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榮李宣等聽他倆說少年時的趣事
元氏榮隻是帶笑聽,李宣少不了要想上一想:“要是年少時便能與文君相識,那該有多好!”
策馬踏夜sè前行,蘇人亭越來越近惕地行在最前的典韋李典兩人各按劍,注意道上田邊的動靜又一陣涼風吹來,李宣“呀”了一聲,以手撫額,說道:“下雨了麽?”適才有一滴水落在了他的額頭上話音未落,瑟瑟的秋風裏一點一滴的秋雨從夜空灑落
常山國境內有四條較大的河水,西邊山裏氣溫低,泉溪不少,又東有巨鹿郡的大陸澤,南有趙國的雞澤,平ri雨水充沛,每個月都要下雨,少則兩三超多則連著半個月yin雨綿綿
文醜是較為喜歡下雨天的
他抬起臉,伸出手,感受落下的雨滴秋風涼,秋雨涼,雨點接連跌落在他的臉上手上,頓覺清涼浸透雨水來得快,很快就從一點一滴變成了連線落,打在道上野上樹上,響聲一片,馬蹄聲混入其內,越覺清脆山水田野,道樹高聳,這夜下的雨幕給人以幽遠之感他笑道:“好一場急雨!諸君,蘇人亭不遠了,我等騎快一點,也好能少受一點雨淋”
前邊的典韋忽勒馬抽劍,叫道:“何人也?”
從衛在後頭的典韋聞聲,立刻驅馬前衝,拿出鐵戟,挺護到文醜身側李典反應稍慢,卻也及時地轉馬向後,護衛到文醜的左近,抽刀防備元氏榮荀彧李宣亦先後勒住馬,抽出佩劍,把文醜護在當中文醜從容不迫,緩勒停馬,按刀顧視
夜雨中,五六個幘巾短衣的年輕人從路邊兩側的田野上站起身,俱拿兵器在手,有兩個拿的是弓弩。遠遠地對準了文醜等人,餘下的拿的皆是刀劍一個執刀之人從野上來到路上,立在文醜諸人前頭十餘步外,ing覺地打量著文醜等人。開口問道:“爾等是什麽人?”
典韋李典這兩個文醜的近衛:典韋xing格沉穩,話不多;李典xing急話多
典韋沒有搭理這人,隻瞥了他眼,便把注意力放到了田野上遠處的那兩個弓弩手身上,握著教算。如果打起來,他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幹掉這兩個威脅xing最強的敵人
李典緊握環刀,反口問道:“爾等是什麽人?夜裏藏在道邊,莫不是賊子麽?”
元氏榮低聲說道:“文君,這幾人都是本地口音,他們人雖不多,隻四五人,然瞧其所帶兵械,刀劍弩弓齊備,不像尋常的盜賊”
他們這兩天路見過好幾撥目露凶光的青壯流民。這幾人是本地口音,先就排除了他們不會是外地的流民本朝對兵械的管理雖很鬆散,允許吏民佩刀帶劍,可弩弓這類兵器卻也不是常人能搞到買得起的,對麵這夥人人數雖少,卻不但有兩件弩弓,而且分工明確,有近距離的刀劍有遠距離的弓弩,而且當截住路後,除了一人上前問話。餘下的均散於田野上,隱隱形成對文醜等人的包圍,這般舉動動態,如循兵法從事。確也不像尋常的盜賊
對麵那人嘿然笑道:“你這瘦子的口音不是我常山國人,我看爾等才是賊子!爾等從何來,何處人,可有過所文如有,拿來給我看看;如無,就休怪我等不客氣了!”隨著他說話。田野上持弓弩的兩人搭箭開弦,另兩個持刀劍的貓腰挺刀,作勢衝出,躍躍yu試
“過所文書”就是“傳”,是由當地縣寺給出外遠行的吏民開具的“路證”
荀彧輕聲說道:“問我等要過所文文君,這夥人確不似盜賊,莫不是此亭的亭卒?”
文醜當過沙河亭長,對亭部的職責了然於胸,非躊悉,亭部的主要職責就是保境,維持境內的治安通常而言,這幾個人既然問他們要過所文書,那就應該是本亭的亭卒了,可現今大亂剛過,地方不寧,盜賊群起,很多的亭部形同虛設,極少有晚上還敢派人出去巡邏ing戒的,他們這一路走來,這卻是頭一個碰到亭部裏有人攔路要“傳”的
他心道:“是亭卒,還是盜賊偽裝?”徐徐笑道,“足下好耳力,我等確是外地人,不過早就遷居元氏了,此番卻是去真定縣訪友的”令李宣,“拿過所文書給這位壯士看看”借李宣取文書之際,問攔路這人,“敢問足下,可是貴亭的亭長麽?”
