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昏昏沉沉地睡去,醒來已是第二日辰初時分,忙翻身坐起,換了一身裏襯,匆匆梳洗一番。
對著銅鏡整理好發髻,用細絲網罩住,確認不會鬆開後,才戴上無翅烏紗帽。
沈煉的皮膚偏小麥色,模樣說不上豐神俊朗。但鼻梁挺拔,輪廓分明,五官中蘊藏著十足的英氣。
尤其是那雙迷霧一般的眸子,仿佛永遠沉浸在一片陰鬱中,讓人看不透他在想什麽。
整好頭冠,在裏襯外加了件冬襖,套上一件半舊不新、漿洗的有些褪色的曳撒官袍,用腰帶係好。
換上一雙洗過晾幹的深足官靴,這才落鎖牽馬,出了門去。
走到胡同口吃了一碗豆花並兩個炊餅,丟下五個銅板,打了個飽嗝,便打馬往北鎮撫司畫卯去。
正陽門北側,大明門外,有一條江米巷。這江米巷與棋盤街交匯的東西兩側入口處,各有一座牌樓,東曰敷文,西曰振武。
蓋因這東邊多是六部翰林院等文官衙門,而西邊多是五軍都督府等武官衙門。
北鎮撫司就在這西江米巷內,北邊是通政司與太常寺,右側與前右二軍都督府相鄰。距離皇城奉天門也不過數百步,馳馬片刻便到。
沈煉將馬匹停在北鎮撫司西邊,錦衣衛後街的馬棚裏,從側門繞了進去。
殷澄等一幹手下早就聚在東千戶所官廳的廊下候著,看見上官進來,紛紛拱手行禮。
繼而一擁而上圍了過去,七嘴八舌問個不停,問的不外乎是明時坊的命案為何到了淩雲愷手裏。
殷澄最是迫不及待,湊近過來問道:“大人,怎讓那姓淩的王八搶了咱的案子?您快跟陸千戶說說,大家夥忙活了一宿沒合過眼,倒叫那狗肏的撿了便宜,他娘的!”
沈煉被問得心中一通煩悶,隻說是上峰的安排,他也無可奈何。見手下眾人皆是一臉憤懣,又叮囑一番:“近些日子不要去尋那淩雲愷的黴頭,不然禍到臨頭別怪本官沒提醒過。”
說完撥開一臉茫然的眾人,沿著簷廊進了官廳,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陸文昭今兒換了一身嶄新的大紅織金補羅的飛魚服,頭戴烏紗帽,腰間係著鸞帶,腰間佩了把鑲著寶石瑪瑙的繡春刀。此時在堂上正襟危坐,底下站著四五個畫卯的百戶官。
這幾個百戶畫完卯,各自領了差事,與沈煉招呼一聲,便知趣地退了出去。
陸文昭收筆停住,合上文書,讓沈煉走上前來,將一本小冊子遞了過去:“來的巧,正有件差事要交由你去辦。”
沈煉忙接過冊子拱手聽令,陸文昭一臉肅穆地說道:“今上聖慈,宮闈和洽。不料這京城裏居然有一等不安分的人,妄生事端,非議宮闈之事,專用那不明不白的醃臢汙穢之語砌湊成書,製成小冊子。不知用何術,一時間六宮內苑並在京文武大小各衙門,俱散一本,內外俱遍。如今天威震怒,宮裏發出中旨來,著我們北司盡快緝獲這些胡言亂語的妖人。”
沈煉聽罷,翻開小冊子,粗略地瀏覽了一遍,越看越感覺頭皮發麻,難怪皇爺會震怒。
這冊子裏寫的是一段小話本,描繪的是某朝少年皇帝與奶媽糾纏不清的醃臢之事,甚至還有太監與奶媽宮女對食,以及太監如何夥同奶媽,迫使中宮小產,暗害皇家血脈等等怪談的宮闈秘聞。
通篇含沙射影,矛頭暗指當今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魏忠賢,以及奉聖夫人客氏。末尾還綴了一首諷詩,曰:
權閹煽虐時,士夫太無恥。宰相為家奴,九卿作義子。生祠遍九州,舉世從風靡。不特廉恥亡,直是人心死。
陸文昭又從一堆文書裏翻出一本灰色的小冊子遞過去:“衛裏的暗樁已經查探了一番,這是查出來的妖人名冊。你帶手底下的人跑一趟,按名冊緝拿歸案罷。”
沈煉收下名冊,將小話本丟進火盆裏燒了個灰飛煙滅,笑道:“這算是給個甜棗?”
