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軍隊大舉伐秦,大部隊被阻擊在潼關、蒲阪、定城一帶,沈田子的偏師卻神奇地攻到了長安東邊50裏地的青泥城。
秦主姚泓親率一萬多軍隊圍攻沈田子的不到二千人。
這二千人卻是經過艱苦卓絕的長途作戰、跋涉,淘汰後剩下的精兵強將。
蕭西風帶著四個老鄉組成的錢塘旋錐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沈田子率四個老鄉組成武康戰陣,在周耒等500將士配合下,悍不懼死,殺紅了眼,所向披靡。
傅弘之帶著近1400將士也豁出去了,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大夥沒了退路,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殺!或者死!
隻能說秦主姚泓的軍隊運氣太差,遇到了這樣的亡命之徒,活該他們倒黴。
單兵實力強悍,有戰陣倍增威力,悍不畏死,士氣如虹…沈田子不到二千人的偏師,硬是殺得後秦軍血流成河、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一萬多後秦軍,被斬殺的、踩踏至死的,接近一萬。
剩餘千把人,簇擁著秦主姚泓,狼狽逃回長安城裏,開始閉門守城。
沈田子率軍進駐青泥城。
清點人數,戰損800多,還剩將將一千人。
秦國大軍主力都在前線與王仲德、王鎮惡、檀道濟、朱超時等人的大軍對峙,都城長安的一萬守軍,在青泥之戰中幾乎死傷殆盡。
沈田子堅信自己的一千精兵拿下長安城,輕而易舉。
正在這時,第二路伐秦軍主帥沈林子,因為擔心哥哥的偏師兵力太少吃虧,在得到主公劉裕同意後,率領2000精兵趕來增援哥哥沈田子。
緊趕慢趕,趕到青泥時,哥哥沈田子的人馬已經入了青泥城,正在休整。
見到弟弟帶來2000精兵,沈田子大喜,當即決定立即出擊,拿下長安城再休整。
沈林子把三哥拉到一旁,對他道:“長安城已是咱們嘴邊的肥肉。這次出征,主公是統帥,其他人都比咱倆資曆深。咱們沒有漢王劉邦的野心,奪取長安城這種便宜首功,留給主公吧。這功勞,咱們兄弟倆吃得了,吞不下啊。”
沈田子一想,拍手道:“四弟,還是你想的周全。得虧你趕來及時,要不然,三哥我就糊裏糊塗取了長安城了。”
沈林子道:“三哥,現在,王仲德、王鎮惡、檀道濟、朱超時等幾路人馬,都被秦軍擋在潼關、蒲阪、定城一線。主公當初曾叮囑我們,東邊四路軍攻進洛陽後,就地等他。可是大家見到這次西進伐秦如此順利,都不肯讓先,便都違背主公吩咐貿然繼續西推,結果在潼關、蒲阪等地被姚紹設計,吃了大虧。我不願違背主公意願,請示主公同意後分兵來找你,一是擔心你兵力太少,進攻不順。二又擔心你進攻太順,怕你攻進了長安城。唉,小弟我是左右矛盾啊!所幸趕到時間雖晚了,沒幫上忙,但不算太晚。”
沈田子笑道:“不晚不晚。四弟,你是不知道,三哥我這次走了大運,拉上了蕭西風和他四個老鄉。他們五人…”沈田子邊說邊搖頭道:“簡直不是人。他們組成非常熟練的錐形戰陣:蕭西風在前拖刀傷敵,一倒一片;四人在後麵補刀;蕭西風回頭接應他們,繼續向前推進。如此周而複始,從出發首戰直到最後拿下青泥城,他們的戰功,已經無法統計了。”
“哦,加上三哥你的戰陣…”沈林子沉吟道:“難怪你區區兩千人不到,一路殺過來,最先抵達長安城附近,還幾乎屠滅秦國皇帝一萬多軍隊。”
忽然,沈林子又道:“三哥,咱們這些人,最想攻進長安城的是王鎮惡將軍。他爺爺曾是前秦丞相。前秦為後秦所滅,他想親自為他複仇,告慰先人,同時證明自己。我估計他會劍走偏鋒,趁這季節渭河漲水之時,讓大軍乘蒙衝小艦,由黃河入渭水,溯流而上,進攻長安城。咱們…”
他停住佇聽一下,接著道:“王鎮惡乃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在此地有很強大的人脈基礎。我估計主公的思路裏,將來治理此地,會重點依靠他。咱們不要與他爭。”
沈田子點頭。他覺得自己這位四弟不愧號稱小諸葛,思考問題,條理非常清晰、正確。
不過,他心中隱隱覺得,王鎮惡治理關中,似乎不妥。但這時候言之尚早。
沈林子又問:“三哥你打算怎樣對待蕭西風?”