這人沒接腔,盯著李宣拿出過所文書,叫他送過來
文醜咳嗽了聲,李宣知文醜意思,下了馬,一手提劍,一手拿著文書,朝前走了幾步,在離這人尚有四五步時退下來,把文書丟過去,隨即快步倒退回李典典韋身後,重又上馬
攔路之人與文醜等均不知對方底細,彼此如臨大敵
雨落沙沙,文醜等人的衣衫已被打透,風吹來,遍體生寒對麵的這人盯著文醜等,小心翼翼地提刀上前撿起過所文書,雖有夜雨,湊到近處,勉強能看清字
文醜瞧著他這般小心的涅,再轉盼田野上ing惕十足的餘人,他久經沙超實未把這數人放在眼裏,在這個時刻還有功夫慨歎,心道:“行人弓箭各在腰,路上相逢如遇敵唉,亂世氣象也”
對麵這人連著看了幾遍過所文書,經過再三確定,判斷出此書是真,收起了佩刀,笑道:“原來足下是潁川許縣人,足下姓陳,不知與太丘公怎麽稱呼?”
太丘公便是陳寔了文醜的這個過所文書是在出行前請元氏縣令開具的,為免得引起沿路吏員的注意,失了微服私行的本意,故此冒用了他妻家許縣陳氏的姓
聽得這人詢問他與陳寔的關係,他訝然心道:“一個冀州野亭之人也知我州太丘公之名?”答道,“太丘公乃在下族祖”
“噢?足下竟是太丘公的族孫?這麽說來,卻是在下失禮了”這人急令田野上的諸人收起兵器,步行近前,把文醜的過所文書奉回
見他們收起了兵器,田野裏的人也都上了路上,文醜等放下了心,知這幾人必是本亭的亭卒了文醜示意典韋典韋等也收起兵器李宣接回過所文書文醜下馬,笑道:“足下知我族祖之名麽?”
“我本是不知的。但我亭的亭長對太丘公卻是極其仰慕,常對我等講說太丘公的高潔品德和他在職聞喜時愛民行仁政的故事在下對太丘公也是很敬慕的,沒想到今夜竟能遇到太丘公的族人,方才失禮。敢請貴客勿怪”
陳寔早年任過聞喜長,在聞喜幹了半年,政績斐然,遂複再遷為太丘長聞喜在河東郡,離常山國不近。也不是很遠他在聞喜的政績傳入常山國並不奇怪
可說不奇怪,也很奇怪畢竟陳寔任聞喜長是很多年前的事兒了,如是冀州的士大夫說知其事夾在情理中,可眼前一個野亭的亭長亭卒卻竟知他多年前的事跡,這就很奇怪了
荀彧轉看了看文醜元氏榮說道:“敢問貴亭亭長尊姓大名?”
這人笑對文醜說道:“說來我亭亭長與足下還是同姓,他姓陳諱午”
李宣恍然大悟,說道:“卻原來是同姓,難怪知太丘公之名!”
這人搖了搖頭,說道:“我亭亭長不但知太丘公之名,亦知貴州李氏荀氏鍾氏杜氏郭氏等諸姓之名呢!”
文醜心道:“如此說來。這個叫徐榮的亭長卻是身在野亭,誌存高遠”
要非誌存高遠,他不可能去了解外州的名士
文醜又心道:“我記得上次我等路宿蘇人亭時,此亭的亭長好像是姓鄧,……”
他遂笑道:“不意吾州士族之名,亦能入貴郡英傑之耳……,不瞞足下,我等自出元氏,一路經縣過亭,唯在貴亭遇到了查路之人。貴亭治安想必定為全郡第一把貴亭治理得這般嚴整有序,貴亭的亭長應是在貴亭任職許久了吧?”
“非也非也,我亭的亭長原本是鄧君,半個月前本亭遭了賊。他為賊所害縣中因知陳君善能理煩治劇,因改調他來本亭上任,——他原本是縣西博廣亭的亭長”
“治劇”就是處理繁重難辦的事務卻原來那個姓鄧的亭長為賊所害了!欒城縣因知徐榮有治劇之才,所以改任他為本亭的亭長這麽說來,他卻是剛剛上任十幾天隻上任十幾天就能組織起亭部的巡邏ing戒,文醜是當過亭長的。深知此為之不易,此人確有治劇之能
秋雨落得漸大,對麵這人說道:“這會兒已是宵禁,又下起了雨,諸君今夜怕是趕不成路了,不如且在本亭的舍中住宿一夜,不知足下尊意如何?”
“正有此意”
這人吩咐餘下幾人,叫他們回到路下,依舊埋伏野中,守路ing備,自帶著文醜等去亭舍文醜等帶的有雨具,剛才未及取出便逢上了這幾個人,李宣此時拿出,分給諸人文醜見帶路的這人沒有雨具,招呼他同來避雨,他笑道:“在下鄉野粗人,受些雨不算什麽”
這人雖然隻是個亭卒,可是言談舉止卻很大方文醜不由想起了昔ri在沙河亭的同事,心道:“此人舉止卻比杜買繁家兄弟強得多了”下馬徒步,與這人並肩行,問道:“足下是本亭人麽?”
