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道曹操感覺袁紹沒有英雄氣概,實際上這些都是在以曹操為視角所展示出來的袁紹麵目,而站在袁紹的角度來看,則是袁紹憑什麽就非要將自己之兵力借給曹操呢,而且曹操是一個屢戰屢敗之人。這卻又與英雄氣概沒有什麽關係了。
曹操問袁紹借兵,袁紹如直接給他五千兵馬,那就是把自己的兵馬交給曹操暫時統帶了,可他看似大方的說“五千太少”,撥淳於瓊部給曹操,這實際上卻是不肯把自己的兵馬交給曹操統帶,仍是以淳於瓊為那八千步騎的主將,換言之,這是在與曹操“聯兵”,而非“借兵”。
曹操心中對袁紹的這股“道:“如能得淳於將軍相助,我此次出兵,更添三分勝算了。”
袁紹隨口問道:“孟德,卿欲何時出兵?”
曹操答道:“我這就給文、孫寫信,與他們商議之。”
說到就做,當日曹操回到自家營寨之後,就向文醜、孫堅他們寫了一封信件。
荀彧來到文醜的帳中,見田豐、田疇等人已經先到,他坐入席中,皺眉問道:“明公召我等來,是為何事?”
文醜放下手中木碗:“曹孟德給我來了封信。”
荀彧曉有興趣道:“哦,信中說了什麽?”
文醜古井無波言道:“他向袁本初借了八千兵馬,欲應我和孫將軍之倡,共出戰擊董,問我們打算何時出兵。”
荀彧略一沉吟:“那明公準備怎麽回信?”
文醜不假思索道:“時近四月,將要夏收,等到夏收後再出兵吧。”
潁川、陳留、河內、常山等地的夏收時間差不多,早的話,四五月份就該夏收了。
“二次討董”這個事兒,文醜雖然肯定是要做的,但這次他邀請孫堅共同進行的傳檄天下。其目的卻隻不過是想借此機會,再提高一下自家的名望罷了,究其本意,實是沒想著立即就出兵的,所以他打算以夏收為借口,暫以此回信曹操,把再擊董卓這件事稍微拖延一下。以待董軍士氣低落之時。
田豐等人點頭說道:“以此回信,最為恰當。”
田疇不覺歎道:“諸路義軍。除明公與孫將軍外,唯曹將軍為匡扶社稷,討逆慷慨,舍身忘死,可稱忠勇二字。”
曹操已經大敗了一場了,幾乎戰死,在二次募兵的過程中,遇到兵亂,又是差點身死。可在帶著新募的兵卒到了河內後,卻依然積極主戰,敢於進擊,確實稱得上忠勇之稱。
文醜心道:“漢末群雄逐鹿,成事者唯曹、孫、劉三家,如袁紹、袁術諸輩,初時雖聲勢浩大。而最終卻落得一場空,不過是‘為王先驅’,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正說話間,典韋入帳來稟:斥候上報,董軍似有異動。諸人停下話頭,文醜問道:“有何異動?”
典韋言道:“伊闕關胡軫部約有五千人出關南下。轘轅關部董軍亦有約三千人出關,似有東向之意。”
文醜命展開地圖,一邊看地圖,一邊問道:“轘轅關部董軍現在何處?”
典韋回道:“在轘轅關西。”
荀彧目觀地圖,開口道:“可入了我潁川郡內?”
典韋恭謹言道:“尚未。”
轘轅關就在潁川郡和河南尹的交界處,出關稍微向東走一點,就是潁川郡陽城、輪氏二縣的轄地。所以文醜荀彧等先問轘轅關部董軍現在何處。文醜看了會兒轘轅關一帶的地形圖,接著把視線投到了伊闕關一帶,轉而又問道:“胡軫部現在何處?”
卻是田豐答道:“沿伊水而下,此時大約已到新城附近。”新城離伊闕關約六十裏,從新城往東南去,約百裏上下便是梁縣。
文醜注目地圖多時,問田豐等人:“轘轅、伊闕諸關的董軍忽有異動,卿等以為董卓這是意欲何為?”
