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在家感受那來之不易的母愛,文醜與顏良就又踏上了征程。
這日已經到了八月下旬,再不過幾日,也就要進入九月份了,沙河鄉的黔首百姓們都紛紛開始了,粟米收割、小麥播種的準備了。因為這期間,既不曾有什麽天災,也未發生什麽人禍,倒是近些年來,少有的豐收一季。不論是原住的沙河鄉民、還是流民新安的黔首百姓,亦或者是那兩三千的俘虜們,無一不顯露著興奮地神情,洋溢著欣喜的笑容。
鄉民們對於自己手中的任務,幹的也是越加起勁起來!耗時三四個月之久,動用萬餘人口之力打造的沙河鄉溝渠,也到了最後階段,快要全線貫通了!相信在不久的冬小麥一季,就能派上用場,使得沙河鄉民,又多了一個有力的保障!
而近來,糧食稍微寬裕了些,這些流民們的夥食也從一份稀粥,提升到了兩份稀粥的程度,雖說還不能吃飽,但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麵發展,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流民們紛紛慶幸當初選擇了沙河鄉,選擇了文醜,若不然,指不定早暴屍於那片荒野了!而文醜的一係列行動,也使得他們相信,以後會過得更好!當下的沙河鄉早沒有了暮氣沉沉的壓抑,取而代之的是朝氣、是希望。
但是現下的沙河鄉也並非完美的無懈可擊了,相反,卻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與漏洞。
首當其衝的就是,沙河鄉民的經濟基礎極度低下。原住民倒還好些,每家不說能夠拿出來萬餘錢來,但是千餘錢卻是綽綽有餘的。但那些流民就不行了,他們的錢財不是被賊寇們搶走了,就是在流浪的途中丟失消耗一盡了!來到沙河鄉,往往都是孑身一人,或許還能算上,那記錄其一路流落一路困苦的破爛衣衫。
而這部分人恰恰是沙河鄉黔首的絕大部分!這就一下子暴漏出了諸多問題!使得文醜有許多想法不能實現,有些好的政策不能順利施行。比如,孩童入學問題,大部分人是沒有那個多餘的錢財讓其家中的孩童上學的!溫飽尚且沒有解決,還考慮什麽未來?!
再者就是鄉民的住宿問題,本來這些流民隻是住在一片茅草棚中,有些搭成了茅草屋,但也僅僅比露宿荒野稍微好那麽一點而已,而眼下,八月即過,九月將至,天氣也就要真的轉涼了,再不能隻在茅草房裏麵,湊活度日了。住房的建設,需要提上日程。
還有就是鄉民的融合問題,雖說原住的鄉民也是願意幫助這些流民,使他們在此安家,但是畢竟不是一個群體,有著明顯的隔閡。若是不將這層隔閡盡早除去,早晚必會出亂子!
接著就是鄉中的士子問題,士子雖說不多,但是他們往往礙於顏麵、身份,或是其他什麽原因,對於文醜始終不冷不熱。使得文醜不可謂不頭疼!按說他如今的名聲對於這些囿於一鄉的寒門士子,已經足夠他們仰視得了,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也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差錯,文醜亦是常常捫心自問,並沒有做什麽觸犯這些士子的事情啊!相反,還往往給他們爭取利益,以討好他們。
等等等等。
而當下,文醜也就匆匆的趕向官寺,處理一個他認為較為重要的事情---農具的問題。當下鄉民收割糧食在即,可不能在農具上拖了鄉民的後腿。那就是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了!三叩九拜都已將完成了,就剩下最後的一哆嗦了,你沒哆嗦好,那不是自作孽麽。如今,豐收在即,農具撤了後腿,不能收割,那以前的種種不是白做了嗎?所以,文醜認為,這才是當前的頭等大事。
當然,因為先前一季,農具早就被存放在了官寺的倉庫中了,文醜也隻用清點數目,再將破損的農具拿出去修補一番,再令鄉中鐵匠、木匠等再打造出一批來,使得農具充分夠用,不會耽誤鄉民的收種就可以了。
當然,若是有哪些農具,還可以在當下的技術允許範圍內加以改造,使得其更加實用,能夠增加鄉民的勞動效率!文醜也是不會吝嗇的,這就是他作為穿越者的優勢所在了!況且他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太高級的不會,但是尋常的農具,可是從小摸到大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比如講將長直轅犁改進為更為先進的曲轅犁,長直轅犁在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並不高。而曲轅犁就不同,其和長值轅犁相比,有了幾處重大修改。