這人笑道:“我卻不是本亭人,是本縣黃榆嶺人”
“怎麽來了本亭為亭卒?”
“跟著陳君來的”
“噢?足下與陳君是舊識?”
“是艾陳君也是黃榆嶺人,我兩人自幼便就相識……,不止我與陳君是舊識,剛才那幾個人與陳君也都是舊識,有兩個亦是黃榆嶺人,另兩個一個是博廣亭人,一個是石邑縣人”
“石邑縣人?”
“陳君伉俠好客,鄰近亭縣的少年多有從之者今次陳君改任蘇人亭長,我等知此亭盜賊多,難治,因此俱來助陳君一臂之力”
聽到此處,荀彧又轉顧了文醜一眼
方才轉顧,是因為驚奇這個叫徐榮的亭長竟然知道許縣陳氏之名;這時轉顧,是因為這個叫徐榮的亭長輕俠好交敬慕名士結交少年,這與文醜當年在沙河亭時的所為有幾分相似
文醜心道:“此名徐榮之亭長,看來確是存有誌向啊”
行二三裏,沙沙夜雨下,一個亭舍坐落道邊舍前聳立著一根丈餘高的華表,舍中燈火通明未至舍門,已聞有喧鬧聲從中傳出
引路的這人回笑道:“本亭賊多。晚上隻靠我等幾個查路是不夠的,故此陳君安排了數班少年,在舍中輪流值夜,一旦遇ing便馳奔擊賊秋深夜涼。枯坐無趣,有時陳君就會買些肉菜沽些濁酒,與這些少年夜飲鄉野亭舍,比不上縣裏郵置,如有不周之處。君幸毋怪!”
文醜含笑點頭
(這人上至台上,敲開院門,引文醜等入內,大步奔入前院的堂中,向亭長徐榮通報
很快,數人從堂中出來
當先一人,年三十餘,身材高大,雖著布衣草履,然而氣貌雄偉他大步流星地從堂階上走下。毫不介意地來到雨中的院裏,到得文醜等人近前,一拜到底,口中說道:“在下蘇人亭亭長徐榮,見過陳君諸君鄙亭寒舍,能得諸位名族的君子投宿,實鄙亭之幸也!”
他說話的嗓音不高,略顯低沉,然吐字清楚,沉渾有力
文醜諸人除了李典外。個子均不低,但與徐榮一比卻皆不及之
文醜心道:“好一個壯士,瞧他身高,怕得八尺有餘”回禮笑道。“夜行逢雨,沒辦法再趕路了,隻好叨擾貴亭”吩咐李宣,“取錢來”
徐榮禮畢起身,不動聲sè地打量文醜諸人,心道:“韓望說此人是許縣陳氏子弟。聽其口音確是豫州人,觀其氣度,也確是士子”
韓望就是帶文醜等人來亭舍的那人如是在太平之時,有過所文書為證,那麽自不用懷疑拿文書之人的身份,可現今是亂時,卻說不得會有人偽造文書
他瞥了眼文醜等人的乘馬,目光在典韋的身上汪了片刻,又想道:“此數人雖衣著儉樸,然而均騎馬行路,且各帶短戟刀劍,看起來確也像遠行趕路的人這提短戟的壯士好生雄偉!如此雄偉之人,必是豪傑,卻恭恭敬敬地從在這個自稱陳氏子弟之人的身側,……,這人的身份應該不假”
斷定了文醜的身份不假,他說道:“貴客臨門,得蒙光降,頓使陋舍生輝,豈敢再受宿錢?”注意到文醜等人雨具裏的衣服濕了,肅手請他們去後院,令韓望,“把貴客的乘馬牽入廄中,用jing料飼之”又吩咐從他出堂的幾個人,“你二人去備飯,你兩人從我去後院屋中生火,以供貴客烤幹衣服”親自帶路,引文醜等人去後院
去後院經過堂門,文醜朝裏瞧了眼,見堂上壁插火把,中生火盆,把堂中映得紅光明亮,圍著火盆席地坐了七八個少年,杯盤狼藉,正在博田飲酒
徐榮領著文醜等來入後院,親自打開上房的門,又親自點起蠟燭,請文醜等入內,說道:“鄉壤野亭,家具粗陋,也隻有這件客室還算過得去今夜就請陳君在此室住宿吧”歉意地對荀彧元氏榮等人說道,“至於諸位君子,若不嫌棄,請來我等住的屋舍裏歇息”
跟著他來到後院的那兩個少年蹲在牆角,打火點生室內的火盆
燭火搖影,文醜打量室內的布置,暗自驚奇,心道:“這室中的案幾臥具諸種,雖比不上豪門富家,卻也遠勝尋常的民宅亭舍我觀此些物具盡皆嶄新,應是這個徐榮就任本亭後整治起來的”一個鄉亭裏整治出這麽好的客室做什麽?自是為招待路過投宿的貴人士子
這徐榮是個細致的人要非心細有大誌,不可能在剛上任十來天中就備下這樣一個上房
元氏榮說道:“我等怎麽能住陳君的屋舍呢?我見這後院不是還有別的客舍麽?”
