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清塵都快被宋謙搞出ptsd了,中醫一般治病就記藥性藥理就行了,中藥師一般就記性狀,炮製要點什麽的,哪個好人這麽大段大段背書的。
關鍵人家這麽一搞,就顯得他很呆。他也就是在寫論文,或者出去交流的時候,才會查各種典籍資料,誰腦子裏麵能裝下這麽多東西?
宋謙沒注意到嶽清塵的反應,聽到黃悅詢問,他就下意識回答:“《本草綱目》上說‘宿芩乃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今所謂片岑。’”
嶽清塵痛苦地閉上眯縫小眼,又來了……
宋謙接著說:“子芩乃新根,多內實,即今所謂條岑,或雲西岑多中空而色黔,北岑多內實而色黃。”
“哦……”黃悅拉長了聲音。
秦蘇默默記著,老岑……新岑……
嶽清塵沉重地吐出一口氣,他在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要回去多背背書了,他也感覺自己被卷的不行了。
黃悅問他:“哪裏的黃芩比較好?”
宋謙道:“黃芩以前都是野生品,最道地的產區在熱河,也就是現在承德地區,行內稱之為‘熱河枝岑’。”
“新中國成立後,中藥用量激增,野生品跟不上供應,各地就開始引種,現在都引種成功了,很多省份都有種植。”
“但最好的產地還是承德和京城北部山區,這兩塊地方是接壤的,所以土壤和氣候環境基本一樣,出產的黃芩的品質相差不大。”
黃悅又詢問:“那他這個黃芩好嗎?”
宋謙說:“黃芩以條粗長、質堅實、色黃為佳。現在都是種植栽培的,生長地區不同,種植時間不同,性狀上就有差異了,像平原種植的就比較細小。”
秦蘇問:“平原種的還更細?”
宋謙道:“野生黃芩喜歡生長在石礫質或黏土質山坡、山頂草地、丘陵坡地,也很常見在比較幹旱的黃山坡和土崗,草原性石礫質山地陽坡。”
“以前京城門頭溝齋堂鎮山區就利用過山腳下河流旁的荒地,運土造田種植黃芩,種了四年才采挖,品質跟野生的差不多。所以如果能利用北方山區和荒地來種植黃芩,品質可能會更好。”
“像平原種植的黃芩就比較細,表麵是淺棕色的,而且外皮是緊貼著,縱向皺紋比較細膩,所以一般就不撞皮。”
秦蘇問:“什麽是撞皮?”
嶽清塵也好奇地看了過來。
黃悅問他:“你也不知道啊?”
“切……”嶽清塵又把頭轉到一邊去了,但耳朵卻是對著宋謙的。
宋謙說:“黃芩以生長3-4年的為佳,家種的黃芩大概是2-3年就收獲了。把優質的粗黃芩挖出來,除盡須根和泥沙,然後曬到半幹。”
“等外麵的粗皮稍幹或皮破裂欲脫的時候,把黃芩放到特製的荊條框裏麵,然後加入石塊,撞去外皮。而且得要在晴天撞皮,撞完一批,晾曬一批,反複操作,還不能堆在一起,更不能被雨淋濕。”
“等撞成表麵都是黃色的,晾曬幹就是成品了,所以以前的黃芩是內外皆黃的,這就是產地加工。藥商會去藥農家裏收貨,再拿到藥市去賣,中藥鋪過來選貨,等進了鋪子就洗、泡、潤、切,炮製成飲片了。
黃悅又問:“好原始的辦法,現在還是這樣操作嗎?”
