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漢家的破舊小院中。


    一位二百斤的胖子正笑眯著雙眼做自我介紹:“我是楊河團的團頭,這位公子,請問您確定要包了我們的鹽團嗎?”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對,你這一個鹽團的產量遠遠不夠,如果你還有別的路子介紹,本公子可以給你好處,收鹽的價格和你們團一樣。”


    韓胖子小眼亮著精光,諂媚道:“我們能遇到公子這樣的主顧,真是走了大運了,隻是公子可能有所不知,鹽不是隨便買賣的,也就是說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不知道您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朱慈烺瞧了他一眼,道:“廢話,沒鹽綱本公子能過來買鹽?”


    韓胖子眼光繼續放亮,道:“問句冒昧的話,不知公子是否知道鹽商魏家?我們楊河團的產鹽都是魏家收的。”


    “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


    韓胖子一愣,試探道:“不知公子從何處而來?”


    朱慈烺扔了一錠銀子給他,道:“別那麽多廢話,有什麽話直說。”


    韓胖子極為熟練的接過銀子,在身上擦了擦,順手收進了袖袋中,這才笑眯眯道:“公子大氣,將來必然高中狀元!”


    見朱慈烺麵露不愉,韓胖子連忙撤回話題,說道:“現在的兩淮鹽業都被大鹽商們包了,他們背後多少都有些勢力,比如鹽課大使,我是擔心公子......”


    聽韓胖子所說,朱慈烺大概明白了,楊河團的產鹽被魏家壟斷了。


    魏家並非擁有鹽綱的十大鹽商,而是鹽商下麵的場商,也就是在鹽場向灶戶收購食鹽轉賣的中間商人。


    這些鹽場場商具有收購鹽場全部產鹽的壟斷特權,並采取不等價交換的手法,殘酷剝削食鹽生產者而攫取商業利潤,魏家就是其中一家。


    在魏家上麵還有總商,那些大鹽商經濟勢力雄厚,主要任務為鹽運使衙門向鹽商征收鹽課,他們與官府的關係最為密切,是鹽商中的巨頭,家資不乏千萬。


    鹽商壟斷了全國食鹽流通的全過程,肆意壓低買價,抬高賣價,剝削灶戶和消費者,獲取巨額的商業壟斷利潤,他們大多生活奢侈,尤以揚州的兩淮鹽商為甚。


    朱慈烺聽後,嗬嗬笑道:“韓團頭,你且放心,我家在官府中也有關係,算是有些背景,我收你們的鹽,魏家他不敢找你們麻煩的。”


    聞言,韓胖子微微放下心來,這幾位護衛穿著官靴,說明這位公子應該是哪位當官家的,聽這口音還是南直隸人,既然他敢這麽說,其勢力肯定比魏家大。


    韓胖子不怕有錢的鹽商,就怕這種官商勾結的組合,有官家在後麵撐腰,惹不起啊!


    打死他也不敢相信,眼前這位人畜無害的小夥子,正是傳說中冷酷狠辣的皇太子殿下......


    朱慈烺見他滿意,開始詢問正事:“自古煮鹽之利,重於東南,而兩淮為最,本公子這一路行來,發現你們這房屋簡陋,日子艱苦,並不像傳聞中的那樣啊,這是為何?”


    韓團總苦笑了一聲,道:“公子有所不知,萬曆年間我們楊河團還不是這個樣子,那時朝廷實行的折色法,日子雖然說是苦了一點,官府的加派多了一些,但大夥兒也能將就著過得去,一年下來多少還能有些餘銀。”


    “自從二十年前,朝廷推行了這鹽綱製,大鹽商們代接了鹽課,就全變了,我們楊河團產出的鹽隻能由魏家來收購處理,剛開始一引鹽他們能給一兩五錢銀子,後來降到一兩,今年卻隻給了八錢,聽說明年魏家打算隻給五錢。”


    一旁的丁老漢歎息道:“我們灶戶的這日子也沒法過了,不瞞公子說,我們團這些年連年有人逃跑,己經跑了好幾十戶了,如果不是周圍鬧兵災,開年之後逃跑的人會更多.....”


    朱慈烺聽完之後,沉思了一會兒,朝廷推行的剛鹽法是比折色法先進一些,隻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增加財政收入,然而這才不到二十年,鹽稅不僅越收越少,連煮鹽的灶戶們過的都這麽艱苦。


    產鹽雖然賺錢,不過錢終究是富了那些鹽商鹽官,而真正的勞動人民依然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之前朱大典即便是打擊了私鹽,這最終的銀錢,還是流入了鹽商鹽官們的腰包中。


    朱慈烺想了片刻,道:“帶我去你們的製鹽場裏看看,我想看看鹽的成色。”


    “好嘞!”


    韓胖子歡喜的應了一聲,連忙領著朱慈烺前往鹽場,像是對自己的製鹽很有信心。


    不多時,眾人來到鹽場,一眼看去,海濱廣斥,鹽田相望。


    製場占地很大,裏麵至少有四五百人在工作,采用的是流行千年的煮鹽法。


    上百口大鍋下麵燒著木柴,冒著騰騰的蒸汽,不斷傳出沸水翻滾的咕嚕聲,鍋旁還有專人攪拌。


    朱慈烺目測,這種大鐵鍋的直徑在一米四到一米五左右,高度約在三十厘米左右,他往前湊了湊,發現裏麵鍋裏的水雖然還沒煮幹,就已經看到白花花的細鹽了。


    據韓團頭的介紹,這裏的煮鹽並非將海水倒入鍋中開煮,而是先要製鹵,然後將鹵水放在鍋內用火熬煮成鹽,他們所看到的正是煮鹽的環節,一口鐵鍋需要煮三個時辰,煮出成鹽七到十斤。


    除了鐵鍋,還有竹鍋煮鹽,竹鍋乃竹篾編成,方形平底,外塗石灰或黃泥,長三米三,寬一米六,深一米,每鍋可煮鹽一千斤。


    走出煮鹽場地,朱慈烺在不遠處又看到了另一邊開鑿出的一排大水池,上麵不知鋪著何物,正有一群男男女提著桶在上麵澆水。


    韓胖子像個熱情的導遊,向朱慈烺解釋道:“這是用海水淋澆鹵沙製鹵。”


    朱慈烺大概明白了煮鹽這套流程,為了製出含鹽量高的鹵水,灶戶們在海邊潮水可到之處,鋪滿細沙厚約二至三寸的耙鬆,使沙能充分吸收潮水。


    海水經過吹日曬幹後形成鹵沙,再將鹵沙均勻撒在鹵池裏,然後用海水澆淋,海水可以充份吸收了鹵沙裏的鹽份,使得含鹽量大大增加,若是增加含鹽濃度,可以進行反複淋鹵。


    將鹵水倒在鍋裏煮炒,便可以製出白花花的鹽巴了,要想製出精鹽,則需要將鹵水反複過慮五六遍,過慮的材料以絲綢最好,棉布其次,隻有將水裏的雜質清除幹淨才能煮出精鹽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慈烺是主角的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第一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第一帥並收藏朱慈烺是主角的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