“別的客舍實在簡陋,隻有一床一席一被褥罷了諸君是貴客,怎能讓諸君住那麽簡陋的屋舍呢?”
文醜笑道:“無妨”指著這間客舍裏的床榻,說道,“此床甚大,足夠三人睡臥在此屋裏住三人,在餘下的客舍裏再住幾人便就行了”
徐榮見文醜了話,便不再堅持,笑道:“悉聽尊客安排”
他又親自出去,淋著雨打開餘下諸間客舍的門,隨便典韋等人挑熏複回至此室外,這次卻沒有入內,在門口躬身行了一揖,說道:“請陳君稍待,飯食馬上送來如有別的需要,君請盡管言之,遣一人去前院告知在下即可陳君行路辛苦,在下不多打擾了”告辭離去
文醜行至室門,目送他按劍闊步穿過院門,行去前院
那兩個生火的少年燃著了火盆,取些炭木進來,堆到盆邊,亦告辭出去,卻沒就走,而是又去李典等選定的室內,也將火盤生起,這才離開
火盆生起,暖氣習習,一洗體寒
此時後院中再無外人,諸人聚集文醜住的這間室內,李宣幫文醜脫下外衣,放到火盆邊兒烘烤荀彧嘖嘖稱奇,說道:“此名徐榮者,招待我等恭謹保持有禮熱情卻不過度野亭之中也有這等人物?”
徐榮的種種舉動,親自引路親自開門邀請典韋等住到他們的屋舍裏等等,明顯是示好給文醜,可這些示好卻謹守尺度,適可而止,不像有些人過度的熱情奉承,反而會讓人厭煩
文醜問元氏榮:“公宰,你之前可曾聞過此人之名?”
元氏榮亦奇徐榮,搖頭說道:“沒有”
文醜歎道:“‘十步之內,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行縣方數ri,前遇岑竦,今逢徐榮鄉間野亭中,處處都是賢才啊……,公宰,貴郡人才濟濟”
趙郡人口雖少,也有十餘萬,十幾萬人口裏出些賢才是很正常的事情岑竦徐榮所以埋沒鄉野,不得出頭,卻是因為他們的出身岑竦家貧,徐榮肯來當這個鬥食亭長,想來也是寒門出身寒門貧家的子弟要想出頭,千難萬難就算地方的長吏不貪墨,對寒門亦無偏見,能夠公正地選擢賢才,可長吏常居府中,卻也很難知道治下的貧民裏有何賢能就拿文醜此次行縣來說,他要非微服私行,怕也不會有機會遇到岑竦徐榮,自也就不知他們的賢才了
不多時,院中雨下腳步橐橐,三個少年捧著食盒,送入室內
等他們離開,李宣打開食盒,有肉有菜有米,還有酒酒已溫過了酒菜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諸人午飯吃的是隨身帶的幹糧,下午行路半天,早腹饑,見此酒菜,立時食指大動
荀彧笑道:“酒肉俱全,這位亭長陳君卻是個有錢的”
適才他們路過前院的堂門,堂中少年們飲酒吃肉,這送給他們吃用的飯菜又也是有酒有肉莫說眼下亂時,便是太平時,一個鄉野的亭舍能備下這等飯菜也是很不容易的文醜有感觸,他當沙河亭長時,要是隻靠那點微薄的俸祿,三餐尚且難以做到,遑論這等酒肉飲食了
李宣倒轉筷箸,用箸柄挑亮了下燭光,說道:“不止酒肉俱全,客舍裏且點蠟燭,確是有錢”
李典插口說道:“隻有這間客舍裏點了蠟燭,我去別的客舍裏看了一遍,隻有薪燭”
薪燭就是用細木柴做的照明工具文醜當年在沙河亭,沒少點這東西,一燃起來,煙氣嗆人不過話說回來,薪燭才是平常百姓ri常所用的,蠟燭貴,隻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
徐榮安排文醜住的這間客舍,家具臥具好,取光之物也好,種種處處,均可見他的用心
李宣年紀輕,早早地就跟了文醜,不知寒家子弟出頭的難處,要是田疇時尚等西鄉的這些寒門子弟在這裏,肯定便會不免感歎了
這徐榮顯然是一個不甘現狀的人熱情有度的迎接整潔舒適的客舍,這一切都不外乎是因為他熱切地期冀能遇到貴人,提拔他出人頭地文醜是做過亭長的,接觸過許多這樣的寒家子弟,能體會到徐榮這種的渴望上進卻苦無門路的不甘心情(未完待續。)
元氏榮隻是帶笑聽,李宣少不了要想上一想:“要是年少時便能與文君相識,那該有多好!”