“還能怎樣對待?”沈田子道:“他說了,打完這場仗,回家養蠶去。軍功什麽的,他統統不要。能獎點金幣最好,沒有金幣,給幾匹馬也行。”
沈林子道:“他的四個老鄉呢?他怎麽說起他們?”
沈田子:“他說了,他們表過態,跟他走。我的想法是,到時給點金幣、幾匹馬,讓他們走。他的軍功要是算起來,封侯都夠了。”
沈林子點頭。過了一會道:“三哥,他是聰明人。這時代風氣就是如此,底層農戶出身,再厲害也是炮灰。經曆了陸彧那件事,他知道還會有人算計他。你我也護不了他一世。但願他回鄉養蠶,可避過災禍吧。”
兄弟倆沉默下來。
沈田子覺得有了主公吩咐,保護他沒有問題。但說到底,也是拿他做炮灰。
算了。在蕭西風的事情上,積點德。
時間一到就放他們走,助他們早些離開是非旋渦。
沈田子心裏做出了決定。
這趟西征,一路殺過來,他們幫自己夠多了。
*****
這次西征後秦的晉國大軍裏,三路軍首領、同為征虜將軍的王鎮惡,心情確實更加激蕩。
因為,長安城,就是他出生、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
那時,他的爺爺王猛是前秦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然爺爺在他三歲時就去世了,但他父親是河東太守。
有祖父餘蔭,父親也是高官。可想而知,他的童年、少年在這裏,是多麽幸福。
可惜,在他13歲那年,前秦國亡了。父親也戰死。
他叔父帶他南下避禍於東晉。然後長大,遇到主公劉裕,得他賞識…
王鎮惡還記得,自己離開前秦前,曾寄居於澠池人李方家。自己答應過他:若日後發達,打回老家,讓李方做澠池縣令。
眼看晉國大軍被後秦軍神姚紹擋在定城一線,無法前行。
而從前由東晉逃到後秦的叛將司馬休之,代表後秦向北魏求救。魏國派出軍隊靠近戰區,虎視眈眈。
形勢對晉軍很不利。
王鎮惡決定孤注一擲,趁雨季渭河漲水,率偏軍乘蒙衝小艦,由黃河入渭水,逆流向長安城出擊。
他的想法得到主公劉裕的支持。於是,王鎮惡率領5千軍隊出發了。
隨後,無論是黃河沿岸還是渭水邊的堡壘裏,後秦軍隻見到蒙著牛皮的船隻在水裏行走,卻見不到人。
當地百姓驚為神靈。
劉裕為了配合王鎮惡,在幾處發動猛攻,吸引敵軍火力。
王鎮惡的大批船隻,很快來到長安城北邊的渭橋南岸。
他命令軍士們飽餐一頓,隻帶武器,棄船上岸。並對大夥說:此地距離長安城北門就幾裏路。咱們要麽攻破長安城,建功立業。要麽戰死,屍骨無存。
眾人激情澎湃。王鎮惡也不馬虎,一馬當先,向渭橋守軍發起進攻。很快擊垮後秦軍。
城內的皇帝姚泓收到消息,立即率軍來援,半路與潰逃的自家軍隊相遇,自己帶的人也被衝散了。
姚泓在幾個親衛掩護下逃回皇宮,關上宮門堅守。
王鎮惡就這樣輕而易舉拿下了長安城。
其實,如果不是沈田子的人馬消滅了長安城近一萬守軍,王鎮惡的隊伍能否攻進長安城,真的難說。
因為,長安城是古老首都,不斷被翻修加強,城牆防禦工事,可以說是天底下最為堅固的。
後秦皇帝姚泓手頭沒有多少軍隊,所以才幹脆放棄守城,改為守衛皇宮,等待城外援軍。
王鎮惡的軍隊損失不大,接管了長安城四麵城門防務。隻有皇宮還在後秦皇帝手裏。
各地秦軍收到晉軍攻打長安城消息,從幾個方向趕來勤王。
可是到了長安城下一看,四道城門都是晉國軍隊把守,城牆全是插著晉軍旗幟。
秦軍軍心潰散,紛紛四麵逃離,去尋找、投奔其他主人。
後秦皇帝姚泓知道了這些情況,走投無路,打開皇宮門,向王鎮惡投降。
至此,後秦滅亡。共曆三帝34年 。
長安城是王鎮惡的出生地、故土。他對軍隊下令:對百姓務必秋毫無犯。
