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有豐富生活經驗的。


    他略一思考,發現鋼鐵造的大船還真有可能銅盆般漂浮在水上。


    鐵船既能浮於水,加上風帆、船槳,自然也能如木船般航行與江河湖湖!


    想到這裏,朱元璋眼睛就亮了,道:“若真能造成鐵船,水戰之時豈不是能任意衝撞敵艦,且不怕敵艦火炮轟擊?”


    明初水戰雖然已經向遠程弓弩、火銃互射,炮彈互轟方麵發展。


    但明初火炮威力並不大,射程也不算遠——事實上,明初都是將火炮稱作“碗口銃”的,其威力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別說是鋼鐵戰艦,哪怕隻是以鐵甲包裹戰艦,亦可抵擋此時的炮彈轟擊。


    劉寬見朱元璋領悟到鋼鐵戰艦的好處,便道:“陛下聖明——其實以如今世界各國戰船水平,大明隻需造出蒸汽鐵甲艦,便可縱橫海洋,絕無敵手!”


    “鐵甲艦?”朱元璋笑起來,“看來咱想的沒錯,戰船也可披甲啊。”


    “若我大明將來圖謀高麗、日本,以及你說的新大陸,水師必須得能縱橫大洋才行。如此,這鐵甲艦倒是非造不可了。”


    “嗯,鐵甲艦好造嗎?難度比之造火車如何?”


    劉寬道,“若隻是造風帆鐵甲艦,比造火車還容易些,因為不用造蒸汽機。”


    “造蒸汽鐵甲艦的話,難度應該跟造火車相差仿佛。若是造真正的蒸汽鋼鐵巨艦,那難度肯定比造火車更大。”


    “照你這麽說,十年之內我大明應該就能造出鐵甲艦吧?嗯,你繼續說,鋼鐵除了用來造戰船,還能做什麽?”


    聽朱元璋這麽問,劉寬便知道,老朱的想法已經有所改變。


    他便繼續道,“鋼鐵還可以用來造火炮——微臣聽說如今大明軍中火炮尚有不少銅製,火銃也是。”


    “若是鋼材產量上去了,完全可以用鋼鑄造火炮,用鐵也行,隻不過鐵炮要笨重一些。”


    “曆史上,兩百年後西洋人便造出一種鐵鑄炮,大明為了對付倭寇、後金等敵人,甚至曾花費巨資從西洋人那裏購買此炮。”


    “因是從紅發夷人那裏購買的,故稱之為紅夷大炮。”


    “後來清軍進了中原之所以能屢克堅城,也是因為當時有將領攜帶諸多紅夷大炮、火槍兵叛逃,投了清國。”


    “這種鐵鑄炮射程短則一裏多,長則三四裏,輕則一千多斤,重則數千、上萬斤!”


    “大明若要造這種鐵鑄炮,鐵的產量肯定是不嫌多的。”


    朱元璋聽了這番話,微微皺眉,似乎在思考什麽。


    見劉寬停了下來,便道:“你繼續說。”


    劉寬其實說得有點口渴了,卻也不好向老朱要水喝。


    他想了想,便繼續道:“此外,鋼鐵還可用來建房子···”


    “建房子?”朱元璋忍不住再次打斷劉寬的話,瞪眼道:“用鋼鐵建房子?這也太奢侈了吧?”


    劉寬笑道,“陛下莫要誤會,並非整座房子都以鋼鐵建造,而是以鋼鐵為筋骨,澆築水泥混凝土來建造。”


    “後世房子大多都是如此造的,且此法還可用來建造堡壘,便是微臣之前所說的紅夷大炮,怕是也難轟開。”


    朱元璋問,“何為水泥混凝土?”


    水泥的事,即便老朱不提,劉寬也是要說的——這可是他這次到六合鐵場辦差的一大成果。


    “回陛下,水泥是後世一種常用的建築材料,用處類似於此時建城用的糯米灰漿差不多。”


    “隻不過水泥造價更低,性能卻比糯米灰漿強了許多。”


    劉寬對“糯米灰漿”這種古代建材是有所了解的。


    其以糯米漿、熟石灰為主要材料,有時為了加強其粘合性能,甚至會加入雞蛋乃至蜂蜜!