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偷偷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得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其次是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將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並能使調節耕地深淺規範化,便於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曲轅犁最早出現在唐朝,但其結構完備,輕便省力,曆經唐、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結構沒有多大變化。
再者就是,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杆的鐮刀、短钁等都略有改變,雖說不大,但也使得其更加符和人機工學,使用起來,更便利,舒適。
另外也根據後世見聞,將一些簡單實用的農具,而當下並沒有出現的,一並做出設計圖和構思,交由匠人們打造一番。如耙,用來平整土地之用的。
每一樣,文醜都沒有讓匠人打造過多,隻是三四具而已,畢竟真實的使用效果還是未知的,因為文醜並不能將後世的農具一一搬來,讓這些匠人照著做,而是憑著其自己的印象,大略的將農具的結構、作用等一一敘述而出,再結合現下的農具和匠人們自己的經驗,改造一二。若是效果理想,再大規模製造,若是不理想,再加以改進,這是一個長期的嚐試的過程。
當然,這些也都是文醜頗費了一番口舌,才讓這些匠人願意嚐試的。但是眼下這些改造的農具是不能發揮什麽大的作用了,隻是一個輔助實驗的效用。而真正能夠派上用場的還是,官寺中存放的數千具農具,以及文醜下令製造的另外千餘具農具。攏共也就有了四五千具之多,想來是足夠使用了。
而當文醜同這些匠人完全確定下來新式農具的方案,以及舊式農具應當打造的具體數目時,已經又是四五天時間過去了,距離農忙又近了一步。
而當文醜將那些構圖思想以及對農具改造的奇異思想和盤托出時,倒也著實驚豔了不少人的眼球,鄉佐王衝就是其中之一。他可不曾想到,他這個頂頭上司竟然還是一個農學奇才,以前也沒聽說過文家在農具上有什麽了不起的建樹啊!要說武學、武器方麵,還說的過去,但這農具竟然也可以,王衝也隻能鬱悶不已了。
在此期間,文醜還去了桃林塞一趟,安撫慰問了眾多訓練的士卒。
經過了一場真正戰爭的士卒,較之以前,訓練起來更顯賣力、認真了。這可是和自己身家性命緊密相連的!整個桃林塞在軍司馬薑宣、書佐陳寧及一應曲屯長官的照看帶領下,正常運轉著。
如今僅剩的七百士卒,就有三百騎兵!他們也受益於先前與丘力居的遭遇戰,使得每日都有一頓肉食,愈發強壯了。而這樣的有肉吃生活將會持續到下一年,包括即將招收的新卒,也是同樣的待遇。
相對於那些自持身份,一點機會不給文醜的士子們來說,在軍營中給軍士掃盲的這些識字先生就好的多了。每月按時發放的薪俸、同軍卒一般的三餐飽食、有時還會有來自書佐陳寧的解疑教誨,或向司馬薑宣借閱些書卷竹簡,如此種種,都讓他們非常滿意。
而這對於文醜來說,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文醜的構想中,這三五名士子就是他打開鄉中其他士子的竅門磚。隻要給了他們足夠的利益誘惑,由不得他們不按照文醜的構想,造福鄉民。
而通過近來的觀察,文醜也有了一些眉目,對於這些士子,不能隻用金錢來衡量他們,還要有精神食糧。諸如,每當那個士子從薑宣那裏借得一卷竹簡時,都要興奮上好幾天,比之拿到月俸時還要高興!其在其他幾名士子麵前更是誇誇其談,頗為快意。這就是當下的地層寒門士子現狀,書籍是他們所渴求的!但是在這個黃紙猶是上層階級人員所珍貴的東漢時期,印刷術更是無從談起!書籍往往都是那些名門望族所最為珍視的物品!
