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瑾而言,這是投桃報李,於文醜而言,這卻是種善因、得善果。¥f
此時見文醜轉目顧他,李瑾笑道:“中尉設伏馬服山之計,我雖早知,當時在場,但隻是觀睹旁聽而已,未嚐出一謀、劃一策,此勝全是中尉的功勞。中尉之功,我豈能占?還是請中尉來給大王講說此戰的經過吧。”
李瑾雖然會錯了意,可卻也讓文醜知道可以回答劉豫之問了。他從容溫聲,言簡意賅地將此戰的經過講說了一遍。劉豫認真聽完後,拍手大讚:“中尉智謀傑出!常人要是遇刺,恐怕早就被嚇得魂飛魄散,而中尉卻於間不容發、刺客挺刃之際想到了此計。了不起,了不起。”
黃明於堂下側席上笑道:“中尉前從州伯擊黑山,敵百萬眾尚不畏懼,淩剛摧堅,無往不破,況乎幾個刺客?所謂望危如寧、視險如夷,說的就是中尉這樣的人啊。”
堂上諸人,國傅黃宗、治書馮尚、謁者杜固,以及郎中姚協等俱皆稱讚,唯仆何法端坐無言。文醜心道:“李瑾說何法守正持重,看來果然不假。”
黑山生亂的這幾個月,劉豫白天沒胃口吃飯,晚上睡不好覺,隻覺頭上總覺籠罩著濃濃的yin影,不知何時就會命喪賊中,心驚膽寒,瘦了二十多斤,終於皇甫嵩平定冀州,文醜來任常山國中尉,,今天談性甚濃,問完馬服山之戰,又說起國中的形勢。
他對文醜說道:“中尉,孤聽段君說,國西的黑、西諸山穀中群盜蜂聚,時擾縣鄉,中有名王當者。其眾最多,號萬人。不知是真是假?”
“在西、黑諸山穀的群盜裏邊,王當之眾確實最多,不過沒有萬人,至多三千餘。”
田豐辦事幹練,盡管尚未把西、黑諸山穀裏的黑山餘部與盜賊的詳情打探清楚。但已經知道了一個大概。田豐知道的,文醜自也知道。案幾上奉有溫湯,他當下把手指在湯中蘸了下,在案上粗略地畫出常山國之地形,滴水以為山,劃線以為河,指點郡西,從北邊的王當起,到最南已經被消滅的的左須部。把戲元皓打探來的情況一一道出。
滿堂之人,聽他侃侃而談。等他說罷,國傅黃宗歎道:“我雖久居國中,但對西、黑諸山穀裏的群盜卻是隻知有之而不知其詳,中尉初至,於今不滿二十天卻竟已盡知群盜底細,對諸賊藏身之處、諸賊渠帥之名、諸賊之多寡盡了然胸中。較之中尉,我慚愧慚愧。”
傅不參與國事。但因負有“導王以善”的職責,所以在國中的地位很高。“禮如師不臣也”。
文醜對黃宗非仇敬,尊敬的程度甚至超過對李瑾。不過,他的這份尊敬並非全因黃宗在國中的超然地位,也並非因其在國中的德名,主要是因為黃宗的籍貫。
劉豫開心地說道:“山雖藏賊,國有中尉。孤可安枕而眠。”
文醜知天下將亂,是有意要在常山國中尉的任上幹點事情的,他隻有管軍之權,沒有管民、財、糧之權,要想幹點事情。就必須得到國中諸吏的支持,至少不能被他們反對,這會兒見諸人對他都是歡顏相向,甚是滿意,心道:“那何法本來正襟硒,不出一言,此時卻也開口讚我。許子將的一句讚語竟似強過我麾下兩千步騎!”滿意是內心的事兒,表麵上秉持一貫的自謙,他謙虛地對劉豫說道,“醜幸得備位,知能淺薄,唯知盡忠王事,死而後已。”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孫輕伏法後、張燕遠遁,冀州黑山餘部散逃入山中,遁藏在中山、常山、趙、魏諸地,如醜方才所言,左須之外,今國內尚有黃髯等多股黑山,又有趁亂而起的多股盜賊,群盜林立,多者近萬,少者三四百,林林總總,合計怕有近五萬,甚至五萬餘。是以,醜以為,大王與諸公且不可因為馬服山的一場小勝而就對西、黑山穀裏的諸賊掉以輕心。”
李瑾頷首說道:“中尉言之甚是。”問文醜,“中尉既盡知賊情,那麽想來定已有平賊之策,吾願聞之。”
擊討西山、黑山的諸賊關係到常山國的安危,關係到諸人的身家性命命和日後仕途,劉豫諸人皆目注文醜,靜聽他說。
文醜心道:“我的‘平賊策’卻不可盡說與你們聽。”
歸來之後,他日夜籌思,對該如何“平賊”早就有了一個腹稿。不過,他的這份腹稿並非全是“平賊”,更多的是如何借機擴充實力。如掌控郡兵、征召壯勇、控製城防等等。這些內容他不能直言不諱地說出,得改頭換麵,換個說法。
對此,他早有預備,說道:“醜之策唯二。”
“兩個辦法?是什麽?快請言之!”
