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些大智大賢之人盡皆在場,那麽他們對於此場軍議自然也有著各自的見解。
但見荀彧率先言道:“黔布反漢,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元狩初,淮南王劉安欲叛,亦聲言‘今我絕成皋之口,據三川之險,招山東之兵舉事,如此,十事九成’,又常言‘塞成皋之道,天下不通’。成睾之險,有之久矣!今敖倉之中雖粟米無多,然成睾臨水據山,亦洛陽之東門也,張、曹三將軍兵出酸棗,西向洛都,這成睾非是要先取不可,不取,無以成事。”
黔布、劉安反漢皆是前漢之事。
劉安所言之“三川”指的即是洛陽和河南尹,洛陽雖也是位處中原,卻和潁陰這樣的平原城市不同,其周邊山巒密布,河水眾多,其中遠遠近近的大河有三條,分為涇水、渭水和洛水,此三水悉是源出岐山,亦因有此三水縱橫境內之故,河南尹原本的名字就叫三川郡。
黔布、劉安時,成皋附近的大糧倉敖倉裏還是粟米滿積,洛陽作為前漢控製關東的要地,號為東都,又有儲存巨量兵械的武庫,那時成皋的戰略地位比現在還重要,不過就算如此,便不說敖倉、也不說武庫,隻憑成睾的地勢,這成睾確如荀彧所說,是張邈、曹操等所必須要先攻取的。
此地如不下,別說他們合兵有四萬之眾,即使兵馬再多十倍,打個比方的話,他也還是徘徊在洛陽的門外,無能入也,而一旦打下此關,奪下此地,那就是把洛陽的大門給打壞了,進則可擊洛陽,守亦足能堵住董卓的東向之路,使其空擁強兵。卻隻能蹙於洛內,仿如困獸。
如此潁川和酸棗之兩路人馬,一路由梁縣擊大穀諸關,入洛陽南域。一路出酸棗以擊成睾,扣洛陽東門,如按此謀劃,此番進軍擊董之事,即便不成。也足能使洛陽震動,天下側目。
田豐猶嫌不足,說道:“惜乎酸棗諸公怯戰,袁車騎受韓冀州掣肘,袁公路自至南陽,雖招兵募眾,卻至今屯兵魯陽,慮絕吾等請擊之建,亦無進擊之意。若是他們肯與我等共進兵擊洛,袁車騎南下孟津。袁公路西入弘農、京兆,則董卓縱兵強將悍,亦無能為也,隻有敗亡一途了啊。”
大穀等關是洛陽的南門,成睾是洛陽的東門,孟津是洛陽的北門,而弘農、京兆兩郡在洛陽的西邊,袁術如果兵入此兩郡,董卓軍的退路就有被斷之危。
如果真的能夠如田豐所說的這些,諸路人馬齊動。數十萬步騎共逼洛陽四麵,洛陽城內的吏民必定惶恐不安,董卓的部下也肯定會軍心不定,這麽一來。勝算就很足了。
隻可惜,這隻是一個美好的設想,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文醜、曹操、張邈、孫堅這樣慷慨敢戰的。
戰場上瞬息萬變,這次分兵又是兩路共進,所以作為戰前的謀劃,不可能定得太細。隻能定下一個大的方向。文醜的兩個意見都得到了孫堅的讚成,便算是初步定下了此次出軍進兵的基調,隻等再派人去和張邈、曹操商量之後就可依此行事了。
這次派去見張邈、曹操的使者,不能隨便選個人,關係到軍爭大事,必須得是既有謀略、又能替文醜做主的,文醜第一個想到的是田豐,但大約因近時天氣轉暖,早晚卻仍寒涼,乍暖還涼時節,最易使人患病之故,田豐這兩天身體不適,略感風寒,卻是不能使他去了,最終文醜還是選擇了他的大管家田疇擔當此任。
進軍在即,將要用兵,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文醜此前隻是任命了趙雲、顏良等一批將領為各部校尉,沒有給田豐、荀彧等帳中的謀臣、文士們稱號,此次田疇為文醜出使,去往酸棗是為與張邈、曹操等商議討董軍事,代表的乃是“公家”,不是文醜私人,亦需有個名號,因而,在田疇出前,文醜先把帳下重要的謀士、文臣召集一處,分別給了他們一個任命。