他的做法,得到長安城內6萬多戶、幾十萬各族人的認可。
不久,晉國軍事大都督劉裕進城,對王鎮惡給予高度肯定。
隨即,劉裕將姚氏直係皇族一百餘口屠滅;將後秦皇帝姚泓押往建鄴,當街斬殺,陳屍於市;後秦旁係皇族押往建鄴看管。
後秦國立國之地是中原古都長安,底蘊深厚。劉裕命令將皇宮、國庫裏許多寶貝運往建鄴。
後秦國內,羌族人有十幾萬人,他們全體集合,向西逃竄。
劉裕命令沈林子率軍追擊。
沈林子殺敵幾千,俘虜回來一萬多人。
王鎮惡進入長安城後,將國庫、皇宮裏的財物偷偷搞走很大一部分。劉裕聽說後隻是一笑了之。
劉裕將所得後秦財物,全部賞賜給將士們。
後秦被滅,晉國國土麵積大增,對手除了原來的強敵北魏外,現在多了一個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國。
大夏國國力也十分強大,騎兵凶悍,比後秦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鑒於此種情況,劉裕在長安城未央宮與北伐功臣們商議國事,提出遷都洛陽的想法。
結果除了沈家兩兄弟,其他人都不支持他的意見。
劉裕隻得作罷。
劉裕親率大軍滅了後秦,這樣的功業,比司馬炎滅蜀漢還要偉大得多。加九錫這種美事,自然而然提上議事日程。
他的隨軍長史王弘,是前丞相王導曾孫,前司徒王珣長子。這樣的高門大族嫡係子弟,最有資格去辦理“加九錫”這種高大上的事情。
劉裕悄悄派出親信衛隊,護送王弘回建鄴去。
建鄴城。
劉穆之坐鎮太尉府東府,與大世子劉義符一道,全權處理朝政大事。
他忽然聽說隨軍長史王弘回到了建鄴,正在與皇帝討論為太尉劉裕加九錫之事,頓感血流不暢。
他端坐不動,仔細回憶自己行事為人的一點一滴,檢討一下自己的功過得失。
北府軍將領劉裕決定起事討伐桓玄,向何無忌征詢主簿人選,何無忌舉薦了自己。
從此以後,自己對主公未有一絲一毫貳心。
討桓玄、伐盧循、滅南燕、平劉毅、收西蜀、殺諸葛長民、滅後秦…
在這樁樁件件大事過程中,主公隻需考慮軍事問題:討伐戰略、將士調動、行軍路線、進攻法術…
錢財籌劃、糧草供給、朝務處置、後方情報收集…這些事,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
自己唯一的缺點是貪吃,是真正的口舌之福,不是貪財的意思。自己並不需要多少錢財。
貪吃時還喜歡熱鬧,有時一頓飯,邀請許多人一起進餐。
——當然,都是公款吃喝。
主公也知道這點。自己並不避諱他。
按說,主公不會因為這點事對自己起疑吧?
劉穆之就這樣坐那思考著。他沒注意到,已是夜深了。廚房的下人一直等著他吩咐傳菜開餐。
因為老爺交代過:在他琢磨事情時,不要打攪他。
即便錯過對他最要緊的進餐時間,也不行。
過了半夜,廚房的下人實在覺得不對勁,於是向值守衛士反應情況異常。
衛士們報告給都尉,都尉報告參軍。參軍叫門不應,推門進去,見到尚書左仆射劉穆之大人倒在地上。
走過去,摸摸手、額,冰冷。搭脈,沒了脈相。
參軍一麵吩咐來人去請太醫,一麵命人去通知大世子劉義符大人。
太尉府裏,頓時亂做一團。
不是太尉府家人出了什麽事,而是尚書左仆射劉穆之大人出了事。
……
不久,遠在幾千裏外的長安城臨時大都督府,同時收到了來自建鄴城的情報、消息,都是報告同一件事:劉穆之大人去世了。
另一位隨軍長史王修,進來如實稟明建鄴城消息時,劉裕聽了,隻覺得胸口被堵住,眼前金星閃爍。
他閉眼低頭,等暈眩過去,以幹澀嗓聲問道:“你說什麽?”