“其一,防疫。”
黃明說道:“防疫?”
“隻真定、九門兩役,賊兵與我軍的死者就不下十萬,東郡、汝南、潁川、南陽這些地方亦戰死者甚眾。別的不說,單隻我的部曲,從潁川到巨鹿,幾個月的功夫就十折其三。戰死的兵士、賊人很多,因為戰亂而死的百姓更多。醜自出潁川,曆經數州、諸郡,沿途所見,死者枕籍,坐在馬上遠望近視,近則餓殍滿道,遠者伏屍遍野,狐狸銜屍去巢,豺狼爭食其肉,種種慘狀,諸般不忍,僅醜親眼所見,因戰而亡者何止數十萬!
“這麽多死在亂中的人,日頭曝曬,雨水衝刷,地方上如果不加安葬,勢必會引起大疫。一旦疫病再起,便是給了那些不軌之徒機會,恐怕又有人謀逆叛亂。”
桓、靈以來,天下屢起大疫,殿中的這些人或者親曆過疫病之時,或者家、族中有人死在疫中,聽得文醜說起疫病,無不色變。頗有點談虎變色的意思。
李瑾說道:“中尉說得對!前幾天我就在考慮這件事了,正打算傳檄各縣,令諸縣的縣令、長遣人分去各鄉、裏,催促鄉之薔夫、裏之裏魁妥善安葬死者。”
劉豫問道:“防疫是其一,其二是什麽?”
“備糧。”
“備糧?”
“今年的賊亂耽誤了種,賊寇擄掠縣鄉。又搶走了民家的儲糧,現下秋收方過,百姓猶有乏者,至恐甚。國中的倉儲不多,等到來怕是無以相恤。如果出現這種局麵,民為盜賊者必多。醜以為,宜早圖其備,務益致穀以備來之急。”
李瑾連連點頭,說道:“中尉所言甚是。我亦深有此憂。……,隻是,大亂方過,冀州諸郡國均缺糧食,這糧卻從何而來呢?”
文醜心道:“糧食是種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想得糧,自然就隻有兩個辦法,要麽種。要麽搶。現在種已是來不及了,那就隻剩下一個搶。”
搶誰的?誰有糧食搶誰。誰有糧食?豪強、大姓。
他不動聲色地觀注諸人。隻見:劉豫發愁,黃宗蹙眉,黃明撓頭,何法沉吟。很顯然,他們是在苦思該如何才能弄到糧食。他心道:“劉豫、黃宗諸人久居國內,或許對山中的賊情不了解。但對國中豪族、大姓的情況卻必定了解,他們不會不知道這些豪強、大姓盡皆富裕多穀糧,可是瞧他們這副苦思發愁的模樣,卻顯是壓根就沒往這方麵想。”
李瑾、黃宗、黃明、何法諸人不是出身士族就是出身豪強,他們當然不會往本階級身上打主意。不錯。他們不是常山國人,常山國的豪強、士族似乎與他們沒甚關係,搶了也的搶了,挨搶的反正是常山國的豪強、士族,可別忘了,在他們的家鄉也一樣有地方長吏,如果開了這個頭,他們家鄉的地方主吏也這麽幹,又該怎麽辦?打擊豪強、摧折大姓是一回事,打擊不法的豪強大姓就好比是從自身上剜瘡,是為了本階級能更長久地占據統治地位,無緣無故地向豪強、大姓開刀,從他們那裏強取糧食則就又是另一回事了,這種行為會傷及他們自己的利益。
黃明搔首愁歎,說道:“畫餅不能充饑,憑空不能變糧。唉,這糧食卻是不好得也。……,不知中尉可有良策?”