“誒,你說這話我可不愛聽,這案子可比那些白蓮教什麽的好辦多了罷。那命案吃力不討好,有什麽好爭的,不值當,就讓那淩雲愷忙去吧,你就別管了。”
沈煉低頭一番思慮,想想也是,那命案牽扯甚多,錯綜複雜,並沒有表麵那麽簡單。若是查出來倒還好,查不出來,又是白忙活一場,還要在上官麵前落個無能的印象。
陸文昭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一把銅鏡來,一邊整理衣冠一邊說著話:“對了,名冊上有個叫北齋的書生,上麵的意思,這人就不要留了。這事你親自去,殷澄那些人毛手毛腳的,我不放心。”
沈煉麵無表情地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陸文昭點了點頭,道:“辦的漂亮點,隨後自有順天府的人定個謀財害命的無頭公案。這個北齋,好端端的太平日子不過,非要妄議魏太監,編排宮闈,先前冊子上那首詩便是他寫的。這還有這一首詩,你小子還算是通些文墨,瞧瞧罷......”
陸文昭又遞過一張宣紙,隻見上麵寫著:
彰癉表天道,誅賞昭王綱。伊誰實職之,蘭台橫秋霜。道惟鋤奸跡,庶以全善良。以彼稔凶惡,萬死烏足償。搏噬縱鷹犬,湯鑊烹鸞凰。天地盡冥晦,白日無輝光。古多內侍禍,茲禍逾漢唐。國步倏臲卼,社稷旋淪亡。我聞發上指,冠衝心激昂。及此不錐薙,無乃忤蒼蒼。父老切齒言,豎黨皆兒郎。繕疏請明旨,聖德奮乾剛。堯舜除四凶,海宇稱平章。誅惡及勝國,來者心自臧。岩壑煎穢濁,草木回芬芳。聊以佐史筆,憲紀於焉張。
沈煉快速看完,將宣紙一並丟進了火盆裏,輕聲嘟囔了一句:“寫的還挺好......”
??“嗯?你說什麽?什麽挺好?”陸文昭揚揚眉毛。
“哦,我說千戶大人今日穿的......呃......穿的挺好......”
陸文昭聞言眼睛一亮,哈哈大笑,丟下銅鏡,站起身來,像孔雀開屏一樣張開雙臂,在沈煉麵前轉了一圈,問道:“這身飛魚服如何?”
沈煉笑道:“自然是氣宇軒昂,威風凜凜。隻是不知道大人穿著這一身是要去做甚?”
“今日魏公公要去南城的金魚池冬釣,我花了五千兩銀子,才從司禮監李太監手裏,買下了這難得的隨侍魏太監左右的機遇。”
沈煉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誇他會鑽營?還是誇他心思細膩?