策馬踏夜sè前行,蘇人亭越來越近惕地行在最前的典韋李典兩人各按劍,注意道上田邊的動靜又一陣涼風吹來,李宣“呀”了一聲,以手撫額,說道:“下雨了麽?”適才有一滴水落在了他的額頭上話音未落,瑟瑟的秋風裏一點一滴的秋雨從夜空灑落
常山國境內有四條較大的河水,西邊山裏氣溫低,泉溪不少,又東有巨鹿郡的大陸澤,南有趙國的雞澤,平ri雨水充沛,每個月都要下雨,少則兩三超多則連著半個月yin雨綿綿
文醜是較為喜歡下雨天的
他抬起臉,伸出手,感受落下的雨滴秋風涼,秋雨涼,雨點接連跌落在他的臉上手上,頓覺清涼浸透雨水來得快,很快就從一點一滴變成了連線落,打在道上野上樹上,響聲一片,馬蹄聲混入其內,越覺清脆山水田野,道樹高聳,這夜下的雨幕給人以幽遠之感他笑道:“好一場急雨!諸君,蘇人亭不遠了,我等騎快一點,也好能少受一點雨淋”
前邊的典韋忽勒馬抽劍,叫道:“何人也?”
從衛在後頭的典韋聞聲,立刻驅馬前衝,拿出鐵戟,挺護到文醜身側李典反應稍慢,卻也及時地轉馬向後,護衛到文醜的左近,抽刀防備元氏榮荀彧李宣亦先後勒住馬,抽出佩劍,把文醜護在當中文醜從容不迫,緩勒停馬,按刀顧視
夜雨中,五六個幘巾短衣的年輕人從路邊兩側的田野上站起身,俱拿兵器在手,有兩個拿的是弓弩。遠遠地對準了文醜等人,餘下的拿的皆是刀劍一個執刀之人從野上來到路上,立在文醜諸人前頭十餘步外,ing覺地打量著文醜等人。開口問道:“爾等是什麽人?”
典韋李典這兩個文醜的近衛:典韋xing格沉穩,話不多;李典xing急話多
典韋沒有搭理這人,隻瞥了他眼,便把注意力放到了田野上遠處的那兩個弓弩手身上,握著教算。如果打起來,他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幹掉這兩個威脅xing最強的敵人
李典緊握環刀,反口問道:“爾等是什麽人?夜裏藏在道邊,莫不是賊子麽?”
元氏榮低聲說道:“文君,這幾人都是本地口音,他們人雖不多,隻四五人,然瞧其所帶兵械,刀劍弩弓齊備,不像尋常的盜賊”
他們這兩天路見過好幾撥目露凶光的青壯流民。這幾人是本地口音,先就排除了他們不會是外地的流民本朝對兵械的管理雖很鬆散,允許吏民佩刀帶劍,可弩弓這類兵器卻也不是常人能搞到買得起的,對麵這夥人人數雖少,卻不但有兩件弩弓,而且分工明確,有近距離的刀劍有遠距離的弓弩,而且當截住路後,除了一人上前問話。餘下的均散於田野上,隱隱形成對文醜等人的包圍,這般舉動動態,如循兵法從事。確也不像尋常的盜賊
對麵那人嘿然笑道:“你這瘦子的口音不是我常山國人,我看爾等才是賊子!爾等從何來,何處人,可有過所文如有,拿來給我看看;如無,就休怪我等不客氣了!”隨著他說話。田野上持弓弩的兩人搭箭開弦,另兩個持刀劍的貓腰挺刀,作勢衝出,躍躍yu試
“過所文書”就是“傳”,是由當地縣寺給出外遠行的吏民開具的“路證”
荀彧輕聲說道:“問我等要過所文文君,這夥人確不似盜賊,莫不是此亭的亭卒?”
文醜當過沙河亭長,對亭部的職責了然於胸,非躊悉,亭部的主要職責就是保境,維持境內的治安通常而言,這幾個人既然問他們要過所文書,那就應該是本亭的亭卒了,可現今大亂剛過,地方不寧,盜賊群起,很多的亭部形同虛設,極少有晚上還敢派人出去巡邏ing戒的,他們這一路走來,這卻是頭一個碰到亭部裏有人攔路要“傳”的
他心道:“是亭卒,還是盜賊偽裝?”徐徐笑道,“足下好耳力,我等確是外地人,不過早就遷居元氏了,此番卻是去真定縣訪友的”令李宣,“拿過所文書給這位壯士看看”借李宣取文書之際,問攔路這人,“敢問足下,可是貴亭的亭長麽?”
