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好宋謙,餘師傅走到自己刀案旁,按照坐姿坐了下來:“藥行素有見刀識幫的說法,我們樟幫的刀主要是兩把。一把是固定在刀案上的鍘刀,另外一把是片刀,特點是麵小口薄,輕便鋒利,叫小漢刀,也叫樟刀。跟建昌幫的建刀,禹幫的滿月刀並稱藥行三把刀。”
宋謙看著餘師傅。
餘師傅用中指和大拇指的指甲掐著檳榔,食指輕放其上,而後送到刀口之下。
宋謙急忙說:“餘……”
“叫我什麽?”餘師傅扭頭看他。
“哎。”宋謙有些無奈,他問:“您不用個蟹鉗或者檳榔鉗夾一下嗎?”
餘師傅有些不屑,他說:“那是二刀、三刀才用的工具,我是頭刀。”
頭刀這麽狂嗎?宋謙清楚地記得先前周棟梁在切檳榔的時候,還是用鉗子夾住的。
檳榔就這麽一點大,還那麽堅硬,樟刀雖說輕便,但也挺大一把的,用鉗子夾著檳榔尚且要小心翼翼,他還直接用手送,是真不怕切到手啊!
“這種送藥手法叫‘拈個’,很直白,就是用手拈著往裏送,是各個藥鋪招頭刀師傅的考核項目,想做頭刀,就得過這一關。”
說完,餘師傅右手握刀,左手掂著小小的檳榔就往裏麵送,而後刷刷刷樟刀落下。這鋒銳的刀口連堅硬的檳榔都能輕鬆切片,就更別說手指了,真要一刀下去,還不得劈到骨頭啊。
關鍵宋謙感覺對方每一刀都有可能切到手,刀鋒就在餘師傅手指前一兩毫米前快速切動著,太驚險了,宋謙緊張的汗都出來了。
“你……”宋謙喉嚨頭不小心發出一點聲音。
“幹嘛?”餘師傅抬頭看他。
“謔!”宋謙嚇得菊花一緊,他叫道:“你抬頭幹嘛?手不停一下嗎?不用看嗎?”
餘師傅手上絲毫沒停,隻是看著宋謙說:“有什麽好看的?老低著頭不累啊,再說了,白天還能看,晚上怎麽辦?你當東家舍得給你點燈,誰不是摸著黑在那裏切?”
宋謙一陣無語,他問:“那您還能這樣一邊切一邊聊天啊?”
“我不僅能一邊切,一邊聊天。我還能一邊切,一邊翻跟頭呢,你信不?”餘師傅吐槽。
宋謙已經習慣對方的吐槽了,他隻能比出一個大拇指:“牛!頭刀最牛行了吧。”
很快,餘師傅切完了。
宋謙跑到刀口處看,輕輕抓了一把,檳榔片片完整,大小相近,而且極薄。薄如蟬翼,真的是薄如蟬翼,宋謙原本以為這隻是一個形容詞,沒想到他真的見到了。
“這得低於0.1毫米了吧?”宋謙看的心中震驚,他又抬頭問:“您剛才切了多少片了?”
餘師傅淡然地說:“沒數,估摸著一百一十來片吧。”
宋謙微吸涼氣,檳榔百刀,刀工大成,以前樟幫高人能切108刀,震驚整個中藥行,但沒想到這裏出現一個能切一百一十多刀的狠人。
餘師傅說:“切藥嘛,大體上的思路就是堅硬的切薄片,疏鬆的切中片或者厚片,中片厚片好切,薄片難切。”
“尤其是檳榔,長得不規整,切起來難度就大了。百刀是一個坎,百刀以上單靠苦練就不行了,得靠天分。”
“至於白芍,白芍倒是好切,畢竟是長條形的。一寸長的白芍,切三百片才算過關,切到340片,才能做頭刀。340片以上,一刀一重天。”
“340……”宋謙心中計算,一寸長就是3.33厘米,340片就已經低於0.1毫米了,要低於0.1毫米才能做頭刀。結果340刀還不夠,還得往上走!