宋謙道:“差不多吧,因為中藥種植還是以千家萬戶的分散式為主。農藥、化肥、田間管理,往往是一個農民一個樣。”
“收獲藥材了,就要進行產地加工,往往也是農戶自己加工。可農戶沒有烘幹機和加工設備,各種手段也就用上了,中藥的品質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有些藥農花不少錢買了烘幹機,結果還沒等用呢,藥材價格又暴跌了,或者被其他產地給擠壓了市場,結果賠的更多。”
“所以說如果有飲片廠能跟農戶進行產地合作,把控種子、種植、田間管理、產地加工,和進入飲片廠之後的炮製的全鏈條,中藥品質和農戶收益就都會有保證了。”
黃悅道:“這得花多少錢……這事情不好幹吧……”
秦蘇臉繃的很緊,一言不發。
宋謙琢磨了一下,也覺得靡費甚巨,麻煩不說,投入這麽大,產出能有多少?成本那麽高,哪個單位願意買呀。
宋謙搖搖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都壓下去,他說:“這個以後再說吧,還是說回黃芩。解放前的黃芩都是野生的,因為生長年限不同,性狀大小就不一樣了,所以劃分出不同的規格等級。”
“有大枝岑、枝岑,區別在於粗細和枯心大小;沒有枯心的叫條岑;還有一種叫瓣岑,枯老腐朽的黃芩在撞皮的時候就碎成一瓣一瓣的了,所以叫瓣岑。”
“不過那是解放前的標準了,現在就分無枯心的條岑和枯岑。條岑兩個等級,長10cm以上,中間粗在1cm以上,無雜質、蟲蛀、黴變,就是一等品。4cm以上,中間粗0.4到1cm的就是二等品。”
宋謙拿了一片放到嘴裏嚼了一下,說:“你這個雖說是一等品,但苦味比較淡,隻能說湊合吧,這次就不誇你了。”
“如你所願,不誇你了。”黃悅認真地說。
嶽清塵氣的眼睛都瞪大一圈。
秦蘇看著包藥紙上的黃芩,問:“所以他拿出來的其實是條岑,我們看到的這幾片枯心的是靠近老根的部位?”
宋謙看向秦蘇,點頭稱讚道:“不錯,你學的很快。”
黃悅對秦蘇道:“誇伱了。”
“哦。”秦蘇輕輕應一聲。
“哼。”嶽清塵扭過臉。
宋謙問:“你這裏沒有枯岑嗎?”
嶽清塵道:“有啊。”
宋謙道:“那我要枯岑。”
嶽清塵氣道:“你不早說,我都倒在包藥紙上了,我還挑出來啊?”
“我不是寫黃……”宋謙反應過來,說:“哦,好吧,這確實是我的疏忽。這次,你就別誇我了。”
“你神經病吧,誰要誇你?”嶽清塵罵罵咧咧。
宋謙疑惑地問:“我們昨天不是互誇好幾次嗎?”
嶽清塵倒吸一口涼氣,感覺自己血壓在上升,太陽穴都在突突跳。
秦蘇低著頭,很是哭笑不得,而後她又看宋謙,心中憑添幾分悵然,“宋謙,你要是一直這樣,那該多好……”
黃悅問:“小宋,怎麽回事?”
宋謙說:“解放前呢,枯岑和條岑是分別加工的。北平地區的黃芩就是用枯岑加工的,而且是切成半圓片。條岑是用無枯心的新根加工的,切成圓片。”
“大夫開藥方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書寫習慣。寫‘黃芩、枯黃岑、枯岑’的,抓藥先生就給枯心黃岑;寫‘條黃岑,條岑,子黃岑,子岑,西黃岑’的,就給無枯心的條岑。”
“哦,是這樣呀。”黃悅一扭頭,指著道嶽清塵:“那得怪你,人家小宋都給你寫黃芩了,你還抓條岑,你這個調劑員不合格。”
嶽清塵氣道:“你解放前來的啊,這都什麽年代了?不管你寫什麽岑,我都是給黃岑,我給條岑沒錯,我給枯岑也沒錯,現在又不區分,性味主治都一樣。”
黃悅問:“那你幹嘛把枯岑和條岑分開賣?”
嶽清塵道:“枯岑的藥效好,價格就高,畢竟是老根。”
秦蘇問宋謙:“是這樣嗎?”
宋謙搖頭:“不全是。二者的主治上,其實也還是有一個區別的。”
秦蘇問:“什麽區別?”
嶽清塵心中隱隱升起不好的預感。
宋謙道:“清代黃宮繡的《本草求真》上說‘枯而大者,輕飄上升以清肺,肺清則痰自理矣。實而細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則腸澼自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的分用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黃悅看嶽清塵,認真地問:“學廢了嗎,小夥汁?”