表田豐為監軍校尉,表田疇為參軍校尉,表荀彧為軍師校尉。這三人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陣營”,田疇不用說,這是跟著文醜的“老臣”了,田豐、荀彧雖是新從文醜不久,可既有高名在外,得一校尉職理所當然,而且還可以看做是冀豫兩州諸人在文醜帳下文臣裏的代表了,至於郭嘉其人,雖然才智堪當,不過資曆稍顯不足,是以不在表奏之列。
此三人之下,其餘在文醜帳中掌管文書、冊籍、糧秣等等諸事的眾人亦各有名號,多以“司馬”為稱,包括在潁川來投文醜的那些士人,文醜亦從中選了幾個名聲較大的,也各授其職。除此之外,文醜又把周路、典韋、夏侯蘭、董直等人召來,亦分授校尉之職。
給周路授個校尉之職,是為了他能夠領潁川郡兵出郡作戰,文醜授給他了一個領軍校尉。“領軍”二字,意為“領潁川諸軍”,算是作為其率潁川之兵投奔自己的獎賞吧。
文醜早些時分置本部義從兵馬的時候,將之分為了前、後、中、左、右、騎六部,前後左右騎五部皆拜了校尉,獨中軍因其自領之故,未拜校尉,現下將出兵,他作為主帥,卻不能事無巨細皆出於己,所以中軍這一部也需要任命一個校尉了,乃以董直為中軍校尉。
文醜左右現有八百虎衛,以為親兵,都是從全軍中精選出來的猛士,又以典韋為武衛校尉,統帶總領之。
又擢夏侯蘭為明威校尉,使其統五百軍法士,掌全軍軍法也算是人得其用了。
卻說,周路等武職校尉的名號或以前、後等“部”名,或以武衛、明威等“職分”名,至此,文醜麾下共有了十二校尉,其中武職的有九個,文職的有三個。
加上潁川郡兵和近日來投的潁川壯士,文醜帳下的兵馬已有兩萬餘眾,扣掉在郡北和郡南的盧亮、韓猛兩部屯兵,亦有兩萬來眾,來日作戰,這兩萬來人不可能聚於一處,為方便部署、指揮,同時也是為了提升趙雲和顏良兩人的地位,文醜又表顏良為“行護軍中郎將”,表趙雲為“行撫軍中郎將”。
中郎將和校尉的品秩雖同,地位卻高,一“護”一“撫”,明是將二人置於了諸校尉之上。
營有九部校尉,分掌步騎、糧草、軍法,帳有三校尉,參謀軍事,又有兩個行中郎將並立軍中,文醜部下的文武建製算是初成了。(未完待續。)
但見荀彧率先言道:“黔布反漢,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元狩初,淮南王劉安欲叛,亦聲言‘今我絕成皋之口,據三川之險,招山東之兵舉事,如此,十事九成’,又常言‘塞成皋之道,天下不通’。成睾之險,有之久矣!今敖倉之中雖粟米無多,然成睾臨水據山,亦洛陽之東門也,張、曹三將軍兵出酸棗,西向洛都,這成睾非是要先取不可,不取,無以成事。”
黔布、劉安反漢皆是前漢之事。
劉安所言之“三川”指的即是洛陽和河南尹,洛陽雖也是位處中原,卻和潁陰這樣的平原城市不同,其周邊山巒密布,河水眾多,其中遠遠近近的大河有三條,分為涇水、渭水和洛水,此三水悉是源出岐山,亦因有此三水縱橫境內之故,河南尹原本的名字就叫三川郡。
黔布、劉安時,成皋附近的大糧倉敖倉裏還是粟米滿積,洛陽作為前漢控製關東的要地,號為東都,又有儲存巨量兵械的武庫,那時成皋的戰略地位比現在還重要,不過就算如此,便不說敖倉、也不說武庫,隻憑成睾的地勢,這成睾確如荀彧所說,是張邈、曹操等所必須要先攻取的。
此地如不下,別說他們合兵有四萬之眾,即使兵馬再多十倍,打個比方的話,他也還是徘徊在洛陽的門外,無能入也,而一旦打下此關,奪下此地,那就是把洛陽的大門給打壞了,進則可擊洛陽,守亦足能堵住董卓的東向之路,使其空擁強兵。卻隻能蹙於洛內,仿如困獸。
如此潁川和酸棗之兩路人馬,一路由梁縣擊大穀諸關,入洛陽南域。一路出酸棗以擊成睾,扣洛陽東門,如按此謀劃,此番進軍擊董之事,即便不成。也足能使洛陽震動,天下側目。
田豐猶嫌不足,說道:“惜乎酸棗諸公怯戰,袁車騎受韓冀州掣肘,袁公路自至南陽,雖招兵募眾,卻至今屯兵魯陽,慮絕吾等請擊之建,亦無進擊之意。若是他們肯與我等共進兵擊洛,袁車騎南下孟津。袁公路西入弘農、京兆,則董卓縱兵強將悍,亦無能為也,隻有敗亡一途了啊。”