這是人能做到的嗎?宋謙忍不住嘬了嘬牙花子,怪不得樟幫刀工能稱雄整個中藥行,這個要求也太可怕了吧。後世雖然是切藥機的時代,但沒有任何一款機器能做到這樣的程度。
論到技藝的精湛程度,人類遠勝機器,機器隻是起到了一個量大管飽並且穩定的作用。
餘師傅接著說:“其他的倒是簡單了,斜捉送藥切斜片,切柳葉片、瓜子片。直握送藥切頭片、段片,絲片,瞧著。”
餘師傅一頓猛切。
宋謙可算是見識到樟幫的精美飲片了,切的魚鱗一樣半夏片,蝴蝶一樣的川芎片,整齊的骨牌一樣的黃柏片,跟柳葉兒一樣的甘草,指甲一樣的肉桂,腰子片一樣的馬錢子……
“簡直是藝術品!”真切實地觀察,宋謙才明白那種技藝帶給他的震撼!
宋謙抬頭看餘師傅,這次的眼神是敬仰。
“別這樣看我,這種眼神顯得外行。”餘師傅依舊是嫌棄的語氣,他拍了拍手,又抓了果幹吃起來,說:“我呀,不像你,伱有學問,背過很多書,有很多知識,我就簡單認識一些字。”
“我是個沒什麽大本事的人,也就會切個藥,這一輩子,也就幹了切藥這一件事。但既然幹了,就要幹好。切藥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卻是炮製的第一道工序。”
“我們這兒幹好了,後麵的師傅就省力了。藥行不是一個人的行當,是一群人的行當。所有人齊心向力才能幹好,都得擔起自己的責任,誰比誰差勁呀?”
“心裏頭得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才行,任何時候拿出咱的東西,不丟人不掉價,那才是藥工呢,這口勁兒永遠不能鬆。最重點的,有一點你要記住。”
宋謙認真地聽著。
餘師傅看著宋謙道:“切藥沒有別的竅門,就是努力做到你能做到的極致,不能糟踐東西,不能對不起手上的藥,更不能對不起手上的樟刀。”
“好,我記住了。”宋謙重重點頭。
“過來吧。”餘師傅朝宋謙招了招手。
宋謙有些疑惑地起身。
餘師傅指著自己的條凳:“坐我這兒,用我的刀。”
宋謙怔住。
餘師傅卻是嘴角微微勾勒一下,又往嘴裏丟了一個果幹。
……
“唰唰唰。”宋謙切著藥,突然見餘師傅好像在往外麵走,他趕緊抬頭,問:“哎,您去哪兒?”
餘師傅回頭,見宋謙抬著頭,手上的動作卻沒停,他說:“知道為什麽樟幫不收外地人嗎?”
“啊?”宋謙不知道為什麽餘師傅突然提到這個,他道:“不知道。”
“一個包袱一把傘,出門在外當老板。赤膊草鞋去,長袍馬褂歸。”餘師傅微微搖頭:“說起來多麽好聽,好像隻要走出樟樹就能遍地撿錢似的。”
“可哪個地方沒有宗族,哪個地方沒有幫派,去人家的地盤搶生意,這是容易的事情嗎?其中的心酸苦楚,外人是永遠不會知道。”
“出門在外,萬般艱難,除了抱團,別無他法。用了樟刀,就是樟幫人,無論你走到哪兒,隻要找到樟幫的藥鋪,報上你的身份,拿出你的樟刀,就都有會有你一口熱飯吃。”
“遇上什麽難處了,混不下去了,鋪子也會給你籌路費回家。一把刀,就是一口飯,就是一個守望相助的承諾。所以這就是我們不收外地人的原因,因為我們信不過。”
宋謙沉默了,手上的動作也停了下來。
餘師傅看向宋謙切的東西,他說:“刀工你也已經練到家了,剩下的,就靠自己練,自己悟了。還是那句話,練刀沒有別的竅門,就是要有一顆追求極致的心。抽個空,去樟樹找熊文芹兄弟打口樟刀吧。”
宋謙愕然抬頭。
“如果有人問,就說你的刀,我教的。”餘師傅對宋謙笑了一下,而後轉身。
宋謙道:“您不是不信外地人嗎?”