王修見大都督臉色蒼白,冷汗直冒,強忍驚慌把消息複述一遍。
劉裕這次聽得更清楚。
他一拳砸在身前案桌上。
案桌應聲缺了一角,垮塌下去。
秦主姚泓親率一萬多軍隊圍攻沈田子的不到二千人。
這二千人卻是經過艱苦卓絕的長途作戰、跋涉,淘汰後剩下的精兵強將。
蕭西風帶著四個老鄉組成的錢塘旋錐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沈田子率四個老鄉組成武康戰陣,在周耒等500將士配合下,悍不懼死,殺紅了眼,所向披靡。
傅弘之帶著近1400將士也豁出去了,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大夥沒了退路,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殺!或者死!
隻能說秦主姚泓的軍隊運氣太差,遇到了這樣的亡命之徒,活該他們倒黴。
單兵實力強悍,有戰陣倍增威力,悍不畏死,士氣如虹…沈田子不到二千人的偏師,硬是殺得後秦軍血流成河、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一萬多後秦軍,被斬殺的、踩踏至死的,接近一萬。
剩餘千把人,簇擁著秦主姚泓,狼狽逃回長安城裏,開始閉門守城。
沈田子率軍進駐青泥城。
清點人數,戰損800多,還剩將將一千人。
秦國大軍主力都在前線與王仲德、王鎮惡、檀道濟、朱超時等人的大軍對峙,都城長安的一萬守軍,在青泥之戰中幾乎死傷殆盡。
沈田子堅信自己的一千精兵拿下長安城,輕而易舉。
正在這時,第二路伐秦軍主帥沈林子,因為擔心哥哥的偏師兵力太少吃虧,在得到主公劉裕同意後,率領2000精兵趕來增援哥哥沈田子。
緊趕慢趕,趕到青泥時,哥哥沈田子的人馬已經入了青泥城,正在休整。
見到弟弟帶來2000精兵,沈田子大喜,當即決定立即出擊,拿下長安城再休整。
沈林子把三哥拉到一旁,對他道:“長安城已是咱們嘴邊的肥肉。這次出征,主公是統帥,其他人都比咱倆資曆深。咱們沒有漢王劉邦的野心,奪取長安城這種便宜首功,留給主公吧。這功勞,咱們兄弟倆吃得了,吞不下啊。”
沈田子一想,拍手道:“四弟,還是你想的周全。得虧你趕來及時,要不然,三哥我就糊裏糊塗取了長安城了。”
沈林子道:“三哥,現在,王仲德、王鎮惡、檀道濟、朱超時等幾路人馬,都被秦軍擋在潼關、蒲阪、定城一線。主公當初曾叮囑我們,東邊四路軍攻進洛陽後,就地等他。可是大家見到這次西進伐秦如此順利,都不肯讓先,便都違背主公吩咐貿然繼續西推,結果在潼關、蒲阪等地被姚紹設計,吃了大虧。我不願違背主公意願,請示主公同意後分兵來找你,一是擔心你兵力太少,進攻不順。二又擔心你進攻太順,怕你攻進了長安城。唉,小弟我是左右矛盾啊!所幸趕到時間雖晚了,沒幫上忙,但不算太晚。”
沈田子笑道:“不晚不晚。四弟,你是不知道,三哥我這次走了大運,拉上了蕭西風和他四個老鄉。他們五人…”沈田子邊說邊搖頭道:“簡直不是人。他們組成非常熟練的錐形戰陣:蕭西風在前拖刀傷敵,一倒一片;四人在後麵補刀;蕭西風回頭接應他們,繼續向前推進。如此周而複始,從出發首戰直到最後拿下青泥城,他們的戰功,已經無法統計了。”
“哦,加上三哥你的戰陣…”沈林子沉吟道:“難怪你區區兩千人不到,一路殺過來,最先抵達長安城附近,還幾乎屠滅秦國皇帝一萬多軍隊。”
忽然,沈林子又道:“三哥,咱們這些人,最想攻進長安城的是王鎮惡將軍。他爺爺曾是前秦丞相。前秦為後秦所滅,他想親自為他複仇,告慰先人,同時證明自己。我估計他會劍走偏鋒,趁這季節渭河漲水之時,讓大軍乘蒙衝小艦,由黃河入渭水,溯流而上,進攻長安城。咱們…”
他停住佇聽一下,接著道:“王鎮惡乃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在此地有很強大的人脈基礎。我估計主公的思路裏,將來治理此地,會重點依靠他。咱們不要與他爭。”
沈田子點頭。他覺得自己這位四弟不愧號稱小諸葛,思考問題,條理非常清晰、正確。
不過,他心中隱隱覺得,王鎮惡治理關中,似乎不妥。但這時候言之尚早。
沈林子又問:“三哥你打算怎樣對待蕭西風?”
