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一頓脾氣,董卓問這斥候:“可有胡軫消息?”
“胡將軍戰敗被俘,為文醜所害。”
董卓長歎一聲,說道:“還是胡軫忠貞!”
胡軫被文醜殺了,常理想來,這肯定是因為胡軫不肯投降的緣故,董卓卻又哪裏能知胡軫死前哀求乞活的模樣?
此時帳中坐的還是上午那些人,王曦和胡軫在涼州齊名,他倆的關係很好,他起身說道:“胡將軍不屈而死,相國當應嘉獎之。”
“卿言甚是。令:賞胡軫家金五百。”
胡軫有一個兒子,跟著他也在軍中,至今沒有消息,想來應是和胡軫一樣,死在戰中了。既已無子嗣,那就隻有賞他家裏一些錢財了。
帳中有人出去傳令,自有人去給胡軫家送錢。
罵完了徐榮,處理完了胡軫的後事,憤怒、哀傷等種種的情緒發泄完,董卓不覺開始發愁。
座上賈詡看出了董卓的心事,起身說道:“相國,今太穀已失,不知相國有何對應之策?”
“文和,你有何高見?”
“太穀一失,由太穀至洛陽再無阻礙,百餘裏地,兩日可至。誠如相國上午所言,文醜、孫堅頗銳,兩人皆知兵者也,自出潁川以來,數戰連勝,如今又得了太穀,士氣正高,洛陽南北,現時又有袁紹、袁術虎視,以我之見,當下之時,能不戰,最好就不要戰。”
太穀一丟,文醜、孫堅兩人部下的數萬人是小事,冀州、魯陽,乃至陳留等地的山東諸將卻是大事,萬一他們見著便宜,再次興兵,挾整個山東州郡之力,大舉而來,以董卓現下的這些人馬和已被董卓燒了個精光、百姓也被遷徙了幹淨的洛陽孤城相拒。卻是萬萬難成。
董卓皺著眉頭說道:“他兩人咄咄逼人,欲取我性命,便是我不欲戰,奈他二人何!”
“天下熙攘。所為者,無非兩個字。”
“哪兩個字。”
“一個是利,一個是名。”
董卓若有所悟,說道:“文和的意思是?”
“武既暫不能敵,相國何不以柔籠絡之?”
“如何籠絡?”
“文醜先前曾請相國送故司空荀公爽的靈柩去潁川。相國當時拒絕了,現下不妨答應,並許給文醜一個顯職;孫堅之妻不是出自名族,相國如有意,可以女許之,並許給他一個顯職。如此,既有了恩義給他倆,又有了實職給他倆,或能暫與他倆和兵。”
董卓說道:“便依卿言。”即令人書寫聖旨,點了李傕。命去見文醜、孫堅議和。
李傕拿了聖旨,點兵三千,出洛陽,往太穀關來。
一日後,到了關下,李傕列陣於外,自策馬上前扣關。
不多時,文醜、孫堅聞報,聯袂來到關上。
李傕從馬上下來,仰頭叫道:“奉相國令。特來拜謁文武猛、烏程侯。”
文醜望了望李傕身後,見他沒帶多少人馬,又看了看李傕身上,見也沒帶甚麽軍器。隻披了身衣甲,帶了柄腰劍,聯係前世對漢末三國的記憶,頓就猜出了李傕的來意。
他笑顧孫堅,說道:“此必是董卓欲求和也。”
孫堅還不太相信,說道:“求和?”