陸文昭待他自是沒的說,就是這份醉心鑽營的樣子有時候讓他有些反感。可轉念一想,自己也不過是皇權的一條走狗而已,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一個校尉從外頭跑了進來,原來是司禮監李太監派了內侍來,說魏太監就要啟程了,叫陸文昭去奉天門候著。
陸文昭喜上眉梢,從懷裏掏出一錠十兩重的銀元寶,丟給那校尉,叮囑他送與那前來報信的小內侍。
又興衝衝地朝門口侍候的校尉喊了一聲,叫他備馬。
“沈煉,好好辦差,別再給我搞砸了!”說完陸文昭便一陣風似的出了門去。
對著銅鏡整理好發髻,用細絲網罩住,確認不會鬆開後,才戴上無翅烏紗帽。
沈煉的皮膚偏小麥色,模樣說不上豐神俊朗。但鼻梁挺拔,輪廓分明,五官中蘊藏著十足的英氣。
尤其是那雙迷霧一般的眸子,仿佛永遠沉浸在一片陰鬱中,讓人看不透他在想什麽。
整好頭冠,在裏襯外加了件冬襖,套上一件半舊不新、漿洗的有些褪色的曳撒官袍,用腰帶係好。
換上一雙洗過晾幹的深足官靴,這才落鎖牽馬,出了門去。
走到胡同口吃了一碗豆花並兩個炊餅,丟下五個銅板,打了個飽嗝,便打馬往北鎮撫司畫卯去。
正陽門北側,大明門外,有一條江米巷。這江米巷與棋盤街交匯的東西兩側入口處,各有一座牌樓,東曰敷文,西曰振武。
蓋因這東邊多是六部翰林院等文官衙門,而西邊多是五軍都督府等武官衙門。
北鎮撫司就在這西江米巷內,北邊是通政司與太常寺,右側與前右二軍都督府相鄰。距離皇城奉天門也不過數百步,馳馬片刻便到。
沈煉將馬匹停在北鎮撫司西邊,錦衣衛後街的馬棚裏,從側門繞了進去。
殷澄等一幹手下早就聚在東千戶所官廳的廊下候著,看見上官進來,紛紛拱手行禮。
繼而一擁而上圍了過去,七嘴八舌問個不停,問的不外乎是明時坊的命案為何到了淩雲愷手裏。
殷澄最是迫不及待,湊近過來問道:“大人,怎讓那姓淩的王八搶了咱的案子?您快跟陸千戶說說,大家夥忙活了一宿沒合過眼,倒叫那狗肏的撿了便宜,他娘的!”
沈煉被問得心中一通煩悶,隻說是上峰的安排,他也無可奈何。見手下眾人皆是一臉憤懣,又叮囑一番:“近些日子不要去尋那淩雲愷的黴頭,不然禍到臨頭別怪本官沒提醒過。”
說完撥開一臉茫然的眾人,沿著簷廊進了官廳,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陸文昭今兒換了一身嶄新的大紅織金補羅的飛魚服,頭戴烏紗帽,腰間係著鸞帶,腰間佩了把鑲著寶石瑪瑙的繡春刀。此時在堂上正襟危坐,底下站著四五個畫卯的百戶官。
這幾個百戶畫完卯,各自領了差事,與沈煉招呼一聲,便知趣地退了出去。
陸文昭收筆停住,合上文書,讓沈煉走上前來,將一本小冊子遞了過去:“來的巧,正有件差事要交由你去辦。”
沈煉忙接過冊子拱手聽令,陸文昭一臉肅穆地說道:“今上聖慈,宮闈和洽。不料這京城裏居然有一等不安分的人,妄生事端,非議宮闈之事,專用那不明不白的醃臢汙穢之語砌湊成書,製成小冊子。不知用何術,一時間六宮內苑並在京文武大小各衙門,俱散一本,內外俱遍。如今天威震怒,宮裏發出中旨來,著我們北司盡快緝獲這些胡言亂語的妖人。”
沈煉聽罷,翻開小冊子,粗略地瀏覽了一遍,越看越感覺頭皮發麻,難怪皇爺會震怒。
這冊子裏寫的是一段小話本,描繪的是某朝少年皇帝與奶媽糾纏不清的醃臢之事,甚至還有太監與奶媽宮女對食,以及太監如何夥同奶媽,迫使中宮小產,暗害皇家血脈等等怪談的宮闈秘聞。
通篇含沙射影,矛頭暗指當今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魏忠賢,以及奉聖夫人客氏。末尾還綴了一首諷詩,曰:
權閹煽虐時,士夫太無恥。宰相為家奴,九卿作義子。生祠遍九州,舉世從風靡。不特廉恥亡,直是人心死。
陸文昭又從一堆文書裏翻出一本灰色的小冊子遞過去:“衛裏的暗樁已經查探了一番,這是查出來的妖人名冊。你帶手底下的人跑一趟,按名冊緝拿歸案罷。”
沈煉收下名冊,將小話本丟進火盆裏燒了個灰飛煙滅,笑道:“這算是給個甜棗?”
