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且別說,就像李瑾、黃明說的,黑山起後,常山國大亂,黑山別部屢擊元氏,元氏以至一日數驚,於是“國人駭懼”。駭懼的不止國人,劉豫也駭懼,尤其是在聽說同在冀州的安平王劉續被黑山劫持為質後他更駭懼,生怕自己也被黑山俘虜。常山國沒像安平一樣徹底“淪為賊域”。可又如黃明所言,常山國雖定,郡西的“盜賊”仍多,若不及早剿滅,必生後患。隻是雖然看到了這一點,“惜乎無良將”,前常山國中尉敗亡戰中,國之傅、相俱不知兵,沒人有平定郡西“群盜”的能力。
便在此時,文醜上任常山國中尉,歸來十餘日,就在馬服山擊斬左須,斬獲千餘,大獲全勝。於當下之今時今刻,劉豫視文醜,實如視救星。
他把文醜扶起,請文醜入座。
中尉秩比二千石,在國中諸吏裏的地位僅次於傅、相。文醜即至黃宗、李瑾席前,對他們行了一禮,隨即坐入他倆的下手,居處餘下諸吏之上。黃明也坐入席上。劉豫亦歸本位。
李瑾笑顧他道:“中尉來前,何君正上言大王,請求大王出廄馬,非日常所用的悉數給郡兵,以壯中尉兵威,安常山國之境。大王已經同意了。”
文醜與何法此前也隻是見過一麵,對這個人不太了解,不過據田疇打聽來的消息,此人是個本分人,守正自持。聞得他勸劉豫出廄馬給郡兵,又聞得劉豫已然答應,文醜離席賀道:“何仆忠良之言,大王以國為重,醜為常山國的國人有此賢王、良仆而高興。”
劉豫笑道:“孤祖、父不好遊獵,孤亦不喜,故此廄馬不多,能給中尉的也就百餘匹,姑且算是聊勝於無吧。”
冀州產馬,中山、涿郡皆出良駒。西邊並州境內的上黨、太原等郡亦產好馬,劉豫為一國之君,廄馬隻百餘匹,確實不多。不過對文醜來說。這卻已經很不少了。
豫州不產馬,文醜的部曲步卒多,騎兵少,騎兵一直保持在二三百騎上下,多時二三百。少時二百餘。
他不是不想擴充,一則戰馬不易得,與黑山作戰以來,雖或得自繳獲或得自皇甫嵩撥給,前前後後也得了些可用之馬,可有得就有失,他的本部騎兵打了這麽多仗,不可能沒有損耗,得與失相折合,也就是保持數目不變罷了;二來。養騎兵太貴了,“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養活一匹馬的糧秣相當於小康之家六口人的口糧,再加上騎士的ri常所需,隻他現在麾下的這二百來騎就很費錢糧,差不多等同於他麾下另外那二千餘步卒的需費了。
從黑山作戰半年多,他確是得到了甚多財貨,但錢之一物隻是用來流通的,錢之所以為“錢”是因為人們約定俗成、可以用它來購買東西。究其本身之用,不過是些銅鐵金銀而已,不能吃、不能穿,在買不到太多的糧食、戰馬、軍械時。有再多的財貨也是無用。
劉豫的廄馬定非常馬可比,完全可以充當戰馬,得此百餘匹廄馬,他的騎兵就能增加百餘。文醜心道:“先前我檢視郡兵,其兵士固多非悍勇,然郡騎裏的那百餘匹戰馬卻俱為良馬。我常憂良馬難得。帳下的騎兵太少,卻沒想到方來常山國半個月,便就得到了兩百餘好馬。”
得了好處,當然要拍拍劉豫的馬屁,文醜立在堂上,再次讚美劉豫。
劉豫掀須歡笑。
諸侯王國的官吏不僅奏王之惡,亦奏王之善。王有惡舉,則朝廷罰之,而當王行善,朝廷卻也會獎勵之。如李瑾之父劉乾,為惡不孝時朝廷削其九門縣,而後當他改悔前過時,朝廷又複所削縣,重把九門劃入了常山國。