“我信你。”餘師傅沒回身,說完就要往外走。
“哎!”宋謙很想說些什麽,可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哎?這是什麽稱呼,沒禮貌的外地人。”熟悉的嫌棄的聲音慢慢飄進屋子。
“謝謝你,餘老師!”
宋謙看著餘師傅。
餘師傅用中指和大拇指的指甲掐著檳榔,食指輕放其上,而後送到刀口之下。
宋謙急忙說:“餘……”
“叫我什麽?”餘師傅扭頭看他。
“哎。”宋謙有些無奈,他問:“您不用個蟹鉗或者檳榔鉗夾一下嗎?”
餘師傅有些不屑,他說:“那是二刀、三刀才用的工具,我是頭刀。”
頭刀這麽狂嗎?宋謙清楚地記得先前周棟梁在切檳榔的時候,還是用鉗子夾住的。
檳榔就這麽一點大,還那麽堅硬,樟刀雖說輕便,但也挺大一把的,用鉗子夾著檳榔尚且要小心翼翼,他還直接用手送,是真不怕切到手啊!
“這種送藥手法叫‘拈個’,很直白,就是用手拈著往裏送,是各個藥鋪招頭刀師傅的考核項目,想做頭刀,就得過這一關。”
說完,餘師傅右手握刀,左手掂著小小的檳榔就往裏麵送,而後刷刷刷樟刀落下。這鋒銳的刀口連堅硬的檳榔都能輕鬆切片,就更別說手指了,真要一刀下去,還不得劈到骨頭啊。
關鍵宋謙感覺對方每一刀都有可能切到手,刀鋒就在餘師傅手指前一兩毫米前快速切動著,太驚險了,宋謙緊張的汗都出來了。
“你……”宋謙喉嚨頭不小心發出一點聲音。
“幹嘛?”餘師傅抬頭看他。
“謔!”宋謙嚇得菊花一緊,他叫道:“你抬頭幹嘛?手不停一下嗎?不用看嗎?”
餘師傅手上絲毫沒停,隻是看著宋謙說:“有什麽好看的?老低著頭不累啊,再說了,白天還能看,晚上怎麽辦?你當東家舍得給你點燈,誰不是摸著黑在那裏切?”
宋謙一陣無語,他問:“那您還能這樣一邊切一邊聊天啊?”
“我不僅能一邊切,一邊聊天。我還能一邊切,一邊翻跟頭呢,你信不?”餘師傅吐槽。
宋謙已經習慣對方的吐槽了,他隻能比出一個大拇指:“牛!頭刀最牛行了吧。”
很快,餘師傅切完了。
宋謙跑到刀口處看,輕輕抓了一把,檳榔片片完整,大小相近,而且極薄。薄如蟬翼,真的是薄如蟬翼,宋謙原本以為這隻是一個形容詞,沒想到他真的見到了。
“這得低於0.1毫米了吧?”宋謙看的心中震驚,他又抬頭問:“您剛才切了多少片了?”
餘師傅淡然地說:“沒數,估摸著一百一十來片吧。”
宋謙微吸涼氣,檳榔百刀,刀工大成,以前樟幫高人能切108刀,震驚整個中藥行,但沒想到這裏出現一個能切一百一十多刀的狠人。
餘師傅說:“切藥嘛,大體上的思路就是堅硬的切薄片,疏鬆的切中片或者厚片,中片厚片好切,薄片難切。”
“尤其是檳榔,長得不規整,切起來難度就大了。百刀是一個坎,百刀以上單靠苦練就不行了,得靠天分。”
“至於白芍,白芍倒是好切,畢竟是長條形的。一寸長的白芍,切三百片才算過關,切到340片,才能做頭刀。340片以上,一刀一重天。”
“340……”宋謙心中計算,一寸長就是3.33厘米,340片就已經低於0.1毫米了,要低於0.1毫米才能做頭刀。結果340刀還不夠,還得往上走!
