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連串的變故,著實嚇著了躲在屋內的薑恢一家三口。等到文醜命令發出後,薑恢方才帶著妻女膽戰心驚的從屋內走出。若是先前文醜給他的感覺是謙遜為民、嫉惡如仇的良官優吏,那如今再看文醜時,已是另一番感覺了――殺伐果斷的猛將梟雄。
文醜打眼瞧去,隻見薑恢身側一婦人,其上著羅襦,頸帶披肩,下配青裙,裙長曳地,嫋嫋婷婷,襯出了十分的身材,高髻如雲,楚腰豐/臀,豐姿綽約。雖說衣衫多有縫補,但卻幹淨整潔,令人眼睛一亮,若是再年輕幾歲,定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兒。而其身側緊隨一少女,身量不高,可能是驚嚇過度的原因,臉蛋通紅,但其彎眉秀目,櫻唇欲滴,也是個美人胚子,若是長成,必是與其母一般姿色上嘉,怪不得這朱勇會在如此時候,敢逆了文醜的上任風頭,意欲強娶之!
“在下多謝文君救扶之恩!”薑恢上前整了整衣衫,向下拜道。其妻女亦是忙下拜。
“薑君,此為我有秩職責所在,不能防患於未然,使賊人擾了你家,已是罪過了,怎能受你們的禮拜呢?”文醜忙上前將之扶起言道。又指向兩女虛扶道:“這……?你們也請起吧!”兩漢時期,雖說不比後時兩宋元明時,女人需要遵循三從四德,且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但也有男女不同席之論,男女授受不親之言。所以文醜隻是虛扶之。
“這是賤內杜氏與小女可兒,寒門敝戶多有失禮之處,教文君見笑了。”薑恢將兩女扶起言道。
“非也,尊夫人情禮兼到,令媛亦是婉婉有儀,怎麽會有失禮呢?”文醜聞言笑道。瞧了瞧,柳仲諸人,又言道:“今日朱勇之事未了,不能久待,來日再來拜訪。”
“如此,在下也留侍文君了,來日必掃榻相迎!”薑恢拱手言道。留侍一詞,卻是以仆從之禮敬待文醜!
文醜亦是拱了拱手,轉身率領眾人湧出薑家院落。
“夫君,初聞文君禦寇擊賊之名知其勇猛,後又聞其出任鄉中父母,斷案神明,知其睿智,一直以為他是個中年儒將呢,沒想到竟是如此少年,比之咱家可兒也長不了幾歲吧?”薑恢其婦杜氏見著文醜眾人出院,言道。
薑恢哪能不知其婦之意,悵然言道:“文君雖說年少,可卻未至弱冠之年,即已為鄉有秩,更聽聞其新任桃林校尉之職,其日後前途不可限量,哪是我們這窮苦之家能夠高攀的呢?”
杜氏聞言不悅道:“我卻不這麽認為,以咱家閨女的姿色,也不能隨隨便便找個人就能嫁了的。”
“阿父阿母,你們說什麽呢!”其女薑可兒剛還沉浸在文醜帶給他的震撼中,忽聞得其父母如此討論她,不由麵色一紅,羞怒道。
杜氏見得薑可兒的小臉比之方才更加紅潤,又想到當時朱勇遣人下聘禮時,薑可兒害怕的模樣,惹起了憐愛之心,將之攔在懷中,再聯想到自家身世,不由埋怨道:“當時我怎的就相中了你這個寒門儒子呢?按說你也讀了這數十年的書了,若是謀個一官半職的,我母女也不能受此欺負吧!”
薑恢聞言,也是悵然長歎言道:“鈴兒,我卻是對不起你們母女,更有負恩師教誨之恩!唉,寒門、寒門,誰人會用我這個寒門腐儒呢?”薑恢年輕時於杜鈴之父處求學,因表現上嘉,贏取了師妹的芳心,隨後結為連理,但其後幾經波折,也終未能出仕,如此才有了他落魄一家。
“阿父,阿母,不必太過憂慮了,眼下不是很好嗎?有文君在,鄉裏一定會越來越好的!”薑可兒見得其父母如此愁慮,早忘了先前的羞怒,出言安慰道。
“是啊,有文君在……”
……
那些都是薑恢一家的感慨而已,對於院外圍觀的鄉人而言,見得文醜眾人出來,頓時又是一陣騷亂,早有鄉民在前引著文醜諸人,向著朱勇家走去。可見裏中之人,早有將朱勇除之而後快的想法了。裏民也由原來的驚愕轉變為現在的歡呼欣喜,一路雀躍不已,“父母”之聲,響扼流雲。
兩家相距不很遠,文醜一行人,很快就來到朱宅,隻見一朱門高牆矗立於一眾低門小戶中,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可見朱勇一家於裏中,作威作福至何!