嶽清塵下巴微微顫抖,他……他果然又背書了!
關鍵人家這麽一搞,就顯得他很呆。他也就是在寫論文,或者出去交流的時候,才會查各種典籍資料,誰腦子裏麵能裝下這麽多東西?
宋謙沒注意到嶽清塵的反應,聽到黃悅詢問,他就下意識回答:“《本草綱目》上說‘宿芩乃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今所謂片岑。’”
嶽清塵痛苦地閉上眯縫小眼,又來了……
宋謙接著說:“子芩乃新根,多內實,即今所謂條岑,或雲西岑多中空而色黔,北岑多內實而色黃。”
“哦……”黃悅拉長了聲音。
秦蘇默默記著,老岑……新岑……
嶽清塵沉重地吐出一口氣,他在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要回去多背背書了,他也感覺自己被卷的不行了。
黃悅問他:“哪裏的黃芩比較好?”
宋謙道:“黃芩以前都是野生品,最道地的產區在熱河,也就是現在承德地區,行內稱之為‘熱河枝岑’。”
“新中國成立後,中藥用量激增,野生品跟不上供應,各地就開始引種,現在都引種成功了,很多省份都有種植。”
“但最好的產地還是承德和京城北部山區,這兩塊地方是接壤的,所以土壤和氣候環境基本一樣,出產的黃芩的品質相差不大。”
黃悅又詢問:“那他這個黃芩好嗎?”
宋謙說:“黃芩以條粗長、質堅實、色黃為佳。現在都是種植栽培的,生長地區不同,種植時間不同,性狀上就有差異了,像平原種植的就比較細小。”
秦蘇問:“平原種的還更細?”
宋謙道:“野生黃芩喜歡生長在石礫質或黏土質山坡、山頂草地、丘陵坡地,也很常見在比較幹旱的黃山坡和土崗,草原性石礫質山地陽坡。”
“以前京城門頭溝齋堂鎮山區就利用過山腳下河流旁的荒地,運土造田種植黃芩,種了四年才采挖,品質跟野生的差不多。所以如果能利用北方山區和荒地來種植黃芩,品質可能會更好。”
“像平原種植的黃芩就比較細,表麵是淺棕色的,而且外皮是緊貼著,縱向皺紋比較細膩,所以一般就不撞皮。”
秦蘇問:“什麽是撞皮?”
嶽清塵也好奇地看了過來。
黃悅問他:“你也不知道啊?”
“切……”嶽清塵又把頭轉到一邊去了,但耳朵卻是對著宋謙的。
宋謙說:“黃芩以生長3-4年的為佳,家種的黃芩大概是2-3年就收獲了。把優質的粗黃芩挖出來,除盡須根和泥沙,然後曬到半幹。”
“等外麵的粗皮稍幹或皮破裂欲脫的時候,把黃芩放到特製的荊條框裏麵,然後加入石塊,撞去外皮。而且得要在晴天撞皮,撞完一批,晾曬一批,反複操作,還不能堆在一起,更不能被雨淋濕。”
“等撞成表麵都是黃色的,晾曬幹就是成品了,所以以前的黃芩是內外皆黃的,這就是產地加工。藥商會去藥農家裏收貨,再拿到藥市去賣,中藥鋪過來選貨,等進了鋪子就洗、泡、潤、切,炮製成飲片了。
黃悅又問:“好原始的辦法,現在還是這樣操作嗎?”