大穀等關是洛陽的南門,成睾是洛陽的東門,孟津是洛陽的北門,而弘農、京兆兩郡在洛陽的西邊,袁術如果兵入此兩郡,董卓軍的退路就有被斷之危。
如果真的能夠如田豐所說的這些,諸路人馬齊動。數十萬步騎共逼洛陽四麵,洛陽城內的吏民必定惶恐不安,董卓的部下也肯定會軍心不定,這麽一來。勝算就很足了。
隻可惜,這隻是一個美好的設想,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文醜、曹操、張邈、孫堅這樣慷慨敢戰的。
戰場上瞬息萬變,這次分兵又是兩路共進,所以作為戰前的謀劃,不可能定得太細。隻能定下一個大的方向。文醜的兩個意見都得到了孫堅的讚成,便算是初步定下了此次出軍進兵的基調,隻等再派人去和張邈、曹操商量之後就可依此行事了。
這次派去見張邈、曹操的使者,不能隨便選個人,關係到軍爭大事,必須得是既有謀略、又能替文醜做主的,文醜第一個想到的是田豐,但大約因近時天氣轉暖,早晚卻仍寒涼,乍暖還涼時節,最易使人患病之故,田豐這兩天身體不適,略感風寒,卻是不能使他去了,最終文醜還是選擇了他的大管家田疇擔當此任。
進軍在即,將要用兵,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文醜此前隻是任命了趙雲、顏良等一批將領為各部校尉,沒有給田豐、荀彧等帳中的謀臣、文士們稱號,此次田疇為文醜出使,去往酸棗是為與張邈、曹操等商議討董軍事,代表的乃是“公家”,不是文醜私人,亦需有個名號,因而,在田疇出前,文醜先把帳下重要的謀士、文臣召集一處,分別給了他們一個任命。
表田豐為監軍校尉,表田疇為參軍校尉,表荀彧為軍師校尉。這三人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陣營”,田疇不用說,這是跟著文醜的“老臣”了,田豐、荀彧雖是新從文醜不久,可既有高名在外,得一校尉職理所當然,而且還可以看做是冀豫兩州諸人在文醜帳下文臣裏的代表了,至於郭嘉其人,雖然才智堪當,不過資曆稍顯不足,是以不在表奏之列。
此三人之下,其餘在文醜帳中掌管文書、冊籍、糧秣等等諸事的眾人亦各有名號,多以“司馬”為稱,包括在潁川來投文醜的那些士人,文醜亦從中選了幾個名聲較大的,也各授其職。除此之外,文醜又把周路、典韋、夏侯蘭、董直等人召來,亦分授校尉之職。
給周路授個校尉之職,是為了他能夠領潁川郡兵出郡作戰,文醜授給他了一個領軍校尉。“領軍”二字,意為“領潁川諸軍”,算是作為其率潁川之兵投奔自己的獎賞吧。
文醜早些時分置本部義從兵馬的時候,將之分為了前、後、中、左、右、騎六部,前後左右騎五部皆拜了校尉,獨中軍因其自領之故,未拜校尉,現下將出兵,他作為主帥,卻不能事無巨細皆出於己,所以中軍這一部也需要任命一個校尉了,乃以董直為中軍校尉。
文醜左右現有八百虎衛,以為親兵,都是從全軍中精選出來的猛士,又以典韋為武衛校尉,統帶總領之。
又擢夏侯蘭為明威校尉,使其統五百軍法士,掌全軍軍法也算是人得其用了。
卻說,周路等武職校尉的名號或以前、後等“部”名,或以武衛、明威等“職分”名,至此,文醜麾下共有了十二校尉,其中武職的有九個,文職的有三個。
加上潁川郡兵和近日來投的潁川壯士,文醜帳下的兵馬已有兩萬餘眾,扣掉在郡北和郡南的盧亮、韓猛兩部屯兵,亦有兩萬來眾,來日作戰,這兩萬來人不可能聚於一處,為方便部署、指揮,同時也是為了提升趙雲和顏良兩人的地位,文醜又表顏良為“行護軍中郎將”,表趙雲為“行撫軍中郎將”。
中郎將和校尉的品秩雖同,地位卻高,一“護”一“撫”,明是將二人置於了諸校尉之上。
營有九部校尉,分掌步騎、糧草、軍法,帳有三校尉,參謀軍事,又有兩個行中郎將並立軍中,文醜部下的文武建製算是初成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