這人沒接腔,盯著李宣拿出過所文書,叫他送過來
文醜咳嗽了聲,李宣知文醜意思,下了馬,一手提劍,一手拿著文書,朝前走了幾步,在離這人尚有四五步時退下來,把文書丟過去,隨即快步倒退回李典典韋身後,重又上馬
攔路之人與文醜等均不知對方底細,彼此如臨大敵
雨落沙沙,文醜等人的衣衫已被打透,風吹來,遍體生寒對麵的這人盯著文醜等,小心翼翼地提刀上前撿起過所文書,雖有夜雨,湊到近處,勉強能看清字
文醜瞧著他這般小心的涅,再轉盼田野上ing惕十足的餘人,他久經沙超實未把這數人放在眼裏,在這個時刻還有功夫慨歎,心道:“行人弓箭各在腰,路上相逢如遇敵唉,亂世氣象也”
對麵這人連著看了幾遍過所文書,經過再三確定,判斷出此書是真,收起了佩刀,笑道:“原來足下是潁川許縣人,足下姓陳,不知與太丘公怎麽稱呼?”
太丘公便是陳寔了文醜的這個過所文書是在出行前請元氏縣令開具的,為免得引起沿路吏員的注意,失了微服私行的本意,故此冒用了他妻家許縣陳氏的姓
聽得這人詢問他與陳寔的關係,他訝然心道:“一個冀州野亭之人也知我州太丘公之名?”答道,“太丘公乃在下族祖”
“噢?足下竟是太丘公的族孫?這麽說來,卻是在下失禮了”這人急令田野上的諸人收起兵器,步行近前,把文醜的過所文書奉回
見他們收起了兵器,田野裏的人也都上了路上,文醜等放下了心,知這幾人必是本亭的亭卒了文醜示意典韋典韋等也收起兵器李宣接回過所文書文醜下馬,笑道:“足下知我族祖之名麽?”
“我本是不知的。但我亭的亭長對太丘公卻是極其仰慕,常對我等講說太丘公的高潔品德和他在職聞喜時愛民行仁政的故事在下對太丘公也是很敬慕的,沒想到今夜竟能遇到太丘公的族人,方才失禮。敢請貴客勿怪”
陳寔早年任過聞喜長,在聞喜幹了半年,政績斐然,遂複再遷為太丘長聞喜在河東郡,離常山國不近。也不是很遠他在聞喜的政績傳入常山國並不奇怪
可說不奇怪,也很奇怪畢竟陳寔任聞喜長是很多年前的事兒了,如是冀州的士大夫說知其事夾在情理中,可眼前一個野亭的亭長亭卒卻竟知他多年前的事跡,這就很奇怪了
荀彧轉看了看文醜元氏榮說道:“敢問貴亭亭長尊姓大名?”
這人笑對文醜說道:“說來我亭亭長與足下還是同姓,他姓陳諱午”
李宣恍然大悟,說道:“卻原來是同姓,難怪知太丘公之名!”
這人搖了搖頭,說道:“我亭亭長不但知太丘公之名,亦知貴州李氏荀氏鍾氏杜氏郭氏等諸姓之名呢!”
文醜心道:“如此說來。這個叫徐榮的亭長卻是身在野亭,誌存高遠”
要非誌存高遠,他不可能去了解外州的名士
文醜又心道:“我記得上次我等路宿蘇人亭時,此亭的亭長好像是姓鄧,……”
他遂笑道:“不意吾州士族之名,亦能入貴郡英傑之耳……,不瞞足下,我等自出元氏,一路經縣過亭,唯在貴亭遇到了查路之人。貴亭治安想必定為全郡第一把貴亭治理得這般嚴整有序,貴亭的亭長應是在貴亭任職許久了吧?”
“非也非也,我亭的亭長原本是鄧君,半個月前本亭遭了賊。他為賊所害縣中因知陳君善能理煩治劇,因改調他來本亭上任,——他原本是縣西博廣亭的亭長”
“治劇”就是處理繁重難辦的事務卻原來那個姓鄧的亭長為賊所害了!欒城縣因知徐榮有治劇之才,所以改任他為本亭的亭長這麽說來,他卻是剛剛上任十幾天隻上任十幾天就能組織起亭部的巡邏ing戒,文醜是當過亭長的。深知此為之不易,此人確有治劇之能
秋雨落得漸大,對麵這人說道:“這會兒已是宵禁,又下起了雨,諸君今夜怕是趕不成路了,不如且在本亭的舍中住宿一夜,不知足下尊意如何?”
“正有此意”
這人吩咐餘下幾人,叫他們回到路下,依舊埋伏野中,守路ing備,自帶著文醜等去亭舍文醜等帶的有雨具,剛才未及取出便逢上了這幾個人,李宣此時拿出,分給諸人文醜見帶路的這人沒有雨具,招呼他同來避雨,他笑道:“在下鄉野粗人,受些雨不算什麽”
這人雖然隻是個亭卒,可是言談舉止卻很大方文醜不由想起了昔ri在沙河亭的同事,心道:“此人舉止卻比杜買繁家兄弟強得多了”下馬徒步,與這人並肩行,問道:“足下是本亭人麽?”