宋謙道:“差不多吧,因為中藥種植還是以千家萬戶的分散式為主。農藥、化肥、田間管理,往往是一個農民一個樣。”
“收獲藥材了,就要進行產地加工,往往也是農戶自己加工。可農戶沒有烘幹機和加工設備,各種手段也就用上了,中藥的品質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有些藥農花不少錢買了烘幹機,結果還沒等用呢,藥材價格又暴跌了,或者被其他產地給擠壓了市場,結果賠的更多。”
“所以說如果有飲片廠能跟農戶進行產地合作,把控種子、種植、田間管理、產地加工,和進入飲片廠之後的炮製的全鏈條,中藥品質和農戶收益就都會有保證了。”
黃悅道:“這得花多少錢……這事情不好幹吧……”
秦蘇臉繃的很緊,一言不發。
宋謙琢磨了一下,也覺得靡費甚巨,麻煩不說,投入這麽大,產出能有多少?成本那麽高,哪個單位願意買呀。
宋謙搖搖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都壓下去,他說:“這個以後再說吧,還是說回黃芩。解放前的黃芩都是野生的,因為生長年限不同,性狀大小就不一樣了,所以劃分出不同的規格等級。”
“有大枝岑、枝岑,區別在於粗細和枯心大小;沒有枯心的叫條岑;還有一種叫瓣岑,枯老腐朽的黃芩在撞皮的時候就碎成一瓣一瓣的了,所以叫瓣岑。”
“不過那是解放前的標準了,現在就分無枯心的條岑和枯岑。條岑兩個等級,長10cm以上,中間粗在1cm以上,無雜質、蟲蛀、黴變,就是一等品。4cm以上,中間粗0.4到1cm的就是二等品。”
宋謙拿了一片放到嘴裏嚼了一下,說:“你這個雖說是一等品,但苦味比較淡,隻能說湊合吧,這次就不誇你了。”
“如你所願,不誇你了。”黃悅認真地說。
嶽清塵氣的眼睛都瞪大一圈。
秦蘇看著包藥紙上的黃芩,問:“所以他拿出來的其實是條岑,我們看到的這幾片枯心的是靠近老根的部位?”
宋謙看向秦蘇,點頭稱讚道:“不錯,你學的很快。”
黃悅對秦蘇道:“誇伱了。”
“哦。”秦蘇輕輕應一聲。
“哼。”嶽清塵扭過臉。
宋謙問:“你這裏沒有枯岑嗎?”
嶽清塵道:“有啊。”
宋謙道:“那我要枯岑。”
嶽清塵氣道:“你不早說,我都倒在包藥紙上了,我還挑出來啊?”
“我不是寫黃……”宋謙反應過來,說:“哦,好吧,這確實是我的疏忽。這次,你就別誇我了。”
“你神經病吧,誰要誇你?”嶽清塵罵罵咧咧。
宋謙疑惑地問:“我們昨天不是互誇好幾次嗎?”
嶽清塵倒吸一口涼氣,感覺自己血壓在上升,太陽穴都在突突跳。
秦蘇低著頭,很是哭笑不得,而後她又看宋謙,心中憑添幾分悵然,“宋謙,你要是一直這樣,那該多好……”
黃悅問:“小宋,怎麽回事?”
宋謙說:“解放前呢,枯岑和條岑是分別加工的。北平地區的黃芩就是用枯岑加工的,而且是切成半圓片。條岑是用無枯心的新根加工的,切成圓片。”
“大夫開藥方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書寫習慣。寫‘黃芩、枯黃岑、枯岑’的,抓藥先生就給枯心黃岑;寫‘條黃岑,條岑,子黃岑,子岑,西黃岑’的,就給無枯心的條岑。”
“哦,是這樣呀。”黃悅一扭頭,指著道嶽清塵:“那得怪你,人家小宋都給你寫黃芩了,你還抓條岑,你這個調劑員不合格。”
嶽清塵氣道:“你解放前來的啊,這都什麽年代了?不管你寫什麽岑,我都是給黃岑,我給條岑沒錯,我給枯岑也沒錯,現在又不區分,性味主治都一樣。”
黃悅問:“那你幹嘛把枯岑和條岑分開賣?”
嶽清塵道:“枯岑的藥效好,價格就高,畢竟是老根。”
秦蘇問宋謙:“是這樣嗎?”
宋謙搖頭:“不全是。二者的主治上,其實也還是有一個區別的。”
秦蘇問:“什麽區別?”
嶽清塵心中隱隱升起不好的預感。
宋謙道:“清代黃宮繡的《本草求真》上說‘枯而大者,輕飄上升以清肺,肺清則痰自理矣。實而細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則腸澼自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的分用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黃悅看嶽清塵,認真地問:“學廢了嗎,小夥汁?”
嶽清塵下巴微微顫抖,他……他果然又背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