    糯米、熟石灰價格且不提,古代雞蛋、蜂蜜價格可都不低——用來做建城的粘合劑,往往用量又頗多,耗費自然也頗高。


    至於朱元璋,就更明白糯米灰漿在建造城池、房屋中占據的費用有多高了。


    他修建京師城牆、紫禁城時,為了讓城牆足夠堅固,便讓工匠們在糯米灰漿中加入雞蛋——京師城牆、紫禁城修建好幾年才完工,糯米灰漿耗費太大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聽劉寬說有更便宜卻性能更好的替代物,朱元璋幾乎不敢相信。


    “劉寬,你所說可是真的?”


    劉寬道,“微臣怎敢欺騙陛下?事實上,此番微臣在六合鐵場,已經讓工匠試製出了水泥,用於建造煉焦爐、高爐等。”


    “水泥已經試製出來了?”朱元璋又雙叒驚訝了。


    劉寬道,“水泥主要是以石灰、黏土、鐵粉為材料,這些東西六合鐵場都不缺。微臣又知道水泥的配方及燒製流程,試製自然不難。”


    朱元璋稍稍沉吟,又問:“你前麵說,以鋼鐵為筋骨,澆築水泥可建造堡壘,那什麽紅夷大炮也轟不破?”


    劉寬點頭,“隻要堡壘建築結構足夠科學合理,確實不懼紅夷大炮轟擊。”


    聽劉寬確認,朱元璋當即道:“那這水泥可稱得上是軍國重器了——其配方及燒製流程你可有保密?”


    ‘老朱還真是警惕啊。幸虧我早有準備。’


    劉寬暗暗感慨了下老朱的敏銳,隨即便道:“微臣已經請飛熊衛周千戶留下一百人看守水泥廠,亦讓燒製水泥的工匠都簽署了保密協議。”


    老朱點頭,“這事你做的不錯,不過水泥如此重要,僅一百人守衛怕是不夠,回頭咱再派一千人過去。”


    “還有那些工匠,得將他們家人都接六合鐵場,沒有咱的允許,不得與外界接觸。”


    劉寬沒想到老朱對水泥重視到這種程度,想要軟禁那些燒製出水泥的工匠。


    他有點難以接受,又覺得老朱有點沒抓住事情的重點。


    於是微皺了眉頭,正色道:“陛下,水泥才燒製出來,確實該保密,以免配方外泄落入敵手。”


    “但是,水泥不僅可以用於配合鋼筋建造堡壘,還可以用於修建城池、房屋,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於修建水泥路,以替代此時的夯土官道。”


    “在後世,水泥廠遍地開花,國家、百姓都能充分享受到水泥的利好。”


    “大明要充分發揮水泥的作用,必然也是要大規模生產的。如此情況下,想要一隻守住水泥配方怕是很難。”


    “微臣覺得,與其想法設法不讓水泥泄露,倒不如盡快擴大水泥生產規模,並讓工匠研製性能更好的水泥。”


    “另外,之前微臣所說的那種堡壘,鐵鑄大炮轟不破,不代表沒有其他辦法破開。比如說威力更大的火炮,或者說威力更大的炸藥。”


    聽完劉寬這一番話,朱元璋看著他若有所思。


    他聽得出來,劉寬既覺得他如此保守水泥之秘沒必要,也是對他軟禁燒製水泥的工匠有所不滿。


    ‘這小子有點婦人之仁了啊。’


    ‘不過他說的也確有些道理——這水泥必須要大規模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想永遠守住其配方,怕是不太可能。’


    想到這裏,朱元璋便道:“你的意思咱明白了——這樣,咱會嚴令那些工匠保守水泥生產的秘密,便不監禁他們了。”


    “不過咱會派人嚴密監視著他們——這些工匠和其家人若要離開六合,必須得經過有司批準才行。”


    劉寬聽了鬆口氣。


    他知道,老朱這已經是讓步了。


    “你接著說,鋼鐵還有哪些用處?知道多少說多少。”朱元璋又在糾正話題了。


    劉寬沉吟了會兒,道:“鋼鐵除了用於生產軍事武器、機械、軍事武器,還可用來製造百姓所需的日用品,如鍋、盆等。”


    “此外還能用來製造各種工具···總之用處很多。”


    “在微臣看來,大明如今對鋼鐵的需求量還很大,便是年產數千萬斤生鐵,也不存在用不完,賣不出去的情況。”


    說到這裏,劉寬停了下來。


    他能說的都說完了。


    相信老朱對鋼鐵的看法應已徹底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鐵路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靈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靈吼並收藏帶著鐵路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