這人笑道:“我卻不是本亭人,是本縣黃榆嶺人”
“怎麽來了本亭為亭卒?”
“跟著陳君來的”
“噢?足下與陳君是舊識?”
“是艾陳君也是黃榆嶺人,我兩人自幼便就相識……,不止我與陳君是舊識,剛才那幾個人與陳君也都是舊識,有兩個亦是黃榆嶺人,另兩個一個是博廣亭人,一個是石邑縣人”
“石邑縣人?”
“陳君伉俠好客,鄰近亭縣的少年多有從之者今次陳君改任蘇人亭長,我等知此亭盜賊多,難治,因此俱來助陳君一臂之力”
聽到此處,荀彧又轉顧了文醜一眼
方才轉顧,是因為驚奇這個叫徐榮的亭長竟然知道許縣陳氏之名;這時轉顧,是因為這個叫徐榮的亭長輕俠好交敬慕名士結交少年,這與文醜當年在沙河亭時的所為有幾分相似
文醜心道:“此名徐榮之亭長,看來確是存有誌向啊”
行二三裏,沙沙夜雨下,一個亭舍坐落道邊舍前聳立著一根丈餘高的華表,舍中燈火通明未至舍門,已聞有喧鬧聲從中傳出
引路的這人回笑道:“本亭賊多。晚上隻靠我等幾個查路是不夠的,故此陳君安排了數班少年,在舍中輪流值夜,一旦遇ing便馳奔擊賊秋深夜涼。枯坐無趣,有時陳君就會買些肉菜沽些濁酒,與這些少年夜飲鄉野亭舍,比不上縣裏郵置,如有不周之處。君幸毋怪!”
文醜含笑點頭
(這人上至台上,敲開院門,引文醜等入內,大步奔入前院的堂中,向亭長徐榮通報
很快,數人從堂中出來
當先一人,年三十餘,身材高大,雖著布衣草履,然而氣貌雄偉他大步流星地從堂階上走下。毫不介意地來到雨中的院裏,到得文醜等人近前,一拜到底,口中說道:“在下蘇人亭亭長徐榮,見過陳君諸君鄙亭寒舍,能得諸位名族的君子投宿,實鄙亭之幸也!”
他說話的嗓音不高,略顯低沉,然吐字清楚,沉渾有力
文醜諸人除了李典外。個子均不低,但與徐榮一比卻皆不及之
文醜心道:“好一個壯士,瞧他身高,怕得八尺有餘”回禮笑道。“夜行逢雨,沒辦法再趕路了,隻好叨擾貴亭”吩咐李宣,“取錢來”
徐榮禮畢起身,不動聲sè地打量文醜諸人,心道:“韓望說此人是許縣陳氏子弟。聽其口音確是豫州人,觀其氣度,也確是士子”
韓望就是帶文醜等人來亭舍的那人如是在太平之時,有過所文書為證,那麽自不用懷疑拿文書之人的身份,可現今是亂時,卻說不得會有人偽造文書
他瞥了眼文醜等人的乘馬,目光在典韋的身上汪了片刻,又想道:“此數人雖衣著儉樸,然而均騎馬行路,且各帶短戟刀劍,看起來確也像遠行趕路的人這提短戟的壯士好生雄偉!如此雄偉之人,必是豪傑,卻恭恭敬敬地從在這個自稱陳氏子弟之人的身側,……,這人的身份應該不假”
斷定了文醜的身份不假,他說道:“貴客臨門,得蒙光降,頓使陋舍生輝,豈敢再受宿錢?”注意到文醜等人雨具裏的衣服濕了,肅手請他們去後院,令韓望,“把貴客的乘馬牽入廄中,用jing料飼之”又吩咐從他出堂的幾個人,“你二人去備飯,你兩人從我去後院屋中生火,以供貴客烤幹衣服”親自帶路,引文醜等人去後院
去後院經過堂門,文醜朝裏瞧了眼,見堂上壁插火把,中生火盆,把堂中映得紅光明亮,圍著火盆席地坐了七八個少年,杯盤狼藉,正在博田飲酒
徐榮領著文醜等來入後院,親自打開上房的門,又親自點起蠟燭,請文醜等入內,說道:“鄉壤野亭,家具粗陋,也隻有這件客室還算過得去今夜就請陳君在此室住宿吧”歉意地對荀彧元氏榮等人說道,“至於諸位君子,若不嫌棄,請來我等住的屋舍裏歇息”
跟著他來到後院的那兩個少年蹲在牆角,打火點生室內的火盆
燭火搖影,文醜打量室內的布置,暗自驚奇,心道:“這室中的案幾臥具諸種,雖比不上豪門富家,卻也遠勝尋常的民宅亭舍我觀此些物具盡皆嶄新,應是這個徐榮就任本亭後整治起來的”一個鄉亭裏整治出這麽好的客室做什麽?自是為招待路過投宿的貴人士子
這徐榮是個細致的人要非心細有大誌,不可能在剛上任十來天中就備下這樣一個上房
元氏榮說道:“我等怎麽能住陳君的屋舍呢?我見這後院不是還有別的客舍麽?”