“還能怎樣對待?”沈田子道:“他說了,打完這場仗,回家養蠶去。軍功什麽的,他統統不要。能獎點金幣最好,沒有金幣,給幾匹馬也行。”
沈林子道:“他的四個老鄉呢?他怎麽說起他們?”
沈田子:“他說了,他們表過態,跟他走。我的想法是,到時給點金幣、幾匹馬,讓他們走。他的軍功要是算起來,封侯都夠了。”
沈林子點頭。過了一會道:“三哥,他是聰明人。這時代風氣就是如此,底層農戶出身,再厲害也是炮灰。經曆了陸彧那件事,他知道還會有人算計他。你我也護不了他一世。但願他回鄉養蠶,可避過災禍吧。”
兄弟倆沉默下來。
沈田子覺得有了主公吩咐,保護他沒有問題。但說到底,也是拿他做炮灰。
算了。在蕭西風的事情上,積點德。
時間一到就放他們走,助他們早些離開是非旋渦。
沈田子心裏做出了決定。
這趟西征,一路殺過來,他們幫自己夠多了。
*****
這次西征後秦的晉國大軍裏,三路軍首領、同為征虜將軍的王鎮惡,心情確實更加激蕩。
因為,長安城,就是他出生、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
那時,他的爺爺王猛是前秦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然爺爺在他三歲時就去世了,但他父親是河東太守。
有祖父餘蔭,父親也是高官。可想而知,他的童年、少年在這裏,是多麽幸福。
可惜,在他13歲那年,前秦國亡了。父親也戰死。
他叔父帶他南下避禍於東晉。然後長大,遇到主公劉裕,得他賞識…
王鎮惡還記得,自己離開前秦前,曾寄居於澠池人李方家。自己答應過他:若日後發達,打回老家,讓李方做澠池縣令。
眼看晉國大軍被後秦軍神姚紹擋在定城一線,無法前行。
而從前由東晉逃到後秦的叛將司馬休之,代表後秦向北魏求救。魏國派出軍隊靠近戰區,虎視眈眈。
形勢對晉軍很不利。
王鎮惡決定孤注一擲,趁雨季渭河漲水,率偏軍乘蒙衝小艦,由黃河入渭水,逆流向長安城出擊。
他的想法得到主公劉裕的支持。於是,王鎮惡率領5千軍隊出發了。
隨後,無論是黃河沿岸還是渭水邊的堡壘裏,後秦軍隻見到蒙著牛皮的船隻在水裏行走,卻見不到人。
當地百姓驚為神靈。
劉裕為了配合王鎮惡,在幾處發動猛攻,吸引敵軍火力。
王鎮惡的大批船隻,很快來到長安城北邊的渭橋南岸。
他命令軍士們飽餐一頓,隻帶武器,棄船上岸。並對大夥說:此地距離長安城北門就幾裏路。咱們要麽攻破長安城,建功立業。要麽戰死,屍骨無存。
眾人激情澎湃。王鎮惡也不馬虎,一馬當先,向渭橋守軍發起進攻。很快擊垮後秦軍。
城內的皇帝姚泓收到消息,立即率軍來援,半路與潰逃的自家軍隊相遇,自己帶的人也被衝散了。
姚泓在幾個親衛掩護下逃回皇宮,關上宮門堅守。
王鎮惡就這樣輕而易舉拿下了長安城。
其實,如果不是沈田子的人馬消滅了長安城近一萬守軍,王鎮惡的隊伍能否攻進長安城,真的難說。
因為,長安城是古老首都,不斷被翻修加強,城牆防禦工事,可以說是天底下最為堅固的。
後秦皇帝姚泓手頭沒有多少軍隊,所以才幹脆放棄守城,改為守衛皇宮,等待城外援軍。
王鎮惡的軍隊損失不大,接管了長安城四麵城門防務。隻有皇宮還在後秦皇帝手裏。
各地秦軍收到晉軍攻打長安城消息,從幾個方向趕來勤王。
可是到了長安城下一看,四道城門都是晉國軍隊把守,城牆全是插著晉軍旗幟。
秦軍軍心潰散,紛紛四麵逃離,去尋找、投奔其他主人。
後秦皇帝姚泓知道了這些情況,走投無路,打開皇宮門,向王鎮惡投降。
至此,後秦滅亡。共曆三帝34年 。
長安城是王鎮惡的出生地、故土。他對軍隊下令:對百姓務必秋毫無犯。
他的做法,得到長安城內6萬多戶、幾十萬各族人的認可。
不久,晉國軍事大都督劉裕進城,對王鎮惡給予高度肯定。