“你我見他一見。不就知道了。”
文醜、孫堅命開關門,放李傕入來。
三人見麵。
李傕拜倒在地,奉上聖旨,對文醜、孫堅說道:“朝廷旨意:拜文武猛為司隸校尉,拜烏程侯為執金吾。並及,相國願送故司空荀公靈柩歸鄉,願以女許烏程侯。”
文醜猜對了董卓派李傕前來的用意,卻沒有想到董卓這麽“大方”。
先說孫堅這邊,執金吾是負責京城的治安最高長官,丁原做過這個位置,秩中二千石,雖非九卿,然與九卿相等,有人把執金吾、將作大匠、大長秋這三個高職和九卿並列,索性稱之為“十二卿”。
給孫堅一個執金吾的職位,已經極是優待了,這還不算,董卓還又願意把女兒許配給孫堅,董卓隻有一個兒子,已經病逝了,留給他了一個孫女,也就是說,董卓膝下現在是既無子、也無孫,是沒有直係的後代繼承他的地位和權力的,那麽沒有子、孫繼承,能繼承他現有一切的便隻有他的兄弟、族親和女婿了,換言之,孫堅如答應了董卓的“許女”,那他就有很大的機會承繼董卓現有的一切。
再說文醜這邊,司隸校尉的品秩雖不如執金吾,可司隸校尉的權利極大,執掌京畿,乃至可管轄百官,號稱“臥虎”,朝會時和尚書令、禦史中丞一起都有單獨的坐席,又共號為“三獨坐”,當年陽球為司隸校尉,誅殺宦官,最終為宦官所患,遂有人對靈帝進讒言,要改任他為衛尉,陽球當時求見靈帝,什麽也沒說,隻求靈帝再讓他當一個月的司隸校尉,好讓他能有時間殺掉作惡的宦官,由此即可見司隸校尉的權力之大。
執金吾、司隸校尉,一個是管轄京都治安的,一個是監督京畿地區的,都是“雄職”,董卓分別拜孫堅、文醜為此二職,看起來是下了血本了,但細細想來,其實不然,現下洛陽已是一片廢墟,天子、百官都在長安,便是文醜、孫堅接受了此二職,其實也發揮不了什麽作用。
文醜問孫堅道:“將軍想娶董卓女麽?”
孫堅冷笑答道:“董卓,國賊,我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焉娶其女?”
文醜再問孫堅道:“那麽將軍欲為執金吾麽?”
“隻要能除掉董卓,我便是歸鄉務農也無不可,執金吾豈我願也?”
聽完孫堅的回答,文醜對仍然拜倒在地的李傕說道:“你聽到孫侯的答複了吧?”
李傕問道:“未知文武猛何意?”
“問我何意?我告訴你我的答複:你回去告訴董卓,想要我和孫侯罷兵也可以,隻要他自裁以謝天下,我和孫侯自就會罷兵歸郡。”
李傕訥訥,不敢言。
文醜說道:“你是來使,我和孫侯不殺你,你回去複命吧!”(未完待續。)
“胡將軍戰敗被俘,為文醜所害。”
董卓長歎一聲,說道:“還是胡軫忠貞!”
胡軫被文醜殺了,常理想來,這肯定是因為胡軫不肯投降的緣故,董卓卻又哪裏能知胡軫死前哀求乞活的模樣?
此時帳中坐的還是上午那些人,王曦和胡軫在涼州齊名,他倆的關係很好,他起身說道:“胡將軍不屈而死,相國當應嘉獎之。”
“卿言甚是。令:賞胡軫家金五百。”
胡軫有一個兒子,跟著他也在軍中,至今沒有消息,想來應是和胡軫一樣,死在戰中了。既已無子嗣,那就隻有賞他家裏一些錢財了。
帳中有人出去傳令,自有人去給胡軫家送錢。
罵完了徐榮,處理完了胡軫的後事,憤怒、哀傷等種種的情緒發泄完,董卓不覺開始發愁。
座上賈詡看出了董卓的心事,起身說道:“相國,今太穀已失,不知相國有何對應之策?”
“文和,你有何高見?”
“太穀一失,由太穀至洛陽再無阻礙,百餘裏地,兩日可至。誠如相國上午所言,文醜、孫堅頗銳,兩人皆知兵者也,自出潁川以來,數戰連勝,如今又得了太穀,士氣正高,洛陽南北,現時又有袁紹、袁術虎視,以我之見,當下之時,能不戰,最好就不要戰。”
太穀一丟,文醜、孫堅兩人部下的數萬人是小事,冀州、魯陽,乃至陳留等地的山東諸將卻是大事,萬一他們見著便宜,再次興兵,挾整個山東州郡之力,大舉而來,以董卓現下的這些人馬和已被董卓燒了個精光、百姓也被遷徙了幹淨的洛陽孤城相拒。卻是萬萬難成。
董卓皺著眉頭說道:“他兩人咄咄逼人,欲取我性命,便是我不欲戰,奈他二人何!”
“天下熙攘。所為者,無非兩個字。”
“哪兩個字。”
“一個是利,一個是名。”
董卓若有所悟,說道:“文和的意思是?”