當下敵情不明,隻知道轘轅關、伊闕關的董軍各有異動,要說“董卓這是意欲何為”,田豐等人暫時之間也難以斷定,粗略算來,至少有三種可能性。
田豐言道:“要麽是欲合兩關之力,分西、南兩路,共擊我潁川;要麽是欲分道進擊,以轘轅關之董軍東向擊我潁川,以伊闕關之董軍南下擊魯陽袁公路;要麽是欲以轘轅關之董軍牽製我部,而以伊闕關之董軍進擊魯陽。”
田疇、荀彧點頭稱是,皆道:“元皓所言正是。”
文醜問典韋說道:“轘轅關出的兵馬是步是騎?”
典韋答道:“步騎皆有,以騎為主。”
文醜進一步問道:“伊闕關呢?”
典韋言道:“亦是如此。”
文醜心下明了,當下言道:“以騎為主,這就是以奔襲為目的了,……傳我軍令,命周路立刻帶兵西進,入駐陽城、輪氏縣外,以備轘轅關的董軍來犯;再令盧亮牢守郡南父城,以防胡軫部偷襲。”典韋接令,待文醜寫好軍令,即出帳外,遣人分去給周路、盧亮傳令去了。
田豐琢磨了會兒,對文醜說道:“明公,我以為董卓這次分道出兵,其意應不是在我潁川。”
文醜詫異:“噢?”
田豐緩緩言道:“義軍諸將軍家眷、族人在京者多矣,而董卓之前卻隻殺了袁家在京者五十餘口,這分明是‘嚴懲罪首’之意,殺了袁家五十餘口後,他旋即又於今時分道出兵,依我看啊,他此次出兵之目的應也是‘嚴懲罪首’,其意應在袁公路,……那轘轅關的三千步騎,想來應隻不過是為了牽製我部,使我不敢出援魯陽的罷了。”
田疇說道:“元皓先生說得有道理。隻是,我軍剛連敗了胡軫數陣,斬獲董兵數千,卻也不能排除董卓有報複我軍之意。”
荀彧言道:“轘轅關三千步騎,伊闕關胡軫部五千步騎,合計八千,如是為我潁川而來,這一仗不可輕視啊。明公,當下之要緊是不管董卓意在何地,我軍先嚴防守備為上。”荀彧倒是頗為中庸,也是最為穩重之人,提出的建議也是穩重之道。(未完待續。)
曹操問袁紹借兵,袁紹如直接給他五千兵馬,那就是把自己的兵馬交給曹操暫時統帶了,可他看似大方的說“五千太少”,撥淳於瓊部給曹操,這實際上卻是不肯把自己的兵馬交給曹操統帶,仍是以淳於瓊為那八千步騎的主將,換言之,這是在與曹操“聯兵”,而非“借兵”。
曹操心中對袁紹的這股“道:“如能得淳於將軍相助,我此次出兵,更添三分勝算了。”
袁紹隨口問道:“孟德,卿欲何時出兵?”
曹操答道:“我這就給文、孫寫信,與他們商議之。”
說到就做,當日曹操回到自家營寨之後,就向文醜、孫堅他們寫了一封信件。
荀彧來到文醜的帳中,見田豐、田疇等人已經先到,他坐入席中,皺眉問道:“明公召我等來,是為何事?”
文醜放下手中木碗:“曹孟德給我來了封信。”
荀彧曉有興趣道:“哦,信中說了什麽?”
文醜古井無波言道:“他向袁本初借了八千兵馬,欲應我和孫將軍之倡,共出戰擊董,問我們打算何時出兵。”
荀彧略一沉吟:“那明公準備怎麽回信?”
