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走吧,這件事,你們商量著給朕一個章程。”秦始皇下了逐客令。


    “是,陛下。”兩人先退了。


    兩人走了後,皇帝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意。


    “趙高,陪朕去看看仙丹。”秦始皇命令道。


    “是,陛下。”


    趙琛和李斯二人在外邊,兩人也相視一笑。


    “武安君啊,上馬平天下,下馬還能治天下,老夫佩服。”李斯吹捧道。


    “丞相,折煞在下了,何德何能能與丞相相比。”趙琛謙虛道。


    “武安君年少有為,若由兒有你一半就好了。”李斯笑道。


    “李兄,也是青年才俊。”


    “別吹了,他都多大了,還青年才俊,隻是武安君,年少如此有權,別把自己給閃了。”


    “多謝丞相提醒,在下知道,在下現在要去趟翰林,丞相,要不一起去看看?”趙琛邀請道。


    “不了,不了,翰林都是武安君的學生,老夫就不去了。”李斯拒絕了。


    “那丞相,慢走。”


    “武安君,也慢走。”


    兩人不再客套,兩個方向,兩條路。


    翰林院。


    趙琛很久都沒來過了,翰林院不是一個辦公點,因為有很多的書籍要分類,要歸納,這裏已經成了一個知識的聚集地。


    它就在這鹹陽宮旁,它比當年齊國的稷下學宮還要恢宏。


    稷下學宮是交流知識,是辯論,是百家爭相交輝的地方,他們最大的優點是,迸發出了無比燦爛的光芒。


    而翰林不一樣的是,多了一些思考,少了爭鬥,他們不斷在翻閱書本,在編書的同時,自己也吸收了各家各派的知識,翰林,是融合,是兼收並蓄。


    趙琛一步步的走著,他撫摸著這些書架上的一本本書,這千年來的文明都在這些地方了。


    現代對於先秦時期的研究材料其實很缺失,秦始皇焚書坑儒那點真的隻是算個屁,真正的大頭,在項羽頭上,這哥們兒那是真莽啊,他真燒啊,鹹陽大火三月不滅,全給他禍禍幹淨了。


    趙琛穿著一身很不起眼的儒服,別人都以為他也隻是編書的一員。


    所有人都在這裏認認真真的抄寫編寫,分類,審核,編輯,謄抄,定卷,一步步的在完成。


    “武安君,武安君,您怎麽來了?”孔鮒看見了他,急忙過來。


    其他忙碌的人,也都側目,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武安君,是武安君。”


    “武安君真的來了。”


    “這武安君,年輕呐。”


    有些年齡比較大的都說趙琛很年輕了。


    “各位,是我來叨擾大家了,大家先自己做事,等下我會說一些,再叫大家。”趙琛說道。


    “是,武安君。”


    眾人都恭敬道。


    都是讀過書的人,都有規矩,有禮儀,不像大爺大媽們,湊熱鬧就都來圍著自己,看稀奇。


    “孔老先生啊,我叫你做的事,都怎麽樣了?”趙琛問道。


    “武安君啊,這是名冊,一共有五十人,願意去草原的隻有十五人,其他三十五人都想留在中原,去地方上,或者還是在這裏編書。”孔鮒拿出來名冊說道。


    趙琛翻開,看了一眼,說道:“按照我說的跟他們說了嗎?”


    “說了,但是還是很少。”


    趙琛明白了,還是由奢入儉難啊,不管是草原由來已久的凶名,還是惡劣的環境,致使他們都不願意去,可能還有家裏人的擔憂。


    “這十五人,好好記著,他們的家境怎麽樣?”趙琛問道。


    “他們,都是才來的,家境貧寒,靠著偷學的一點知識到這來的。”孔鮒說道。


    “不錯嘛,偷學都能考到翰林來。”趙琛驚奇道。


    可能這十五人的質量還很不錯。


    “還是武安君的策略好啊,現在民間說著讀書,考試都能當官,一些窮苦之地,有那麽一兩個讀書的苗子,都會舉全村之力供著讀書,為了讓自己這塊地因為一個人雞犬升天。”孔鮒兩眼放光道。


    “這個好,讀書始終是沒錯的,民間能有這種讀書的氛圍,那證明這是沒錯的。”


    “武安君,這可是千古以來的大事啊,全民都開始跟著讀書了,這是連孔孟都不曾做到的事啊。”孔鮒拜服道。


    “這就是實踐啊,把心中所想之事,把政策要變成現實,必須要和法家一起,通過法律變成一條條的規矩,那天下人都會按照這個規矩去做,孔孟排斥法家,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錯誤。”趙琛說道。


    “武安君,您這一席話,比許多百家之言都有用啊。”


    “現在咱們做的事,就是這樣,看,這麽多書,這麽多人,各門各派都有,哪一家沒有優點呢,以前大家都隻是主張自己一家之言,鬥了幾百年,也亂了幾百年,現在,隻有一個國家了,當然治國,不能這麽烏七八糟了。”趙琛說道。


    “武安君說得是,武安君的治國能力,我們都看在眼裏,這天下誰不服您的學問啊,有不少人已經把你當成聖師了。”


    “這不敢當,不敢當,聖師,還是讓孔子去當吧。”趙琛笑道。


    這兩千多年的文明,雖然主體是儒家,但是儒家卻是融合了不少其他的百家學說在裏邊的,它不融合,也沒辦法入世。


    按照先秦儒家這理念,不改變,再過一千年也沒人用。


    原本曆史的儒家,它的局限性也很強,主要是研究到禁錮思想,討好皇帝,直到宋朝朱熹,完全把這玩意兒變成了皇帝用來奴役天下的工具了。


    趙琛這次也要改,但是他和董仲舒,朱熹,這些人都不一樣,他要把儒家改造成一種更科學的學識,讓它的包容性更加強大。


    “孔老先生,這一次,陛下把草原的一切事務都交給我來安排了,不瞞你說,他隻給了我一年時間,一年後我就要出征百越了。”


    “一年,武安君,這點時間怎麽夠,這天下怕是又要遭殃了。”他歎氣道。


    “現在說遭殃,還為時尚早,陛下那邊我也給大家爭取了一些利益,但是不多,他們把握得住,以後就是平步青雲,以後寒門子弟就有了一條通往鹹陽朝堂的康莊大道。”趙琛說道。


    “這,武安君,還請告知。”


    “孔先生,你把這五十人都叫來吧,其他人呢?他們不願意做官?”趙琛想到了這個問題。


    “其他人,都想在這裏邊讀書,做學問,並不想當官,認為官場是個大染缸。”孔鮒歎氣道。


    “隻做學識,不實踐,這學著有什麽用?罷了,罷了,先就這樣,把那五十人單獨叫到隔壁偏房,我告誡他們。”


    “是,武安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長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盼愛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盼愛吃魚並收藏大秦長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