這是人能做到的嗎?宋謙忍不住嘬了嘬牙花子,怪不得樟幫刀工能稱雄整個中藥行,這個要求也太可怕了吧。後世雖然是切藥機的時代,但沒有任何一款機器能做到這樣的程度。
論到技藝的精湛程度,人類遠勝機器,機器隻是起到了一個量大管飽並且穩定的作用。
餘師傅接著說:“其他的倒是簡單了,斜捉送藥切斜片,切柳葉片、瓜子片。直握送藥切頭片、段片,絲片,瞧著。”
餘師傅一頓猛切。
宋謙可算是見識到樟幫的精美飲片了,切的魚鱗一樣半夏片,蝴蝶一樣的川芎片,整齊的骨牌一樣的黃柏片,跟柳葉兒一樣的甘草,指甲一樣的肉桂,腰子片一樣的馬錢子……
“簡直是藝術品!”真切實地觀察,宋謙才明白那種技藝帶給他的震撼!
宋謙抬頭看餘師傅,這次的眼神是敬仰。
“別這樣看我,這種眼神顯得外行。”餘師傅依舊是嫌棄的語氣,他拍了拍手,又抓了果幹吃起來,說:“我呀,不像你,伱有學問,背過很多書,有很多知識,我就簡單認識一些字。”
“我是個沒什麽大本事的人,也就會切個藥,這一輩子,也就幹了切藥這一件事。但既然幹了,就要幹好。切藥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卻是炮製的第一道工序。”
“我們這兒幹好了,後麵的師傅就省力了。藥行不是一個人的行當,是一群人的行當。所有人齊心向力才能幹好,都得擔起自己的責任,誰比誰差勁呀?”
“心裏頭得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才行,任何時候拿出咱的東西,不丟人不掉價,那才是藥工呢,這口勁兒永遠不能鬆。最重點的,有一點你要記住。”
宋謙認真地聽著。
餘師傅看著宋謙道:“切藥沒有別的竅門,就是努力做到你能做到的極致,不能糟踐東西,不能對不起手上的藥,更不能對不起手上的樟刀。”
“好,我記住了。”宋謙重重點頭。
“過來吧。”餘師傅朝宋謙招了招手。
宋謙有些疑惑地起身。
餘師傅指著自己的條凳:“坐我這兒,用我的刀。”
宋謙怔住。
餘師傅卻是嘴角微微勾勒一下,又往嘴裏丟了一個果幹。
……
“唰唰唰。”宋謙切著藥,突然見餘師傅好像在往外麵走,他趕緊抬頭,問:“哎,您去哪兒?”
餘師傅回頭,見宋謙抬著頭,手上的動作卻沒停,他說:“知道為什麽樟幫不收外地人嗎?”
“啊?”宋謙不知道為什麽餘師傅突然提到這個,他道:“不知道。”
“一個包袱一把傘,出門在外當老板。赤膊草鞋去,長袍馬褂歸。”餘師傅微微搖頭:“說起來多麽好聽,好像隻要走出樟樹就能遍地撿錢似的。”
“可哪個地方沒有宗族,哪個地方沒有幫派,去人家的地盤搶生意,這是容易的事情嗎?其中的心酸苦楚,外人是永遠不會知道。”
“出門在外,萬般艱難,除了抱團,別無他法。用了樟刀,就是樟幫人,無論你走到哪兒,隻要找到樟幫的藥鋪,報上你的身份,拿出你的樟刀,就都有會有你一口熱飯吃。”
“遇上什麽難處了,混不下去了,鋪子也會給你籌路費回家。一把刀,就是一口飯,就是一個守望相助的承諾。所以這就是我們不收外地人的原因,因為我們信不過。”
宋謙沉默了,手上的動作也停了下來。
餘師傅看向宋謙切的東西,他說:“刀工你也已經練到家了,剩下的,就靠自己練,自己悟了。還是那句話,練刀沒有別的竅門,就是要有一顆追求極致的心。抽個空,去樟樹找熊文芹兄弟打口樟刀吧。”
宋謙愕然抬頭。
“如果有人問,就說你的刀,我教的。”餘師傅對宋謙笑了一下,而後轉身。
宋謙道:“您不是不信外地人嗎?”
“我信你。”餘師傅沒回身,說完就要往外走。
“哎!”宋謙很想說些什麽,可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哎?這是什麽稱呼,沒禮貌的外地人。”熟悉的嫌棄的聲音慢慢飄進屋子。
“謝謝你,餘老師!”