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西風的彎刀刀技,過去從未正兒八經在家人麵前表演過。
連蕭旺都是頭次見到他的完整刀術。心裏在震驚同時,又暗暗得意。
蕭功偉抱拳朝著蕭西風一揖道:“西風族弟,多謝你展示刀法。你的刀術毫無破綻。族兄我也使刀,但與族弟相比,我甘拜下風。”
蕭西風還禮道:“族兄太謙虛了。”
五人回到原先偏廳。
外麵氣溫濕冷,幾人專心看蕭西風舞刀,一點不覺。
現在回到有地炕的屋子,反而有些不適應。
蕭作川對蕭旺道:“族兄,西風賢侄一身文才武藝,窩在鄉裏,太埋沒浪費了啊!”
接著他轉頭問蕭西風:“不知賢侄將來有什麽打算?有否考慮過到京口、建鄴發展?”
蕭西風看看老爹。蕭旺伸手示意:你自己定。
蕭西風道:“回族叔,晚輩沒想過那些。阿爹、阿娘、姨娘年紀大了,弟弟們還小。晚輩考慮的,主要是照顧他們。”
他摸摸後腦殼,不好意思補充道:“外麵亂糟糟的。晚輩也不知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嘿嘿…”
蕭功偉道:“族弟,你一身好武藝,若到建鄴、京口投身從戎,必能像祖逖、劉琨等前輩英雄一樣,驅逐胡虜、建功立業。”
蕭西風茫然道:“驅逐胡虜、建功立業?大家罷戈止戰不好嗎?如果他們打到山左鄉,晚輩自然毫不客氣,與他們拚死一戰。可是他們也沒犯我什麽事,晚輩不想跑那麽遠去和他們作戰。”
蕭功偉站起身,漲紅了臉道:“你…族弟,你也是讀過聖賢書的人,怎麽說國家興亡,與你無幹?”
蕭慶年起身拉著蕭功偉,按他坐下。自己也坐下後道:“西風族弟,你剛才之言,確實欠妥。我中原大國,被胡虜霸占半壁江山。怎能永遠苟安江南?不過,你和族伯都沒離開過會稽郡,不知北方同胞水深火熱,這也不能怪你。”
他端起茶盞喝了口茶,繼續道:“族弟,咱們蕭家雖然不複祖上榮光,如今隻能算二流家族。但在京口、建鄴,還是有些人脈和實力的。西風族弟,隻要你願意出去走走、見見世麵,蕭家一定拿出資源支持你。加入咱們蕭家私兵部曲也好,投身王家、謝家等大族州郡兵也行。就算是天下最強的北府軍,蕭家也有交好的校尉、將軍,你若想去,也不是難事。怎樣?族弟你有沒興趣?”
蕭西風有些哭笑不得。原來他們是來“抓丁”的。
他再次摸摸後腦殼,然後拱手笑著道:“族叔、兩位族兄,晚輩安貧樂賤,習慣了裏圍、鄉圈的生活。出去京口、建鄴那些繁華都城,未必能混出名堂。晚輩還是…”
蕭作川搶過話頭笑道:“無妨、無妨的。西風族侄,無論啥時候,你想到京口看看,蕭家大門都會對你敞開。”
隨即,他對蕭旺拱手道:“族兄,我們今天見到西風族侄,確定他正如易大俠所說,當得起當世英才之名。我們不虛此行,現在心滿意足,告辭了。他日若是族兄與西風賢侄來京口,咱們好好再敘。今天打攪了!多謝款待!”