這日已經到了八月下旬,再不過幾日,也就要進入九月份了,沙河鄉的黔首百姓們都紛紛開始了,粟米收割、小麥播種的準備了。因為這期間,既不曾有什麽天災,也未發生什麽人禍,倒是近些年來,少有的豐收一季。不論是原住的沙河鄉民、還是流民新安的黔首百姓,亦或者是那兩三千的俘虜們,無一不顯露著興奮地神情,洋溢著欣喜的笑容。
鄉民們對於自己手中的任務,幹的也是越加起勁起來!耗時三四個月之久,動用萬餘人口之力打造的沙河鄉溝渠,也到了最後階段,快要全線貫通了!相信在不久的冬小麥一季,就能派上用場,使得沙河鄉民,又多了一個有力的保障!
而近來,糧食稍微寬裕了些,這些流民們的夥食也從一份稀粥,提升到了兩份稀粥的程度,雖說還不能吃飽,但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麵發展,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流民們紛紛慶幸當初選擇了沙河鄉,選擇了文醜,若不然,指不定早暴屍於那片荒野了!而文醜的一係列行動,也使得他們相信,以後會過得更好!當下的沙河鄉早沒有了暮氣沉沉的壓抑,取而代之的是朝氣、是希望。
但是現下的沙河鄉也並非完美的無懈可擊了,相反,卻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與漏洞。
首當其衝的就是,沙河鄉民的經濟基礎極度低下。原住民倒還好些,每家不說能夠拿出來萬餘錢來,但是千餘錢卻是綽綽有餘的。但那些流民就不行了,他們的錢財不是被賊寇們搶走了,就是在流浪的途中丟失消耗一盡了!來到沙河鄉,往往都是孑身一人,或許還能算上,那記錄其一路流落一路困苦的破爛衣衫。
而這部分人恰恰是沙河鄉黔首的絕大部分!這就一下子暴漏出了諸多問題!使得文醜有許多想法不能實現,有些好的政策不能順利施行。比如,孩童入學問題,大部分人是沒有那個多餘的錢財讓其家中的孩童上學的!溫飽尚且沒有解決,還考慮什麽未來?!
再者就是鄉民的住宿問題,本來這些流民隻是住在一片茅草棚中,有些搭成了茅草屋,但也僅僅比露宿荒野稍微好那麽一點而已,而眼下,八月即過,九月將至,天氣也就要真的轉涼了,再不能隻在茅草房裏麵,湊活度日了。住房的建設,需要提上日程。
還有就是鄉民的融合問題,雖說原住的鄉民也是願意幫助這些流民,使他們在此安家,但是畢竟不是一個群體,有著明顯的隔閡。若是不將這層隔閡盡早除去,早晚必會出亂子!
接著就是鄉中的士子問題,士子雖說不多,但是他們往往礙於顏麵、身份,或是其他什麽原因,對於文醜始終不冷不熱。使得文醜不可謂不頭疼!按說他如今的名聲對於這些囿於一鄉的寒門士子,已經足夠他們仰視得了,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也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差錯,文醜亦是常常捫心自問,並沒有做什麽觸犯這些士子的事情啊!相反,還往往給他們爭取利益,以討好他們。
等等等等。
而當下,文醜也就匆匆的趕向官寺,處理一個他認為較為重要的事情---農具的問題。當下鄉民收割糧食在即,可不能在農具上拖了鄉民的後腿。那就是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了!三叩九拜都已將完成了,就剩下最後的一哆嗦了,你沒哆嗦好,那不是自作孽麽。如今,豐收在即,農具撤了後腿,不能收割,那以前的種種不是白做了嗎?所以,文醜認為,這才是當前的頭等大事。
當然,因為先前一季,農具早就被存放在了官寺的倉庫中了,文醜也隻用清點數目,再將破損的農具拿出去修補一番,再令鄉中鐵匠、木匠等再打造出一批來,使得農具充分夠用,不會耽誤鄉民的收種就可以了。
當然,若是有哪些農具,還可以在當下的技術允許範圍內加以改造,使得其更加實用,能夠增加鄉民的勞動效率!文醜也是不會吝嗇的,這就是他作為穿越者的優勢所在了!況且他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太高級的不會,但是尋常的農具,可是從小摸到大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比如講將長直轅犁改進為更為先進的曲轅犁,長直轅犁在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並不高。而曲轅犁就不同,其和長值轅犁相比,有了幾處重大修改。