文醜心道:“我初來乍到,雖得一小勝,又得了李瑾‘兵事盡委於我’的話,然也隻能算是剛在常山國站住了腳,問豪強、大姓要糧的話卻是萬不能說出。”就算說,這話也不能出自他口。他暗歎了口氣,複又想道:“唉,空見糧庫卻不能取之,可恨可惱。罷了罷了,我且先集中精力解決了郡兵、城防諸事,再徐思良策來解決此事吧。”
他肅容回答說道:“致穀糧、撫恤百姓,這是民事。中尉者,武職也,此非醜所宜言。醜唯相君馬首是瞻。”
黃明低頭又琢磨了會兒,終無得糧之策,他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自己不是治民理事、解郡國煩憂的材料,心道:“中尉所言甚是,致糧穀、撫恤百姓是民事,是國相的事兒。中尉是武職,不宜言;我管宿衛、少府,和民事不搭邊兒,我也不宜言。”
他瞧了眼坐在對麵的李瑾,心道:“這事兒就讓國相發愁去吧!”一念及此,頓覺輕鬆,笑對文醜說道,“相君問中尉有何平賊策,中尉回答了兩策:一防疫,二備糧。《易》雲:‘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防患於未然,此固應當,可中尉卻為何半字不及平賊的具體方略呢?”
劉豫、李瑾、黃宗、何法諸人聽了黃明此問,俱將心神收回,重注目文醜,聽他分說。
黃明想不出籌糧的辦法便就幹脆不再去想,貌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實則是沒有責任心的一種表現他是權宦家的子弟,不愁沒去處,就算等到明年春天,因為缺糧而致使常山國盜賊肆虐,待不下去了,他也能轉任別地既然如此,他又何必為此擔憂呢?
相比盜賊與糧食,他對文醜的具體平賊方略更感興趣他尋思:“尉征戰數州,戰功赫赫,乃是良將,我要是能借此機會出些力氣,賺些軍功,卻也能向洛陽的親友吹噓一番了”
兩漢重軍功,大凡欲博軍功之人無不是為取功名黃明卻不然,他倒好,賺軍功的目的隻是為了等以後回到洛陽可以向他的狐朋狗友吹噓他這番心思要是被跟著文醜出生入死的那些寒家子弟們知道,恐怕大多都會變了涅,要麽痛心權宦當權,居然使這等人物登居千石之位而卻令有才之士居鄉懷怨,要麽索性破口大罵,當然也可能會有豔羨黃明有個好從父的
黃明的這小心思,殿諸人並不知
不過,他的這個問題卻也是諸人最關心的,因俱將心神收回,重注目文醜,聽他分說
文醜尚未言,黃宗驀然想起一事,轉目看了眼趙王劉豫,起身說道:“擊山平賊,此郡事也,當在國相府說”
剛才國相李瑾問文醜的平賊策,文醜說了“防疫”“備糧”兩條,這兩條是泛泛之論,在王宮裏陳說無妨,但擎到具體的平賊方略,這卻就是常山國的“軍國大事”了漢法禁諸侯王參預政事,軍事更是不許參預的黃宗是國傅,職在“導王向善”,何為“善”,對諸侯王來說,善就是忠孝守法所以,他在反應過來之後,馬上出言阻止文醜在宮陳述方略
李瑾亦醒悟過來,忙亦說道:“黃公說的是”
趙王劉豫知情知趣,當即笑道:“暮色將至,諸公既然還要細議平賊方略,孤就不相留了”
他離席起身,送諸人出殿
行到殿門口,他笑對文醜說道:“今日本想設宴為尉慶功,奈何平賊事大,隻得改日再說尉從豫州來,或還不知我冀州物產,待尉有暇,孤當設佳宴陳歌舞以候諸公與尉:炙豢豹之幼胎,膾渤海之大鯉,盛冀野之美粱,布山之冬釀,令欒城妖女奉獻於諸公席前,傅相長者,居席之右,尉少貴,英姿勃發,孤王陪坐席側,觀元氏之才舞,(未完待續。)
此時見文醜轉目顧他,李瑾笑道:“中尉設伏馬服山之計,我雖早知,當時在場,但隻是觀睹旁聽而已,未嚐出一謀、劃一策,此勝全是中尉的功勞。中尉之功,我豈能占?還是請中尉來給大王講說此戰的經過吧。”
