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業審理吳秀坡時,用了一些技巧,與後者達成協議:吳秀坡如實交代去年某月某日在長安城裏的一起盜竊案。秦在業悄悄放走那名淫婦,送她回家。絕不對外透露通奸之事。
吳秀坡為了嚐試保那個女人一命,立即答應。
於是,秦在業得到了抓捕苟強的證據。因為他精心挑選的舊案有苟強參與。
他把情況告訴了那名女子,送她回去了。至於她今後如何,那是她的事。秦在業也管不了那麽多。
就這樣,秦在業踏踏實實把苟強抓來,關進了大牢。
但是不告訴對方抓他的原因,讓他自己胡亂猜想。
想得越多越好。
苟強不認識杜健,與司馬西也隻見過幾次。隱隱約約知道洪門後台是官府,甚至可能是京兆尹大人。
但他這個層次的人,聽到的都是傳說。從沒見過洪門裏有誰說自己是當官的。
四個人,就苟強被抓進了縣獄。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為啥事。隻有咬緊牙關,什麽也不說。
另外三人中,有一人立即回去報告給司馬西 。
司馬西把三人召回來,問了半天也問不出所以然。
最後斷定,苟強可能是因為梁上幫的事被抓。
因為,司馬西派人進梁上幫,目的就是掌握小偷圈子裏的情報。
這些線人必須參加幫裏的行動。出事時,洪門會想法子撈人。
司馬西讓三人回去,繼續工作。
然後通過路子去查苟強的案子。如果問題不嚴重,再想法把他撈出來。
三人的一番折騰,讓秦在業發現了端倪:原來他們是洪門的。
對洪門的底層結構,秦在業知道一些。但對洪門的高層,或說真正後台,秦在業不知道。
隻有傳說。那是不能作數的。
但牽涉到洪門,秦在業就更慎重了。他必須告訴孔縣令。
孔祥均聽說四人來自洪門後,鄒起了眉頭。
對洪門的傳說,他比秦在業知道的多些。盡管也不是百分百。
孔祥均聽了苟強案子的細節後,吩咐秦在業,對苟強,先不審,就這麽關著。看看會有什麽反應。
反正有一道苟強犯法的證據鏈,板上釘釘。也不怕被他反咬一口。
孔祥均回到家,找堂哥孔兆陽請教。
孔兆陽聽堂弟講了縣衙門口的異常情況,詢問了幾個細節後,得出一個初步判斷:應該是趙廣漢在弄鬼。
趙廣漢這些年,利用暗勢力來製衡暗勢力,是眾所周知的事。
至於他用這些暗勢力監視屬下官員,大家也心知肚明。
他的背後,肯定有大佬支持他搞這一套。
但是大多數高官,是很憎惡這種做法的。
誰沒有隱私?
他這樣做,暫時看來對高官們沒有影響。
但如果大家默認了這種搞法,由得它向上蔓延到朝廷,讓某些人嚐到了甜頭。今後豈不是人人自危?
孔兆陽與堂弟一起,重點分析:趙廣漢為什麽要監視孔祥均?
孔祥均把自己最近的情況理了一理:
長安縣令通常任期還有大半年。如無意外會再幹一任。
長安縣在自己任內,一切正常,民生、治安狀況有改善。
縣衙裏宮鬥不激烈。縣令、縣丞、縣尉三駕馬車相處尚可。
哦?…孔祥均想起一件事:苟強~苟三邊~伍嘉\/梁啟召。
他對孔兆陽道:“堂兄,有件小事不知與這有沒有關聯:上次你讓我阻止一個人到合圍鄉做三老。縣衙門口那四個與洪門相關的人中,被我抓的那個,就是那人的一個兒子。”
“那人的兒子?”孔兆陽道:“不會這麽巧吧?你不是說,那人隻是縣學堂采辦嗎?他怎麽會攀上了洪門?”
孔祥均思索了一陣,緩緩道:“堂兄,那人是縣丞伍嘉極力推薦的。你說,這事與伍嘉及他後麵的家族,會不會有關?”