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偷偷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得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其次是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將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並能使調節耕地深淺規範化,便於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曲轅犁最早出現在唐朝,但其結構完備,輕便省力,曆經唐、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結構沒有多大變化。
再者就是,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杆的鐮刀、短钁等都略有改變,雖說不大,但也使得其更加符和人機工學,使用起來,更便利,舒適。
另外也根據後世見聞,將一些簡單實用的農具,而當下並沒有出現的,一並做出設計圖和構思,交由匠人們打造一番。如耙,用來平整土地之用的。
每一樣,文醜都沒有讓匠人打造過多,隻是三四具而已,畢竟真實的使用效果還是未知的,因為文醜並不能將後世的農具一一搬來,讓這些匠人照著做,而是憑著其自己的印象,大略的將農具的結構、作用等一一敘述而出,再結合現下的農具和匠人們自己的經驗,改造一二。若是效果理想,再大規模製造,若是不理想,再加以改進,這是一個長期的嚐試的過程。
當然,這些也都是文醜頗費了一番口舌,才讓這些匠人願意嚐試的。但是眼下這些改造的農具是不能發揮什麽大的作用了,隻是一個輔助實驗的效用。而真正能夠派上用場的還是,官寺中存放的數千具農具,以及文醜下令製造的另外千餘具農具。攏共也就有了四五千具之多,想來是足夠使用了。
而當文醜同這些匠人完全確定下來新式農具的方案,以及舊式農具應當打造的具體數目時,已經又是四五天時間過去了,距離農忙又近了一步。
而當文醜將那些構圖思想以及對農具改造的奇異思想和盤托出時,倒也著實驚豔了不少人的眼球,鄉佐王衝就是其中之一。他可不曾想到,他這個頂頭上司竟然還是一個農學奇才,以前也沒聽說過文家在農具上有什麽了不起的建樹啊!要說武學、武器方麵,還說的過去,但這農具竟然也可以,王衝也隻能鬱悶不已了。
在此期間,文醜還去了桃林塞一趟,安撫慰問了眾多訓練的士卒。
經過了一場真正戰爭的士卒,較之以前,訓練起來更顯賣力、認真了。這可是和自己身家性命緊密相連的!整個桃林塞在軍司馬薑宣、書佐陳寧及一應曲屯長官的照看帶領下,正常運轉著。
如今僅剩的七百士卒,就有三百騎兵!他們也受益於先前與丘力居的遭遇戰,使得每日都有一頓肉食,愈發強壯了。而這樣的有肉吃生活將會持續到下一年,包括即將招收的新卒,也是同樣的待遇。
相對於那些自持身份,一點機會不給文醜的士子們來說,在軍營中給軍士掃盲的這些識字先生就好的多了。每月按時發放的薪俸、同軍卒一般的三餐飽食、有時還會有來自書佐陳寧的解疑教誨,或向司馬薑宣借閱些書卷竹簡,如此種種,都讓他們非常滿意。
而這對於文醜來說,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文醜的構想中,這三五名士子就是他打開鄉中其他士子的竅門磚。隻要給了他們足夠的利益誘惑,由不得他們不按照文醜的構想,造福鄉民。
而通過近來的觀察,文醜也有了一些眉目,對於這些士子,不能隻用金錢來衡量他們,還要有精神食糧。諸如,每當那個士子從薑宣那裏借得一卷竹簡時,都要興奮上好幾天,比之拿到月俸時還要高興!其在其他幾名士子麵前更是誇誇其談,頗為快意。這就是當下的地層寒門士子現狀,書籍是他們所渴求的!但是在這個黃紙猶是上層階級人員所珍貴的東漢時期,印刷術更是無從談起!書籍往往都是那些名門望族所最為珍視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