隨即,劉裕將姚氏直係皇族一百餘口屠滅;將後秦皇帝姚泓押往建鄴,當街斬殺,陳屍於市;後秦旁係皇族押往建鄴看管。
後秦國立國之地是中原古都長安,底蘊深厚。劉裕命令將皇宮、國庫裏許多寶貝運往建鄴。
後秦國內,羌族人有十幾萬人,他們全體集合,向西逃竄。
劉裕命令沈林子率軍追擊。
沈林子殺敵幾千,俘虜回來一萬多人。
王鎮惡進入長安城後,將國庫、皇宮裏的財物偷偷搞走很大一部分。劉裕聽說後隻是一笑了之。
劉裕將所得後秦財物,全部賞賜給將士們。
後秦被滅,晉國國土麵積大增,對手除了原來的強敵北魏外,現在多了一個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國。
大夏國國力也十分強大,騎兵凶悍,比後秦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鑒於此種情況,劉裕在長安城未央宮與北伐功臣們商議國事,提出遷都洛陽的想法。
結果除了沈家兩兄弟,其他人都不支持他的意見。
劉裕隻得作罷。
劉裕親率大軍滅了後秦,這樣的功業,比司馬炎滅蜀漢還要偉大得多。加九錫這種美事,自然而然提上議事日程。
他的隨軍長史王弘,是前丞相王導曾孫,前司徒王珣長子。這樣的高門大族嫡係子弟,最有資格去辦理“加九錫”這種高大上的事情。
劉裕悄悄派出親信衛隊,護送王弘回建鄴去。
建鄴城。
劉穆之坐鎮太尉府東府,與大世子劉義符一道,全權處理朝政大事。
他忽然聽說隨軍長史王弘回到了建鄴,正在與皇帝討論為太尉劉裕加九錫之事,頓感血流不暢。
他端坐不動,仔細回憶自己行事為人的一點一滴,檢討一下自己的功過得失。
北府軍將領劉裕決定起事討伐桓玄,向何無忌征詢主簿人選,何無忌舉薦了自己。
從此以後,自己對主公未有一絲一毫貳心。
討桓玄、伐盧循、滅南燕、平劉毅、收西蜀、殺諸葛長民、滅後秦…
在這樁樁件件大事過程中,主公隻需考慮軍事問題:討伐戰略、將士調動、行軍路線、進攻法術…
錢財籌劃、糧草供給、朝務處置、後方情報收集…這些事,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
自己唯一的缺點是貪吃,是真正的口舌之福,不是貪財的意思。自己並不需要多少錢財。
貪吃時還喜歡熱鬧,有時一頓飯,邀請許多人一起進餐。
——當然,都是公款吃喝。
主公也知道這點。自己並不避諱他。
按說,主公不會因為這點事對自己起疑吧?
劉穆之就這樣坐那思考著。他沒注意到,已是夜深了。廚房的下人一直等著他吩咐傳菜開餐。
因為老爺交代過:在他琢磨事情時,不要打攪他。
即便錯過對他最要緊的進餐時間,也不行。
過了半夜,廚房的下人實在覺得不對勁,於是向值守衛士反應情況異常。
衛士們報告給都尉,都尉報告參軍。參軍叫門不應,推門進去,見到尚書左仆射劉穆之大人倒在地上。
走過去,摸摸手、額,冰冷。搭脈,沒了脈相。
參軍一麵吩咐來人去請太醫,一麵命人去通知大世子劉義符大人。
太尉府裏,頓時亂做一團。
不是太尉府家人出了什麽事,而是尚書左仆射劉穆之大人出了事。
……
不久,遠在幾千裏外的長安城臨時大都督府,同時收到了來自建鄴城的情報、消息,都是報告同一件事:劉穆之大人去世了。
另一位隨軍長史王修,進來如實稟明建鄴城消息時,劉裕聽了,隻覺得胸口被堵住,眼前金星閃爍。
他閉眼低頭,等暈眩過去,以幹澀嗓聲問道:“你說什麽?”
王修見大都督臉色蒼白,冷汗直冒,強忍驚慌把消息複述一遍。
劉裕這次聽得更清楚。
他一拳砸在身前案桌上。
案桌應聲缺了一角,垮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