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在古》第五章:京城機遇


    那位京城來的官員離開後不久,戴浩文便收到了來自京城的邀請。他深知這是一個能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推廣得更廣的絕佳機會,但同時也意味著要麵對更多未知的挑戰。


    在出發前往京城之前,戴浩文決定先為青雲鎮的學生們製定一套完善的後續學習計劃。他把數學教學作為重點之一,開始了更加係統和深入的課程。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更複雜的算術——方程式。”戴浩文在黑板上寫下一個例子,“假設我們有一個果園,裏麵種了蘋果樹和梨樹,蘋果樹的數量是梨樹的兩倍,而總共有 30 棵樹,那梨樹有多少棵呢?我們可以設梨樹的數量為 x,那麽蘋果樹就是 2x,所以 x + 2x = 30,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出 x = 10,這就求出了梨樹的數量。”


    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紛紛拿起筆在本子上跟著計算。


    “接下來,我們再看這個買賣的問題。”戴浩文又舉例道,“一個商人以每匹布 5 兩銀子的價格購進了一批布,然後以每匹 8 兩銀子的價格賣出,一共賺了 100 兩銀子,那他購進了多少匹布呢?我們設購進的布數量為 y,那麽利潤就是 (8 - 5)y = 100,算出 y = 33.33... 但布匹數量必須是整數,所以我們得出商人購進了 33 匹布。”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戴浩文還讓他們分組進行實際的買賣模擬,通過實踐來掌握這些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大家在模擬買賣中要注意計算成本、售價和利潤,看看誰算得又快又準。”戴浩文在學生們中間穿梭,不時給予指導和糾正。


    處理完青雲鎮的事務,戴浩文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心中不斷構思著在京城的教學計劃,思考著如何將數學知識更好地傳授給那裏的學生。


    到達京城後,戴浩文被安排在一所知名的學府授課。他發現這裏的學生基礎較好,但對於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理解不足。


    “各位同學,我們今天來學習幾何中的三角形麵積計算。”戴浩文在黑板上畫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麵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 2。比如,有一塊三角形的農田,底邊長 100 米,高 80 米,那它的麵積就是 100x80÷2 = 4000 平方米。”


    他接著拿出一些模型,讓學生們自己測量和計算不同三角形的麵積。


    在教授分數的課程時,戴浩文說道:“假設我們有一塊蛋糕,要平均分給 5 個人,每個人能得到多少呢?這就是 1÷5 = 1\/5,也就是每個人得到五分之一的蛋糕。”


    為了加深學生們的理解,戴浩文還組織了一場烹飪活動,讓學生們在分配食材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概念。


    隨著教學的深入,戴浩文引入了更高級的數學知識,如代數方程和幾何定理的證明。


    “同學們,我們來看這個方程 x2 + 2x - 3 = 0 ,我們可以通過因式分解來求解。”戴浩文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們進行推理和計算。


    在教授勾股定理時,戴浩文不僅讓學生們記住公式 a2 + b2 = c2 ,還通過實際的測量和計算,讓他們明白定理的由來和應用。


    “大家分成小組,去測量一下教室的牆角,看看是否符合勾股定理。”


    戴浩文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且注重實踐,京城的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日益濃厚,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然而,京城的權貴和保守派學者對他的教學方法仍存在質疑和反對。他們認為這些過於注重實用和實踐的數學教學偏離了傳統的經典學術。


    但戴浩文堅信,隻有讓學生們真正理解數學的用處,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他決定在一場重要的學術研討會上,為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辯護和推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曲在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戴建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戴建文並收藏文曲在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