說完,招呼兩位侄兒起身,向外走去。
蕭慶年、蕭功偉也立即起身,對蕭旺行禮,與蕭西風拱手作別。
蕭西風去招呼兩位車夫,蕭旺陪著客人走向馬車。
再次道別後,蕭家三位客人乘坐兩部車離去。
客人走遠了,蕭旺什麽也沒說,去忙自己的事。
兒子大了,他的事他自己做主。
蕭西風不去京口、建鄴,蕭旺沒覺得有任何不妥。
相反,要是兒子答應離家去北邊,倒是會讓他擔心。
另外,他大娘、姨娘、媳婦更是會心中不安。
蕭西風回到房裏,對陳夏說了說來客的事。
作為蕭家媳婦,陳夏對蕭家祖籍、分支也知道一點。
反正老公的這支不是什麽正房主脈。與京口蕭家,隔著八、九竿子距離那麽遠,攀不上打不著。
老公不為功名離開家鄉,陳夏心裏十分安慰。
話說蕭家堂兄弟二人,共乘一車,走了很遠後,蕭功偉仍在憤憤不平。
他道:“慶年哥,我承認那蕭西風的刀法確實不錯。可那小子是不是太狂了?他似乎對祖逖、劉琨這些前輩不以為然,也不把州郡兵、北府軍放在眼裏。”
蕭慶年沉吟道:“偉弟,他們這支當年來到吳郡後,失去了家兵、財產,地位低微。以自由民身份融入到本地人群中,已經沒了北地鄉土情結。祖逖、劉琨前輩們的英勇事跡,他們沒有感覺。至於那幾家州郡兵、北府軍,都以收複中原失地為旗幟。蕭西風對中原國土無所謂,也就對他們不感興趣。唉,他真的是吳地人啊,收複中原,他也不願住在那裏。所以中原收不收複,關他啥事呢?他說了,若有人打到家門口,他一定舉刀幹他。跑大老遠為別人打仗,他不願幹。這是聰明人啊。”
蕭功偉思索著、點頭道:“慶年哥你說的也不錯。咱們在京口,抬眼就望得到徐州故鄉,卻回不去。天天念叨著,收複故土成了一種執念。蕭西風他們祖輩,離鄉背井遙遠的很,可能也不怎麽念叨,一代一代淡忘下來,到蕭西風這,根本沒那回事了。其實這樣也不壞。”
兩兄弟達成了共識,心裏卻很悲哀。
故土故土,對念念不忘的人才是故土。
棄舊迎新,甘之如飴,故土也就從記憶裏消失了。
漢懷帝劉禪樂不思蜀,何嚐不是一種解脫、一種境界?
南遷皇族、士族,把南方人綁在自己戰車上,也許南方人早就遭在心裏唾棄了。
再說了,皇族、士族們的事,如果不是拿刀架在脖子上,農戶們才不想摻和。
而此時前麵馬車上的蕭作川,心裏更加悲涼。
蕭家後輩子弟中,舞文弄墨的倒有幾人。可是武將苗子,恁是找不出一個能拿出手的。
兵荒馬亂年代,傑出武將才是家族複興的希望。
大哥朋友、刀俠易東方的這個徒弟蕭西風,正好是徐州蕭氏家族的遠支後代,確實文武雙全,是個人才。
蕭作川出發前,大哥交代過:如果錢塘蕭家那個晚輩真的驚才絕豔,而又願意加入京口蕭家,蕭家不介意將他錄入主脈正統。
可惜,他回絕了。
蕭作川歎了口氣,閉上眼睛開始養神,不再想這事。
連蕭旺都是頭次見到他的完整刀術。心裏在震驚同時,又暗暗得意。
蕭功偉抱拳朝著蕭西風一揖道:“西風族弟,多謝你展示刀法。你的刀術毫無破綻。族兄我也使刀,但與族弟相比,我甘拜下風。”
蕭西風還禮道:“族兄太謙虛了。”
五人回到原先偏廳。
外麵氣溫濕冷,幾人專心看蕭西風舞刀,一點不覺。
現在回到有地炕的屋子,反而有些不適應。
蕭作川對蕭旺道:“族兄,西風賢侄一身文才武藝,窩在鄉裏,太埋沒浪費了啊!”
接著他轉頭問蕭西風:“不知賢侄將來有什麽打算?有否考慮過到京口、建鄴發展?”
蕭西風看看老爹。蕭旺伸手示意:你自己定。
蕭西風道:“回族叔,晚輩沒想過那些。阿爹、阿娘、姨娘年紀大了,弟弟們還小。晚輩考慮的,主要是照顧他們。”
他摸摸後腦殼,不好意思補充道:“外麵亂糟糟的。晚輩也不知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嘿嘿…”
蕭功偉道:“族弟,你一身好武藝,若到建鄴、京口投身從戎,必能像祖逖、劉琨等前輩英雄一樣,驅逐胡虜、建功立業。”
蕭西風茫然道:“驅逐胡虜、建功立業?大家罷戈止戰不好嗎?如果他們打到山左鄉,晚輩自然毫不客氣,與他們拚死一戰。可是他們也沒犯我什麽事,晚輩不想跑那麽遠去和他們作戰。”
蕭功偉站起身,漲紅了臉道:“你…族弟,你也是讀過聖賢書的人,怎麽說國家興亡,與你無幹?”
蕭慶年起身拉著蕭功偉,按他坐下。自己也坐下後道:“西風族弟,你剛才之言,確實欠妥。我中原大國,被胡虜霸占半壁江山。怎能永遠苟安江南?不過,你和族伯都沒離開過會稽郡,不知北方同胞水深火熱,這也不能怪你。”
他端起茶盞喝了口茶,繼續道:“族弟,咱們蕭家雖然不複祖上榮光,如今隻能算二流家族。但在京口、建鄴,還是有些人脈和實力的。西風族弟,隻要你願意出去走走、見見世麵,蕭家一定拿出資源支持你。加入咱們蕭家私兵部曲也好,投身王家、謝家等大族州郡兵也行。就算是天下最強的北府軍,蕭家也有交好的校尉、將軍,你若想去,也不是難事。怎樣?族弟你有沒興趣?”