文醜不假思索道:“時近四月,將要夏收,等到夏收後再出兵吧。”
潁川、陳留、河內、常山等地的夏收時間差不多,早的話,四五月份就該夏收了。
“二次討董”這個事兒,文醜雖然肯定是要做的,但這次他邀請孫堅共同進行的傳檄天下。其目的卻隻不過是想借此機會,再提高一下自家的名望罷了,究其本意,實是沒想著立即就出兵的,所以他打算以夏收為借口,暫以此回信曹操,把再擊董卓這件事稍微拖延一下。以待董軍士氣低落之時。
田豐等人點頭說道:“以此回信,最為恰當。”
田疇不覺歎道:“諸路義軍。除明公與孫將軍外,唯曹將軍為匡扶社稷,討逆慷慨,舍身忘死,可稱忠勇二字。”
曹操已經大敗了一場了,幾乎戰死,在二次募兵的過程中,遇到兵亂,又是差點身死。可在帶著新募的兵卒到了河內後,卻依然積極主戰,敢於進擊,確實稱得上忠勇之稱。
文醜心道:“漢末群雄逐鹿,成事者唯曹、孫、劉三家,如袁紹、袁術諸輩,初時雖聲勢浩大。而最終卻落得一場空,不過是‘為王先驅’,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正說話間,典韋入帳來稟:斥候上報,董軍似有異動。諸人停下話頭,文醜問道:“有何異動?”
典韋言道:“伊闕關胡軫部約有五千人出關南下。轘轅關部董軍亦有約三千人出關,似有東向之意。”
文醜命展開地圖,一邊看地圖,一邊問道:“轘轅關部董軍現在何處?”
典韋回道:“在轘轅關西。”
荀彧目觀地圖,開口道:“可入了我潁川郡內?”
典韋恭謹言道:“尚未。”
轘轅關就在潁川郡和河南尹的交界處,出關稍微向東走一點,就是潁川郡陽城、輪氏二縣的轄地。所以文醜荀彧等先問轘轅關部董軍現在何處。文醜看了會兒轘轅關一帶的地形圖,接著把視線投到了伊闕關一帶,轉而又問道:“胡軫部現在何處?”
卻是田豐答道:“沿伊水而下,此時大約已到新城附近。”新城離伊闕關約六十裏,從新城往東南去,約百裏上下便是梁縣。
文醜注目地圖多時,問田豐等人:“轘轅、伊闕諸關的董軍忽有異動,卿等以為董卓這是意欲何為?”
當下敵情不明,隻知道轘轅關、伊闕關的董軍各有異動,要說“董卓這是意欲何為”,田豐等人暫時之間也難以斷定,粗略算來,至少有三種可能性。
田豐言道:“要麽是欲合兩關之力,分西、南兩路,共擊我潁川;要麽是欲分道進擊,以轘轅關之董軍東向擊我潁川,以伊闕關之董軍南下擊魯陽袁公路;要麽是欲以轘轅關之董軍牽製我部,而以伊闕關之董軍進擊魯陽。”
田疇、荀彧點頭稱是,皆道:“元皓所言正是。”
文醜問典韋說道:“轘轅關出的兵馬是步是騎?”
典韋答道:“步騎皆有,以騎為主。”
文醜進一步問道:“伊闕關呢?”
典韋言道:“亦是如此。”
文醜心下明了,當下言道:“以騎為主,這就是以奔襲為目的了,……傳我軍令,命周路立刻帶兵西進,入駐陽城、輪氏縣外,以備轘轅關的董軍來犯;再令盧亮牢守郡南父城,以防胡軫部偷襲。”典韋接令,待文醜寫好軍令,即出帳外,遣人分去給周路、盧亮傳令去了。
田豐琢磨了會兒,對文醜說道:“明公,我以為董卓這次分道出兵,其意應不是在我潁川。”
文醜詫異:“噢?”
田豐緩緩言道:“義軍諸將軍家眷、族人在京者多矣,而董卓之前卻隻殺了袁家在京者五十餘口,這分明是‘嚴懲罪首’之意,殺了袁家五十餘口後,他旋即又於今時分道出兵,依我看啊,他此次出兵之目的應也是‘嚴懲罪首’,其意應在袁公路,……那轘轅關的三千步騎,想來應隻不過是為了牽製我部,使我不敢出援魯陽的罷了。”
田疇說道:“元皓先生說得有道理。隻是,我軍剛連敗了胡軫數陣,斬獲董兵數千,卻也不能排除董卓有報複我軍之意。”
荀彧言道:“轘轅關三千步騎,伊闕關胡軫部五千步騎,合計八千,如是為我潁川而來,這一仗不可輕視啊。明公,當下之要緊是不管董卓意在何地,我軍先嚴防守備為上。”荀彧倒是頗為中庸,也是最為穩重之人,提出的建議也是穩重之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