劉豫出廄馬給郡兵算是“善”了,在座的國傅黃宗、國相李瑾,包括文醜都會把這件事上奏給朝廷的。捐獻百餘匹廄馬不算大事,朝廷不會因此獎勵劉豫些什麽,可通過此舉卻能在朝中得個好名。萬一哪天他不小心犯了錯事,看在他過往名聲不錯的份兒上也許會被寬宥一二。
劉豫請文醜歸座,話入正題,問起馬服山之戰。
文醜初為中尉,之前也沒人教他,不知道該不該對劉豫講國中軍事,轉臉看向李瑾。
李瑾不知道文醜的意思,以為文醜是想推功給他,讓他來回答劉豫之問,卻不肯受,心中想道:“年輕人多爭強好勝,而中尉卻有功不傲,難得難得。”極是滿意文醜的謹慎謙虛。
早先在聽說文醜被拜為常山國中尉後,李瑾還為此擔憂了一陣,不是擔憂文醜沒有平賊保境的能力,而是擔憂文醜會與他爭權。
中尉一職在王國的吏員中較為特殊,名義上排第三,實際上排第二,傅無實權,國相下邊的第一人就是中尉了。國相總綱紀,統眾官,地位固在中尉之上,可中尉首先秩比二千石,僅略低於傅相而遠高於餘吏,其次掌武職,有督察軍吏之權,備盜賊,有統兵之權,再次與國相別治,單獨開府,可以辟除掾吏,再再次亦有輔王之責,“傅、相、中尉,皆以輔正為職”,在國中的權力卻也是很大的。朝廷移書諸侯國,往往“傅、相、中尉”並稱。
在這種情況下,中尉要是想與國相爭權,國相還真沒太好的辦法去壓製他。前漢之時,中尉尚未被廢,國相、中尉並立,就常出現爭權之事,“相、中尉爭權,與王遞相奏,常不和”。
文醜是以戰功躍登此位的,加上他年紀又輕,乃是“早貴”,在李瑾想來,說不定是個怎樣年輕氣盛、驕橫自傲的人,難免就會擔憂文醜會與他爭權,卻未曾料到,文醜上任以來處處恭謹,時時謙虛,對他禮敬十分,卻完全不似個以戰功取功名的人,溫文爾雅如同儒生。
李瑾本x性忠慈,在放下了心的同時,對文醜表達出來的善意亦投桃報李,所以昨天當文醜說起“先王耀德不觀兵”,他便痛快地說“那麽從今以後,兵事就多多依托中尉了”。(未完待續。)
便在此時,文醜上任常山國中尉,歸來十餘日,就在馬服山擊斬左須,斬獲千餘,大獲全勝。於當下之今時今刻,劉豫視文醜,實如視救星。
他把文醜扶起,請文醜入座。
中尉秩比二千石,在國中諸吏裏的地位僅次於傅、相。文醜即至黃宗、李瑾席前,對他們行了一禮,隨即坐入他倆的下手,居處餘下諸吏之上。黃明也坐入席上。劉豫亦歸本位。
李瑾笑顧他道:“中尉來前,何君正上言大王,請求大王出廄馬,非日常所用的悉數給郡兵,以壯中尉兵威,安常山國之境。大王已經同意了。”
文醜與何法此前也隻是見過一麵,對這個人不太了解,不過據田疇打聽來的消息,此人是個本分人,守正自持。聞得他勸劉豫出廄馬給郡兵,又聞得劉豫已然答應,文醜離席賀道:“何仆忠良之言,大王以國為重,醜為常山國的國人有此賢王、良仆而高興。”
劉豫笑道:“孤祖、父不好遊獵,孤亦不喜,故此廄馬不多,能給中尉的也就百餘匹,姑且算是聊勝於無吧。”
冀州產馬,中山、涿郡皆出良駒。西邊並州境內的上黨、太原等郡亦產好馬,劉豫為一國之君,廄馬隻百餘匹,確實不多。不過對文醜來說。這卻已經很不少了。
豫州不產馬,文醜的部曲步卒多,騎兵少,騎兵一直保持在二三百騎上下,多時二三百。少時二百餘。