孔兆陽沉吟道:“伍縣丞極力推薦他做鄉三老,我讓你攪黃了這事。伍家為此事找洪門……等等,祥均,還真有可能!伍嘉之父伍雲柬,多年前因為陽翟縣河水決堤案,為陽翟縣令趙廣漢開脫,嫁禍穎川郡守之事,當時傳得沸沸揚揚。伍家此次找上趙廣漢,打算針對你!…這思路越理越像啊!”
“那我們怎麽應對?”孔祥均道:“是不理會,還是反擊伍嘉?不理會,我沒把柄被他們抓,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反擊的話,伍嘉有些把柄。不過那樣就與伍家撕破了臉。就看值不值?”
孔兆陽沉吟道:“靜觀其變。那個被抓的洪門成員坐實有罪吧?…”見堂弟點頭,他繼續:“不審不放。看他們怎麽跳。本來,我打算運作一下,讓你挪一挪的。但伍嘉主動挑釁你,那就不能空出位置給他了。在官場,我們孔家的優勢是不需要貪墨。但這同時也是我們的劣勢。我們不貪,就少了盟友。不過,這幾年我們的運氣很好,遇上徐大人做大司農。皇上漸漸得誌。徐大人是皇上的左右臂。他又放手讓我管理終南山的事情。嘿嘿,我基本得到了皇上的信賴。”
孔兆陽端杯喝了一口茶,看看周圍沒人,低聲道:“均弟,有幾句話你聽清楚,爛在肚子裏:那位合圍鄉梁三老,是南山居士的嶽父。我幾次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皇上稱南山居士為【先生】。千萬勿傳。不是怕皇上不喜,是怕南山居士不喜。”
孔祥均聽了堂兄的話,如五雷轟頂。
皇上的先生!
他怔怔發呆,半天回不過神來。
這在孔兆陽意料之中。他隻是端著茶杯,微笑喝茶。
良久,孔祥均道:“堂兄,這麽說,外頭傳言可能是真的?”
“什麽傳言?”孔兆陽問。
孔祥均:“傳言說,皇上遇到了貴人。是貴人出手震懾了…”他以手比劃一下:“霍大司馬大將軍。皇上因此得以親政。這是真的嗎?”
孔兆陽以手摩挲下巴,小聲道:“這幾年我與南山居士接觸頗多。都是與魏江大人、徐又成大人、或者還有皇上一起。依我看,這應該是真的。”
孔祥均緩緩點頭。不再說話。
吳秀坡為了嚐試保那個女人一命,立即答應。
於是,秦在業得到了抓捕苟強的證據。因為他精心挑選的舊案有苟強參與。
他把情況告訴了那名女子,送她回去了。至於她今後如何,那是她的事。秦在業也管不了那麽多。
就這樣,秦在業踏踏實實把苟強抓來,關進了大牢。
但是不告訴對方抓他的原因,讓他自己胡亂猜想。
想得越多越好。
苟強不認識杜健,與司馬西也隻見過幾次。隱隱約約知道洪門後台是官府,甚至可能是京兆尹大人。
但他這個層次的人,聽到的都是傳說。從沒見過洪門裏有誰說自己是當官的。
四個人,就苟強被抓進了縣獄。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為啥事。隻有咬緊牙關,什麽也不說。
另外三人中,有一人立即回去報告給司馬西 。
司馬西把三人召回來,問了半天也問不出所以然。
最後斷定,苟強可能是因為梁上幫的事被抓。
因為,司馬西派人進梁上幫,目的就是掌握小偷圈子裏的情報。
這些線人必須參加幫裏的行動。出事時,洪門會想法子撈人。
司馬西讓三人回去,繼續工作。
然後通過路子去查苟強的案子。如果問題不嚴重,再想法把他撈出來。
三人的一番折騰,讓秦在業發現了端倪:原來他們是洪門的。
對洪門的底層結構,秦在業知道一些。但對洪門的高層,或說真正後台,秦在業不知道。
隻有傳說。那是不能作數的。
但牽涉到洪門,秦在業就更慎重了。他必須告訴孔縣令。
孔祥均聽說四人來自洪門後,鄒起了眉頭。
對洪門的傳說,他比秦在業知道的多些。盡管也不是百分百。
孔祥均聽了苟強案子的細節後,吩咐秦在業,對苟強,先不審,就這麽關著。看看會有什麽反應。
反正有一道苟強犯法的證據鏈,板上釘釘。也不怕被他反咬一口。
孔祥均回到家,找堂哥孔兆陽請教。
孔兆陽聽堂弟講了縣衙門口的異常情況,詢問了幾個細節後,得出一個初步判斷:應該是趙廣漢在弄鬼。
趙廣漢這些年,利用暗勢力來製衡暗勢力,是眾所周知的事。
至於他用這些暗勢力監視屬下官員,大家也心知肚明。
他的背後,肯定有大佬支持他搞這一套。
但是大多數高官,是很憎惡這種做法的。
誰沒有隱私?