蕭西風有些哭笑不得。原來他們是來“抓丁”的。
他再次摸摸後腦殼,然後拱手笑著道:“族叔、兩位族兄,晚輩安貧樂賤,習慣了裏圍、鄉圈的生活。出去京口、建鄴那些繁華都城,未必能混出名堂。晚輩還是…”
蕭作川搶過話頭笑道:“無妨、無妨的。西風族侄,無論啥時候,你想到京口看看,蕭家大門都會對你敞開。”
隨即,他對蕭旺拱手道:“族兄,我們今天見到西風族侄,確定他正如易大俠所說,當得起當世英才之名。我們不虛此行,現在心滿意足,告辭了。他日若是族兄與西風賢侄來京口,咱們好好再敘。今天打攪了!多謝款待!”
說完,招呼兩位侄兒起身,向外走去。
蕭慶年、蕭功偉也立即起身,對蕭旺行禮,與蕭西風拱手作別。
蕭西風去招呼兩位車夫,蕭旺陪著客人走向馬車。
再次道別後,蕭家三位客人乘坐兩部車離去。
客人走遠了,蕭旺什麽也沒說,去忙自己的事。
兒子大了,他的事他自己做主。
蕭西風不去京口、建鄴,蕭旺沒覺得有任何不妥。
相反,要是兒子答應離家去北邊,倒是會讓他擔心。
另外,他大娘、姨娘、媳婦更是會心中不安。
蕭西風回到房裏,對陳夏說了說來客的事。
作為蕭家媳婦,陳夏對蕭家祖籍、分支也知道一點。
反正老公的這支不是什麽正房主脈。與京口蕭家,隔著八、九竿子距離那麽遠,攀不上打不著。
老公不為功名離開家鄉,陳夏心裏十分安慰。
話說蕭家堂兄弟二人,共乘一車,走了很遠後,蕭功偉仍在憤憤不平。
他道:“慶年哥,我承認那蕭西風的刀法確實不錯。可那小子是不是太狂了?他似乎對祖逖、劉琨這些前輩不以為然,也不把州郡兵、北府軍放在眼裏。”
蕭慶年沉吟道:“偉弟,他們這支當年來到吳郡後,失去了家兵、財產,地位低微。以自由民身份融入到本地人群中,已經沒了北地鄉土情結。祖逖、劉琨前輩們的英勇事跡,他們沒有感覺。至於那幾家州郡兵、北府軍,都以收複中原失地為旗幟。蕭西風對中原國土無所謂,也就對他們不感興趣。唉,他真的是吳地人啊,收複中原,他也不願住在那裏。所以中原收不收複,關他啥事呢?他說了,若有人打到家門口,他一定舉刀幹他。跑大老遠為別人打仗,他不願幹。這是聰明人啊。”
蕭功偉思索著、點頭道:“慶年哥你說的也不錯。咱們在京口,抬眼就望得到徐州故鄉,卻回不去。天天念叨著,收複故土成了一種執念。蕭西風他們祖輩,離鄉背井遙遠的很,可能也不怎麽念叨,一代一代淡忘下來,到蕭西風這,根本沒那回事了。其實這樣也不壞。”
兩兄弟達成了共識,心裏卻很悲哀。
故土故土,對念念不忘的人才是故土。
棄舊迎新,甘之如飴,故土也就從記憶裏消失了。
漢懷帝劉禪樂不思蜀,何嚐不是一種解脫、一種境界?
南遷皇族、士族,把南方人綁在自己戰車上,也許南方人早就遭在心裏唾棄了。
再說了,皇族、士族們的事,如果不是拿刀架在脖子上,農戶們才不想摻和。
而此時前麵馬車上的蕭作川,心裏更加悲涼。
蕭家後輩子弟中,舞文弄墨的倒有幾人。可是武將苗子,恁是找不出一個能拿出手的。
兵荒馬亂年代,傑出武將才是家族複興的希望。
大哥朋友、刀俠易東方的這個徒弟蕭西風,正好是徐州蕭氏家族的遠支後代,確實文武雙全,是個人才。
蕭作川出發前,大哥交代過:如果錢塘蕭家那個晚輩真的驚才絕豔,而又願意加入京口蕭家,蕭家不介意將他錄入主脈正統。
可惜,他回絕了。
蕭作川歎了口氣,閉上眼睛開始養神,不再想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