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聽李儒原來是這個意思,鬆了口氣,不以為然,說道:“我方連勝兩場,士氣正高,哪裏來的思歸之意?”


    李儒不敢再多說,連聲應道:“是,是,明公說的是。”


    李儒的話提醒了賈詡。


    賈詡說道:“明公,文優之言,不可不慮。”


    董卓重視賈詡,見賈詡也這麽說,便問道:“怎麽講?”


    “明公久在軍中,定比我更知軍事,擊賊取勝,固是好事,可這好事有時卻也會變成壞事啊。”


    “你是說?”


    “淮‘陰’侯破釜沉舟,故士能死戰,今連勝強敵,又如明公言,我有八關為固、堅城為守,而酸棗賊即將四散,我憂將士部曲會不會反因這些好消息而士氣浮躁、軍心散‘亂’?”


    李儒所謂的“將士思歸”隻是泛泛之言,賈詡卻是從人心出發,有理有據。


    董卓沉‘吟’片刻,說道:“卿言甚是。”問賈詡,“那以卿之見,我現下該怎麽做才行?”


    “鼓聚士氣不外乎三個辦法:一破敵,二嚴軍紀,三以財貨勵之。”


    “方連兩勝,破敵暫不可用。好,就依卿計,我這就下令,命三軍嚴肅軍紀,並分將士財貨。”


    雖聽得董卓如此講,可賈詡卻知:說起“輕財重士”,董卓固是當之無愧,他從不可惜財貨,對部曲將士一向大方,也正因此,才能把那一支原本是漢兵的部曲變成了他的“‘私’兵”,才能使何進、何苗等的部曲心甘情願依附,又才能使呂布這樣的猛將甘願背主相投,可如說及“嚴肅軍紀”,卻從來不是董卓部曲的長項。這後兩條,恐怕也隻有最後一條董卓可以做到。


    念及此,賈詡不覺心道:“隻靠財貨利‘誘’,終非長事。軍紀如不能嚴肅。士氣早晚會散。”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軍紀之扭轉非一朝一夕之力,更關鍵的是,董卓以恩義、財貨聚士。也壓根就沒想過“嚴肅軍紀”。這麽一來,隻能寄希望於冀州、荊州,能早點出現內‘亂’了。


    否則,時日一久,恐怕會真如李儒所說。士驕思歸,難以作戰了。


    關東聯軍和董軍,兩軍對壘,敵我之間,各有短長。


    關東聯軍其長在:州郡並起、聲勢浩大,有士林的輿論支持。


    董軍其長在:倚仗堅關、兵精將猛,控製著朝廷、天子,以為“大義”。


    關東聯軍的短處是:起兵的諸侯們各懷心思,其中大部分人更注重的是“私利”,而非“公義”。袁紹隻是名義上的“盟主”,並不能真切地統一諸路,更無法使臂使指地去指揮他們。


    董軍的短處則是:因在輿論上處於下風,又是“客場作戰”,假以時日一長,必將士氣不振。


    對此,聯軍中和董軍中的明智之士都能看出,所以也才有了文醜、李儒、賈詡等人分別針對董軍“士氣”而提出的各種說法,但不管董軍的“士氣”最終會如何,至少在目前看來。特別是在董卓接受了賈詡的建議,又再一次地給部曲將士大發賞賜的情況下,短期內董軍應還是能保持一個較為高昂的戰鬥狀態的,換言之。也就是說,在經曆了文醜、曹操等義軍這邊的一次進攻、董卓的一次反擊之後,當下義軍和董軍間的戰局從攻守暫時轉入到了僵持狀態。


    轉入僵持狀態後,現在兩邊比拚的就是耐心和糧餉實力了。


    董軍那邊不說,隻是義軍這邊。


    文醜是不缺耐心的,因從孔伷那裏弄來了大批的糧秣。幾個月內,他也不缺糧餉。


    可文醜、孫堅不缺,不代表別的義軍就不缺,袁紹、袁術可能還好點,過了三月,入了四月沒多久,酸棗的那十來支義軍就堅持不下去了。


    首先一個,糧餉方麵。


    一個是糧餉。


    酸棗計有步騎兵馬十餘萬,人吃馬嚼,日用極大,從正月起兵至今已有兩三個月,他們各路兵馬自帶的糧食已然被各自吃得差不多,快要沒了,酸棗屬陳留郡,是張邈的地盤,陳留郡不大,靠此一郡之力,就不說張邈願不願意,就算他願意,也是養不起十幾萬兵馬的。


    再一個是軍衣。


    入了四月已是初夏,天氣轉熱,可很多義軍來酸棗的時候壓根就沒想起帶夏裝,隻有冬衣,二月、三月還好,或者敞個懷,或者怎麽樣,勉強能湊合,到了四月,這冬衣是怎麽也沒法兒穿了,可又沒夏裝,不少兵士都打起了赤膊,或者僅僅穿個**,一入營中,到處都是光膀子,毫無軍風軍容,不好看、不像個軍隊不說,這種狀態和模樣也上不了戰場。


    其次一個,耐心方麵。


    起兵以來,酸棗義軍合兵聯駐幾個月,從開春到入夏,隻有曹操、張邈、鮑信出去打了一仗,結果敗了,還是慘敗,曹操幾乎全軍覆沒,前不久,袁紹、袁術又各敗一仗,而且也稱得上是“慘敗”,袁術損失不小,自家門口被大殺一陣,王匡亦如曹操,幾全軍覆沒,總得算起來,整個聯軍這麽些月,也就文醜、孫堅打了點勝仗,可那點勝仗算什麽?根本影響不了“大局”。文、孫連伊闕關的關門都沒瞧見,隻出郡了百十裏,曹操那邊一敗,他倆就撤回去了。


    整個來看,董軍似乎是“不可戰勝”的,勝利“遙遙無期”,或者說,就別說“勝利”了,再打下來,恐怕一個個步曹操、袁術、王匡的覆轍,盡數兵敗都有可能。


    所以說,酸棗的那十來支義軍都已沒了鬥誌,也沒了等下去的耐心。


    糧餉軍衣缺、又沒了耐心,順理成章的,四月中旬起,酸棗的聯軍便開始了陸續歸郡。


    潁川郡中,文醜、孫堅聽到了這個消息。


    孫堅得聞此訊的當時,就來找文醜。


    “子孝,你聽說了麽?酸棗那邊撤軍了。”


    “聽說了。”


    “十餘萬步騎,以討賊為名,會於酸棗,屯駐數月,除曹、張、鮑三君,餘者無一戰,我聞彼等唯日日飲酒高會而已,如今食盡星散,我真是羞與彼等為伍!所謂英雄名士,徒為天下笑柄。”


    孫堅是以軍功起家的,和酸棗那些“坐談名士”從本質上就不同,根本不是一路人,說到氣惱處,他漲紅了臉,緊握著劍柄,看架勢隻想拔劍出來斫案泄憤。(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文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花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花彼岸並收藏漢末文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