“武既暫不能敵,相國何不以柔籠絡之?”
“如何籠絡?”
“文醜先前曾請相國送故司空荀公爽的靈柩去潁川。相國當時拒絕了,現下不妨答應,並許給文醜一個顯職;孫堅之妻不是出自名族,相國如有意,可以女許之,並許給他一個顯職。如此,既有了恩義給他倆,又有了實職給他倆,或能暫與他倆和兵。”
董卓說道:“便依卿言。”即令人書寫聖旨,點了李傕。命去見文醜、孫堅議和。
李傕拿了聖旨,點兵三千,出洛陽,往太穀關來。
一日後,到了關下,李傕列陣於外,自策馬上前扣關。
不多時,文醜、孫堅聞報,聯袂來到關上。
李傕從馬上下來,仰頭叫道:“奉相國令。特來拜謁文武猛、烏程侯。”
文醜望了望李傕身後,見他沒帶多少人馬,又看了看李傕身上,見也沒帶甚麽軍器。隻披了身衣甲,帶了柄腰劍,聯係前世對漢末三國的記憶,頓就猜出了李傕的來意。
他笑顧孫堅,說道:“此必是董卓欲求和也。”
孫堅還不太相信,說道:“求和?”
“你我見他一見。不就知道了。”
文醜、孫堅命開關門,放李傕入來。
三人見麵。
李傕拜倒在地,奉上聖旨,對文醜、孫堅說道:“朝廷旨意:拜文武猛為司隸校尉,拜烏程侯為執金吾。並及,相國願送故司空荀公靈柩歸鄉,願以女許烏程侯。”
文醜猜對了董卓派李傕前來的用意,卻沒有想到董卓這麽“大方”。
先說孫堅這邊,執金吾是負責京城的治安最高長官,丁原做過這個位置,秩中二千石,雖非九卿,然與九卿相等,有人把執金吾、將作大匠、大長秋這三個高職和九卿並列,索性稱之為“十二卿”。
給孫堅一個執金吾的職位,已經極是優待了,這還不算,董卓還又願意把女兒許配給孫堅,董卓隻有一個兒子,已經病逝了,留給他了一個孫女,也就是說,董卓膝下現在是既無子、也無孫,是沒有直係的後代繼承他的地位和權力的,那麽沒有子、孫繼承,能繼承他現有一切的便隻有他的兄弟、族親和女婿了,換言之,孫堅如答應了董卓的“許女”,那他就有很大的機會承繼董卓現有的一切。
再說文醜這邊,司隸校尉的品秩雖不如執金吾,可司隸校尉的權利極大,執掌京畿,乃至可管轄百官,號稱“臥虎”,朝會時和尚書令、禦史中丞一起都有單獨的坐席,又共號為“三獨坐”,當年陽球為司隸校尉,誅殺宦官,最終為宦官所患,遂有人對靈帝進讒言,要改任他為衛尉,陽球當時求見靈帝,什麽也沒說,隻求靈帝再讓他當一個月的司隸校尉,好讓他能有時間殺掉作惡的宦官,由此即可見司隸校尉的權力之大。
執金吾、司隸校尉,一個是管轄京都治安的,一個是監督京畿地區的,都是“雄職”,董卓分別拜孫堅、文醜為此二職,看起來是下了血本了,但細細想來,其實不然,現下洛陽已是一片廢墟,天子、百官都在長安,便是文醜、孫堅接受了此二職,其實也發揮不了什麽作用。
文醜問孫堅道:“將軍想娶董卓女麽?”
孫堅冷笑答道:“董卓,國賊,我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焉娶其女?”
文醜再問孫堅道:“那麽將軍欲為執金吾麽?”
“隻要能除掉董卓,我便是歸鄉務農也無不可,執金吾豈我願也?”
聽完孫堅的回答,文醜對仍然拜倒在地的李傕說道:“你聽到孫侯的答複了吧?”
李傕問道:“未知文武猛何意?”
“問我何意?我告訴你我的答複:你回去告訴董卓,想要我和孫侯罷兵也可以,隻要他自裁以謝天下,我和孫侯自就會罷兵歸郡。”
李傕訥訥,不敢言。
文醜說道:“你是來使,我和孫侯不殺你,你回去複命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