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文醜、孫堅等又同酸棗方向的張邈、曹操等書信來往了一番之後,於三月十五日,雙方同時出兵。


    文醜沒有召盧亮和韓猛回來,因為他這一出兵,潁川郡就隻剩下了孔伷的部隊,兵力少上不少,而留下韓猛、盧亮則是為了以防萬一,簡單的來說就是,一來能保證退路,二來盧亮所駐的父城在梁縣的東南邊,也就是在梁縣的後方,離梁縣不是很遠,隻有一二百裏地,萬一有事,比如大敗了,有盧亮在此,至少也能得到一個支援。


    從軍出擊的除了田豐、田疇、顏良、趙雲等文醜倚仗的諸人,如已早從陽翟投奔的郭嘉、江顯和被文醜從荀氏門生裏帶出來的一些年輕人也一並被文醜帶在了身邊。


    同日,河內的袁紹亦於遣兵八千,命由淳於瓊統之,向孟津進發。


    淳於瓊是當年的西園八校尉之一,名列第八,為西園右校尉,袁紹出逃洛陽時,他作為堅定的袁黨一員,也跟著出逃了,跟著袁紹一起到了冀州。除曾為西園校尉,與曹操做過同事外,他又是潁川人,袁紹選他統軍與曹操、文醜共進,卻是非常合適,因為潁川算是此次進擊董卓之勢的骨幹力量。


    文醜、孫堅諸人出兵之日,陽翟縣人聞之,鄉人、士人俱出來觀望,遙見諸軍兵甲炫日,耀武揚威,又得知孔伷屯軍不動,不敢擊董,鄉人、士人無不敬佩文醜等人。


    隻不過,敬佩歸敬佩,人人皆知董卓兵強,對文醜等此次的出擊,卻不是每個人都看好的,有不少人都和孔伷是一樣的心思,覺得文醜這是在找死。孔伷沒有來看文醜出兵,隻是在聞報後冷笑了幾聲。


    不管觀者如何想。也不管孔伷如何看,卻說文醜等人拔營出縣。


    經過商議之後,文醜之軍作為先鋒,這卻是因為文醜軍冀州聞名之故。使得孫堅也謙讓三分。對於這個先鋒之位,文醜自是歡喜的,因為先鋒也就意味著最大程度的‘聲望’,當然這都需要你能夠獲勝而歸,縱使不能大勝。最起碼不能慘敗之。


    如是,文醜部排行第一,其次是孫堅部,最後是那三支從孔豫州處‘借’來的郡國兵殿後。


    四五萬步騎,加上輜重,再加上各軍、各部、各曲間的行軍間隔,隊伍綿延逶迤長達幾十裏。


    出了陽翟,文醜等一路向西,行軍並不快,日行十裏而已。兩天半後,前頭汝水在望。


    汝水是從潁川郡的西南邊入的境,到了汝水,再前行不遠,就是潁川郡界,而一出郡,隻需再行二三十裏便是梁縣了。


    梁縣離潁川太近,離袁術屯兵的魯陽也不遠,這裏沒有董卓兵馬屯駐,但是在梁縣西北數十裏外。卻有一支董軍屯紮,——這支董軍倒不是早前襲掠陽城的那支董兵,襲掠陽城的是駐守轘轅關的董軍,轘轅關離陽城很近。四五十裏地而已,騎兵朝發午至。說到轘轅關,其實孔伷不出兵對文醜等也是有好處的,至少有他這支人馬在陽翟,陽翟離轘轅關也不遠,二百多裏。那麽轘轅關的董軍就不會輕動,不會從轘轅關西南下,插過來擊文醜、孫堅部的側翼。


    方才接報,說前頭就是汝水,又有一軍報送來:軍前三十裏外,探查到了一支董軍,約有千騎。


    文醜得報,立即遣派親兵趕去正在行軍的各部,召集諸將。


    顏良、趙雲等各騎馬從本部趕來,匯於中軍。


    道上部隊正在行軍,為不擋住後續部隊的前進,在親衛虎士的扈衛下,文醜下了大道,針對剛接到的敵情,在路邊的野地上和應命而來的諸將召開了一次簡短的軍議。


    他言簡意賅,先簡單敘述了一下軍情,說道:“接軍報,前三十裏處有一支董軍,約千騎上下,料應是從梁西北那處董軍駐營裏來的。”說完軍情,他環顧圍在他身邊的諸將,按劍慨聲說道,“今我與孫將軍、諸校尉共舉兵擊董,尚未出郡,而董兵即先來犯,氣焰囂張,彼輩涼州子,實目無我,我欲迎擊之,以敗其鋒,沮其氣,揚我山東兵威。諸將誰願為先?”


    從年初起兵到現在,一兩個月了,無有一戰,空在潁川消耗時日,文醜麾下諸多猛將早就憋得氣悶,好容易出兵,一個個心勁兒正高,這時聞得自家部隊還沒出郡,那董軍卻就居然敢先跑過來挑釁,更是無人能忍。文霸第一個出來,大聲說道:“我願為大兄斬來犯賊首獻!”


    文醜大喜,說道:“好!”


    這是首戰,當然得要打勝,一個是振奮士氣,再一個也是讓潁川的士人、百姓和豫州軍看看,孔伷不敢出兵,可他文醜卻敢,而且一出軍就打勝仗。


    既然想要打一個勝仗,那自然就最好是選派一員猛將去戰。文霸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文霸本曲人馬略少,僅是千騎,但卻是文醜之軍的精銳所在,麵對同是千騎的董卓之軍,文醜還是頗為不放心的,又撥給他一千精銳,合計兩千甲士,俱皆英銳。


    增兵完畢,文醜命他先行,自統軍在後為援。


    左右有士勸諫,說道:“董卓兵強,今千騎來犯,而將軍卻隻遣二千之兵往擊,恐將敗矣。不如召文霸回來,再給增兵,方才穩妥。”這卻是董卓積威久矣,已經在潁川士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文醜笑而不言,隻看田豐送文霸出去。


    田豐親送文霸到了人群外,笑道:“昔君從明公討賊滅寇,同明公共得號為‘文氏雙傑’,今從明公討董,又得首戰,望君能再揚昔威。”田豐對於文霸倒是自信的緊,這也是因為他知道文醜兵卒戰力的緣故,並不同潁川士子一般的隻知董卓軍猛,不知文醜軍強!


    文霸手提重頭槍,昂首挺胸,雄赳赳地應諾,說道:“必不辱昔日之威,必不墮大兄之名。先生隻管在軍陪從大兄,候我捷報就是!”(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文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花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花彼岸並收藏漢末文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