“誒,你說這話我可不愛聽,這案子可比那些白蓮教什麽的好辦多了罷。那命案吃力不討好,有什麽好爭的,不值當,就讓那淩雲愷忙去吧,你就別管了。”
沈煉低頭一番思慮,想想也是,那命案牽扯甚多,錯綜複雜,並沒有表麵那麽簡單。若是查出來倒還好,查不出來,又是白忙活一場,還要在上官麵前落個無能的印象。
陸文昭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一把銅鏡來,一邊整理衣冠一邊說著話:“對了,名冊上有個叫北齋的書生,上麵的意思,這人就不要留了。這事你親自去,殷澄那些人毛手毛腳的,我不放心。”
沈煉麵無表情地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陸文昭點了點頭,道:“辦的漂亮點,隨後自有順天府的人定個謀財害命的無頭公案。這個北齋,好端端的太平日子不過,非要妄議魏太監,編排宮闈,先前冊子上那首詩便是他寫的。這還有這一首詩,你小子還算是通些文墨,瞧瞧罷......”
陸文昭又遞過一張宣紙,隻見上麵寫著:
彰癉表天道,誅賞昭王綱。伊誰實職之,蘭台橫秋霜。道惟鋤奸跡,庶以全善良。以彼稔凶惡,萬死烏足償。搏噬縱鷹犬,湯鑊烹鸞凰。天地盡冥晦,白日無輝光。古多內侍禍,茲禍逾漢唐。國步倏臲卼,社稷旋淪亡。我聞發上指,冠衝心激昂。及此不錐薙,無乃忤蒼蒼。父老切齒言,豎黨皆兒郎。繕疏請明旨,聖德奮乾剛。堯舜除四凶,海宇稱平章。誅惡及勝國,來者心自臧。岩壑煎穢濁,草木回芬芳。聊以佐史筆,憲紀於焉張。
沈煉快速看完,將宣紙一並丟進了火盆裏,輕聲嘟囔了一句:“寫的還挺好......”
??“嗯?你說什麽?什麽挺好?”陸文昭揚揚眉毛。
“哦,我說千戶大人今日穿的......呃......穿的挺好......”
陸文昭聞言眼睛一亮,哈哈大笑,丟下銅鏡,站起身來,像孔雀開屏一樣張開雙臂,在沈煉麵前轉了一圈,問道:“這身飛魚服如何?”
沈煉笑道:“自然是氣宇軒昂,威風凜凜。隻是不知道大人穿著這一身是要去做甚?”
“今日魏公公要去南城的金魚池冬釣,我花了五千兩銀子,才從司禮監李太監手裏,買下了這難得的隨侍魏太監左右的機遇。”
沈煉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誇他會鑽營?還是誇他心思細膩?
陸文昭待他自是沒的說,就是這份醉心鑽營的樣子有時候讓他有些反感。可轉念一想,自己也不過是皇權的一條走狗而已,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一個校尉從外頭跑了進來,原來是司禮監李太監派了內侍來,說魏太監就要啟程了,叫陸文昭去奉天門候著。
陸文昭喜上眉梢,從懷裏掏出一錠十兩重的銀元寶,丟給那校尉,叮囑他送與那前來報信的小內侍。
又興衝衝地朝門口侍候的校尉喊了一聲,叫他備馬。
“沈煉,好好辦差,別再給我搞砸了!”說完陸文昭便一陣風似的出了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