他不是不想擴充,一則戰馬不易得,與黑山作戰以來,雖或得自繳獲或得自皇甫嵩撥給,前前後後也得了些可用之馬,可有得就有失,他的本部騎兵打了這麽多仗,不可能沒有損耗,得與失相折合,也就是保持數目不變罷了;二來。養騎兵太貴了,“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養活一匹馬的糧秣相當於小康之家六口人的口糧,再加上騎士的ri常所需,隻他現在麾下的這二百來騎就很費錢糧,差不多等同於他麾下另外那二千餘步卒的需費了。
從黑山作戰半年多,他確是得到了甚多財貨,但錢之一物隻是用來流通的,錢之所以為“錢”是因為人們約定俗成、可以用它來購買東西。究其本身之用,不過是些銅鐵金銀而已,不能吃、不能穿,在買不到太多的糧食、戰馬、軍械時。有再多的財貨也是無用。
劉豫的廄馬定非常馬可比,完全可以充當戰馬,得此百餘匹廄馬,他的騎兵就能增加百餘。文醜心道:“先前我檢視郡兵,其兵士固多非悍勇,然郡騎裏的那百餘匹戰馬卻俱為良馬。我常憂良馬難得。帳下的騎兵太少,卻沒想到方來常山國半個月,便就得到了兩百餘好馬。”
得了好處,當然要拍拍劉豫的馬屁,文醜立在堂上,再次讚美劉豫。
劉豫掀須歡笑。
諸侯王國的官吏不僅奏王之惡,亦奏王之善。王有惡舉,則朝廷罰之,而當王行善,朝廷卻也會獎勵之。如李瑾之父劉乾,為惡不孝時朝廷削其九門縣,而後當他改悔前過時,朝廷又複所削縣,重把九門劃入了常山國。
劉豫出廄馬給郡兵算是“善”了,在座的國傅黃宗、國相李瑾,包括文醜都會把這件事上奏給朝廷的。捐獻百餘匹廄馬不算大事,朝廷不會因此獎勵劉豫些什麽,可通過此舉卻能在朝中得個好名。萬一哪天他不小心犯了錯事,看在他過往名聲不錯的份兒上也許會被寬宥一二。
劉豫請文醜歸座,話入正題,問起馬服山之戰。
文醜初為中尉,之前也沒人教他,不知道該不該對劉豫講國中軍事,轉臉看向李瑾。
李瑾不知道文醜的意思,以為文醜是想推功給他,讓他來回答劉豫之問,卻不肯受,心中想道:“年輕人多爭強好勝,而中尉卻有功不傲,難得難得。”極是滿意文醜的謹慎謙虛。
早先在聽說文醜被拜為常山國中尉後,李瑾還為此擔憂了一陣,不是擔憂文醜沒有平賊保境的能力,而是擔憂文醜會與他爭權。
中尉一職在王國的吏員中較為特殊,名義上排第三,實際上排第二,傅無實權,國相下邊的第一人就是中尉了。國相總綱紀,統眾官,地位固在中尉之上,可中尉首先秩比二千石,僅略低於傅相而遠高於餘吏,其次掌武職,有督察軍吏之權,備盜賊,有統兵之權,再次與國相別治,單獨開府,可以辟除掾吏,再再次亦有輔王之責,“傅、相、中尉,皆以輔正為職”,在國中的權力卻也是很大的。朝廷移書諸侯國,往往“傅、相、中尉”並稱。
在這種情況下,中尉要是想與國相爭權,國相還真沒太好的辦法去壓製他。前漢之時,中尉尚未被廢,國相、中尉並立,就常出現爭權之事,“相、中尉爭權,與王遞相奏,常不和”。
文醜是以戰功躍登此位的,加上他年紀又輕,乃是“早貴”,在李瑾想來,說不定是個怎樣年輕氣盛、驕橫自傲的人,難免就會擔憂文醜會與他爭權,卻未曾料到,文醜上任以來處處恭謹,時時謙虛,對他禮敬十分,卻完全不似個以戰功取功名的人,溫文爾雅如同儒生。
李瑾本x性忠慈,在放下了心的同時,對文醜表達出來的善意亦投桃報李,所以昨天當文醜說起“先王耀德不觀兵”,他便痛快地說“那麽從今以後,兵事就多多依托中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