他這樣做,暫時看來對高官們沒有影響。
但如果大家默認了這種搞法,由得它向上蔓延到朝廷,讓某些人嚐到了甜頭。今後豈不是人人自危?
孔兆陽與堂弟一起,重點分析:趙廣漢為什麽要監視孔祥均?
孔祥均把自己最近的情況理了一理:
長安縣令通常任期還有大半年。如無意外會再幹一任。
長安縣在自己任內,一切正常,民生、治安狀況有改善。
縣衙裏宮鬥不激烈。縣令、縣丞、縣尉三駕馬車相處尚可。
哦?…孔祥均想起一件事:苟強~苟三邊~伍嘉\/梁啟召。
他對孔兆陽道:“堂兄,有件小事不知與這有沒有關聯:上次你讓我阻止一個人到合圍鄉做三老。縣衙門口那四個與洪門相關的人中,被我抓的那個,就是那人的一個兒子。”
“那人的兒子?”孔兆陽道:“不會這麽巧吧?你不是說,那人隻是縣學堂采辦嗎?他怎麽會攀上了洪門?”
孔祥均思索了一陣,緩緩道:“堂兄,那人是縣丞伍嘉極力推薦的。你說,這事與伍嘉及他後麵的家族,會不會有關?”
孔兆陽沉吟道:“伍縣丞極力推薦他做鄉三老,我讓你攪黃了這事。伍家為此事找洪門……等等,祥均,還真有可能!伍嘉之父伍雲柬,多年前因為陽翟縣河水決堤案,為陽翟縣令趙廣漢開脫,嫁禍穎川郡守之事,當時傳得沸沸揚揚。伍家此次找上趙廣漢,打算針對你!…這思路越理越像啊!”
“那我們怎麽應對?”孔祥均道:“是不理會,還是反擊伍嘉?不理會,我沒把柄被他們抓,他們也不能把我怎樣。反擊的話,伍嘉有些把柄。不過那樣就與伍家撕破了臉。就看值不值?”
孔兆陽沉吟道:“靜觀其變。那個被抓的洪門成員坐實有罪吧?…”見堂弟點頭,他繼續:“不審不放。看他們怎麽跳。本來,我打算運作一下,讓你挪一挪的。但伍嘉主動挑釁你,那就不能空出位置給他了。在官場,我們孔家的優勢是不需要貪墨。但這同時也是我們的劣勢。我們不貪,就少了盟友。不過,這幾年我們的運氣很好,遇上徐大人做大司農。皇上漸漸得誌。徐大人是皇上的左右臂。他又放手讓我管理終南山的事情。嘿嘿,我基本得到了皇上的信賴。”
孔兆陽端杯喝了一口茶,看看周圍沒人,低聲道:“均弟,有幾句話你聽清楚,爛在肚子裏:那位合圍鄉梁三老,是南山居士的嶽父。我幾次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皇上稱南山居士為【先生】。千萬勿傳。不是怕皇上不喜,是怕南山居士不喜。”
孔祥均聽了堂兄的話,如五雷轟頂。
皇上的先生!
他怔怔發呆,半天回不過神來。
這在孔兆陽意料之中。他隻是端著茶杯,微笑喝茶。
良久,孔祥均道:“堂兄,這麽說,外頭傳言可能是真的?”
“什麽傳言?”孔兆陽問。
孔祥均:“傳言說,皇上遇到了貴人。是貴人出手震懾了…”他以手比劃一下:“霍大司馬大將軍。皇上因此得以親政。這是真的嗎?”
孔兆陽以手摩挲下巴,小聲道:“這幾年我與南山居士接觸頗多。都是與魏江大人、徐又成大人、或者還有皇上一起。依我看,這應該是真的。”
孔祥均緩緩點頭。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