“別的客舍實在簡陋,隻有一床一席一被褥罷了諸君是貴客,怎能讓諸君住那麽簡陋的屋舍呢?”
文醜笑道:“無妨”指著這間客舍裏的床榻,說道,“此床甚大,足夠三人睡臥在此屋裏住三人,在餘下的客舍裏再住幾人便就行了”
徐榮見文醜了話,便不再堅持,笑道:“悉聽尊客安排”
他又親自出去,淋著雨打開餘下諸間客舍的門,隨便典韋等人挑熏複回至此室外,這次卻沒有入內,在門口躬身行了一揖,說道:“請陳君稍待,飯食馬上送來如有別的需要,君請盡管言之,遣一人去前院告知在下即可陳君行路辛苦,在下不多打擾了”告辭離去
文醜行至室門,目送他按劍闊步穿過院門,行去前院
那兩個生火的少年燃著了火盆,取些炭木進來,堆到盆邊,亦告辭出去,卻沒就走,而是又去李典等選定的室內,也將火盤生起,這才離開
火盆生起,暖氣習習,一洗體寒
此時後院中再無外人,諸人聚集文醜住的這間室內,李宣幫文醜脫下外衣,放到火盆邊兒烘烤荀彧嘖嘖稱奇,說道:“此名徐榮者,招待我等恭謹保持有禮熱情卻不過度野亭之中也有這等人物?”
徐榮的種種舉動,親自引路親自開門邀請典韋等住到他們的屋舍裏等等,明顯是示好給文醜,可這些示好卻謹守尺度,適可而止,不像有些人過度的熱情奉承,反而會讓人厭煩
文醜問元氏榮:“公宰,你之前可曾聞過此人之名?”
元氏榮亦奇徐榮,搖頭說道:“沒有”
文醜歎道:“‘十步之內,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行縣方數ri,前遇岑竦,今逢徐榮鄉間野亭中,處處都是賢才啊……,公宰,貴郡人才濟濟”
趙郡人口雖少,也有十餘萬,十幾萬人口裏出些賢才是很正常的事情岑竦徐榮所以埋沒鄉野,不得出頭,卻是因為他們的出身岑竦家貧,徐榮肯來當這個鬥食亭長,想來也是寒門出身寒門貧家的子弟要想出頭,千難萬難就算地方的長吏不貪墨,對寒門亦無偏見,能夠公正地選擢賢才,可長吏常居府中,卻也很難知道治下的貧民裏有何賢能就拿文醜此次行縣來說,他要非微服私行,怕也不會有機會遇到岑竦徐榮,自也就不知他們的賢才了
不多時,院中雨下腳步橐橐,三個少年捧著食盒,送入室內
等他們離開,李宣打開食盒,有肉有菜有米,還有酒酒已溫過了酒菜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諸人午飯吃的是隨身帶的幹糧,下午行路半天,早腹饑,見此酒菜,立時食指大動
荀彧笑道:“酒肉俱全,這位亭長陳君卻是個有錢的”
適才他們路過前院的堂門,堂中少年們飲酒吃肉,這送給他們吃用的飯菜又也是有酒有肉莫說眼下亂時,便是太平時,一個鄉野的亭舍能備下這等飯菜也是很不容易的文醜有感觸,他當沙河亭長時,要是隻靠那點微薄的俸祿,三餐尚且難以做到,遑論這等酒肉飲食了
李宣倒轉筷箸,用箸柄挑亮了下燭光,說道:“不止酒肉俱全,客舍裏且點蠟燭,確是有錢”
李典插口說道:“隻有這間客舍裏點了蠟燭,我去別的客舍裏看了一遍,隻有薪燭”
薪燭就是用細木柴做的照明工具文醜當年在沙河亭,沒少點這東西,一燃起來,煙氣嗆人不過話說回來,薪燭才是平常百姓ri常所用的,蠟燭貴,隻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
徐榮安排文醜住的這間客舍,家具臥具好,取光之物也好,種種處處,均可見他的用心
李宣年紀輕,早早地就跟了文醜,不知寒家子弟出頭的難處,要是田疇時尚等西鄉的這些寒門子弟在這裏,肯定便會不免感歎了
這徐榮顯然是一個不甘現狀的人熱情有度的迎接整潔舒適的客舍,這一切都不外乎是因為他熱切地期冀能遇到貴人,提拔他出人頭地文醜是做過亭長的,接觸過許多這樣的寒家子弟,能體會到徐榮這種的渴望上進卻苦無門路的不甘心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