李瑾雖然會錯了意,可卻也讓文醜知道可以回答劉豫之問了。他從容溫聲,言簡意賅地將此戰的經過講說了一遍。劉豫認真聽完後,拍手大讚:“中尉智謀傑出!常人要是遇刺,恐怕早就被嚇得魂飛魄散,而中尉卻於間不容發、刺客挺刃之際想到了此計。了不起,了不起。”
黃明於堂下側席上笑道:“中尉前從州伯擊黑山,敵百萬眾尚不畏懼,淩剛摧堅,無往不破,況乎幾個刺客?所謂望危如寧、視險如夷,說的就是中尉這樣的人啊。”
堂上諸人,國傅黃宗、治書馮尚、謁者杜固,以及郎中姚協等俱皆稱讚,唯仆何法端坐無言。文醜心道:“李瑾說何法守正持重,看來果然不假。”
黑山生亂的這幾個月,劉豫白天沒胃口吃飯,晚上睡不好覺,隻覺頭上總覺籠罩著濃濃的yin影,不知何時就會命喪賊中,心驚膽寒,瘦了二十多斤,終於皇甫嵩平定冀州,文醜來任常山國中尉,,今天談性甚濃,問完馬服山之戰,又說起國中的形勢。
他對文醜說道:“中尉,孤聽段君說,國西的黑、西諸山穀中群盜蜂聚,時擾縣鄉,中有名王當者。其眾最多,號萬人。不知是真是假?”
“在西、黑諸山穀的群盜裏邊,王當之眾確實最多,不過沒有萬人,至多三千餘。”
田豐辦事幹練,盡管尚未把西、黑諸山穀裏的黑山餘部與盜賊的詳情打探清楚。但已經知道了一個大概。田豐知道的,文醜自也知道。案幾上奉有溫湯,他當下把手指在湯中蘸了下,在案上粗略地畫出常山國之地形,滴水以為山,劃線以為河,指點郡西,從北邊的王當起,到最南已經被消滅的的左須部。把戲元皓打探來的情況一一道出。
滿堂之人,聽他侃侃而談。等他說罷,國傅黃宗歎道:“我雖久居國中,但對西、黑諸山穀裏的群盜卻是隻知有之而不知其詳,中尉初至,於今不滿二十天卻竟已盡知群盜底細,對諸賊藏身之處、諸賊渠帥之名、諸賊之多寡盡了然胸中。較之中尉,我慚愧慚愧。”
傅不參與國事。但因負有“導王以善”的職責,所以在國中的地位很高。“禮如師不臣也”。
文醜對黃宗非仇敬,尊敬的程度甚至超過對李瑾。不過,他的這份尊敬並非全因黃宗在國中的超然地位,也並非因其在國中的德名,主要是因為黃宗的籍貫。
劉豫開心地說道:“山雖藏賊,國有中尉。孤可安枕而眠。”
文醜知天下將亂,是有意要在常山國中尉的任上幹點事情的,他隻有管軍之權,沒有管民、財、糧之權,要想幹點事情。就必須得到國中諸吏的支持,至少不能被他們反對,這會兒見諸人對他都是歡顏相向,甚是滿意,心道:“那何法本來正襟硒,不出一言,此時卻也開口讚我。許子將的一句讚語竟似強過我麾下兩千步騎!”滿意是內心的事兒,表麵上秉持一貫的自謙,他謙虛地對劉豫說道,“醜幸得備位,知能淺薄,唯知盡忠王事,死而後已。”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孫輕伏法後、張燕遠遁,冀州黑山餘部散逃入山中,遁藏在中山、常山、趙、魏諸地,如醜方才所言,左須之外,今國內尚有黃髯等多股黑山,又有趁亂而起的多股盜賊,群盜林立,多者近萬,少者三四百,林林總總,合計怕有近五萬,甚至五萬餘。是以,醜以為,大王與諸公且不可因為馬服山的一場小勝而就對西、黑山穀裏的諸賊掉以輕心。”
李瑾頷首說道:“中尉言之甚是。”問文醜,“中尉既盡知賊情,那麽想來定已有平賊之策,吾願聞之。”
擊討西山、黑山的諸賊關係到常山國的安危,關係到諸人的身家性命命和日後仕途,劉豫諸人皆目注文醜,靜聽他說。
文醜心道:“我的‘平賊策’卻不可盡說與你們聽。”
歸來之後,他日夜籌思,對該如何“平賊”早就有了一個腹稿。不過,他的這份腹稿並非全是“平賊”,更多的是如何借機擴充實力。如掌控郡兵、征召壯勇、控製城防等等。這些內容他不能直言不諱地說出,得改頭換麵,換個說法。
對此,他早有預備,說道:“醜之策唯二。”
“兩個辦法?是什麽?快請言之!”