文醜率人衝開朱宅院門,一路直奔向後院,起居之所。或是其家養的賓客提前聽了消息,早逃之夭夭了,文醜一路行來,愣是一個未見!隻得將其門下的丫鬟婆子一一抓捕起來,略一詢問,得知這朱勇本也是裏中的一個破落戶,無父無母,亦無兄弟手足,不知何時聚了些潑皮無賴,自此一路仗勢聚殮財物,欺壓裏人,成了裏中一霸!而其家中大婦小婦七八人,也都是強娶來的,按理說,也都是苦主。
無奈,文醜隻得命人先將這些人一一看住,心想:“先行上報縣君,若是縣中定論這些人都是苦主,就都遣返回家吧!”
文醜又帶著顏良、文霸、柳仲等將朱勇家搜查了一遍,見著金餅銀錢一類的,即命人悄悄收了去,常言道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橫財不富,如今他文醜正是缺錢短糧的時候,怎會放過這麽一個機會呢?
這朱勇之家,說是大家也不為過,比起文醜先前預計的數十萬家資要多上不少,足有百萬。文醜令人搜刮一番,得了六七十萬錢,還有三四十萬的時候,就喝住了眾人,畢竟這案子還是要縣裏接手的,不能給他們留下一個空殼子。
臨出門時,文醜又命人尋了裏父老,吩咐道:“今我留下十名鄉卒,輔助你照看這宅子,不可讓人隨意出入,我自會前去上報縣君,你可以先行尋著裏中的苦主,將朱勇之罪行,一一記述清楚,以便縣裏來人調查,好給他們一個交待。”
三合裏的裏父老是朱家的一位老人,其品德倒是贏得了裏民的讚譽,文醜尋人查探了一番,方才有了如此一幕。
這裏父老聞言,連聲應諾,點頭不止。他雖說也是厭惡朱勇禍亂裏中,但認為其畢竟是朱姓族人,平時裏雖說想過其定會被官府捉拿,懲治一番,卻不想就如此沒了,倒是讓他心驚不已,所以麵對文醜時,也多是感受到其殺伐果斷的一麵。
文醜辭別三合裏鄉民,率領顏良、文霸等一行人,策馬向官寺趕去。
“仁義孝三郎!”
“俠義孝三郎!”
“為民文君!”
在其身後傳來一陣陣的歡呼之聲。
……
今次,當真是滿載而歸,不禁取得了為民除害的好名聲,雖說其後或許有認為文醜殺伐過度的言論,但還有價比六七十萬錢的物資呢,再說文醜於鄉內仁德的名聲,也不比其勇猛少,些許殘暴的言論定不足為慮。
文醜等回到官寺,將朱勇一事,寫成案牘,命人送往縣中,自是不在話下。
值此高興之際,當然不能無酒助興,由是文醜邀了顏良、文霸、柳仲及一幹輕俠和鄉佐王衝等人,於官寺飲酒暢談,鄉卒仆從等也有幸食些邊菜,喝些劣酒,整個官寺,一時間歡愉熱鬧不已。
文醜打眼瞧去,隻見薑恢身側一婦人,其上著羅襦,頸帶披肩,下配青裙,裙長曳地,嫋嫋婷婷,襯出了十分的身材,高髻如雲,楚腰豐/臀,豐姿綽約。雖說衣衫多有縫補,但卻幹淨整潔,令人眼睛一亮,若是再年輕幾歲,定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兒。而其身側緊隨一少女,身量不高,可能是驚嚇過度的原因,臉蛋通紅,但其彎眉秀目,櫻唇欲滴,也是個美人胚子,若是長成,必是與其母一般姿色上嘉,怪不得這朱勇會在如此時候,敢逆了文醜的上任風頭,意欲強娶之!
“在下多謝文君救扶之恩!”薑恢上前整了整衣衫,向下拜道。其妻女亦是忙下拜。
“薑君,此為我有秩職責所在,不能防患於未然,使賊人擾了你家,已是罪過了,怎能受你們的禮拜呢?”文醜忙上前將之扶起言道。又指向兩女虛扶道:“這……?你們也請起吧!”兩漢時期,雖說不比後時兩宋元明時,女人需要遵循三從四德,且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但也有男女不同席之論,男女授受不親之言。所以文醜隻是虛扶之。
“這是賤內杜氏與小女可兒,寒門敝戶多有失禮之處,教文君見笑了。”薑恢將兩女扶起言道。
“非也,尊夫人情禮兼到,令媛亦是婉婉有儀,怎麽會有失禮呢?”文醜聞言笑道。瞧了瞧,柳仲諸人,又言道:“今日朱勇之事未了,不能久待,來日再來拜訪。”
“如此,在下也留侍文君了,來日必掃榻相迎!”薑恢拱手言道。留侍一詞,卻是以仆從之禮敬待文醜!
文醜亦是拱了拱手,轉身率領眾人湧出薑家院落。
“夫君,初聞文君禦寇擊賊之名知其勇猛,後又聞其出任鄉中父母,斷案神明,知其睿智,一直以為他是個中年儒將呢,沒想到竟是如此少年,比之咱家可兒也長不了幾歲吧?”薑恢其婦杜氏見著文醜眾人出院,言道。
薑恢哪能不知其婦之意,悵然言道:“文君雖說年少,可卻未至弱冠之年,即已為鄉有秩,更聽聞其新任桃林校尉之職,其日後前途不可限量,哪是我們這窮苦之家能夠高攀的呢?”
