收下。
又過了半月有餘,離六十日期限越來越近,宋江先將雷橫老娘送到其父親宋太公莊上,然後趁夜色趕往梁山泊聯絡晁蓋。因出門走得急,宋江未曾留意其身後一直尾隨著一人。
原來何濤經晁蓋逃走之事後,一直對宋江心存懷疑,顧慮其在鄆城縣聲望,遲遲未敢有所行動,隻是教先前報信的李小二時刻留意宋江的異動。
剛剛升任都頭的李小二,嚐到了甜頭,對何濤吩咐自是上心。這日撞見宋江帶著雷橫老娘神色匆忙的出城,李小二頓覺立功的機會又到了。
待跟到水泊邊上,親眼見到宋江與賊人相談甚歡時,李小二雖感興奮,但還算清醒,立馬轉身原路返回,趕往州府報於何濤領賞。
得了信的何濤,一番衡量後,終下決心,求見了新任府尹。為表忠心的何濤將宋江之事如實稟告,並附上了一條可以蕩平梁山泊的妙計。
那新任府尹初上任時還以為得了莊美差,當從舊太守閃爍其詞間知曉梁山泊賊盜浩大後,又覺接了個燙手山芋。在看到舊太守麵帶喜色的前往東京告罪之時,府尹心中鬱悶更是難以言表。可惜人不吃虧哪能學乖,梁山泊的聲勢畢竟都是道聽途說,未曾親身經曆,總覺有些不真實。加上立功心切,急於在蔡太師麵前表現,府尹當場便準了何濤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