“其一,防疫。”
黃明說道:“防疫?”
“隻真定、九門兩役,賊兵與我軍的死者就不下十萬,東郡、汝南、潁川、南陽這些地方亦戰死者甚眾。別的不說,單隻我的部曲,從潁川到巨鹿,幾個月的功夫就十折其三。戰死的兵士、賊人很多,因為戰亂而死的百姓更多。醜自出潁川,曆經數州、諸郡,沿途所見,死者枕籍,坐在馬上遠望近視,近則餓殍滿道,遠者伏屍遍野,狐狸銜屍去巢,豺狼爭食其肉,種種慘狀,諸般不忍,僅醜親眼所見,因戰而亡者何止數十萬!
“這麽多死在亂中的人,日頭曝曬,雨水衝刷,地方上如果不加安葬,勢必會引起大疫。一旦疫病再起,便是給了那些不軌之徒機會,恐怕又有人謀逆叛亂。”
桓、靈以來,天下屢起大疫,殿中的這些人或者親曆過疫病之時,或者家、族中有人死在疫中,聽得文醜說起疫病,無不色變。頗有點談虎變色的意思。
李瑾說道:“中尉說得對!前幾天我就在考慮這件事了,正打算傳檄各縣,令諸縣的縣令、長遣人分去各鄉、裏,催促鄉之薔夫、裏之裏魁妥善安葬死者。”
劉豫問道:“防疫是其一,其二是什麽?”
“備糧。”
“備糧?”
“今年的賊亂耽誤了種,賊寇擄掠縣鄉。又搶走了民家的儲糧,現下秋收方過,百姓猶有乏者,至恐甚。國中的倉儲不多,等到來怕是無以相恤。如果出現這種局麵,民為盜賊者必多。醜以為,宜早圖其備,務益致穀以備來之急。”
李瑾連連點頭,說道:“中尉所言甚是。我亦深有此憂。……,隻是,大亂方過,冀州諸郡國均缺糧食,這糧卻從何而來呢?”
文醜心道:“糧食是種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想得糧,自然就隻有兩個辦法,要麽種。要麽搶。現在種已是來不及了,那就隻剩下一個搶。”
搶誰的?誰有糧食搶誰。誰有糧食?豪強、大姓。
他不動聲色地觀注諸人。隻見:劉豫發愁,黃宗蹙眉,黃明撓頭,何法沉吟。很顯然,他們是在苦思該如何才能弄到糧食。他心道:“劉豫、黃宗諸人久居國內,或許對山中的賊情不了解。但對國中豪族、大姓的情況卻必定了解,他們不會不知道這些豪強、大姓盡皆富裕多穀糧,可是瞧他們這副苦思發愁的模樣,卻顯是壓根就沒往這方麵想。”
李瑾、黃宗、黃明、何法諸人不是出身士族就是出身豪強,他們當然不會往本階級身上打主意。不錯。他們不是常山國人,常山國的豪強、士族似乎與他們沒甚關係,搶了也的搶了,挨搶的反正是常山國的豪強、士族,可別忘了,在他們的家鄉也一樣有地方長吏,如果開了這個頭,他們家鄉的地方主吏也這麽幹,又該怎麽辦?打擊豪強、摧折大姓是一回事,打擊不法的豪強大姓就好比是從自身上剜瘡,是為了本階級能更長久地占據統治地位,無緣無故地向豪強、大姓開刀,從他們那裏強取糧食則就又是另一回事了,這種行為會傷及他們自己的利益。
黃明搔首愁歎,說道:“畫餅不能充饑,憑空不能變糧。唉,這糧食卻是不好得也。……,不知中尉可有良策?”