杜氏聞言不悅道:“我卻不這麽認為,以咱家閨女的姿色,也不能隨隨便便找個人就能嫁了的。”
“阿父阿母,你們說什麽呢!”其女薑可兒剛還沉浸在文醜帶給他的震撼中,忽聞得其父母如此討論她,不由麵色一紅,羞怒道。
杜氏見得薑可兒的小臉比之方才更加紅潤,又想到當時朱勇遣人下聘禮時,薑可兒害怕的模樣,惹起了憐愛之心,將之攔在懷中,再聯想到自家身世,不由埋怨道:“當時我怎的就相中了你這個寒門儒子呢?按說你也讀了這數十年的書了,若是謀個一官半職的,我母女也不能受此欺負吧!”
薑恢聞言,也是悵然長歎言道:“鈴兒,我卻是對不起你們母女,更有負恩師教誨之恩!唉,寒門、寒門,誰人會用我這個寒門腐儒呢?”薑恢年輕時於杜鈴之父處求學,因表現上嘉,贏取了師妹的芳心,隨後結為連理,但其後幾經波折,也終未能出仕,如此才有了他落魄一家。
“阿父,阿母,不必太過憂慮了,眼下不是很好嗎?有文君在,鄉裏一定會越來越好的!”薑可兒見得其父母如此愁慮,早忘了先前的羞怒,出言安慰道。
“是啊,有文君在……”
……
那些都是薑恢一家的感慨而已,對於院外圍觀的鄉人而言,見得文醜眾人出來,頓時又是一陣騷亂,早有鄉民在前引著文醜諸人,向著朱勇家走去。可見裏中之人,早有將朱勇除之而後快的想法了。裏民也由原來的驚愕轉變為現在的歡呼欣喜,一路雀躍不已,“父母”之聲,響扼流雲。
兩家相距不很遠,文醜一行人,很快就來到朱宅,隻見一朱門高牆矗立於一眾低門小戶中,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可見朱勇一家於裏中,作威作福至何!
文醜率人衝開朱宅院門,一路直奔向後院,起居之所。或是其家養的賓客提前聽了消息,早逃之夭夭了,文醜一路行來,愣是一個未見!隻得將其門下的丫鬟婆子一一抓捕起來,略一詢問,得知這朱勇本也是裏中的一個破落戶,無父無母,亦無兄弟手足,不知何時聚了些潑皮無賴,自此一路仗勢聚殮財物,欺壓裏人,成了裏中一霸!而其家中大婦小婦七八人,也都是強娶來的,按理說,也都是苦主。
無奈,文醜隻得命人先將這些人一一看住,心想:“先行上報縣君,若是縣中定論這些人都是苦主,就都遣返回家吧!”
文醜又帶著顏良、文霸、柳仲等將朱勇家搜查了一遍,見著金餅銀錢一類的,即命人悄悄收了去,常言道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橫財不富,如今他文醜正是缺錢短糧的時候,怎會放過這麽一個機會呢?
這朱勇之家,說是大家也不為過,比起文醜先前預計的數十萬家資要多上不少,足有百萬。文醜令人搜刮一番,得了六七十萬錢,還有三四十萬的時候,就喝住了眾人,畢竟這案子還是要縣裏接手的,不能給他們留下一個空殼子。
臨出門時,文醜又命人尋了裏父老,吩咐道:“今我留下十名鄉卒,輔助你照看這宅子,不可讓人隨意出入,我自會前去上報縣君,你可以先行尋著裏中的苦主,將朱勇之罪行,一一記述清楚,以便縣裏來人調查,好給他們一個交待。”
三合裏的裏父老是朱家的一位老人,其品德倒是贏得了裏民的讚譽,文醜尋人查探了一番,方才有了如此一幕。
這裏父老聞言,連聲應諾,點頭不止。他雖說也是厭惡朱勇禍亂裏中,但認為其畢竟是朱姓族人,平時裏雖說想過其定會被官府捉拿,懲治一番,卻不想就如此沒了,倒是讓他心驚不已,所以麵對文醜時,也多是感受到其殺伐果斷的一麵。
文醜辭別三合裏鄉民,率領顏良、文霸等一行人,策馬向官寺趕去。
“仁義孝三郎!”
“俠義孝三郎!”
“為民文君!”
在其身後傳來一陣陣的歡呼之聲。
……
今次,當真是滿載而歸,不禁取得了為民除害的好名聲,雖說其後或許有認為文醜殺伐過度的言論,但還有價比六七十萬錢的物資呢,再說文醜於鄉內仁德的名聲,也不比其勇猛少,些許殘暴的言論定不足為慮。
文醜等回到官寺,將朱勇一事,寫成案牘,命人送往縣中,自是不在話下。
值此高興之際,當然不能無酒助興,由是文醜邀了顏良、文霸、柳仲及一幹輕俠和鄉佐王衝等人,於官寺飲酒暢談,鄉卒仆從等也有幸食些邊菜,喝些劣酒,整個官寺,一時間歡愉熱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