文醜心道:“我初來乍到,雖得一小勝,又得了李瑾‘兵事盡委於我’的話,然也隻能算是剛在常山國站住了腳,問豪強、大姓要糧的話卻是萬不能說出。”就算說,這話也不能出自他口。他暗歎了口氣,複又想道:“唉,空見糧庫卻不能取之,可恨可惱。罷了罷了,我且先集中精力解決了郡兵、城防諸事,再徐思良策來解決此事吧。”
他肅容回答說道:“致穀糧、撫恤百姓,這是民事。中尉者,武職也,此非醜所宜言。醜唯相君馬首是瞻。”
黃明低頭又琢磨了會兒,終無得糧之策,他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自己不是治民理事、解郡國煩憂的材料,心道:“中尉所言甚是,致糧穀、撫恤百姓是民事,是國相的事兒。中尉是武職,不宜言;我管宿衛、少府,和民事不搭邊兒,我也不宜言。”
他瞧了眼坐在對麵的李瑾,心道:“這事兒就讓國相發愁去吧!”一念及此,頓覺輕鬆,笑對文醜說道,“相君問中尉有何平賊策,中尉回答了兩策:一防疫,二備糧。《易》雲:‘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防患於未然,此固應當,可中尉卻為何半字不及平賊的具體方略呢?”
劉豫、李瑾、黃宗、何法諸人聽了黃明此問,俱將心神收回,重注目文醜,聽他分說。
黃明想不出籌糧的辦法便就幹脆不再去想,貌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實則是沒有責任心的一種表現他是權宦家的子弟,不愁沒去處,就算等到明年春天,因為缺糧而致使常山國盜賊肆虐,待不下去了,他也能轉任別地既然如此,他又何必為此擔憂呢?
相比盜賊與糧食,他對文醜的具體平賊方略更感興趣他尋思:“尉征戰數州,戰功赫赫,乃是良將,我要是能借此機會出些力氣,賺些軍功,卻也能向洛陽的親友吹噓一番了”
兩漢重軍功,大凡欲博軍功之人無不是為取功名黃明卻不然,他倒好,賺軍功的目的隻是為了等以後回到洛陽可以向他的狐朋狗友吹噓他這番心思要是被跟著文醜出生入死的那些寒家子弟們知道,恐怕大多都會變了涅,要麽痛心權宦當權,居然使這等人物登居千石之位而卻令有才之士居鄉懷怨,要麽索性破口大罵,當然也可能會有豔羨黃明有個好從父的
黃明的這小心思,殿諸人並不知
不過,他的這個問題卻也是諸人最關心的,因俱將心神收回,重注目文醜,聽他分說
文醜尚未言,黃宗驀然想起一事,轉目看了眼趙王劉豫,起身說道:“擊山平賊,此郡事也,當在國相府說”
剛才國相李瑾問文醜的平賊策,文醜說了“防疫”“備糧”兩條,這兩條是泛泛之論,在王宮裏陳說無妨,但擎到具體的平賊方略,這卻就是常山國的“軍國大事”了漢法禁諸侯王參預政事,軍事更是不許參預的黃宗是國傅,職在“導王向善”,何為“善”,對諸侯王來說,善就是忠孝守法所以,他在反應過來之後,馬上出言阻止文醜在宮陳述方略
李瑾亦醒悟過來,忙亦說道:“黃公說的是”
趙王劉豫知情知趣,當即笑道:“暮色將至,諸公既然還要細議平賊方略,孤就不相留了”
他離席起身,送諸人出殿
行到殿門口,他笑對文醜說道:“今日本想設宴為尉慶功,奈何平賊事大,隻得改日再說尉從豫州來,或還不知我冀州物產,待尉有暇,孤當設佳宴陳歌舞以候諸公與尉:炙豢豹之幼胎,膾渤海之大鯉,盛冀野之美粱,布山之冬釀,令欒城妖女奉獻於諸公席前,傅相長者,居席之右,尉少貴,英姿勃發,孤王陪坐席側,觀元氏之才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